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c965- 积分:10222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22 版主 | | | YTDFWANGWEI 桥式整流后最好的无损吸收式什么样子的?
nc965 我觉得,副边的问题最好靠原边来解决
YTDFWANGWEI 副边的二极管反向恢复及布线电感造成的尖峰怎么处理?
nc965 副边的二极管反向恢复是电流过冲,不是电压尖蜂,这个电流过冲是要反射到原边去的。副边布线电感引起的电压过冲是次要的,而主要的是漏感引起的过冲,而漏感问题也可以或者应该在原边解决。意思是:只要原边解决得好,副边就没有或者很少过冲
YTDFWANGWEI 这个电流过冲也会导致二极管上的电压尖峰吧
nc965 不会,而是减少电压尖峰
jimmy 二极管的电流过冲没法避免的吧,只能通过改副边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来减小吧
nc965 是没有办法避免,即使是0恢复二极管,由于结电容的存在,还是有反向恢复电流
jimmy 恩,
jimmy 兄弟刚才说的会减小尖峰电压是什么原理呢?
YTDFWANGWEI 对啊,如果能减少尖峰,那大家都用反向恢复时间长的了
nc965 也就是说,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过冲,漏感引起的电压过冲,这些问题最好统统找一个地方,和一种方式统一解决。
会减小尖峰电压是什么原理呢?
原理是,0恢复二极管,尖峰更大
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过冲,反压尖峰,差不多都是同一时刻发生的,我认为
jimmy 我的理解是反向电流尖峰流过变压器的副边,磁路上有所抵消,所以使电压尖峰减小了。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
nc965 反向恢复时间长的二极管肯定电压过冲小,但是效率也低
jimmy 是不是恢复时间长了,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在二极管上损耗的能量多了,所以效率就小了?
nc965 反向恢复时间长的二极管,反向电流过冲就大,反映到原边,就是电压过冲了
jimmy 那你刚才说反向恢复时间长的,电压过冲小,感觉和你现在说的矛盾了,呵呵
nc965 反向恢复时间长的二极管本身的电压过冲小,但原边电压过冲大
jimmy 哦,
jimmy 这下有些明白了,呵呵
nc965 对原边而言,无论是漏感或者次边二极管反向电流反射,都表现为一个问题:电压过冲,因此只解决这一个问题就行了
YTDFWANGWEI 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二极管来说,为什么整流后存在尖峰?原因很简单,有布线电感及漏感。可是,如果没有反向的电流,及时有电感及漏感也不会存在尖峰吧?因此反向的电流决定了尖峰的大小。而反向电流的大小是有什么决定的?恰恰是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对于O恢复的二极管,由于不会产生反向的电流,因此是不会产生尖峰的
nc965 如果没有反向的电流,尖峰更大
YTDFWANGWEI 为什么?什么导致的这个尖峰?、
nc965 电感啊
YTDFWANGWEI 如果没有反向电流呢?
nc965 尖峰更大
YTDFWANGWEI 怎么回呢
nc965 尖峰是反压尖峰,是电感引起的
YTDFWANGWEI 如果是正向电流饿时候关断,你想象电感上的电压时什么方向的。不是电感引起的。
nc965 有反向电流,尖峰会小一点
YTDFWANGWEI 是电感中的能量引起的。如果是正向电流的时候关断,你想一下电感上的电压时什么方向的。是跟电容上电压反方向的。
nc965 如果是正向电流的时候关断,理论上没有尖峰
YTDFWANGWEI 只有反向电流才会导致反向尖峰。因为只有反向电流关断时候电感上电压才跟电容上电压同向
nc965 你是说反向电流被突然关断?
YTDFWANGWEI 是啊
nc965 被什么突然关断?二极管是不可控元件
jimmy 二极管反向关断不是瞬间关断的,总会有一个关断时间的限制
YTDFWANGWEI 就是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断了
jimmy 呵呵,有道理,反向时间越长,LC谐振的时间越长,对吧?是这样的吗?
nc965 LC谐振是另外一回事
jimmy 哦,那副边二极管上的这个电压尖峰是怎么形成的呢?
nc965 多半是漏感
jimmy 哦,刚才说到的是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对二极管上反向电压的影响,但是现在看来,好像并没有减少的趋势呀 |
|
|
| | | | | | | 这个话题好~
先做个标记,慢慢看高手论剑~
我来总结下三位大侠的观点:
1、NC965:反向恢复时间长的二极管,电流过冲大,在副边引起的电压过冲小,在原边引起的过冲大。要解决过冲问题,还是要在原边解决。没有反向恢复电流,电压尖峰会更大。
2、 YTDFWANGWEI大侠:电压尖峰是反向恢复电流在漏感、布线电感上产生作用的后果,没有反向恢复电流就没有电压尖峰。这点跟NC965大侠恰恰相反。
3、jimmy 大侠:漏感的能量通过原边LC的谐振,逐渐在L和C中消耗掉。 |
|
|
| | | | | | | | | 强烈建议楼主补个图,等下忙活了半天,原来说的却不是一个地方。。。。。。 |
|
|
| | | | | | | | | | | 我上面是对他们讨论的总结,基本符合他们的原意。
他们原先的串口相声,不太好理解。 |
|
|
| | | | | | | | | 1、NC965:反向恢复时间长的二极管,电流过冲大,在副边引起的电压过冲小,在原边引起的过冲大。要解决过冲问题,还是要在原边解决。没有反向恢复电流,电压尖峰会更大。
2、 YTDFWANGWEI大侠:电压尖峰是反向恢复电流在漏感、布线电感上产生作用的后果,没有反向恢复电流就没有电压尖峰。这点跟NC965大侠恰恰相反。
以上是两位大师的观点.我认为:
NC965观点中:"反向恢复时间长的二极管,在副边引起的电压过冲小"部分正确
YTDFWANGWEI观点中:"没有反向恢复电流就没有电压尖峰"正确
我的观点:实际决定二极管反向电压尖峰的因素有
1.二极管的反向电流,但是就算没有漏感,二极管本身也会产生反向回复电流,这是由于二极管本身特性所致,所以反向电压一定会产生.
2.反向电压的大小决定于电流开始反向到反向电流达到最大值的时间(t1)与反向电流最大值到反向电流归0的这段时间(t2)的比值,即可以称为反向回复系数S=t2/t1,S越小,反向尖峰越大
以上可以说明各位大侠反向恢复速度对反压尖峰影响的分歧
故,决定反压峰值的因素有:
1.漏感,产生反向电流大小
2.S,反向恢复系数,器件本身参数,通常被简单认为反向恢复时间,导致产生分歧,所以,
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与关断尖峰的关系本身就是伪命题.
不会画图...在论坛向各位大师学习良多,第一次表达自己看法哈...不知道表达清楚没...有什么错误还请各位大侠指正啦 |
|
|
| | | | | | | | | | | 补充一点:实际上,反向电流达到最大值时反向电压还没有过冲,反压尖峰产生的时间是由反向电流减小开始,同时漏感才开始释放能量 |
|
|
|
|
|
| | | | | | | 我个人觉得说反向恢复时间等于0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说它趋近于0.二极管本身的反向恢复电压是由一个叫恢复系数的参数决定的,跟恢复时间没有直接联系吧。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越大,漏感引起的反向电压越大,反向电流越大。但是二极管这个恢复时间怎么会使原边电压过冲大呢??望赐教。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我是这样理解的
1、尖峰是有漏感、布线电感等在反向恢复电流的情况下造成的。
2、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是跟尖峰的大小乘正比的,也就是反向恢复时间越唱,尖峰会越大。
3、如果没有反向恢复时间,将不会产生尖峰。 |
|
|
| | | nc965- 积分:10222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22 版主 | | | | 这个最好是能够验证一下。出现了相反的机制。
一般而言,副边的二极管是被动元件,其开关动作是由原边的主动开关器件控制的,变压器漏感不可避免的会在副边产生效应。 |
|
|
| | | | | | | | | 大侠的意思是说:
反向恢复时间长的二极管,电流过冲大,电压过冲小。
这个电流过冲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结电容~
我觉得,二极管的过充电压大小,跟反向恢复特性的软硬有关。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反向恢复时间长的二极管,电流过冲肯定大,至于电压的过冲,我认为还是要大的。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尖峰的存在,是由于漏感中存在反向电流,当二极管关断的时候,电感中能量无处释放产生尖峰,因此如果没有反向电流,也就不会产生尖峰的,而反向电流的产生是由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造成的。如果反向恢复时间为零。那就没有反向电流,也就不会产生反向电压。 |
|
|
| | | nc965- 积分:10222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22 版主 | | | | 就是说:如果反向恢复时间为零。没有反向电流,即使存在较大的漏感,也就不会产生反向电压?
有点不敢认同哈,那这种情况下,漏感的能量如何释放啊?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我觉得,如果没有反向电流,即使有大的漏感,也不会产生电压尖峰。(这个是针对副边分析的) |
|
|
| | | | | | | | | | | 一个好的话题!建议王兄画个图,对照图大家一一展开讨论。。。。 |
|
|
| | | | | | | | | 漏感的能量通过原边LC的谐振,逐渐在L和C中消耗掉了 |
|
|
| | | | | | | | | | | LC谐振是个无损网络,不会消耗能量。
除非是电感的绕线电阻较大或者电容的esr也较大,才能消耗能量。 |
|
|
|
| | | | | | | | | 漏感的能量是不是得加吸收电路才可以释放?如果靠原边的L,C,那在原边是不是也会产生尖峰?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我的理解,如果没有反向电流的作用,在正向电流作用下,漏感的作用跟滤波电感式一致的。还没画图,今天下去出差,有时间写个总结。 |
|
|
| | | | | | | | | | | | | 提点建议:1. 分析这个问题最好有图,不同拓扑,情况有别.2. 开通(指原边开关管)尖峰与关断尖峰分开讨论.3. 原副边结合分析.
期待中.....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呵呵,这样的范围就大了去了,我现在只想搞明白的就是输出全桥整流,整流二极管、副边漏感、布线电感等对整流后电压尖峰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哦...一般来说漏感小,导通尖峰会大(其实还得看原边电路了);漏感大,关断尖峰会大。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导通尖峰大。。。。这个应该是指电流吧?
关断尖峰大。。。。这个是指电压没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禅师,导通尖峰和关断尖峰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还请指教,呵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通尖峰是:由于输出滤波电感在续流时期,突然原边开关管导通,这时(如是正激拓扑则为整流与续流二极管‘瞬时共通’)二极管即会“瞬时共通”,此时原边电流尖峰很大。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断尖峰是:在原边开关管关断时,漏感储能的【反激释放】导致的二极管‘瞬时共通’现象,也是一个衰减的尖峰振铃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极管‘瞬时共通’现象是因为漏感储能的【反激释放】?如何解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在OFF瞬间,初级的MOS 关掉,此时的初级线圈作用仅仅是漏感反激电流的通道,从励磁电感旁边等效理想变压器线圈过(按照理想变压器的等效结构,这个“付“线圈是没有电感的,你也可把它看作是个电压源,纯粹就是用来传递能量的),励磁电感电流保持不变,初级变压器处在“飞轮”状态。按照磁心磁动势不能突变的原理,漏感反激电流流过初级,必然在次级感应出电流。这就是为什么整流二极管要导通的原因。在漏感能量反激完毕,次级整流二极管恢复截止。请禅诗兄指点,这个分析是否正确(完全是个人猜想).
2. 如果1 正确的话,那么在ON瞬间,整流和继流两个二极管同时导通,为什么能通?就想不明白了,请禅诗兄指点!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兄,正激ON 时刻,整流管加的是“正向”电压呀。。。。。,要说恢复也应该是正向恢复吧。哈哈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在ON之前,四个管子都在续流,在ON的瞬间,会有两个管子要关断,两个管子整流,关断的管子由于反向恢复时间的存在,会有一定的导通时间,导致产生大的电流尖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兄,我是针对禅诗24楼这句话来说的 ,导通尖峰是:。。。。。如是正激拓扑则为整流与续流二极管‘瞬时共通’,此时原边电流尖峰很大 。为什么在ON时刻,正激拓扑的整流与续流二极管会瞬间共通,就正激拓扑帮助讲讲。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样道理啊,在原边MOS管不工作的时候,续流二极管导通续流,整流二极管不工作,当变压器副边电压建立的时候,在续流二极管上会施加一个反向电压,由于续流二极管有反向恢复时间,因此变压器副边相当于短路,这个回路的阻抗可是相当的小,那不在变压器副边产生一个很大的电流尖峰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的极是!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整流管上,就没想到续流管呢。哎,我越来越糊涂了。
多谢王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照磁心磁动势不能突变的原理,漏感反激电流流过初级,必然在次级感应出电流。这就是为什么整流二极管要导通的原因。
这么说有点牵强吧?
任何一个PN结在从导通到关断时,都会有反向恢复问题,这是内部载流子决定的,而不是外围电路决定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zkybuaa兄来了,感觉真好。
禅诗说两个二极管在OFF时刻共通。。。。为什么整流二极管会在OFF导通呢?
(你是说整流管这个“通”,不是正向通,而是反向恢复瞬间的导通,不知道你们俩说的“通”是否是同一个含义的“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
禅诗说两个二极管在OFF时刻共通,整流二极管的“通”是指反向恢复的“通”,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果:
禅诗说两个二极管在OFF时刻共通,整流二极管的“通”是指正向导“通”,就。。。。。
禅诗说到底是哪种“通”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禅师 26楼提到一个词“漏感储能的【反激释放】”,如果是反向恢复的通,那么这个词有什么含义?
请禅师 帮助解释解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觉得是 有了反向恢复特性,两个二极管就形成了电流环路,(续流二极管续流,整流二极管反向导通)。漏感能量就在这个电流环路流通过程中消耗掉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漏感的能量不是消耗掉了,要看什么位置的漏感,如果漏感能量消耗掉了就不会出现关断瞬间的电压尖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zkybuaa兄,我觉得不是“反向恢复“的”通“。
假设:是反向恢复”通“二极管电流的方向是:从二极管负极流向二极管的正级。按照安-匝不能突变,在原边必然感应出:流向电源的电流,而此时的MOS是关闭的,通路在哪里?没有路径。(例如在MOS的D-S并联RCD吸收)
我的理解是:在off 瞬间时刻:漏感Lk的电流= Lm的励磁电流+ 原来的输入功率电流,随后,漏感Lk的输入功率电流部分,通过原边变压器线圈,MOS寄生电容等迅速将能量衰减(这个过程中Lm的励磁电流保持不变!!),按照安-匝不变,必然要打通次级整流二极管。二极管电流方向是:正到负。漏感能量什么时候完整流二极管这个电流什么时候结束!可以观察次级整流二极管“通”的电流方向(串个小电阻,观察电压)来判断是:是“正”通还是“反”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你这个是按照什么拓扑分析的?反激?正激?全桥?副边整流方式是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是正激,在OFF瞬间之前,整流二级挂本来就是导通的,何来打通次级整流二极管之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禅师26楼的话:关断尖峰是:在原边开关管关断时,漏感储能的【反激释放】导致的二极管‘瞬时共通’现象
讨论的是:关断时刻,整流二极管是如何通的? 正通 or 反通?
你们都说是:反向恢复通,俺不同意这个观点。俺认为是正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楼的说法有点问题:
如果: 禅诗说两个二极管在OFF时刻共通,整流二极管的“通”是指反向恢复的“通”,就很容易理解了。
假如是“反向恢复”通的,那么电流就是从二极管的“-”流向“+”,请问,这个反向恢复电流在原边感应的电流方向是?好象不能存在。画个图瞧瞧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个变压器漏感还有这个把我绕死了,我考虑考虑再说,看看别人的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整流二极管的“通”是指反向恢复的“通”,就很容易理解了。]
这里的‘通’是指:反向恢复时间内(彻底关断前)的‘通’。
要想说得清楚,就得画个图,一步一步地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里的‘通’是指:反向恢复时间内(彻底关断前)的‘通’。
这是错误的。
假如整流管有反向恢复电流产生:
1。原边的感应电流:有? 如果有,那么通路是什么?
2。原边的感应电流:无? 如果无,那么变压器的磁芯的磁动势突变,这是不可能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假如整流管有反向恢复电流产生: 1。原边的感应电流:有? 如果有,那么通路是什么? 2。原边的感应电流:无? 如果无,那么变压器的磁芯的磁动势突变,这是不可能的。
1. 有啊!呵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请给出个路径看看?
难道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还能给初级漏感(或者电源输入电容)充能?????????
(如果将这条“充”能的路径(并且能量的来源是二极管反向恢复)也当作是一条有效路径,俺真的无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什么不能呢?
这个反向恢复电流存在的时间很短的,
一般的快恢复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都在50ns以下,甚至更快。
比刹那还快(刹那是最短的汉语时间单位,1刹那=0.018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能量变换的角度,有点不可思议。二极管是个被动元件,本身是没有释放能量的能力。它的能量从哪里来?难到说是正向恢复期间储存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极管是个PN结啊,存在两种载流子导电。
从导通到关断,不可避免存在反向恢复。
它的能量就是载流少子,在正向导通时候储存的电场能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兄,你说的那个帖子,我也在关注。
看看我在78楼的解释,合理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路是有,但这个通路是“吸“能通路。能量从哪里来?就有点疑惑。。
要说这个能量是二极管释放的,我一下还真的没有转过弯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哈哈,兄弟在循循诱导呀。。
通道有了,能量也有了,问题就了解了。。。。
我暂时不能说它正确。我再想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感觉兄弟你钻研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啥事都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做技术就需要这种精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细节:我们可以不去理睬它,但不能忽略它“为什么存在”。如果自己说不清,只能说明自己没有真正(或熟练)掌握它,也就不能灵活地应用它。与兄共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近在看没进论坛之前的帖子,呵呵,看到你说这句话,禁不住要喝一声彩!继续再看,还不知这个帖子最后讨论个什么结果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跟:漏感储能的【反激释放】有什么关联呢,禅师认为是:漏感储能的反激释放。
(禅师26楼的话:关断尖峰是:在原边开关管关断时,漏感储能的【反激释放】导致的二极管‘瞬时共通’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兄弟呀,再回头看看79楼的图,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初级感应电流和漏感能量释放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呀,何来提供通道之说。。。。。
79楼的图:
红色线: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
兰色线: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初级感应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蓝天兄弟:79楼的图是有问题的啊! 因为太忙,本来我是会回复你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这个图不但电容极性不对(无关主题),而且单端单管正激的拓扑也不是这个样的,关键之处还少了一个复位
绕组! 前面说到的[反激释能]在你79楼的图中的原边是没法进行的,原边绕组是不会如你所标的电流方向续流的。
如有去磁绕组(复位绕组)存在,则将负担起励磁复位与漏感储能释放的作用,漏感能量一部分被副边二极管
‘瞬时共通’的振铃波消耗,一部分通过去磁绕组返回母线滤波电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偷了点懒,这个图是剪来的,出了点错,不好意思。
不错,去磁绕组(复位绕组),就是将励磁电流从原线圈“抽走”,使得励磁复位。这个没有疑问,如下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关心的是漏感能量是怎么释放的。
我先说出我的结论
1。漏感能量不可能从去磁绕组释放,哪怕一部分也不行。
2。去磁绕组只释放励磁电感的能量。并使励磁电感复位。
3。漏感能量:释放给MOS 的寄生输出电容Cds和次级整流二极管
4。次级整流二极管在OFF前期,为了泻放初级漏感能量,只能是正向导通。
对上述作出分析:
对于1:
漏感相对于去磁绕组就象漏感相对于次级,是无耦合的关系。这就是漏感的本身定义。
所以,漏感能量不可能从去磁绕组释放。
对于2:
根据1,没有必要去详细解释,大家都知道。
先解释4:
反正法:假如次级整流二极管在OFF前期,是“反“通的,按照安-匝不能突变,在初级感应的电流分别是A和B ,显然A是不可能的,只有B 。假如是B ,会导致漏感的电流突然减少(因为方向不一样),漏感也是电感呀,电感的电流可以突变吗?不可以,只能渐变。
所以,次级整流二极管在OFF边沿,是不可能“反“通的,假如能就违背了自然规律。
次级整流二极管在OFF边沿只能“正”通,这个时候,漏感的电流通路是:变压器初级---漏感---MOS 的寄生输出电容Cds----地。这个电流在次级感应出的电流,迫使的整流二极管正通。漏感的能量在MOS 的寄生输出电容和次级整流二极管及其附属消耗完毕。
这里有个重要问题:漏感的能量在消耗完毕前: 次级整流二极管和续流二极管同时导通,次级变压器电压=0 ,因此,初级变压器的电压也=0 ,也就是说: 漏感的能量在消耗完毕前这个短暂的时间里,变压器初级次级电压被嵌位=0 ,初级线圈电压=0, 励磁电流将保持不变。并没有立即被去磁绕组抽走!!!!,在ON周期内,按照:漏感节点KCL ,漏感电流= 励磁的电流+功率输入电流,在OFF周期前沿时刻,功率输入电流消失,漏感电流= 励磁电流,因为正激拓扑,相对于输入功率电流,励磁电流很小。漏感并没有储存多少能量。这和反激拓扑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整个OFF(假如:10微秒)期间内发生的事情
A)。在OFF 前沿一小段时间内:漏感能量,释放给MOS 的寄生输出电容Cds和次级整流二极管及其附属,此时间段(假如20纳秒):次级整流二极管和续流二极管同时“正向”导通,初次级变压器电压=0励磁电流将保持不变,并没有立即被去磁绕组抽走!!!!
B)这段时间(20纳秒)结束后,励磁电流将被去磁绕组抽走!并且在初级线圈产生大小为Vin“负”压(去磁绕组电流要逐渐归零),次级整流管反向截止。续流管继续续流。
我们讨论的就是这20 纳秒发生的事情,及漏感如何复位的。(也说 能量如何消耗的,画个图慢慢琢磨, 哈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漏感能量:释放给MOS 的寄生输出电容Cds和次级整流二极管。
上面的3。还没有解释,补充如下:
漏感能量一部分释放给MOS 的寄生输出电容Cds: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
漏感能量一部分释放给次级整流二极管:在上面所说的OFF前沿(20纳秒),二极管正向导通,变压器次级有+0.7V的电压,同样初级也是+0.7V的电压(匝比1:1),漏感电流就是流过这+0.7V电压,对外做功。能量输出给次级整流二极管(雷同一般的变压器初级次级的能量传递),前面说到:次级整流二极管和续流二极管同时“正向”导通,初次级变压器电压=0励磁电流将保持不变,作出只有初级次级有+0.7V电压的修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222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22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刹那=0.018秒?
1眨眼工夫=?
1瞬间=?
1立刻=?
1马上=?
1会儿=?
1快了=?
哈哈,有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222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22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副边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只要通过了副边绕组,肯定要反射到原边。没有通过绕组那部分,副边电路消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斑竹认为:是“正通”?还是“反通”呢?
(将过程摘录如下,免得斑竹找的辛苦)
禅师26楼的话:关断尖峰是:在原边开关管关断时,漏感储能的【反激释放】导致的二极管‘瞬时共通’现象
讨论的是:关断时刻,整流二极管是如何通的? 正通 or 反通?
你们都说是:反向恢复通,俺不同意这个观点。俺认为是正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222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22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整流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流,必然是正向电动势引起的,比如受控的副边绕组。如果正向电动势消失,而二极管负极电压又比正向电压高,则有一个瞬间(反向恢复时间),负极电压会通过二极管负极反灌向正极,形成短暂的反向恢复电流,不知道你们说的哪个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蓝天兄说的,就是后面这个电流。
他的疑问是:这个电流必然会在原边形成反射,对输入电容充电,但没有电流通路。这个充电能量哪里来?
我的解释是:这个初级电流通路是存在的,充电能量就是二极管PN结正向导通过程中,载流少子储存的电场能量。
不知兄太有何高见,请赐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兄弟打字真快呀。我最痛苦的就是打字,象抓虫一样,一个一个键盘敲。还是智能ABC?智能在哪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兄你是二指禅打字法啊?那样速度不会快啊。
我用的微软拼音,速度也不快,没超过100字/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晶纲禅诗斑竹在26楼说 :正激拓扑,在原边开关管关断瞬间,因为漏感储能的【反激释放】导致次级两个二极管(整流管,续流管)‘瞬时共通’现象.
楼上的朋友都说:原边开关管off时刻,整流二极管的瞬间导通是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导通,俺不同意这个说法,俺认为是:正向导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222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22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尽管此贴是我和王斑竹一起开的,但是一旦热烈讨论起来,我也都糊涂了,很少跟贴了,在我看来,既然情况都说得如此明了,何不搭个电路仿一仿?什么细节都一下子出来了。
这样再跟几十楼,我看还是不能有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梵典《僧只律》的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我们可以知道一刹那是0.36秒,一弹指是7.2秒,一须臾是48分钟。
至于你说的 立刻 马上,快了,无法答复啊,哈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请禅师斑竹,来发发话呀?
期待你的详细解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兄啊,我看你自己都把自己绕糊涂了。
整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是有有的,
会在原边感应出电流,方向当然是从异名端流向同名端(满足安匝方向跟次级相反)。
通路吗?
初级那么多器件,何愁无通路阿?即使没有直流通路,还有交流通路呢~
功率管内部还寄生反向二极管呢。 |
|
|
| | | | | | | | | 电流正向流过整流管时的副边漏感和分布电感的能量可以通过整流管流向负载,只是,电流下降的速率很大;没有反向电流,副边漏感和分布电感 就不会再次存储能量,也就没有反向电压 |
|
|
| | | | | | | | | 顶nc,就是这样的。
反向恢复时间越长,反向电流越大,尖峰越小。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不知道你说的反向恢复时间越长跟反向电流越大两个条件是并联的还是串联的,如果是并联的,意思就是反向电流越大,尖峰越小?
|
|
|
| | | | | | | 反向是因为电感的存在引起的,与二极管无关;所以不敢认同楼上。 |
|
|
| | | | | 二极管的回复时间为0,且结电容为0,那么反向恢复电流为0,二极管上就没有因副边引起的反向电压尖峰 |
|
|
|
|
|
|
| | | | | 楼主,我看的资料里那些人都说是在反向恢复时间内, 次级漏感 和 二极管 结电容 谐振造成的次级整流二级管的关断尖峰啊!你这里,又说是因为漏感中的反向恢复电流被关断时,产生的高峰,请问这两个是不是一回事?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不是,我的意思是,漏感中的能量跟结电容谐振,如果没有反向的电流,即使有漏感也不会产生的。漏感、反向电流两个共同作用。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 |
|
|
|
| | | | | | | | | 我也是赞同YTDFWANGWEI的观点。
炭化硅整流二极管,比一般快恢复的二极管价格都贵吧,为啥?
还有这个电压尖峰,不仅跟反向恢复电流有关系,还跟输入输出电压有关。
24V输入5V输出的场合,无论如何也没有用在 250V 输入200V输出的场合高。
|
|
|
| | | | | 一般在开关电源反激电路中,由于电路关断后,磁路释放能量,瞬间会产生尖峰波形,若是处理不好,很容易击穿开关管,一般会采用尖峰波吸收电路。 |
|
|
| | nc965- 积分:10222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22 版主 | | | 其实这个问题以前也在论坛中出现过,讨论半天最后也不了了之。这里面包含一个工程现象:同样的电路,最常见的是电焊机,大家的功率、电压、拓扑和器件都差不多,有的人副边二极管反压过冲老是过不了,而多数人却没有这种担忧,特别是成熟的产品,几乎很少有在副边大动干戈的,为什么?
我觉得差别就在于变压器漏感处理得好不好,原边吸收处理得好不好。还是那句话:副边的问题最好靠原边来解决。
变压器究竟是什么器件?漏感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把副边短路测出来的原边电感就是漏感?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究竟是什么物理机制引起的?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
|
|
|
| | | | | | | nc95你说的太对了,很多原理我们都不清楚,电力电子设计的内容太广泛了,我们需要对每个屋里现象都要从根本原理上弄明白。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其实漏感的本质是什么,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时什么机理?我们不一定要追究,我们主要了解他能引起什么,如何避免久可以了。 |
|
|
| | | | | 理论我不如你们,不过今天仿真了一下,增大漏感会使整流二极管关断时反向电压增加。增大反向恢复时间会使整流二极管关断时反向电压尖峰增大。 |
|
|
| | | nc965- 积分:10222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22 版主 | | | | |
|
|
| | | | | | | 你仿真的结果,和nc965的结论恰好相反。
期待你们的当面对质,强强对话。 |
|
|
| | | | nc965- 积分:10222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22 版主 | | | | | 我何时有结论了?我只是看法:
看法1:都是漏感惹的祸,他们说不是
看法2:有反压时,恢复时间长的二极管反压会降低,这个仿真说相反,我说还是漏感惹的祸。
看法3: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大家空口白牙多半没有结果,需要验证
看法4:副边的问题最好原边解决。 |
|
|
|
| | | | | | | | | | | | | 说一句不知高低的话:
仿真这个东西靠不住。仿真是什么?是建立模型,程序的运算,有时非常复杂的东西,建立模型来模拟??哈哈
最实在+最真实的,是实物电路和示波器!!!!!!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222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22 版主 | | | | | | | | 实物电路和示波器比仿真好
仿真比想当然的推理好
想当然的推理比空口白话好
因此,最靠不住的东西应该是:空口白话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条件的朋友 或手上有类似正激拓扑板子的朋友 请帮助作个实验。。。。
1。测量次级整流二极管阳极对地的波形
2。与MOS 管在OFF 前沿时刻比较。
3。次级整流二极管串联一个很小的电阻,检测电压,判断电流方向。
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兄台此言差矣~
现在的仿真模型已经足够精确,IR整流器在官方网站有专门提供器件的两种仿真模型。
Mast语言编写的模型用于saber仿真,spice语言编写的模型用于pspice仿真。
关于本贴讨论的问题,我也做了下仿真。
收获虽不大,至少我得出一个结论:初级MOS管关断后,次级整流二极管的导通,是 反向恢复的导通,而且它和续流二极管的电流相同,它们会短时形成一个回路。
你基于整流二极管导通时正向导通而展开的分析,都是不成立的。
不重视仿真,你会吃亏的。 |
|
|
| | | | | | | | | | | | | 红色表示基准波形,Lk=20u,Trr=5.9ns
绿色表示 Lk=20u*5,Trr=5.9ns
蓝色表示 Lk=20u*5,Trr=5.9ns*5
黄色表示 Lk=20u*5,Trr=5.9ns*10
天蓝表示 Lk=20u,Trr=5.9ns*10
紫色表示 Lk=20u,Trr=5.9ns*5
有的波形怪怪的,只供参考 |
|
|
|
| | | | | | | | | | | | | | | 你也用Simetrix啊,二极管你没有加结电容去仿真吧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1、都是漏感惹得祸,他们说不是。。。。这个肯定跟漏感有关,但是,漏感不是唯一的因素。
2、反向恢复时间长的二极管反压会降低。。。。这个说法100%是错误的,没有反向恢复时间就不会产生尖峰。
3、漏感的问题最好原变解决。。。。漏感分很多种,变压器原变,副边,整流前的布线,整流后的布线,有些事可以通过原变解决,有些事不可以的。 |
|
|
| | | | | | nc965- 积分:10222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22 版主 | | | | | | | 100%的错误?
假设:一个反向电压尖峰突然出现在二极管上,有反向恢复时间的二极管必定首先泄漏掉一部分能量,削减其尖峰,而没有反向恢复时间的二极管必然全额承受这个尖峰的冲击。前提是,这个反向电压尖峰不是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引起的。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呵呵,如果不是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造成的漏感能量的话,那你说的是对的。我说错了,呵呵。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可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造成的电流尖峰,怎么会出现这个反向电压尖峰?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222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22 版主 | | | | | | | | | 其他电路肯定会出现这种情形,你讨论的这个电路会不会,也是我想知道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是同一种电路模式,配置参数稍有不同,波形差异就会大得让人不敢相信!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1、在二极管关断时候产生的电压尖峰,肯定是与漏感及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有关的,随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从实际应用来说,随漏感的增大也是增大的,但从原理上不明白为什么?
2、由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造成的冲击电流是要反映到原边的,我们也经常看到,就是电流波形最前面的那个尖峰。既然反应到原边,也就可以通过原边来解决,这个也是肯定的。
3、降低原边MOS管的开通速度,减小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都可以降低二极管的电压尖峰。
以上是个人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
|
|
| | | | | | | 1. 漏感在普通正激,反激中有影响,但有源钳位中,原方波形很好,次级波形依然有尖峰。不考虑漏感的话,这个尖峰是因为关断时,反向电流突变,而二极管本身接的铜箔,对于高频就是电感,由于分布电感很小,di=E*dt/Lt可知尖峰很大。串联等效电感与肖特基电容间生谐振,形成尖峰。另外尖峰时间越长,也不一定是尖峰越大,由式E=di*L/dt 可见,是由“=”号右边的3个因素引起,而这3个因素又是相互影响。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由于分布电感很小,di=E*dt/Lt可知尖峰很大。。。 你这个只是说明了尖峰电流很大。而尖峰电压不单单由尖峰电流决定。另外尖峰时间越长,也不一定是尖峰越大这句话不明白指的是什么。 |
|
|
| | | | | | | | | | | 尖峰电流大了,谐振电压不就大了!
de=di*L/dt dt大了,de是不是小了?但di又变大了,di变大,是不是de也变大,所以说是相互影响,看哪个量影响的多点。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谐振电压的大小应该是跟参与谐振的能量有关吧?而不单纯是电流。还有就是再实际中,随反向恢复时间的不同,二极管上的反向电压时不一样的,变压器副边电压时一个逐渐建立的过程。 |
|
|
|
| | | | | | | 看这帖子,最大的收获就是,反峰是由反向恢复电流被中断引起的,以前看的资料都没详细分析过,哪个引起尖峰的具体来源。
另外,以我极少的实际调机经验,应该是反向恢复时间越长的管子,反峰电压越高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从实际应用来看是这样的,但理论上不知道如何准确的来解释。 |
|
|
|
|
| | | | | | | | | 好似刚好相反吧,反向恢复时间越长的管子,反峰电压越低吧???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我怎么以前没看到过这个帖子...
好贴!讲了很多反向恢复时间。非常受益,谢谢了!
还要请教王斑竹一个问题,反向恢复时间内的电流和哪些因素有关?有时,反向恢复时的内阻很小,是不是就像短路一样?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太好了,明天就可以等结果。
XW;先看图:
blueskyy:画个图慢慢琢磨, 哈哈
东方:在S截止之后,次级D1、D2都导通,内阻很小,那电流和什么因素有关?
XW:再给一图:
假设电路工作于连续模式,则S导通时,VD的反向电流有多大?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帖子学问太多,怎么敢随便说话?
XW :那你就把疑问提出来吧。
东方:张占松书中说到这事。如图:
XW :哎,这不有反向电流I RM了,怎么求?
张占松:反向电流峰值I RM 大,表示二极管的电流应力大……
XW :这个我也知道,关键是有多大?
张占松:I RM 的大小取决于与二极管串联的电阻大小。
XW :啊呀完了!
东方:怎么回事?
XW :你看他的试验图,串联了R R,倒是没有问题,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呀!
东方:我要问(比如)boost 电路的I RM多大?
XW :当S 导通时,假设电容C 有足够的容量,那可不就是与二极管串联的电阻趋近于0 啊!电流怎么求?
张占松:影响二极管反向恢复性能的主要参数是方向恢复电荷Q rr
Q rr= ∫i Ddt~t rr·I RM/2
XW :这事儿还是不着边际,首先得知道I RM 才行,可我就是不知道I RM 呀!听课最怕遇到这样的事:大家知道的多讲,大家不知道的,就含糊其辞。想不到看书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东方:那就得自己动脑筋呀!
XW :还是请教王斑竹和庞展兄。 |
|
|
|
|
|
| | | | | 好长的帖子啊,LZ最终结果是和哪些因素成正比 反比啊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
|
|
| | | | | 这个时间还挺重要的,关键还要计算损耗,高边应用时,还是要考虑的,帖子不错,收藏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