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这个时候需要在LC的C中增加阻尼控制,有源和无源都可以,一般使用无源的,控制简单。
|
|
|
|  |  | | | | | 是的,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加阻尼(分有源阻尼跟无源阻尼),有源阻尼其实是在C上串并电阻,实际应用会有很大损耗,所以一般采用虚拟阻尼,直接在软件上去模拟等效LC上面并联电阻,这样并不会增加太多的实际损耗,同时硬件上也不用增加任何成本;另一种是谐波补偿,通过对LC上面电压的采样,对C上面的电压进行傅里叶变换,保留有用的50Hz分量,其他分量进行补偿,同样也能起到抑制谐振的效果;
|
|
|
|
| | |  |  | | | | | | | 常规硬件解决方法是输出电容并联或者串联电阻,虽然能够抑制高频谐振,但是R载一直挂在工频50HZ的市电上损耗太大,方案可行性不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软件代码实现:
△V_C提取
输出电流减去△I_R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实这样只需要计算出电阻值来,然后只是用U/R算出一个电流值,减去这个电流值就可以了对吧 |
|
|
|
|
|
|
|
|
 |  | | | | 仿真后,发现 1不加抑制的波形最好,2加谐波补偿后波形变差,3加虚拟阻抗波形完全错了。
请分析一下,如何加补偿?如何设计虚拟阻抗 改善电流波形 |
|
|
|  |  | | | | | 还有EPWM模块的参考值的更新时间点 是怎么处理的呢?是立即输出,还是下个载波再更新。(参考值就是 三角载波的比较值)
|
|
|
|  |  | | | | | 0是没有加算法抑制,1加谐波补偿,2是加虚拟阻抗;
修改模式设置要重新打开在运行仿真;不然仿真波形是有问题的;
具体要怎么计算补偿,网上找一下论文参考一下;我的算法参数是之前工程师留下来的,也没完全弄懂;
|
|
|
| |  |  | | | | | | 我要对比不同控制方式下的电流波形,该如何操作?谢谢!
|
|
|
|
 |  | | | | 谢谢楼主分享,请教一下网侧的Lm一般怎么估算,根据并网变压器的原边漏感计算吗?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