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首先排除第一个。
剩下两个,就是Bmax和三角B的区别。
而在 LLC 变压器中,这两个值的相差为2倍,这说明这两个中至少一个有误。
|
|
|
 |  | | | | 第三种方式用软件验证了一下结果比较准,第二种方式△B通常是指峰峰值所以分母上的2应该去掉,第一种方式不知是什么思路。 |
|
|
|
| |  |  | | | | | | 应该是磁集成的公式,参考CMG版资料中的公式(跟1楼的k定义可能不同)。
|
|
|
| | |  |  | | | | | | | 匝比 n 是一样的话,cmg 和1楼的却不相同,不管k的定义为何,Np算出来,相反的,一个大一个小。
|
|
|
| | | |  |  | | | | | | | | 如果第一个公式里面的匝比是 nreal,将k定义成k1=(Lp+Lr)/Lr(CMG版的k=Lp/Lr)
不知道上面的式子对不对,分母上的系数4还解释不通。
|
|
|
| | | | |  |  | | | | | | | | | 我觉得公式里的n 是理论匝比。
这样修正后,一个是n*(k-1/k)0.5 < n,另一个是 n*(k+1/k)0.5 > n。
系数4 ,ΔB是单个象限的值。
|
|
|
| | | | | |  |  | | | | | | | | | | 恕我愚钝还没完全理解您的意思,是不是下面这样的表达式才成立?
n=nreal*(k1-1/k1)0.5<nreal,nreal=n*(k+1/k)0.5>n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先说cmg的,设计的匝比(即理论匝比)n =8.1,实际的等效匝比这个小,所以物理匝数nreal要相应加大一个系数,即n*sqrt(k+1/k) = 9.35。我是这样理解的。
这样一来,匝数Np大了,Lp, Lr,fr1,fr2 会否改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这个公式,由物理匝数nreal可得到总的电感量Lp+Lr,理论匝比n决定Lp大小(理想耦合),二者之差为漏感Lr。原设计的Lp和Lr应该是不变的。
|
|
|
|
 |  | | | | 按 电压*时间/三角B/Ae 来看的话,好像是第二个符合。
|
|
|
|
|
|  |  | | | | | 计算LLC变压器原边匝数时,网上很多资料,且都不尽相同,本来是在一个群里想讨论下,然后给出确切的答案的。版主热心拿到世纪电源网,以方便更多的人,谢谢。(那三个图是网上截图,拿来用的)公式推算如下:
首先大家要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出的一个公式:V*T=L*I=N*B*S。
V=N*(Vo+Vf),N是咋比,Vo是输出电压,Vf是二极管压降;
T=1/(Fmin*2),Fmin为最小开关频率,忽略死区时间,占空比按50%算,所以/2。(这个2是这么来的,很多人很纠结哪来的2);
B=ΔB,因LLC拓扑为双端,磁滞回线工作于1 3象限;
S=Ae磁芯截面积。
所以公式就是:
Np=N*(Vo+Vf)/(2*Fmin*ΔB*Ae),常规我们取Bmax=0.3,那ΔB可以取到2*0.3=0.6,不过常规我们一般都是取0.5以下。
|
|
|
| |  |  | | | | | | 重新用半桥硬开关做了仿真验证确实是第二个方程正确。
变压器是用Saber自带的MCT设计的(感量1mH),上半部分用电压方程验证下半部分用电流方程验证,结果一致。
|
|
|
|
 |  | | | | 问一下LZ,式(1)里 k 的定义是 ? = Lp/Lr ?
|
|
|
|  |  | | | | | K一般定义为励磁电感/谐振电感(漏感充当谐振电感),磁集成变压器。
所以K=Lm/Lr
|
|
|
|
| | |  |  | | | | | | | 也有K定义是Lp/Lr的,即(Lm+Lr)/Lr,不过这种定义很少。
CMG工程师里面K为Lp/Lr,但是他的Lp其实是L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