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指教不敢当,希望能抛砖引玉吧。当有限流、限功率、恒阻输出特性时,“竞争”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是我不同意你的“双环控制主要用于要求有恒压恒流的系统中,说白了双环控制,最终起到控制作用的还是其中一个控制环,比如恒压时恒压环起作用,恒流时恒流环起作用。”的观点,个人认为你说的是单环控制的情况。双环控制主要是为提高环路的动态性能并且采用双环控制,环路的补偿难度会降低很多,大部分功率拓扑的小信号模型原因单环补偿难度较大。并且恒压的时候电压和电流环都是在起控制作用的。 |
|
|
| |  |  | | | | | | 怎么看您将的观点有点类似电流控制模式的原理,仅仅只是类似,能否上图;
电压环反馈是经过滤波后给PID电路,具有一定的时延,单纯电压环不具备较好的实时性,所以加入电流环,此电流环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就是原边电流(或者是逆变管电流),第二种就是电感电流;不知我讲的对不对?
“恒压的时候电压和电流环都是在起控制作用的”此可否详细上图说明。 |
|
|
| | |  |  | | | | | | | 对,其实两种情况是一样的,或者说是等效的吧,我见过的绝大多数都是原边,至于为什么都放原边我说不好,希望指教,呵呵 |
|
|
| | | |  |  | | | | | | | | 工作中这种应用目前我只是起到限制峰值电流的作用,至于限制输出电流的用法我也没有遇到过,只是有所耳闻。
如果此电流反馈可以用于控制输出电流,有一个疑问就是,是否要对此采样波形进行整形,因为这个波形是高频类方波?求解? |
|
|
| | | | |  |  | | | | | | | | | 很认同4楼说法,至于楼主提出的问题只不过是个人意愿。 |
|
|
| | | | | |  |  | | | | | | | | | | 再举个例来说当电流增大时同时增加电压环的给定值。
这样就会得到一个线补的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呵呵!应该叫线损补偿吧。
如输出5V,2A,要是没有线损补偿空载时是5V,带载时由于输出线上有一定的压降,导致最终板上的电压达不到5V。加入补偿后就可以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麻烦上图说明 “当电流增大时同时增加电压环的给定值。”
楼主的意思是,电压环的输出作为电流环的给定,貌似您的解释有点不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还需要上图吗?资料多的是
上面说得还不够清楚么?
再解释一次,如输出5V当带载2A时输出为5.5V
而增加的这0.5V是由电流环数据供给的,明白了吗? |
|
|
|  |  | | | | | 电压环的输出与恒压环、限功率给定进行比较,取小作为电流环的给定,然后再与功率环反馈进行比较。 |
|
|
| |  |  | | | | | | 对,你说的应该是个例,我见过有人做移相全桥时这样做的,电源的输出要求有恒压、恒功率、和限流环等。 |
|
|
| | |  |  | | | | | | | 不知楼主,所说的双环是什么样的双环,可否上图,我怎么觉得越来越迷糊了? |
|
|
| | | |  |  | | | | | | | | 双环即为电压环作为外环,电流环作为内环来进行控制。 |
|
|
|
|  |  | | | | | 个人觉得一个好的数字电源,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好的硬件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写入程序,从而达到控制要求,个人建议楼主能够拿出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享你的经验比较好。 |
|
|
| |  |  | | | | | | 案例都是在公司的,不便拿出来晒,咱们就聊理论吧,如果你有好的方案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
|
|
|  |  | | | | | 起初是做通信电源的,功率几K左右吧,也做过几百K的逆变器,现在做铁路信号电源,但是有小一年没做电源了,生疏了都 |
|
|
|
|
| |  |  | | | | | | 数字电源工程师的自我修养。
首先应该会C,这是数字控制的基础,当然如果会汇编和C++更好。另外熟悉至少一种CPU吧, 比如TI的2000系列DSP的性能,常用型号的DSP的性能功能要如数家珍。有熟练的TI官网获取相应datasheet并无障阅读的能力(TI的数据手册大部分是英文,部分被翻译的文档经常会错误连篇,并且翻译的中文常常更加费解,所以建议去读取英文原版)。
其次是要有一定的控制理论知识,知道什么是传递函数,能看懂波特图分析系统的性能,能进行不同域的转换,进行系统的补偿,要能同电源知识结合起来,分析不同拓扑的小信号模型,采样电路的传递函数啊等。给大家推荐几本书,《自动控制原理》,张卫平的那本《开关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还有徐德鸿的那本,具体的名字记不清了,还有就是网上的一些关于电源的硕士论文,其中南航和浙大的质量比较高,这些是需要数字电源工程认真研读的。
再次,要具备一定电力电子知识,能分析常用的开关拓扑工作原理,BOOST,buck, flyback,半桥全桥,更进一步的移相全桥,LLC的工作原理。
进一步的能力吧,能写界面程序用VB,VC,C#其中一种,这样调试的过程中将模块的重要量通过通信实时的在电脑上显示出来,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
当然,一些焊接啊分析电路的能力是需要的,这样在调试的过程中会更加独立一些。
欢迎大家补充啊。。。呵呵 |
|
|
| | |  |  | | | | | | | 模拟和数字控制环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前者所有的值在时间和幅值上都是连续的,而后者的值在时间和幅值上都是离散的。模拟主要对应于S域,而数字主要对应于Z域。DSP中的程序实现是先将外围电路模拟的S域转化为Z域,然后利用差分方程进行离散化。
其实数字化还是具有很多优点的,比如程序可移植性、控制方法的灵活、系统升级方便,甚至可以在线修改控制算法,而不需要修改硬件电路等。 |
|
|
|
| | | | |  |  | | | | | | | | | 你是科班出身,我是打酱油的。
本来我也想谈谈数字电源的,可惜自己才疏学浅,不敢造次。看到楼主发了这个贴,就跟楼主探讨探讨! |
|
|
| | | | | |  |  | | | | | | | | | | 您太谦虚了。帮忙回答一下那个问题吧,那是2年前我去大艾面试时提的问题,我至今都没有很确定的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的双环控制不都是电压环的输出作为电流环的给定吗。比如反激电路,光耦传输过来的输出信号在控制芯片内也是作为控制电压的啊。其实数字控制的思想跟模拟控制是一样的。
电压环外环决定内环给多少能量,一般我们需要控制输出电压,输出电压偏高说明给的能量多,反馈到电流内环控制能量的输出。 |
|
|
|
|
| | | |  |  | | | | | | | | 我也是半路换了个工作后才接触到数字电源,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就算大学学的c语言和汇编语言完全都忘记了,其实看的多了,没有什么困难的。虽然我也不是太会,但起码现在的代码能看懂了,采用了什么思想。所以不要轻易说太难、太迟! |
|
|
|
| | | |  |  | | | | | | | | 回27楼!!!我个人认为数字电源的核心是硬件而不是软件。
如果你的硬件牛B得不得了,那数字电源是根本没有问题的。 |
|
|
| | | | |  |  | | | | | | | | | 并非抬杠;
所有电源的核心当然是硬件,软件部分只是实现控制与输出衔接的一种方法;
至于硬件牛X,数字电源根本就不是问题的,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数字控制开发至少要入门; |
|
|
| | | | | |  |  | | | | | | | | | | 亲!做过数字电源吗?做过我就就好好聊一聊数字电源,没做过的话就算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挺好的,我们举个简简单单数字电源为例吧
比如我们要做一款10W 带开关线性调光LED恒流驱动电源,整个电源只有一片芯片,即一棵单片机。
为什么强调开关线性调光呢?因为常规电源用单片机就没有优势了,还有就是非常方便加入0-10V调光与通信调光。
对于这个话题来说我们要聊聊的是硬件需要哪些?软件又需要哪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ED电源,不太懂,请赐教;
我这边至少3KW工业数字电源;
简要的说下我这边数字电源的功能吧,输入电压电流的检测与保护,功率因数实时矫正,开关管的实时检测,峰值电流实时监控,输出纹波补偿,输出特殊曲线(如太阳能光伏模拟,如特殊负载的电压缓冲等),输出电压精度调节(0.1%),程控包括GPIB、USB、CAN、485等等;必要时GSM远程监控;另选配实时使用日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源都是一通百通了,我只不过想从一个最简单的开始而已啦!
你做的电源是非常非常棒的啦!回到我们的主题,例如你说的峰值电压实时监控,这个是什么实现呢?很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断读取ADC然后通过USB或CAN等传出,我认为这个核心仍是硬件,如ADC操作完后将数据包丢给通信模块就可以了,软件只起到配置作用,不知道你认同这样的说法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的观点我很认同,51楼我的观点是;一个人对电源内部硬件精通,这里不包括对数字部分硬件(工作原因,习惯将数字部分硬件与数字部分软件合起来统称数字开发);让他去开发数字电源肯定是一头雾水,那么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过基本单片机(就不谈DSP了)人而言,本人敢肯定如何将数字0,1与模拟电路进行对接更是无从下手(这个理解透了,了解基础的单片机程序开发,那么数字开发算是入门了);
以上观点,是本人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的总结,另附上本人入门经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4系列数字芯片,虽然全工作在0与1状态,并且能做通信与显示,但全属于硬件电路。
2、你要是用单片机或DSP,控制的只逻辑功能,那么跟1属性相同。
以上两个观点认同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帖最后由 yzpc05d_x04 于 2015-8-28 15:18 编辑
所有的电子元器件均是硬件,这是物理特性;数字电路,往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0和1,归于离散;而模拟电路归于连续;
对于一个系统数字化的实现大多数的应用大都使用其逻辑功能(通信,DA,AD等暂且忽略这是具体“量化”的工作),有时需要某一个逻辑信号(0或1)去实现一个功率极的推动,就要考虑数字芯片灌电流/拉电流特性,这往往是作为初学者极易忽略的问题;举个例子运放与比较器,运放用作比较器时,可以不加上拉就具有一定的推动能力,而比较器必须加上拉才具备推动能力;0与1只是电压级的表征,对于1而言,就好像两个高10cm的试管,一个直径为1cm,一个直径为10cm,加满水,都是满的,而其真正的含水量(电流)是完全不一样的,若显示推动需要5mA,实际只有1mA的推动能力,效果可想而知;集成类芯片往往受限于其封装,在使用中一般不建议作为功率推动,故而在数字电路部分与模拟部分对接,最好有相应的模拟功率放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与62楼楼主进行了沟通,发现61楼中内容确有不妥,现对61楼内容进行修正;
所有的电子元器件均是硬件,这是物理特性;数字电路,往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0和1,归于离散;而模拟电路归于连续;
对于一个系统数字化的实现大多数的应用大都使用其逻辑功能(通信,DA,AD等暂且忽略这是具体“量化”的工作),有时需要某一个逻辑信号(0或1)去实现一个功率极的推动,就要考虑数字芯片灌电流/拉电流特性,这往往是作为初学者极易忽略的问题;举个例子运放与比较器,运放用作比较器时,可以不加上拉就具有一定的推动能力,而比较器必须加上拉才具备推动能力(此部分内容只为对应,输出0和1而言,不对其他,或许这个例子不妥,只为说明,同是“1”,不一定驱动能力就一样);0与1只是电压级的表征,对于1而言,就好像两个高10cm的试管,一个直径为1cm,一个直径为10cm,加满水,都是满的,而其真正的含水量(电流)是完全不一样的,若显示推动需要5mA,实际只有1mA的推动能力,效果可想而知(如5V1A的电源,与5V10A的电源;老的51芯片,“1”一般对应着5V);集成类数字芯片往往受限于其封装,在使用中一般不建议作为功率推动,故而在数字电路部分与模拟部分对接,最好有相应的模拟功率放大;
再次感谢62楼楼主的指正,谢谢;
|
|
|
|
|
|
|
 |  | | | | 数字电源有了单片机来控制,是不是就可以省去电源控制芯片了呢? |
|
|
|
| |  |  | | | | | | 版主,能否就程序方面给出一些具体的东西。如流程图等架构介绍一下! |
|
|
 |  | | | | 楼主问这个问题,说明主课不是电子,或者没有学过自控,这样整数字电源,很受限。。。。 |
|
|
|  |  | | | | | 你好,还去前辈给出答案,我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自空和电子学过,可能资质愚钝,没有领悟其中的原理,还去不吝赐教,多谢啦 |
|
|
 |  | | | | 数字电源重点是算法,前提是在各种变换器控制建模基础上的。
双环控制内环为电流环,外环为电压环。至于为什么,建议你看看变换器的控制技术,里面都有详细介绍。 |
|
|
 |  | | | | 前辈你好,我也是才接触到数字电源,我是做逆变的,请教你一个问题,我用dsp2812时,产生spwm波形,因为dsp中只可以产生正的三角波,我比较的方式是图中所示的,那你说我这属于单极性倍频式的吗?程序是:interrupt void T1PINT_ISR(void) // 通用定时器T1的周期中断
{
if((i>=0)&&(i<N/2)) //前半周期
{
EvaRegs.CMPR1=EvaRegs.T1PR*((1+(M/10)*sina)/2.0); //
EvaRegs.CMPR2=EvaRegs.T1PR*((1-(M/10)*sina)/2.0); //
}
if((i>=N/2)&&(i<N)) //后半周期
{
EvaRegs.CMPR1=EvaRegs.T1PR*((1-(M/10)*sina[i-200])/2.0); //
EvaRegs.CMPR2=EvaRegs.T1PR*((1+(M/10)*sina[i-200])/2.0); //
}
i++;
{
if(i>=N)
{
i=0;
}
}
PieCtrl.PIEACK.bit.ACK2=1; //响应同组中断
EvaRegs.EVAIFRA.bit.T1PINT=1;//清除中断标志位
EINT; //开全局中断
}
|
|
|
|  |  | | | | | 你好,单极性还是双极限主要看你硬件和驱动的方式,我单看你程序只有一对驱动应该是一个双极限的控制方法,开环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