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YTDFWANGWEI- 积分:109319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828
积分:109319 版主 | | | 先顶一下,然后说一下自己的看法:1、看这篇文章计算公式的时候,一定要看懂他的DeltaB=0.25,代表的是什么。2、10A我想肯定是采用同步整流了,如果小电流不采用同步整流的话,要注意计算匝比的时候要考虑二极管压降。 |
|
|
 |  | | | | 俺来说两句,
1. 变压器计算的条件假设前提说明不够详细,不利于初学者理解
2. 变压器的计算如果从二次侧Ns开始计算则不会出现6.5圈选8圈又毫无说明的尴尬,事实上正常工作的正激变压器DeltaB与Np无关,Np可以不作为计算中的重要选择参数
3. 电感的计算缺乏环境说明,以及电感的材料说明,事实上电感在加上直流电流后其铁芯参数往往会有所改变,因此一般来讲直流电感的计算需要检验加载后的电感是否适合应用需求
4. 事实上电感的deltaI最大的时候并非发生在Dmax期间,而是发生在Doff(max)也就是Dmin期间
5. 输出电容的计算采用文中的方法基本上没有实用价值,文中的计算是基于电容充放电的算法,也是大部分电源书籍上采用的方法,但是实际上由于电解电容ESR的局限性,容量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重点考虑的对象,而应该大大的加大容量以获得合适的ESR以满足输出纹波和电容寿命的需求
6. 电容的纹波电流大小跟变压器和电感的设计是相关的,并非我们进行简单假设就能够得到合理的计算结果的
以上问题有点多,希望大家在设计计算中能够真正的理解计算公式的来源,搞清楚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样在实用中才不会走弯路,也避免为了计算结果符合实际使用而牵强的设定某些参数的尴尬。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9319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828
积分:109319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正激里是这样的,但是也不能说绝对,只是说副边匝数定了,那么可以说deltaB是不变的
公式如deltaB=Vin*D*Ts/(Np*Ae)=Vo/(Ns*Ae)
由于Ns不变,那么deltaB不变
否则我认为不然,比如12:2和6:1,那明显可以看到是不同的deltaB
但5:1 6:1,deltaB是一样的,但这个当然是在Rpri,Rinductor,Rsecondarymos影响不大的情况下 |
|
|
| | |  |  | | | | | | | 一般我们都希望尽量利用磁心,不管是Saturation Limited 还是Core Loss Limited,deltaB 都会首先被选定,然后算出Np和Ns,
所以实在看不出deltaB与Np无关的道理。 |
|
|
| | | |  |  | | | | | | | | 我个人认为其实两种方法都没有问题,只是说,当你副边固定的时候,原边匝数变化是对deltaB没关系的
如果从副边来计算
那么可以Dmax并不先确定,而是只确定deltaB,
那么,比如一个条件,Vin=36-75V,Vout=3.3V
那么,给定一个Ae,你可以计算出Ns,按照刚才的公式,比如说吧,你算出了Ns=1可以,那么,根据不同的Dmax,你可以发现你可以得到不同的Np,Np=5,Np=6,都没问题啊
从原边计算,你就需要先给出Duty的范围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9319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828
积分:109319 版主 | | | | | | | 楼上的意思是在副边绕组确定的情况下,如果原边选取不同的匝数,Dmax的值就不一样了,当然在你套用公式的过程中,对于原边不同的匝数,你还利用一个固定的Dmax ,计算出来的DeltaB的值当然是不一样的,但那不是实际的DeltaB的值。不知道我这样理解的对不对。 |
|
|
| | | | |  |  | | | | | | | | | 当然是固定了Dmax 来算,没有理由选个Np令Dmax等於0.1吧,夸张的说。 |
|
|
| | | | | |  |  | | | | | | | | | | 恩,我一般也不这么干...我都是先选Dmax,deltaB来算原边的
我只是对比一下两种的区别而已,我现在觉得两种是一样的而已
不过从副边选没有问题,也是可行的,从一定程度更好,比如不用事先定好Dmax
而是副边选好后再学Dmax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9319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828
积分:109319 版主 | | | | | | | | | 我们计算的时候当然是按照设定的最大值来计算,我说的是当你确定副边匝数后,在正常工作过程中,DeltaB是跟原边匝数没关系的。至于从副边开始计算的想法,我想15楼介绍的很清楚,呵呵。 |
|
|
| | | | |  |  | | | | | | | | | 是的啊,因为有时候原边Np算出来万一是6.5呢,那比如修正为6,然后你按最初预定的Dmax算了副边,又取得一个整数,
实际上你最后还要再重新验证下你的deltaB,因为你最后得到的Dmax已经不是你最初预定的Dmax了 |
|
|
| | |  |  | | | | | | | 是的,DeltaB不随Np变动的前提是Ns已经固定,当然频率和输出也是要固定的, 只讨论单Np变动的情况下。 |
|
|
| |  |  | | | | | | 下面已经有人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了,事实上进行公式的转换后就会发现,deltaB根本不需要出现在转换公式里面,因此无关。
其实计算方法正确的话是可以从任何方式开始的,只是针对LZ的计算中由于要满足匝比4而取得整数的Ns,所以6.5的计算结果直接取整数8作为Np,而不是按照一般的四舍五入的方式取值,看得懂的就能够很快联系上匝比的问题,反之则会很难理解为何不是取6或者7来获得Np,而且计算中需要反复的对Dmax和deltaB进行验证和再计算,反倒不如从Ns开始计算来得方便了。 |
|
|
| | |  |  | | | | | | | 不是反对从副边开始计算,好像反激也见过,是有点好处。
说deltaB与Np无关,是因为有Dmax做调节而已。 |
|
|
| | | |  |  | | | | | | | | 7楼 forestgump1003已经对公式进行了推导,但是写漏了分母的Fs(工作频率)
实际上在CCM正激中经过公式等量变换,可以得到DeltaB=V0/(Ns*Ae*Fs), 由于公式中D或者Dmax已经不存在,也就说明了D的大小变化对deltaB不再产生影响,这样说是否足够支持我上面的观点?
另外说明一下,反激式的电源无论工作在CCM还是DCM,Duty的大小设定都会对DeltaB造成影响,和正激的不一样,各位有兴趣的不妨自己推导推导。 |
|
|
|  |  | | | | | 顶4,5,6
不过从原边计算来取得合适匝数也是没问题的
首先确定Dmax和deltaB,事实上对于正激,CCM下,deltaB是整个范围基本不变的,不考虑线路电阻的话.
Np=Vinmin*Dmax*Ts/(deltaB*Ae)
选择合适的Ae得到Np,当然,事实上后面还要考虑该磁芯的铜损和铁损来看设计是否合理,再重选磁芯,再计算,直到最佳 |
|
|
|
|
|
|
|
|  |  | | | | | 伟林版主可能是你的浏览器设置的问题,你把编码设置成自动的,再看下。 |
|
|
| |  |  | | | | | | 我是将文件下载下来用read8.0打开后只有乱码,不能正确显示,没找到原因,有谁知道告知一下,我还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的问题。 |
|
|
| | |  |  | | | | | | | 伟林兄我帮你帖出来吧
Vin=48;
Vo=5;
Io=10;
Dmax1=0.45;
fs=200000;
deltaB=0.25;
'1.calculate the ratio n'
n1=(Dmax1*Vin)/Vo
n1 = 4.32
'so we have choose n=4'
N=4;
'2.calculate the duty cycle Dmax'
Dmax=N*Vo/Vin
Dmax = 0.416666667
'3.calculate the primary turn Np'
'then we have choose the EPCOS EQ20 N95, the Ae=61.20mm2'
Ae=61.20/1000000;
Al=5000/1000000000;
Np=Vin*Dmax/(Ae*deltaB*fs)
Np = 6.535947712
'here, we choose Np=8'
Np1=8;
'4.validate the deltaB'
deltaB=Vin*Dmax/(Np1*Ae*fs)
deltaB = 0.204248366
'so,deltaB<0.25, it is ok'
'5.calculate the second turn Ns'
Ns=Np1/N
Ns = 2
'6.calculate the primary inductance Lp'
Lp=Al*(Np1^2)
Lp = 0.00032
'so, Lp=320uH'
'7.calculate the output inductance L'
'we have choose the deltaIp=0.2Io'
deltaIp=0.2*Io
deltaIp = 2
L=Vo*(1-Dmax)/(deltaIp*fs)
L = 7.291666667e-6
'8.calculate the output capacitance'
'we define the deltaImax=0.2Io, deltaVo=0.01Vo, so'
deltaVo=0.01*Vo
deltaVo = 0.05
deltaIo=0.2*Io
deltaIo = 2
C=deltaIo/(8*deltaVo*fs)
C = 2.5e-5
'so,upon this calculate process, we can get the original data, but if you want got a exactly data,
you must do more debugging' |
|
|
| | | |  |  | | | | | | | | 先给大家一个回复吧,不然会有人问,怎么楼主发了帖子就不管了?呵呵。
针对以上各位大虾的问题,本人过两天会给出一个详细的解释(最近比较忙)。
请见谅! |
|
|
|
| | | | | |  |  | | | | | | | | | | 还是搞错了inductor电流是Dmin最大...同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感谢jimmy花这么多时间为我们写出了详细的思路。
文中提到的关于Np和deltaB的问题,这里再做一些说明,实际上我上面提到的Np与DeltaB无关的观点已经有阐明其成立的基础是能够正常工作的正激式变化器,所以其前提条件是Np必须先满足磁芯不饱和这一基本条件,且重点是针对LZ前一篇文章的计算过程做的相关说明,主要想表达的观点是DeltaB不必要影响我们对变压器匝数的反复计算,详细可以参考34楼的回复。
而jimmy文中从另外一个角度即激磁电流的方面对deltaB进行了分析推导,其分析的方式是合理的,只是针对的层面不一样,和本人的观点不存在冲突问题。
另外对LZ提到的50%duty时效率最高存在疑问,依一般能量传输的过程思考,正激式由于是能量直接传递方式工作,因此原则上Don期间能量是直接到达负载端的,而Doff期间负载得到的能量则是经过输出储能电感储存再输出到负载的,此过程中存在两次的能量转换损耗,因此duty愈大对于能量的直接传输越有利,效率也应该越高。
当然,如果同时考虑工作的稳定性和器件的选用等其他设计问题甚至还可能需要考虑成本问题等因素的话,则上面的结论未必适用,问题也将变得非常复杂,需要各位自己多琢磨了。 |
|
|
|
|
|
| | |  |  | | | | | | | 刘兄的乱码问题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下,下载个8.0对应的多国语言包安装了就可以了。
建议下载acrobat9.0安装,可以编辑pdf文件和其他文件格式转换到pdf,当然低版本的acrobat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只是9.0用起来感觉比较过瘾,呵呵。
如果安装acrobat记得用自定义安装选择所有的项目,这样就不会有字体的问题了。 |
|
|
|
|
|
 |  | | | | jacki_wang
你好,我在电源网上也经常看你发的贴,看的出来你是个大师级别的人物.....................
大家对你的评价也很好...........
能否留个联系方式给我们啊
以便以后向你学习哦................
嘿嘿 |
|
|
|
|  |  | | | | | 好久没有时间好好看看了,又看到LZ回来引荐新帖子真好。 |
|
|
|
|
|
|
|  |  | | | | | 酒是愈陈愈浓,好东西永远都是好东西。浏览过多次,每次都有新的进步。关于“DeltaB与Np无关“的话题,前提是Ns确定,deltaB=Vin*D*Ts/(Np*Ae)=Vo/(Ns*Ae),为了优化效率,我们又希望有最佳的占空比,事实上DeltaB与Np就关联起来,单存说“DeltaB与Np无关“没有意义。而我们平常看到的参考资料都是假定占空比从原边计算,如果没搞得很明白,就容易被这个命题误导,不如说跟D/Np无关更易让人理解。 不知对否,请高人指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