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有人可能会说,你怎么老弄些没技术含量的东西啊,我也没办法,我就只知道这些啊,又对奖品眼馋,不弄这些咋办,至少我这些东西是我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图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应该没违反活动原则吧?
有人说的好听点,你这东西太普通了,会做电源的都知道,这话算说对了,我这东西不是针对会做电源的,是针对那些想做电源而又还没学会的,也就是说大学教授是老师,幼儿园的幼师也应该算教师吧?既然是要评选优秀教师,咱这个男幼师也有资格吧?
有人问你咋一说ic就是384x啊,我想这些ic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吧,搞明白一个就可以了(其实我就对它还算熟悉点,别告诉别人哈) |
|
|
|  |  | | | | | 王工幽默风趣,用通俗的语言把抽象的理论讲明白也是高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广告已删除 ***********/ |
|
|
|
|
|
|
|  |  | | | | | 您好 请问反激多路输出,假设一路输出5V-N1,一路输出24V-N2,请问在5V和24V之间串一个电阻(1K)的作用是什么?(貌似是解决交叉调整率问题,可是为什么可以改善交叉调整率呢 ,请您不吝赐教)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先来说一下电源是如何启动起来的。
对于一个利用384X做的反激电源来说,采用额外的VCC供电一般来说是不现实的,电源的启动是通过自举电容及自举电阻来实现,从VCC接一个电阻到整流后的输入母线,我称呼为自举电阻,从VCC接一个电容到底称之为自举电容。
一般来说,流过自举电阻的电流应该保证在输入电压最低的情况下,电流在0.5mA以上(当然电流越大,电源启动速度越快,但相应的电阻的损耗越大)。
在启动的时候,IC要注意两个电压点,一个叫启动电压,一个叫截止电压,对于42、44来说,启动电压是16V,截止电压是10V,在IC启动之前并不耗电,那么流过自举电阻的电流会给自举电容充电,自举电容电压会慢慢升高。当电容电压达到IC启动电压的时候,IC开始启动输出脉冲。电路开始工作了。
当IC开始工作后,流过自举电阻的电流是无法满足IC的工作需要的,多余的能量就由自举电容来提供,电容电压开始逐渐降低,当电容电压降低到IC截止电压的时候,IC停止工作了,所以在电容上电压降低到IC截止电压之前,必须有别的回路来提供IC工作需要的电流,否则就会出现启动失败的现象。当IC启动失败后,IC不消耗电流,电容电压又逐渐升高。重复如此,这就是很多网友多次提到的,VCC电压怎么是个三角波的情况。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九天妹子那叫占位啊,
可怜刚才用手机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有点事忘了提交回来没有了。。。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所以,当你做的反激电源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去看看你的VCC是否正常,如果是TOP,就去看看C端,如果VCC都不正常,你还期望人家电源给你工作正常吗?又想马儿跑的快,又不给马儿吃草,就睡拖拉机,你也得加油啊。。。。
VCC不正常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查找
1、你是否增加了辅助供电绕组,不要觉得这个问题不会出现,对于刚入门的菜鸟来说,这个很有可能,至少我在论坛就碰到过不止一次。
2、你的VCC绕组同名端是否正确,这个你自己去查查吧,从变压器绕指工艺入手即可。
3、有的网友说了,我绕组加了,同名端没反,怎么还是三角波啊,不好意思,你的绕组匝数够不够啊?看看输出电压最高冲到多少伏,然后折算到辅助绕组,看是否达到了辅助供电的要求吧。
4、如果以上三点都满足了,还是不行咋办呢?看看辅助绕组串联的那个电阻,你是不是选的太大了啊,先短路试试再说。
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不知道你还碰到过什么样的,贡献出来,让大家乐呵乐呵。。。。 |
|
|
| |  |  | | | | | | 我觉得一般入门级的人都知道有辅助线组,除非是对电源一点不懂的人来做设计才会这样。又有哪个公司会给一个刚入门的菜鸟独立做新案了?多数是从技术员做起吧!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是,但我在论坛也碰到过不加辅助绕组的,毕竟有很多是学生,他们不是做案子而是真正的菜鸟,至于图的问题,是目前手机写的这些东西无法画图,回去肯定将图补上,毕竟图文并茂获奖机会才高啊,呵呵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公司就是给菜鸟立新案,真是痛苦,所以需要加倍的努力呀,更何况自己确确实实是菜鸟,痛苦,纠结呀!前辈有什么建议吗?
|
|
|
|
| | |  |  | | | | | | | 我司在开发新产品时,采用的一种高分子电容,体积小,耐高温,但漏电流大,导致UC3842无法正常启动工作。有没有同仁也碰到过此类现象,怎么解决的?谢谢 |
|
|
|
|
| |  |  | | | | | | 我还碰到过VCC电容失效的情况,结果当然就是无法开机或不停的重启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VCC电容失效与我前面说的现象是不一样的,如果VCC电容失效,那么VCC电压估计都无法升高到IC的启动电压值,也就是说电源根本就不会启动。 |
|
|
| |  |  | | | | | | 开关电源做辅助源、稳压管以及线性变压器的方式,是不是可能无法使VCC打嗝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是,一般反激,就搞个绕组来供电,然后保护时候,VCC打嗝。
但是如果VCC用比如说明纬开关电源供电,这个VCC可能拉不下来吧,这样就无法打嗝保护了,可能会烧东西。
或者用稳压管分压的方式以及用线性变压器给VCC供电的方式,是不是可能无法使VCC打嗝了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是的。打嗝是利用的VCC,如果VCC是固定的电压值,打嗝肯定无法实现了。 |
|
|
| | | | | |  |  | | | | | | | | | | 嗯,开关电源肯定是拉不动的。
工频变压器估计想拉动也难得很。
稳压管的话,要是和稳压管并的电容小的话……VCC对地的内阻在保护会不会很小,有可能能拉得动?从理论上讲。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没见过用稳压管稳压给IC供电的,特别是这种需要电流的IC。稳压管用作基准的比较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么给IC供电的一般都是辅助绕组么?有的IC片子不用辅助绕组就可以启动,启动之后也是自己供电,像这种设计的现在多么,这种附带辅助绕组的可靠性怎么样?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哦,错了,是想问不带辅助绕组的可靠性如何,也是看IC的设计么?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不带辅助绕组的,一般的输出驱动能力有限吧,可靠性肯定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过了,跟带不带辅助绕组关系应该不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驱动能力方面,就是说辅助绕组会提供比较大的电流?可以这样理解吗。再有这种IC芯片的驱动能力有多大,是指的可提供的负载么?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我只是这样理解,因为驱动能力大了,需要的电流必然大。自身供电的IC可能无法提供太大的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有,你们设计这种电源或者驱动器时,一般是带辅助绕组还是直接省掉,哪种用的多一些?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这个看IC啊,像384X这样的,你没有辅助绕组,IC是无法正常工作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以的,稳压管跟电阻串联,然后再到VCC,当然VCC还是需要一个uf级的电容。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输入300多伏,供电电流几十mA,降压到IC工作电压,你算算这个电阻损耗多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打嗝就是一直在通过启动电路给电容充电又放电的方式给你的PWM芯片供电,辅绕组的电压一直起不来。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有时候影响会比较大,看不串联辅助绕组时候辅助回路的输出电压是多少。 |
|
|
|
|
|
| |  |  | | | | | | 想请教一下,辅助绕组串联的那个电阻的功率怎么计算的?看到有人用的挺大的,也有人用的比较小。 |
|
|
| | |  |  | | | | | | | 阻值大还是功率大。要说明。与VCC电容有关。与电阻自身功率有关一要保持VCC电压足够,二要保证电阻功率不超。 用视波器看电阻的波形算出功率够不哆
|
|
|
| |  |  | | | | | | 王工,您好,目前按照TI设计的原理图,我稍作修改了下,现在调试出现一些问题:
设计的要求是:使用的是ST的 UC3843, 输入: DC20-280V,目的输出36V/2A左右
按照之前了解,启动电阻我设为10K/10W,(使用10K的电阻有没有问题?),示波器测量波形一直是一个三角波,
初步确定是由于辅助绕组出现问题,看了下您的回复第3点:
3、有的网友说了,我绕组加了,同名端没反,怎么还是三角波啊,不好意思,你的绕组匝数够不够啊?看看输出电压最高冲到多少伏,然后折算到辅助绕组,看是否达到了辅助供电的要求吧。
我想问一下后面那句 看看输出电压最高冲到多少伏,然后折算到辅助绕组,看是否达到了辅助供电的要求吧。 不太理解,能不能麻烦您帮我
解释一下。
还有另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用示波器测量6脚波形,会有上的尖峰,也有下的尖峰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如果20V,用10k电阻,你有没有算过200V时候损耗多少?至于别的网友回复其实没那么麻烦,你只要看辅助绕租整流前波形每次启动最高冲到多少付就可以了。如果不能到2843的工作电压以上,说明电路或辅助绕租设计有问题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工,您好,附件上是我安装TI官网设计的原理图,并稍作修改,能不能麻烦您有空帮我看看。
(1)如果启动电阻使用10K,输入280V,那电阻上的功率确实会很高,那么,是不是可以提高启动电阻的阻值,通过加大启动电容的容值来实现。
(2)6脚是驱动MOS的,我示波器看到的波形是一个占空比非常小的波形,想问一下这种波形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你看一下三楼,先了解一下芯片启动的工作原理。就知道是不是正常了。 |
|
|
| | | | | |  |  | | | | | | | | | | 王工,您好,我看了三楼芯片启动的工作原理,我也基本理解完,也明白为什么我的7脚是一个三角波,但是我还是不太明白6脚占空比比较小的波形是不是正常的?比较愚笨,对电源方面也不是很了解,闹了很多笑话,还忘王工帮忙解释一下。还有第一个问题,通过加大电容容值,是不是可以升高启动电阻的阻值?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首先,是占空比较小还是持续时间很短?我觉得应该是持续时间很短的好多个脉冲吧。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电容的容值与电阻的关系不大,因为启动电容达到启动电压后,芯片启动的能量,由电阻提供的比例很小,基本都有电容电压降低提供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输出电压你设计的多少伏,匝数多少?辅助绕组匝数又是多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输出电压设计是想输出: DC36V左右,但是现在变压器输出一直是8.3V左右,而且如果带100R的负载,变压器就一直响。
|
|
|
| | |  |  | | | | | | | 你的方案选取有误
20V 变36V2A 280V变压36V2A
电压差10多倍。建议你整合一下输入电压,再供给后级,
|
|
|
| | | |  |  | | | | | | | | 您好,不太懂您的意思,我目的就是想输入  C20-280V 随意一个电压,都能变压出36V/2A的电压,是这个方案存在问题吗?
这个原理图我是根据TI设计软件设计的
|
|
|
| | | | |  |  | | | | | | | | | 当然不好,30V可以变1.8V50A 1.8V变30V5A 就难了, 你的范围太宽了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增加匝数意味着电压的升高,如果电源工作正常,但辅助电压低,可以适当增加匝数提高一些,但如果增加过大,如果采用辅助绕组做保护,有可能会造成电源保护或mos管栅极过压。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退耦 电容接在哪里的呢。用在退耦电路中的电容称为退耦电容也叫去耦电容,退耦电容并接于电路正负极之间,可防止电路通过电源形成的正反馈通路而引起的寄生振荡。所谓退耦,即防止前后电路电流大小变化时,在供电电路中所形成的电流波动对电路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换言之,退耦电路能够有效地消除电路之间的寄生耦合。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就是接在VCC对地之间的电容,我一般称呼它为自举电容。 |
|
|
|
|
| | | |  |  | | | | | | | | 1,自举电容是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当电容两端保持有一定电压时,提高电容负端电压,正端电压仍保持于负端的原始压差,等于正端的电压被负端举起来了。实际就是正反馈电容,用于抬高供电电压。自举电容就是一个自举电路。
2,自举电路也叫升压电路,利用自举升压二极管,自举升压电容等电子元件,使电容放电电压和电源电压叠加,从而使电压升高.有的电路升高的电压能达到数倍电源电压。
应用实例
1.利用自举电路提高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
射随器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的特点,所以在电子线路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图3是一典型射极跟随器电路,由于基极采用的是固定偏置电路,所以无法保证工点的稳定。
2.利用自举电路扩大电路动态范围。
利用自举电路可以扩大放大器的输出动态范围。
3.利用自举电路提高电路益增。
4.利用自举电路解决交、直流参数设置
|
|
|
|
|  |  | | | | | 先别忙着往下讲,把概念先弄清,此处有自举电路吗?如有,哪些元器件组成自举电路?如无,为何称自举电阻和自举电容?自举是可以随便乱称的吗?
不要说你愿意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这样会误导别人。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不好意思,在别的帖子对这个电阻电容说过,这里习惯了。 |
|
|
| |  |  | | | | | | 我还以为是我一直把自举理解错了呢。原来这里楼主只是自己对那个电阻电容的称呼啊。看楼主积分那么高,吓的我都没敢问。 |
|
|
|
|
|  |  | | | | | 谢谢你的教导!我刚刚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就是辅助绕组电压过低,导致的反复重启的问题。 |
|
|
|  |  | | | | | 当IC开始工作后,流过自举电阻的电流是无法满足IC的工作需要的,多余的能量就由自举电容来提供,电容电压开始逐渐降低,当电容电压降低到IC截止电压的时候,IC停止工作了,所以在电容上电压降低到IC截止电压之前,必须有别的回路来提供IC工作需要的电流,否则就会出现启动失败的现象。
请问大侠,当IC工作后,他大概需要多大电流?将自举电阻减小,增大给IC的供电电流,从而减少一路供电绕组,不知可行不?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IC工作后需要多大的电流,看你的IC带多大的负载,你这种思路要根据IC需要的电流多少来判断是否可行。 |
|
|
| | |  |  | | | | | | | IC带多大的负载是指驱动所需要的功率吗?因为其他参数都是固定的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还有一个问题:
当IC开始工作后,流过自举电阻的电流是无法满足IC的工作需要的,多余的能量就由自举电容来提供,电容电压开始逐渐降低,当电容电压降低到IC截止电压的时候,IC停止工作了,
电容不是通过自举电阻连接在母线上,换句话说,电容一直有充电啊,他的电压怎么会下降呢?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这句话说的很明白啊,电阻提供的电流无法满足IC工作的需要,也就是如果IC需要2mA电流,你的电阻只能提供1mA,那多余的1mA哪里来? |
|
|
| | |  |  | | | | | | | 我意思是,另外1mA电流由跟他并联的电容来提供,而电容是通过你说的自居电容挂在母线上的,也就是说该自举电容两端一直都有电压的,这个电压给VCC一直供电,不是可以省去额外的供电绕组了?
请批评指点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我不知道你是否明白IC的过压启动,欠压锁存中滞环的作用?以3842为例,VCC电压达到16V启动,低于10V停止工作,那么1mA电流给VCC电容充电,VCC电压升高,在达到16V之前IC是不耗电的,所以VCC电压会升高到16V,然后IC工作,假设耗电是2mA,那么除了电阻提供的1mA以外,电容提供另外的1mA,电容是放电的,电压会逐渐降低,如果没有辅助绕组会发生什么你可以自己分析。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电容是通过电阻跟母线连接不错,但是在IC工作的时候,这个电阻提供的电流已经不是给电容充电了,而是给IC用掉了,电容还要额外掏出1mA给IC供电,电容怎么还会一直有电压?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农夫有一个儿子,每天给儿子一文钱,儿子的钱会越来越多(VCC电容电压越来越高),但当农夫又增添了一个女儿(IC开始工作),这个女儿一天需要花费2文钱,可农夫每天仍是一天只能提供1文,另外的一文需要儿子掏,那么这个儿子的钱还会一只保持吗?儿子为了保证自己的钱不减少,只能开辟额外的赚钱渠道,比如出去打工,一天可以赚一文(辅助绕组)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1、首先就是不知道这个电流是多大。
2、如果10mA够用,整流后最高电压400V,10mA电阻损耗就是4W,你做个40W的电源,光这个电阻就降低10%的效率,你还这样用? |
|
|
| | | | |  |  | | | | | | | | | 启动之后为什么是优先给IC供电呢,而不是给电容充电呢?本人是菜鸟,求楼主帮忙解答
|
|
|
|
|
|
| |  |  | | | | | | 这个图非常好,图中的R0电阻一般被称作启动电阻,电容C1一般被称作启动电容。
|
|
|
|
|
|  |  | | | | | 以前我也是这么叫:自举电阻,有个老工程师说我在玷污自举电路,于是我就改成启动电阻,启动电容的叫法了。后来查了下资料,说自举是对某些推挽式芯片来说,不用变压器仅靠上拉电阻仍能够驱动隔离上臂电路,时间久了记不清了,貌似是这么个说法。 |
|
|
|  |  | | | | | 我的VCC出现三角波后,升高供电电压后,稳定在6V左右,这是怎么回事?用的NCP1380D
|
|
|
|
|  |  | | | | | 你说得对,首先在IC启动时,必须有个外部的供电,至于采取什么样的供电电路,这个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来做,常见的就是在直流母线上用启动电阻(一般为2W的功率电阻)配合一个点解电容做的启动,在参数选取时要考虑启动电压和启动电流,这两个量还有启动电阻的阻值都会影响启动的快慢。可以通过仿真来看出系统的上升时间和超调,进行具体的分析,也就是说,直接能看出系统的启动时间。另外也要考虑启动电流的大小,不能一味追求启动时间快而导致电流过大,对IC形成一个冲击,这个要综合考虑。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不知道你对我这个看法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不会出现超调也不会出现冲击,因为IC达到启动电压就会工作,而电阻提供的电流不足以维持IC的工作,所以没有超调及冲击。
|
|
|
|
|
|  |  | | | | | 小白一枚,一直没明白既然从母线给芯片提供工作电源了,为啥还要个辅助绕组供电,原来是为了降低功耗,启动回路提供的电流必须小哦,秒啊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当自举电容上的电压达到IC的工作电压的时候,IC开始工作,发出第一个驱动脉冲。
第一个驱动脉冲的占空比是多少啊,相信很多网友都问过,我也不知道我也没关心过,但我想如果没有软启动的话,第一个占空比应该是最大占空比吧,毕竟这个时候环路是开环的。但如果IC内部还有别的限制,那就不知道了,不过,第一个占空比是多少对我们来说到底有多大意义呢,我又不去研发做IC。
当驱动脉冲发出来后,MOS管导通,变压器两端电压变成母线电压,变压器看做电感,电感量为变压器初级电感值,电感两端电压为VIN,持续时间为DT,那么电感电流在MOS管关闭之前为VDT/L,电感储存的能量就不说了,不会的问哈。
当MOS管关闭的时候,电感储存的能量的找一个通路泄放出去,否则只能自爆(击穿空气啦弧)有两个回路,一个是击穿MOS管,通过输入泄放,一个是通过输出二极管整流后给输出电容充电,如果你的电路选择了第一条通路,恭喜你,电路参数选择错误。不过在第一个脉冲出现的时候,这个现象好像不会发生,因为副边输出还没有电压,副边相当于短路呢。 所以能量只能通过整流二极管后给输出电容充电,提高输出电压。
如果滤波电容选择的很小,也就是0.5LI*I大于0.5CU*U,那么第一个周期电感储存的能量就足以讲输出滤波电容电压太高到设计输出电压之上,电路闭环了。。。。当然我们一般来说反激的输出滤波电容都选择的比较大,第一个开通周期变压器储存的能量应该不足以充满输出电容。(这里没算过好,估计的)。 |
|
|
|
|
|  |  | | | | | 王工其实这都是自己调试后的经验总结,比任何书上讲的都要系统而实用,应该说对新人是基础,对老人是更透彻的认识一遍了,王工自称幼师真是太自谦了。我赞一个!! |
|
|
|  |  | | | | | 帮你补充一下!
针对你说的 flyback 模式的,在IC 开始工作的第一个周期,无论是有 SS 还是无 SS,一般都是最大占空比
这里IC内部需要有一个自关断的机制,即放一个最大占空比过去以后,会做自动关断;这样才会反激能量出去,输出建立一个环以后,SS 或 feedback 等起作用了,这样才开始进入正常的启动模式
我以前在论坛里,有说过,开关电源控制IC,在开机的第一个周期都是很危险的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这个涉及到IC内部控制逻辑,没接触过,所以不清楚。 |
|
|
| | |  |  | | | | | | | 多看芯片内部框图,多对比;嘻嘻~~~
它自己不会关断的话,就一直通着,直到饱和炸机
UC384x 是靠 3 脚的 OC 来关断第一周期的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UC384x 是靠 3 脚的 OC 来关断第一周期的 ...不赞成。如果按照你说的,那么不上强电,IC就不会有脉冲,或者说6脚将一直输出高电平。
384X的第一个周期应该是这样关断的:如果在第一个周期时间内,3脚电平没有达到1V,那么周期结束,脉冲自然结束,如果在周期时间内,3脚电平达到1V,会在脉冲自然结束前强制关闭。
IC自然会自己关断,否则我们设置4脚的RT\CT干嘛。 |
|
|
| | | | |  |  | | | | | | | | | 理论上是正确的;任何一个 UC384x 的反激,你将 Rs 改成零试一下(任意电感量下)
不上强电,都是按自然状态下的Dmax工作,仅针对 UC384X 而言;4脚 RtCt是设置工作频率当然也有Dmax功能
IC 是第一个工作周期,会自己关断;如果第二周期还是这种状态,多是解除这种预判,进入正常.也有很多新技术,是第一周期仅发一个预脉冲,来完成第一周期
就象 汽车 volvo 有个自动刹车功能一样,她是有一个检测距离进行自动刹车,但后续人为不参与的话,结果是一样的,理论上认为司机是不需要进行刹车的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我不太清楚你想表达的是什么
1、首先你前面提到,第一个周期是由3脚关断的理论,是否正确?我认为不一定正确。
2、将RS改成零是为了验证什么?
3、你说的第二周期解除预判,进入正常是什么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RS 改成零,就相当于解除3脚功能;
也可以理解为,就变成一个电压模式的片子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是,这个跟我们前面说的利用3脚关断有什么关系呢?电压型控制的话,只要误差放大器输出不低于三角波的峰值,3脚就不会起到关断驱动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你的意思是,RS不短接,电源正常工作,将RS短接,4脚的震荡分一个三角波到3脚,变成电压型控制,开机就会炸?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我们设置的RT\CT,实际就是设置充电放电时间,也就是频率,通过RT给电容充电,充电时间就是导通时间,CT电压达到一个设定值后,比较器(管他是什么,反正就是这个意思)翻转,有一个恒流源给CT放电,CT放电时间是死区。所以你说的不会自己关断是错误的。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很疑惑,您说的RTCT其实就是电压环(通常称为外环)的过程,CS脚是内环的过程。我觉得您说的是正确的,但是我搞不明白,如果这样的话,在CS没有到达1V时,CS电流环(通常称为内环)是如何参加电流型控制芯片的反馈过程的呢。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嗯,王工说的对。我的表述有问题。这让我想起另两个很细节的问题,拿384X为例:
1、RT CT应该不影响锯齿波振动器的斜率吧,从电压闭环的翻转来看;
2、电流内环是这样工作的:由CS脚的峰值和电压环比较输出的直流电平比较,当电压闭环那个运放(电压误差放大器EA输出)的电压与Vcs电压相等时,电流比较器(是指3842内部的运放)输出翻转,PWM输出由高变低,脉冲截止。-------------------------有个强大的疑问,对于CCM电源,输出一定电压值,但输出电流变大,那么电压误差放大器EA输出的值应该是不变的,但是CS峰值电压变大,所以----PWM脉冲宽度会增加才对,但是,CCM的占空比D是不变的。----这个悖论到底哪里错了???我们忽略一些二极管管压降之类的小的地方。
还有个也头疼的问题。电压型控制芯片,DCM,输出电压一定,只变化输出电流,理论上说,电压闭环EA输出不变,所以PWM占空比不变;但是事实是,占空比会随着输出电流增大而增大。
这几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了,没想明白,王工能否指点下啊,谢谢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对于CCM电源,输出一定电压值,但输出电流变大,那么电压误差放大器EA输出的值应该是不变的...这个理解就是错误的。所以结论当然是错误的。
还有个也头疼的问题。电压型控制芯片,DCM,输出电压一定,只变化输出电流,理论上说,电压闭环EA输出不变。。这个结论也是错误的。
EA输出是变化的。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因为他如果不变,电源输出不会稳定。
对于CCM,如果负载增加,峰值电流增加,如果误差放大器输出电压不变,那么很明显,占空比减小,输出电压降低,反应到电压误差放大器就是反馈低于基准,所以误差放大器就会增加直到达到新的平衡点,实例就是,如果我们突加负载会看到输出电压先降低然后恢复到原来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嗯,有理有据。
可是我还是想不通,基准不变,对吧;反馈的电压值不变,对吧;运放的反馈阻容也没有变,是吧;所以增益应该不变的,那么只能说,难道增益变了?为什么变了?是什么让增益突然变大的。这个原理可以为我们以后的电路设计中带来什么新的技术。
而且我实测过,这个增益变化和输出电压的波动没有关系,我把输出滤波电容增大或者减小几倍,都不影响这个现象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不是增益变化,EA是误差放大器,是有误差就动作,首先增加负载,误差放大器输出是不变的,然后占空比变化引起输出变化,输出电压的变化就会引起反馈电压的变化,这样原来的平衡会打破,误差放大器就会调整电路去达到新的平衡点。这个是自动控制闭环的理论,跟滤波电容什么无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嗯,这个过程我了解过。可是稳定之后EA输出还是比之前的大了啊,放多久也是变大。
您说的这个过程,我是这么理解的,通过您上面说的这个变化的过程,最终导致储能电感L中的直流分量变大,让L存储更多的能量,满足每个周期的电流需求,但是三角形I不变,所以占空比最终不变。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至于你说的占空比为什么不变,那就用伏秒平衡来解释好了,电路正常工作,伏秒必须平衡,输入不变,输出不变,只能占空比不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嗯,这个我知道。我头疼的就是为什么EA会变。请看82楼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晕,我前面给你解释那么多白解释了啊。。。。EA如果不变,随着负载电流增加,占空比会减小,输出电压会降低,反馈降低,反馈低于基准,EA肯定增加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些明白了,是一个自知自终不断调节的过程啊,我以前以为是调好了,大家就都原还原了呢。
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不说3842,我们换个电压型芯片,什么3525啊494等等都可以。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输出电压的“下降”导致了,EA的升高;那么,我在输出并更多的电容,根据RC放电原理,输出电压下降的波动会少,所以这时EA的值应该和我不并联电解电容不同,因为对于运放,电压差值变会变小才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是,不是这个道理,你并联的电容多,电容电压是下降的少,但同样道理,电容电压要恢复到设定值,需要的时间也会长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王工又让我注意到一个问题,充电也慢了。
是这样的,我以前做过一个实验,DCM,电压控制芯片,不采集电流做闭环,输出电压A伏特,输出电流B安培时,当输出电容大小为C1,以及C2时,关于电压环EA的值我比较了一下;
现在有点记不清楚了,记录暂时找不到了,可能是EA值一模一样的。我先MARK一下。等我下次再有这种电源时测一下,看看这个值到底变不变,再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波动也是围绕输出的额定值波动,也就是正波动跟负波动是一样的,所以EA不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C operation point,和反馈稳定性分析没有什么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误差放大器输入平均值不变,波动变,误差放大器输出变不变?为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误差放大器输出也在波动,波动的平均值不变,应该是这样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印象中,如果反馈的积分电容比较大的话,这个输出的值波动会比较小,甚至如果不观察的很细的话,输出电压“看起来”应该是不变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是,但在电源环路内部,都是一个动态过程,所有你看到的不变其实都是在波动的,只是一个波动的幅度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负载增加,输出电压不是应该变吗,负载的能量是二次电感和输出电容提供,如果负载增加,打破以前的平衡,电容电压不是应该降低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王工 您好,您的这个文章对我这样新人来说讲的非常好,您这里说的我不太赞成,
在CCM下 稳态下负载突然变大,此时您的这里说负载增加导致IPK增加,我觉得瞬间IPK还没增大呢,
在负载突然变化时,因为稳态下TON没变IPK就不会变,此时突然加大负载,导致的是输出电压瞬间跌落,反馈到EA,EA增大,IC加大TON,这时IPK开始增大,但是还没到所需要的IPK',TON增大 导致TOFF减小,导致了原边存储的能量大于释放能量,输出电压此时并没有升高,依然在减小,同样这时的输出电流瞬间是没有变大反而在变小,次级没有完全释放完的电流在下个周期折射到原级,原级电流上升的初始值上升,随着平均电流的慢慢升高,输出电压才慢慢升高,因为IPK还没到IPK',所以EA一直在控制TON在增大,周而复始下去在IPK到达IPK'时 VO也达到了稳态时VO,这时系统重新稳定下来,占空比也回到原来的稳态时占空比。
1.负载加大瞬间 CCM下输出电流是下降的
2.在系统TON增大器件输出电压最初也是在下降的
3.IPK和VO是同时到达稳态的IPK' 原先的VO
这是我理解的CCM下负载变化的动作,麻烦王工看下 指正下 有错误的地方
谢谢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1、我在77楼说的就是,突然增加负载输出电压会首先降低。
2、我说的是增加负载,达到稳态后的峰值电流回增加,而不是随着增加负载的瞬间峰值电流就增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感谢王工的回复,王工您看我上面说的过程有没有不对的地方,麻烦您多多指教指教我,另外IPK'和VO同时到达稳定我理解的不晓得对不对 。
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何由磁方面解释负载突降,输出电压的升高?
a. 若在DCM模式下,负载由最大值突然降低,输出电压出现瞬间升高。
1.)我的一点简单的理解是: 当负载突降瞬间,原边导通占空比保持不变,对应的dΦ值应该是不变的,即副边二极管导通期间:du=Ns*dΦ/dtoff, 若电压升高,对应的toff应该要减小. 这个电压升高会有多少,当输出端并联电容很多时,输出电压升高是否会降低?
2.) 另一种是,副边输出负载突降,为维持输入输出能量守恒,变压器原边电流有效值需要减小,对应的原边导通占空比要增加,输出电压增加. 这个原边占空比要发生变化,所以和上面的又是矛盾的,纠结!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现在才看到这些个动态过程的分析很是受益。“突然增加负载输出电压会首先降低。”请教王工这是为什么,我最先的理解是:由于负载突然增大,峰值电流增大,占空比减小,导致输出电压减小, 然后开始调整。但是一路看到这里,好像又不是这么回事了,峰值电流不会突然间增大,那么这个输出电压为什么会首先降低呢????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突然增加负载的时候,电路时没有反应的,也就是传递到副边的能量在增加负载的瞬间是没有变化的,但负载消耗的能量增大,会发生什么情况?只有输出电压降低,电路监测到输出电压降低,才会有你说的一系列动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工,您好, 假如输入电压在允许范围内,例如,10ms的一个脉冲下,输入电压值先跌落后,然后再回升到正常值,那么在此期间内,输出电压,以及能量的变化又该怎么分析了?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可以扩大时间想想
1、输入电压跌落,占空比应该怎么变化?
2、输入电压跌落到占空比变化是有延时的,也就是电压跌落,占空比来不及变化会导致什么
3、电压跌落后,达到稳态占空比增大还是减小?
4、后面就是电压升高,反过来考虑了。
所以,你理解了上述过程,就可以自己回答你的问题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谢王工思路的点拨,1、输入电压跌落到占空比延时变化之前,输出电压降低(公式可以推出来)。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原边耦合到副边的能量减小,输出电容放电导致电压降低。
2、输出电压降低,要达到稳态增大占空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楼主 ,他的意思是我同样的输入电压和同样的输出电压情况下 ,输出分别带不同功率的载,比如1W和10W。我们不说带载和卸载的瞬态情况,只说稳定后的稳态的。CCM条件下稳态时两种功率下输出电压一样,Vfa一样,误差放大输出一样,那么电流取样比较器的反相端电压一样,但是1W负载下的初级电流峰值肯定小于10W的,那这两种负载条件下的占空比很定不一样了,而CCM模式下的占空比应该是一样的,这是矛盾的地方。请指教。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你认为输出电压一样,误差放大器输出就一样,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在达到稳态之前,有个调整的过程,这个调整的过程就会让误差放大器输出不一样(注意这是误差放大器,不是比例放大器)。因为如果误差放大器输出一样,如你所说,10W的峰值电流大于1W,那么10W的占空比就会小于1W,占空比小,输出电压就低,误差放大器输出就会升高,直到达到新的平衡,所以,你上来就说输出电压一样所以误差放大器输出一样,这个前提就是错误得,自然得到的结论也是错误得。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其实你可以这样理解,带1W负载,进入CCM了,然后我增大负载,达到10W,输出电压没变,但误差放大器输出是改变了,为什么呢?因为误差放大器输出如果不变,功率增加,电流增大,占空比是要减小的,就会进入下一个调整过程,直到新的稳态。你不能忽略这个调整的过程。你理解了这点你的矛盾就不是矛盾了。
|
|
|
|
| | |  |  | | | | | | | 楼主,非常谦虚和诚实,对于未知的领域,不懂并不装懂,更令人敬佩 |
|
|
| | |  |  | | | | | | | 我看AP4310这个芯片,里面写的是第一个脉冲占空比最大,当然这个最大占空比也是可以配置的
|
|
|
| |  |  | | | | | | 你确定所有芯片第一个脉冲都是最大占空比吗?还是只有反激的。PFC芯片第一个占空比一般都不是最大占空比的。
这个,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从datasheet中看出第一个是不是最大占空比啊 |
|
|
|
| |  |  | | | | | | 此言差异,现在的软启动电路,就是慢慢增大输出脉冲的.先不说外加的电路,如38XX外加.
就光说IC内部的,有的IC在CS里面做文章.有的在FB里做文章.有的在电路本身输出就是窄脉冲(也就是说占空比不是最大)
举例说明.
现在的QRIC,输出一个检测脉冲//我叫他检测脉冲.若是电路有故障,便会重启.
以OB的 2203 2361 2201等.都会先输出一个脉冲,窄的.并且要间隔3-4个脉冲的时间才会连续发送脉冲/
|
|
|
| |  |  | | | | | | 你好,有个问题请教下,你上面说的最大占空比是指的芯片的最大占空比吗? |
|
|
| |  |  | | | | | |  ,没调过的肯定不知道,不过我感觉不是第一个周期,而是前几个周期。我以前抓过图,不仅是一个周期,而是好几个开环周期回来后缓启动才起作用。 |
|
|
| | |  |  | | | | | | | 那说明缓启动电路有问题呀,还能说什么都没达到预期的功能。
|
|
|
| |  |  | | | | | | 恩恩 这个你说的很对,在第一个脉冲加上去的时候,都会放过第一个脉冲,然后才会形成一个闭环,这样才能建立反馈,整个电路才能正常的工作,不然可能几个周期之后就会炸鸡,要么就会发热严重。
|
|
|
|
|
|  |  | | | | | 请问楼主:0.5LI*I大于0.5CU*U能把这个公式字母代表哪个说一下吧,我理解的是,L:初级电感量、I初级电流有效值、C输出滤波电容,U输出电压,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然后这个公式怎么来的呢?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I是初级电流的峰值,别的都是对的,公式的来源就是能量守恒啊。 |
|
|
|
|  |  | | | | | 你的意思是说,反激型的开关电源,输出的阻抗决定了输出电压的高低? |
|
|
|
|  |  | | | | | 王工,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我现在在做一个氙灯电源的触发器,是按正激电源设计,但是变压器输出端没有接负载,接了个四倍压整流电路,然后串联放电管再接到一个互感的原边,放大电压用作氙灯电源触发器。想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使用3843芯片,是否一定要加辅助绕组?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触发电源如何工作我不清楚。是否需要辅助绕组,看你触发需要多大的容量及启动速度这些综合考虑。 |
|
|
| | |  |  | | | | | | | 四倍压电路的输入是个300V的交流,但是电流很小,所以不考虑功率大小。四倍压输出大概有1200V左右,还要再接1:20的互感接到氙灯两侧进行触发的。启动速度这个参数应该不怎么考虑,不过您这里是指的是产生触发信号的速度么?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因启动电容充电到IC启动电压值(假设是16V)IC启动,输出能量,VCC电容电压开始减小,到截止电压(假设10V)如果这段时间内输出的能量,够你后面需要,那应该是不需要辅助绕组了吧?但是他还是会重复启动啊,所以我不太清楚你这个电路到底需要做成什么样的。 |
|
|
| | | | |  |  | | | | | | | | | 首先这个电路的目的是想四倍压蒸馏电路输出1200V电压,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可以了。如果重复启动的话,是指芯片一会工作,一会不工作么?但是还是会出现开关管的驱动波形吧?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这种情况下,仿真来看四倍压输出电压应该也可以稳定1200V,具体实验还不知道能否正常工作。 |
|
|
|  |  | | | | | 王工您好 可不可以给我讲一下您所说的第一个脉冲时环路是开路的。。输出滤波电容电压高出设计电压后环路就闭合了是什么意思 谢谢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要了解这个,首先要明确闭环是什么意思?请问你理解的闭环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所谓的闭环工作时怎么个逻辑?
|
|
|
|  |  | | | | | 王工说,看别人都这么叫  ,第一个脉冲出现时,输出电压相当于是短路,是因为输出电压为0,与其地之间是零电位,所以说是短路吗,是这样的解释吗?不是的话,短路的说法又是怎么解释呢?先谢谢王工!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前面提到,如果第一个脉冲周期,变压器传递到副边的能量就足以让输出电压达到设定值,环路闭环。那么折算到辅助辅助绕组去的电压也足以维持ic的工作,这样就不用再担心自举电容储存的能量够不够电源启动的问题了。但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周期变压器储存的能量并不足以让输出电压提高到设定值,那么就需要多个周期能量的传递。每个周期输出电压提高一点直到达到设定值。但要注意在输出电压达到设定电压前自举电容可要坚挺住啊,要是支撑不住就又启动失败出现前面所说的情况了。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输出电容比较大,或者输出带重载的情况下,电源越难启动,相信有很多菜鸟或已经晋级大侠的曾经菜鸟也碰到过,为什么我的电源,空载输出电压稳定而带载输出就一跳一跳的呢?遇到这种现象,我一半先建议加大自举电容试试,如果加大还不起作用,然后再找别的问题。 |
|
|
|  |  | | | | | 但是大多出现的情况是空载时VCC不稳输出一跳一跳 ,带上负载后能稳定。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四楼描述的是输出电压而不是vcc,至于你说的情况实际情况应该是如下:
1.空载输出电压稳定带载一跳一跳,这种情况下空载vcc也应该是三角波,只是因为空载开通期间传递到副边的能量没有地方消耗,所以表现为输出电压稳定,这个稳定实际是一种假象,带载后就原型毕露了。
2.空载vcc波动带载稳定,这个说明辅助绕组设计的太极限或变压器耦合太差了,与交叉调整率也应该有关,关于交叉调整率问题,后面再详细介绍。 |
|
|
| | |  |  | | | | | | | 遇到多次都是空载不稳,带负载后稳定。增加辅助供电绕组匝数作用也不大。特别是在正激式电源。这就又涉及到是从变压器取VCC供电还是从输出电感取电。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正激跟反激的工作模式都是不一样的,两者不具有可比性。 |
|
|
| | | | |  |  | | | | | | | | | 也可以这么说吧。 请问下遇到几次空载不稳定带点负载后稳定的,加供电匝数和VCC电容没有用,然后该如何解决。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你说的不稳定应该是指输出电压的不稳定,而不是vcc电压的不确定吧?所以你增加辅助绕组匝数及电容是没用的。问题应该发生在你的电路上,加一点斜坡补偿对空载的稳定会有一些帮助,同时别忘了在反馈的光藕原边并联的电阻。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输出不稳并且VCC也不稳。因为用外接稳定的VCC可以正常。(加一点斜坡补偿对空载的稳定会有一些帮助,同时别忘了在反馈的光藕原边并联的电阻。)这2招倒是确实管用能麻烦讲下具体的原理吗。有时调整反馈环路的参数也能解决,只是不明白原理。很多时候需要在输出接个最小的负载才能在轻载时稳定是什么原因。 谢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384x属于电流型控制芯片,需要采样电流信号与误差放大器进行比较,但在空载情况下,基本没有电流,所以采样到的信号也是很微弱的,这样的信号去参与控制就有可能不稳定,增加斜坡补偿后,即使没有电流信号,电路只不过是工作在了电压型控制模式下,还是会稳定工作的。
至于光耦原边并电阻,这个在某些参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后面结合原理图到时候分析看看。不过我都是直接并一个1k电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问题是经常遇到的,特别是3842电路,但是不是空载,是轻载。近似看成是空载,不稳定的,我们工程师给客户的解释客户带载太轻了,从电源角度讲说可以加大——假负载:电压就稳定了,随便补充下:给的解释是 38XX电源适合固定的设计负载,不适用于轻载,不同于494电源,变化的负载不影响。他的这种解释有依据不??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1、要看你这个轻载是多轻,比如50W,你带多少W才能稳定?
2、要看你这个所谓的不稳定的表现是什么?
3、适合于固定的设计负载,没听说过这样的解释。
一般来说,提供给客户的电源即使客户什么都不接,输出也要稳定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是做工业控制系统的。电源供应商给我们提供的开关电源的输出端(+5V、5V_GND)上并联了大约60欧的电阻,控制芯片是UC2842,与3842的功能几乎一样,只不过UC2842是工业级的。
——这个电阻,是不是就是楼主所述的“假负载”。
而TOP249芯片的开关电源,就不存在这样的负载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后面加大假负载,如果是正激的话,使用线性稳压,调试的时候辅助绕组互相换下相位,看看情况和最高电压。 |
|
|
|
|
| | | |  |  | | | | | | | | 正激可以从变压器里取,然后线性稳压给VCC供电,这是常见的方法。 |
|
|
|
| | |  |  | | | | | | | 不能一味的增加VCC绕组,这样会使得满载电压飘高。
如果是UC3844和UC3842的话,空载VCC最好应该是在12V以上,满载最好是在16—17V之间。
如果空载不能稳压的话,尝试后i级加大假负载或者增加VCC电容试试 |
|
|
| | | |  |  | | | | | | | | 不能一味的增加假负载和VCC电容
一个损耗增加,一个启动速度慢 |
|
|
|
|  |  | | | | | TO-220和TO-247的MOS,保护得做到几秒内才不怕直通?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几秒?几秒估计早炸的找不到北了。。。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ns之内,不会有问题的。具体多久有问题,估计要看你的漏感。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即使短路,也不是说电流立即就是无限大,只要有感,电流就会线性上升。那么就需要时间才能达到管子损坏的值。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书接四楼,我们继续往下走:随着输出电容上电压的逐渐积累,输出电压达到设定电压值,电源进入闭环调整过程(刚接触电源的网友可不要认为这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比较长的哈,也许只需要几个或着几十个周期而已,按照100k的工作频率,就是不到1ms而已),进入闭环后环路是如何调整的最好结合一个电路来分析.我们就结合下面的最简单的这个反激电路来分析。
先说明一下闭环之前各部分电路的状态:TL431的R端,分压低于2.5V,光耦的原边没有电流流过,UC384X的1脚输出最高电平。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要想理解一个电路是如何进入稳压及闭环工作的,结合384X,我觉得首先应该弄明白一下三部分的内容,UC384X内部工作原理、光耦等效原理及TL431等效原理。以下为384X及TL431的等效框图(都是从PDF上粘帖下来的),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从3842的等效原理图上可以看出,384X的1脚输出,是一个1mA的恒流源,而不是像我们平时用的运放一样,可以输出几十mA电流,所以,如果你在光耦的1脚接一个1K的电阻,即使将2脚接地,那么1脚输出的最高电压也只有1V。如果1脚开路,输出电压达到最大,按照技术资料,1脚输出应该在5-6V,通过二极管及电阻分压后,稳压管会限制在1V,这就是3脚电流超过1V会关闭脉冲输出的原因。
TL431的等效原理更简单,我就简单的将它当成1个运放控制的三极管,当R端电压低于2.5V,运放输出低电平,三极管不导通,当R端电压高于2.5V,运放输出高电平,三极管导通,至于在很多计算过程中,计算光耦原边限流电阻的时候,C端最低电压取2.5V,我是这样理解的,他也算是一个IC,那么必然需要供电,而C端是供电端,又因为内部有2.5V基准,你如果C端电压都低于2 .5V了,你让人家基准怎么工作啊,是不是?
至于光耦,就是一个发光二极管控制的一个三极管,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工作在线性状态的一个三极管呢?基极(原边)电流越大,三极管CE电压越低(副边)其实我更习惯于将它等效成一个原边电流控制的电阻,原边电流越大,副边等效电阻越小。
搞清楚了上述三个的等效关系,我们再回去分析电路是如何进入稳压的。 |
|
|
|
| |  |  | | | | | | [size=14.210526466369629px]1mA的电流会流过光耦并联的电阻?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并不是说这个电流就一定会流过并联的电阻,只是说如果光耦原边不需要电流或者只需要小于TL431工作需要电流的时候,这个电阻可以提供TL431的工作电流。 |
|
|
|
| |  |  | | | | | | 果你在光耦的1脚接一个1K的电阻,即使将2脚接地,那么1脚输出的最高电压也只有1V 楼主说的应该是384x的1脚吧?不知道楼主是否真正的实验过,2脚接地,1脚对地加1K电阻,是否如楼主所说是最大不超过1V?我实际试过不是1V,比1V要大,1.5V左右;原因未知;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这是根据PDF的资料做的推断,实际电压与恒流源输出的大小有关。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虽然你很帅,可哥喜欢的是美女。。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当输出电压达到设定值后,TL431的R端分压达到2.5V,从TL431的等效电路图可以看出,同相端输入超过反相端,运放开始输出高电平,运放控制的三极管开始导通,光耦原边开始流过电流且电流逐渐增大。
前面说过,将光耦等效于一个电流源控制的可变电阻,随着光耦原边电流的增大,副边等效电阻逐渐减小,384X的脚是一个恒流源,那么等效电阻越小1脚电压必然逐渐降低(也可以换一种思路,光耦原边电流逐渐增大,副边电流也必然逐渐增大,384X的1脚为1mA的恒流源,光耦分走的电流越大,那么流过内部二极管及2R\R电阻的电流就会越小,必然造成内部R上的电压越小,也就是电流比较器反相端电压越低)
由于电流比较器反相端电压决定了占空比的大小,反相端电压越低,占空比越小,所以,随着误差放大器输出电压的降低,占空比由最大开始减小,当达到稳态的时候(每个周期传递到副边的能量等于副边消耗掉的能量)TL431的分压稳定在2.5V,光耦原边的电流也是稳定的,384X的误差放大器输出也固定在某个值上,环路就进入了稳定状态。 |
|
|
|  |  | | | | | 讲的真好,感谢了,在一家小公司做反激电源两年多了,这里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不是很理解。别人也不是很愿意教。听了你的讲解,受益匪浅,再次谢谢了。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客气了,只是一些很简单的道理,希望对刚入行的新手有一点简单的帮助。 |
|
|
|
|
|  |  | | | | | 楼主您让我搬小凳子在这里听讲座,但是下面这个我还是没有完全明白?
请问大家UC3842中的Is脚的电压具体如何定义呢?
SPEC中给出的最大的输入门限最大值:1.1V
而电流比较器其中一个输入端来自Vcomp的电压,另一个来之Is:
当Is脚电压大于Ua脚电压时,Vout输出关闭。
我有几个疑惑的地方:
b. Is脚接变压器原边电流检测电阻,用以检测原边峰值电流大小,即Ismax=1.1V/Rs.而且用来关闭UC3842由于过载原因的输出.---这样来看好像Ua点电压最大就是1V左右。
d. 有实际观测到Is脚电压波形对应的峰值电压最大值为1.1V左右,在反激变压器相同输出负载的条件下,改变输出电压时,该引脚电压最大值却没有变化?
如何理解原边过流保护?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1、Ua受稳压管钳位,这个肯定是1V没问题的,受精度影响,所以指标给出最大1.1,最小0.9.
2、不太明白你想问什么,如果所有指标都不变改变输出电压,1脚波形一般是要变化的,不知道你是如何改变负载的,改变了多少?
3、原边过流保护就是3脚采样电流超过1V后,提早关闭占空比。 |
|
|
| | |  |  | | | | | | | 谢谢您的回复!
b. Is脚接变压器原边电流检测电阻,用以检测原边峰值电流大小,即Ismax=1.1V/Rs.而且用来关闭UC3842由于过载原因的输出 --2、不太明白你想问什么,如果所有指标都不变改变输出电压,1脚波形一般是要变化的,不知道你是如何改变负载的,改变了多少?
对不起,我没有描述清楚我的疑惑:
反激变压器保持输出负载不变(DCM),调整原边输入电压变化(200~380V)变化,观察Is脚电压波形是断续的三角波,只是占空比在变化,峰值电压维持在1.1V左右不变,这是为什么呢?
我理解是,3脚是峰值检测,既然3脚电压最大值是1.1V,而电流比较器另一脚维持1V左右,当3脚电压超过1.1V以后关断输出,那这样的话,也就是我的反激一直工作在关断的临界状态,
或者是说3脚电压并不是峰值检测,对应的是平均值或者是有效值。但是这个我就更迷糊了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输出功率不变,如果变换器的效率不变的话,那么变换器输入功率不变。而变换器输入功率可以通过0.5L*Ipk*Ipk*F来得到,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输入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峰值电流是不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然上面的分析是针对原边没有限制功率的情况下,如果原边已经限制功率了,那么只要一直在限制功率的情况下,你改变输入电压,输出功率是不变的,从上面的等式可以看到,峰值电流也是不变的。
3脚检测的是峰值。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Ua的电压不是被稳压在1V,而是被限制在最大值是1V,这是两个概念。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正常工作过程中,IS脚的电压值是一直小于最大值的,达到限定值是模块处于保护状态,也即使限制功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哦,我之前没有完全理解,实际上Is跟随Ipk的变化,轻载时,Ipk值较小,对应的Is值也较小,但是Is有个最大的范围是:0.9~1.1V 范围.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关于RCTC的:
3842应用手册上有个时序图:

a. 上面的两个图中所谓的输出静区时间是什么含义呢:
--对应的是输出驱动波形中关断部分有死区时间,还是仅仅对于IC内部的图腾柱驱动时上下管导通时存在的死区时间?
b. 时序图中右边的“小RT大CT”组合,输出波形比较好看--均匀,但是如何选择RTCT或者说是那种组合最优化?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1、对于3842,最大占空比理论上是100%,但实际上由于电容存在放电时间,所以最大占空比肯定小于100%,如果放电时间占2%,也就是最大占空比98%,那么静区就是这个2%。也就是输出驱动脉冲的死区。
2、这个不存在好看不好看的问题,有时候选择3842,就是为了用大于50%的占空比,比如你需要用到80%,但如果你的R过小C过大,那么就会造成输出的最大占空比也达不到80%了。所以看你需要来组合,当然你如果手头只有3842,但又想限制他的最大输出占空比,那就可以用小R大C来实现。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1、不是一直关断,是强制关断这个周期,因为MOS管关断后,就没电流了,因此3脚也就没有电压,保护就消失,重新启动下一个脉冲。
2、从图上可以看出,应该是2次震荡发出一次脉冲,而你的是四次震荡发出一次脉冲,所以应该是IC受到了干扰造成的。 |
|
|
| | | | |  |  | | | | | | | | | 谢谢王工回复!
1.我在测过流保护时,之前短路时间过长,VCC的自举电容炸了,RS炸掉了,MOS管也坏了。修好后,继续短路测试(短时间),测得3脚电压上升到1.1V后,没有保护动作。VCC端电压猛往上升,驱动波形占空比频率不变,幅值猛升。
2. 是什么干扰引起的呢?我改小RS后为什么脉冲频率就对了呢?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那应该是设计问题,至少从我实验的情况来看,输出短路,无论多久都不会出问题的。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图看不清楚,电流采样后经过RC滤波进入3脚,RC滤波的参数是多少?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C小一点,220p-470P,你说的3脚到1.1V没保护,是没有什么样的保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是我短路后,3脚电压到1.1V也没有关断驱动波,驱动波形占空比频率都不变,幅值升高。电源一直工作,知道RS和MOS管坏掉。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纠结两年,终于在这里看到3842内部稳定的过程了,必须顶。 |
|
|
|  |  | | | | | 刚刚修了一下客户的开关电源,发现其2脚与GND短路了,原来这是UC2842可以这样设计 |
|
|
|  |  | | | | | 关于光耦的理解,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Ib越大,Ic越大,而IC内部Comp脚到5V的恒压源一般有个几k的电阻。随着光耦副边Ic的增加,这个内部电阻的压降就会越大,由于有5V的恒压限制,因此Vcomp电压降低,进而导致D的降低。 我之前在昂宝公司的时候验证的一款芯片就是这么工作的。3842我没有用过,我想应该是一样的吧。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这是从论坛截的一个图,是负载突变输出的波形,前面一个凸起是负载减轻时候的波形,后一个下线是负载增加时候的波形,从这个波形结合前面的原理图,来说一下闭环是如何从一个稳态变化到另外一个稳态的。
如果原来电路在满载情况下正常工作,突然降低负载,环路有一个调整速度,占空比来不及变化,那么每个周期传递到副边的能量必然大于副边消耗的能量,所以输出电压出现一个瞬时上升,当输出电压上升后,TL431分压高于2.5V,通过431的等效电路分析,可以知道光耦原边的电流会增大,副边电流增大,误差放大器输出电压降低,调整占空比减小,从而减小传递到副边去的能量,逐渐达到新的稳定状态。这也符合负载越小占空比越小的道理。
增加负载是一个反方向调整的过程,大家可以自己考虑考虑。 |
|
|
|  |  | | | | | 这个是不是反激在连续模式下才会有的状态,连续模式下整个环路存在一个右半平面的零点;断续模式下由于没有这个零点,也就不存在这个现象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结合这个图,再说几个参数的选择问题
1、为什么在光耦原边并联一个R3?
通过TL431的PDF文档可以知道,TL431要正常工作,也是需要电流的,电流一般由K端提供,如果没有R3这个电阻,那么TL431的工作电流就会流过光耦原边,如果选择的光耦不合适,选择成高放大倍数的光耦,假设TL431工作电流0.5mA,光耦放大倍数200%,那么光耦副边的电流就会是1mA,384x的comp端电流总共才1mA,都通过光耦副边溜走了,电流误差放大器的反相端电压就变成了0V,那么电路还能正常工作吗?
有人可能说,没并这个电阻也没遇到这个问题啊,是,我上面说的都是很极端的情况,可是既然存在这个极端,那我们直接并联一个电阻,就将这种极端的情况都避免了,其不更好?
2、限流电阻R12的选择
有人选择R12的时候,喜欢按照LT431或光耦原边最大电流来选择,动不动就是几十mA,不过这个真的没必要,我计算都是按照5mA计算,因为光耦副边的电流最大才1mA(3842的COMP端最大电流)你即使选择一个20%放大倍数的光耦,那么光耦原边5mA电流也足够了,弄那么大干嘛?
还有就是R12电阻选择的过小,输出有一个很小的波动,就会造成光耦原边电流较大变化,从而影响占空比,这样的情况,我认为电路不太容易稳定。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1脚?误差放大器的输出,控制占空比用的,IC资料里都有讲。 |
|
|
|  |  | | | | | 在光耦原边并联一颗R3,这是关键啊!经验真老道。如果不加R3,常温可能OK,低温可能就不行了!R12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楼主这真是讲到点子上了。 |
|
|
|
|  |  | | | | | 王工你好,如果我的光耦原边为5mA,选中的光耦是PC817,最小的放大倍数是50%,也就是说光耦副边最小有2.5mA的电流,由于UC2844的1脚(comp)最大只有1mA,是不是整个闭环就会不稳定。我的电源输出时5V,
我该如何改进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不会的,你光耦的原边5mA,应该是最大5mA吧?TL431会自动调整AK之间的电压,也就是相当于调整流过光耦原边的电流,从而实现稳定的。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你反馈哪里的参数不知道是多少,至于轻载跟满载电压不一致,估计是你的反馈取样点跟测试点不一样造成的。你测量R1上端的电位,你看在轻载跟满载的时候是否一致(注意就是电阻的上端,别测别的与他相连的地方)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R1 R5是10K R7 R8是1.2K 用的是TL431 PC817 |
|
|
| | | | | |  |  | | | | | | | | | | 王师傅,我半载的时候R1上端的电压是5.4V 空载的时候电源不输出,R1电压在跳变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这个可能跟你的VCC电压有关,你在VCC对地接了一个电阻,将这个电阻去掉试试。另外VCC对地的电解电容是多大的?可以增大试试,这些都影响空载是否正常工作。也就是像我前面说的,空载VCC没进入稳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要那个对地电阻 会不会烧掉稳压管,和芯片呀。我用的是16V 1N4745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稳压管我都是用22V以上的,16V的不合理。另外串联在辅助绕组里的那个电阻对空载启动也有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哦。我现在改了;稳压管用的是18V的,1N4748,辅助绕组的那个电阻用的是10欧姆,电容330uf 50V.现在空载能正常工作了,满载空载的电压比较稳定只有0.1V的变化。但是我输出的是5.5V,不是5V.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你用示波器测一下TL431的RA之间电压是什么样子的多少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新换了个TL431 现在电压时2.55V 但是输出还是5.5V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C1\R9分别是多少?你用万用表测量的还是用示波器测量的RA间电压?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现在满载的时候电压是5.1V 空载的时候是5.5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哥,现在就是满载正常输出,空载电压上浮了0.5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刚刚满载以后,马上空载,输出又没有了,好像又是芯片电压不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现在把R13改成2.7K,空载能正常启动了。满载输出5.26V 空载5.5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7改成200欧姆,R13改成2K,别的都恢复看看有什么问题,别乱改。先将所有问题都发现出来再解决,否则你这样我根本跟不上你的节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照你改的我测试结果是:空载5.01V,满载4.7V.现在都恢复原样了,我将R7改成1K了,R13改成2.7K,输出都好了,空载5.2V,满载5.02V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哥。过流保护的那个电阻该如何确定。就是想请教,我的输出电流分别为两个5V 0.5A,一路24V 0.5A 我该如何确定那个电阻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你提问的那个帖子里,我已经回答你了,去你那个帖子讨论吧。 |
|
|
|
|
| | | | |  |  | | | | | | | | | 王哥。过流保护的那个电阻该如何确定。就是想请教,我的输出电流分别为两个5V 0.5A,一路24V 0.5A 我该如何确定那个电阻呢 |
|
|
| | |  |  | | | | | | | 王工您好,“TL431会自动调整AK之间的电压”从而调节流过光耦的电流这是一个什么机理?431R端大于2.5V时,K端电压要大于2.5V,那么R端电压越大,K端电压呈什么样的变化?跟光耦原边串联的限流电阻怎么个选取的方法?谢谢! |
|
|
| | |  |  | | | | | | | 王工您好,“TL431会自动调整AK之间的电压”从而调节流过光耦的电流这是一个什么机理?431R端大于2.5V时,K端电压要大于2.5V,那么R端电压越大,K端电压呈什么样的变化?跟光耦原边串联的限流电阻怎么个选取的方法?谢谢! |
|
|
| | |  |  | | | | | | | 王工您好,“TL431会自动调整AK之间的电压”从而调整电流,这个是一个什么机理。按理说431R端电压大于2.5时,K端至少2.5V。那么R端大于2.5时K端输出会怎么样变化?跟光耦原边串联的限流电阻怎么个选取法?谢谢!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7987
- |
- 主题:141
- |
- 帖子:45736
积分:107987 版主 | | | | | | | TL431你可以看做是一个比较器控制的三极管,当R端小于2.5V,三极管不导通,当R端大于2.5,三极管到通过,当正常工作处于一个稳定状态,三极管就处于导通跟不导通之间,所以K端电压具体多少伏,是由整个闭环环路决定的。跟光耦原边串联的电阻,帖子里有介绍啊,按照光耦原边电流5mA计算就差不多了。当然准确计算要看你原边需要的最大电流及光耦的传输比。 |
|
|
|
| |  |  | | | | | | 王工你好,请问一下调整环路的问题。
我用你上面的图做了个6W 6V输出的电源,正常负载时PWM输出正常;重载时,PWM输出时有时无;轻载时,PWM输出有大有小地变化。请问怎么调环路,谢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