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第一张图的π型滤波器的电容在电感之后,
第二张图的电容管脚铜皮开缺口。滤波效果差异
其实在图中已经标注出来了的 |
|
|
|
| | | | |  |  | | | | | | | | | /*********** 广告已删除 ***********/ |
|
|
|
|
| | | |  |  | | | | | | | | 问个问题,反激的输出加PI型滤波器的时候,电容参数一样,发现电感后面的电容纹波电流要比前面的大?这是什么原因?
|
|
|
|
| | | |  |  | | | | | | | | 这里的开口和不开口为什么滤波效果差?是个什么原理?请指教
|
|
|
| | | |  |  | | | | | | | | 滤波电路的元件布局及 走线,对文波处理的效果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
|
|
| | | |  |  | | | | | | | | 实际上开那个缺口是基于一点点理论意淫出来的,
人云亦云罢了
开个缺口电流突变,反而带来更多EMC问题。
想象一下, 河流好好的, 突然下降, 不就形成瀑布了吗,飞流直下三千尺
。。电流还是平滑走好, 尤其是高频电流,
就是说,不要人云亦云, 电流优先经过电解滤波了
|
|
|
| | | | |  |  | | | | | | | | | 老哥,这个该怎么理解。开槽确实会破坏阻抗连续性。但是,不开槽的话,高频噪声会不会像他们说的,通过大出来的铜皮,会不会流到后级去?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您的意思是怎样的呢?您觉得他说的这两个因素确实会导致布板变差吗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我的意思在后面应该有说,确实有在敷铜上开槽的必要,但多半不在他说这个位置。
899楼推算到最后一个图,需要开10个槽才能达成最小噪音,这就是我的意思
|
|
|
|
|
| | |  |  | | | | | | | 第一的好与不好,是电容及电感的位置不一样,第二背面的好与不好,就是回路有分割与没分割的区别!
|
|
|
|
| | | |  |  | | | | | | | | 可以理解为回路的面积问题吗?就是说不分割的话回路面积太大,这样就容易产生噪声,导致干扰问题?请指教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种方式也只能是在小电流输出的用用。如果大电流,50A 100A的不得把线尽量的加宽到输出端子的走线尽量短来减小线路压降。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50A 100A的用铜鼻子,N个铜鼻子重叠在一起拧紧,也是这种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请问那种多层厚铜的大电流砖模块怎么搞得。 没有铜鼻子,上面也没有贴铜片,也不开阻焊漏铜,2面器件就快摆满了。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李老师能分享这些东西,有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只看版主你的信息,或者版主把话写完整,不然其他信息参杂进来后,看的眼花缭乱 |
|
|
|
| |  |  | | | | | | 恩,这个图例子举的不错,一要遵循电流的流向,二要出线尽量从电容的根部出来。
|
|
|
|
|
|
|
| |  |  | | | | | | PCB布线是很有讲究的,电解电容那块一般都会向里挖一条缝,这样滤波会更好。
|
|
|
|
| |  |  | | | | | | 版主 我想问一下 驱动里面穿信号线地线是否有影响 影响大吗 还有排版方面有什么建议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驱动里面是哪里面?
可以告诉你的是,只有(包括驱动)变压器(电感)磁芯里面不能穿线,视为至少0.5匝绕组。除此之外任何地方都可以穿线,仅仅受限于(安规)绝缘和间距,或许EMI也会受(可能不利也可能有利的)影响。
比如,此自举驱动芯片这个部位高压间距2mm,不能穿线:
|
|
|
| | | |  |  | | | | | | | | 图中正面是PFC电感,驱动是PFC的驱动,地线是PFC检测信号地,这样走线可以吗?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当然可以,只是要注意绝缘间距,你要假设磁芯是导电的,与它是什么关系?
一般的做法是,变压器封装要画出磁芯边界,顶层敷铜尽量绕着走(必要时拔出多余的端子),实在绕不开要走磁芯下面时要做绝缘垫层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pfc之后整流电压一般为400V左右,那么整流后Vbus和Pgnd之间距离一般需要多少?一定要大于2mm吗?还是大于1.5m就可以了?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磁芯视为导体,绝缘绿漆视为不绝缘、磁芯会不会碰着走线?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是变压器放在板子的边沿,不能移开,然后安装外壳变压器磁芯几乎贴着外壳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金属机壳吗?安规间距8mm,不能贴着,不仅仅是变压器,所有元件乃至PCB板都不能贴着(意思变压器没有特殊性)。塑料机壳随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它部分没有问题,就机壳变压器处内折了一下,现在变压器本身有几圈高温胶带,然后我在磁芯上粘贴了一层绝缘片,就几乎铁砧金属外壳了,这样不行是吗?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直有一个疑问,如果考虑电容的去耦半径的话,电流流过电容时到底需不需要开槽?希望版主大大解答迷惑。谢谢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开槽的原理还是依据电流回路,而不是所谓 去耦半径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 | | | | | 一个整体系统里面,既有PFC,LLC,反激,那么这个三圈两地是单独以各自的电路画三圈两地么?假如PFC和LLC的供电是由反激供电而来,那么这个地怎么连接在一起? |
|
|
|
|
|
|
|  |  | | | | | 是啊,楼上组能否发出一张失败的布局和一张改良的布局,加以对比说明呢?
也好找找自己布的板和楼主的差距在哪?
|
|
|
|
|
| |  |  | | | | | | 在小心火烛的检测及处理过程中,地线处理的不同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噪声的大小。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809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261
积分:111809 版主 | | | |
|
|
 |  | | | | 觉得从布板开始到布板结束,这样讲一遍效果会更好吧。能这样的话,就好了。 |
|
|
|
| |  |  | | | | | | 信号完整性是指电路系统中信号的质量,如果在要求的时间内,信号能不失真地从源端传送到接收端,我们就称该信号是完整的。 |
|
|
| | |  |  | | | | | | | 布线是完成产品设计的重要步骤,可以说前面的准备工作都是为它而做的, 在整个PCB中,以布线的设计过程限定最高,技巧最细、工作量最大。PCB布线有单面布线、 双面布线及多层布线。布线的方式也有两种:自动布线及交互式布线,在自动布线之前, 可以用交互式预先对要求比较严格的线进行布线,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 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 |
|
|
| | | |  |  | | | | | | | | 在多层印制板布线时,由于在信号线层没有布完的线剩下已经不多,再多加层数就会造成浪费也会给生产增加一定的工作量,成本也相应增加了,为解决这个矛盾,可以考虑在电(地)层上进行布线。首先应考虑用电源层,其次才是地层。因为最好是保留地层的完整性。 |
|
|
| | | | |  |  | | | | | | | | | 在大面积的接地(电)中,常用元器件的腿与其连接,对连接腿的处理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就电气性能而言,组件腿的焊盘与铜面满接为好,但对组件的焊接装配就存在一些不良隐患如:①焊接需要大功率加热器。②容易造成虚焊点。所以兼顾电气性能与工艺需要,做成十字花焊盘,称之为热隔离(heat shield)俗称热焊盘(Thermal),这样,可使在焊接时因截面过分散热而产生虚焊点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多层板的接电(地)层腿的处理相同。 |
|
|
|
|
|
| | | |  |  | | | | | | | | 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是这样。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避免不了呢,这种顶层和底层布线平行了,这是反激输出的功率线。两个平行了,第二个是采样的信号线。
-
这种顶层和底层布线平行了,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是双层板可以增加板子的厚度,如果是多层板平行也无所谓,只要信号线两平面间的间隔(厚度)达到了就好
|
|
|
| | | |  |  | | | | | | | | 可以详细解释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 以免产生反射干扰“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809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261
积分:111809 版主 | | | | 在布板中,宽度倒不是主要的。有时候太宽了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
|
|
| |  |  | | | | | | 我这宽度说的是,保证能通过一定的电流,不能为了美观都一样。
有的地方需要走大电流,就得布的粗点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809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261
积分:111809 版主 | | | | | | 呵呵,看到布线一致的板子,一点也不觉得好看,反而是哪种根据需要及空间,布线出来的板子才觉得好看,可能是自己画功率电路画惯了吧。 |
|
|
| | | |  |  | | | | | | | | 最后的检查也很重要的, 布线设计完成后,需认真检查布线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者所制定的规则,同时也需确认所制定的规则是否符合印制板生产工艺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布线设计完成后,要检查看是否符合电气性能要求,以及生产制造工艺要求。
|
|
|
| | | |  |  | | | | | | | | 功率电路的trace宽度对抗干扰,铜箔温度和效率都有影响,应该也算重要吧
|
|
|
| | |  |  | | | | | | | 这不是废话吗?有位置难道不会布粗点留在那里浪费掉吗?
|
|
|
| |  |  | | | | | | “[size=14.399999618530273px]有时候太宽了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王工能举个例子吗,是指,大干扰部分比如吸收回路的线粗了对附近干扰更大吗? |
|
|
| | |  |  | | | | | | | 应该是线过于宽就类似形成一条天线,向周围辐射干扰。。。 |
|
|
|
|
|
| | |  |  | | | | | | | 是不是太宽了也容易被干扰到, 最近做一个案子,把IC地线加粗后低压高温烧机时会出现工作不正常。 |
|
|
|
| | |  |  | | | | | | | 比如说 有些动点(电感与开关管之间)就不宜布的过大。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开关电源在布线上最大的特点是拓扑引起的高频(高压)强电流与控制级的弱电信号交织在一起,首先要保证强电流的存在不干扰电源内部的控制信号,其次要尽量减少对外部的干扰(EMC)。一句话:要运行最稳定、波形最漂亮、电磁兼容性最好。
关键词一:电流
一个典型的开关电源强电流分布(图一):
特点:
1、每种拓扑的输入输出电流 Ii 和 Io 幅度较大(与控制信号相比),但以直流为主。
2、每种拓扑的拓扑电流 It 幅度也较大,但一般没有尖峰毛刺,是拓扑产生的典型波形。
3、每种硬开关拓扑都有一个高频脉冲电流 Ip 回路,其幅度最大,且有可观的尖峰毛刺,其中毛刺部分幅度大,频率高,因而含有较高的能量。它一般是由续流或者吸收(钳位)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的冲击电流回路,是最容易引起干扰的元凶。
4、 以上四种电流对应流经一段地线,并可能在对应的地线段上产生干扰电位差。
电流分类是开关电源布线的主要线索,请大家记住这个图。
关键词二:电容
从图中可以看出,It 和 Ip 电流完全(不是部分)地流经了各自对应的一个电容 Ci 和 Co。一般人很少去关注电容上流过的电流,而实际上这正是开关电源布局的关键之一。干扰都是通过电容被旁路的,整个电路最强劲电流都在电容上,电容很重要!
按照反应速度分,最快的器件是电容、二极管(别跟我扯正向恢复)等器件,最慢的器件是电感等器件。
要领一:高频脉冲电流 Ip 回路最小化(第一个圈)
首先找到你电路的高频脉冲电流 Ip 回路(每个拓扑都有的),它一般都是由包括开关管在内的快速器件组成的环路,在布局上让它最小化(连线最短、面积最小,因而干扰最小)。
这个是整个开关电源布局的第一步,而不是先去张罗输入输出在哪?IC放哪?
这样连接后,ND两个地会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整个电路的接地中心。
要领二:拓扑电流 It 回路最小化 (第二个圈)
找到你电路的拓扑电流 It 回路(每个拓扑都有的),它一般都是包含了一个电感(或者变压器原边)的拓扑主回路的一部分,让它最小化。
注意:
1、It 回路与 Ip 回路有部分重叠(才能构成拓扑),因此 It 回路(应该)是在 Ip 回路(已经布置好的)基础上的延伸。
2、有时候这两个回路的布局有冲突,一般应以 Ip 回路为主。
3、对于隔离拓扑,It 回路被变压器分隔成原边和付边两部分,应分开最小化布置。
4、 如果 It 回路有个接地点,那么这个接地点应与上述接地中心重合,不能布置到一个点时,也要尽量缩短距离,同时留心这段地线上的 It 电流可能的影响。
5、条件受限时,上述2个回路的(输入输出)电容可能不能共地,必要时可以电气并联的方式就近增加一个(或两个可以共地的)高频电容达成共地。
画好这两个圈,这个PCB板布局的大致方位基本上确定了。现在再考虑控制在哪?输入输出在哪?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1、这种布局是针对硬开关的,但是对软开关拓扑仍然有效,你总不希望自己的软开关谐振波形上再意外出现一个小波吧?
2、这种布局是针对硬开关的,它就是要让电路看上去更加符合理论波形,拿掉毛刺、拿掉尖峰。另一层意思是:它会更硬一些(可能对EMC某些频段不利)。
3、从EMC角度,这种布局就是总体最优化结构,整体上最容易过辐射和传导测试。具体到某个板能不能过?按这样布局后的整改工作量和成本也是最小。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 | | 布板是对EMI的还是影响很大,如没找到问题所在,EMI问题还很难解。
|
|
|
|  |  | | | | | PCB很重要。顶楼主,楼主可以结合一个具体的PCB,说说为何此处这样布线,而不应该怎样布线。这样大家理解更快些。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可否举例一下,例如反激,正激 的Ip ,It有那几个器件组成呢?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觉得你的布局就很好啊,散热器下面不能布线,那就把散热器抬高呗。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什么你说输入输出电流会流过电容,不是隔直通交吗?直流怎么流过呢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仔细看图,没有说输入输出电流流过电容,正因为输入输出是直流,不能流过电容,那么高频开关电路的高频脉冲交流就只能走电容了,因此电容上的脉冲电流特别大。 |
|
|
| | |  |  | | | | | | | 有一些相关标准对线间距有较明确的规定,则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如交流入口端至熔断器端连线。某些电源对体积要求很高,如模块电源。一般变压器输入侧线间距为1mm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对交流输入,(隔离)直流输出的电源产品,比较严格的规定为安全间距要大于等于6mm,当然这由相关的标准及执行方法确定。一般安全间距可由反馈光耦两侧距离作为参考,原则大于等于这个距离。也可在光耦下面印制板上开槽,使爬电距离加大以满足绝缘要求。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输出电容一般可采用两只一只靠近整流管另一只应靠近输出端子,可影响电源输出纹波指标,两只小容量电容并联效果应优于用一只大容量电容。发热器件要和电解电容保持一定距离,以延长整机寿命,电解电容是开关电源寿命的瓶劲,如变压器、功率管、大功率电阻要和电解保持距离,电解之间也须留出散热空间,条件允许可将其放置在进风口
|
|
|
|
|
|
|
|
|
|
|  |  | | | | | 版主给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请问版主有没有整理好的资料,可不可以上传供大家学习学习?
|
|
|
|
|  |  | | | | | 李工,您好,最近一直在研读您的开关电源布局要领,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关于所有电流都走电容您是指全部电流(包括高频分量和直流分量)吗?请您指教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对于EMC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希望可以放一张画的图
|
|
|
|  |  | | | | | 从EMC角度,这种布局就是总体最优化结构,整体上最容易过辐射和传导测试。具体到某个板能不能过?按这样布局后的整改工作量和成本也是最小。
|
|
|
|  |  | | | | | “对于隔离拓扑,It 回路被变压器分隔成原边和付边两部分,应分开最小化布置。”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不是很明白?请指教?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就是说,副边也有与原边两个电流在时间上对应的两个电流。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IP回路看不懂,开关管导通,二极管截止:开关管关断,二极管导通,哪里来的IP电流?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请教李工:李工您的图Ip为什么不是绿线?
BUCK电路上的Ip和It为什么不是我画的两个圈?我错在哪了,请李工指点。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开关是两个动作,对应两个电流,对应两个圈,而你只画了一个
两个圈中的两个电流必定有一个电流通过了电感(变压器),走的是拓扑(电感)电流,因而叫It
两个圈中的两个电流的另一个电流必定没有通过电感(变压器),全程快速器件,可能有电流毛刺,因而叫Ip |
|
|
| | | | |  |  | | | | | | | | | 好像有点理解Ip怎么回事了。我画了个高侧BUCK的Ip和两个It,您看我画错没有?
|
|
|
| | | | | |  |  | | | | | | | | | | 按我上一楼发的这个高侧BUCK,搭个电路试试。果然在“输入电容”-“高侧开关”-“续流开关”-“输入电容”,这3个器件的环路中,看到一个很大的Ip,而It却是很干净的一个电流。
-
Ip往哪走?
-
弄俩电阻看看电流来了没有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Ip和It的区别很明显,虽然都是脉冲电流,但di/dt显著不同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It2是冗余的表达,节点电流平衡原理,它一定是 Ip 与 It1 的矢量和,无需单列。况且它中途有分支,电流在变,不是同一个电流,写不出它的表达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产生电压尖刺的“东西”,就是Ip?那通常我们给二极管或MOS管加磁珠的目的是什么?磁珠相当于个“频率电阻”,Ip时间极端频率极高,加个磁珠岂不是会阻碍Ip的流通?产生更大的尖刺?李工,请您指点。
您这个帖子内容真心实用。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电压有尖刺,一定是有LC作祟,脉冲电流回路最小化的贡献就是减少L(及其能量)。
加磁珠是权宜之计,虽然有目的,但不一定能实现,还可能有害(确有可能产生更大尖刺),最好不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于Ip和It我再总结一下,您看我总结的对不对。
条件:dV/dt,dI/dt相同的情况下,有下面两方面的推论。
1.1,电压尖刺主要是有“Ip环”确定的;
1.2,由于“电压尖刺”往往伴随着“振荡”,故它也贡献了相当多的EMI问题;
1.3,由于Ip的峰值远远大于It的峰值,故GND网络的“不纯净”主要是它造成的;
1.4,布线时Ip最小化的等级是最优先的,其次才是It最小化(即您提到的“要领一”“要领二”,我理解的前者优先于后者)。
2.1,“It环”虽然“干净”,但其能量大,故这个环也贡献了相当多的EMI问题;
2.2,“It环”不会造成电压尖刺;
另外:还有2个问题向您请教:
3.1,FB线的长度,如何处理?
3.1.1,通常的单面板,光耦的“C极”到IC的“FB”脚的这根线,如果过长,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3.2,TL431的“输入网络”和“输出网络”,该如何处理(放A好还是B好?)。
-
431放哪好?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1、脉冲电流回路(包括 Ip 和 It )是开关电源所有噪音的源泉,远远不仅仅只是可能产生电压尖峰这一种危害。
2、拓扑电流回路也可能产生电压尖峰,有的电压尖峰甚至靠回路最小化无解,比如反激(漏感产生)、推挽(没有Ip回路)的电压尖峰,副边的(二极管反压)尖峰等等
3、芯片的输入端子(431的R、IC的FB、MCU的AD)是高阻抗,对噪音敏感,视为热点,按热点分布范围最小化布局。图示两种连接都可以,因为延长的都不是热点,只是需注意地线不能随性,要回归控制接地中心的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3.1,FB是热点,分布范围最小化,不能长距离走线,还要远离高压和其他热点,如果与光耦串联,可将与光耦另一端串联的限流电阻移到FB这一端来减少FB分布范围,否则需最大限度将IC靠近光耦布置(即使牺牲其他利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一个问题,高阻抗容易受干扰这个结论成立的情况,下面哪种走线更好呢? 您的意思是第一种更好,但是第二种不也是拉长了高阻抗走线吗,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最新回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这圈圈画得,,,红色的电流直接从二极管反向冲过去了啊?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记得两三年前看过这个帖子,当时看的一头雾水,现在终于看出点门道了。
|
|
|
|
|  |  | | | | | 李工你好,请教一下,我理解的Ip的电流方向和你图中的方向是相反,我理解的Ip电流应该是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而此时MOS也是导通状态,刚好可以构成回路,如果按图中的电流方向,电流正向流过二极管,此时MOS应该是断开状态,麻烦李工指导一下,谢谢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还差一个很重要的要领:生产
你说的三个都做到了,批量生产效率低,还是不行。 |
|
|
|
|
|  |  | | | | | 说的太对了 现在好多工程师只能开发样品,可制造性考虑的太少...赞!!!!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根据以上布局,图一地线上 G、N、D 三个点已经最大程度的合并成一个点了,这就是拓扑接地中心 GND。它的意义也很明确:这个点以外的地线上应该已经没有大的脉冲电流了,你的地线基本上就安静了,你的板总体上也安静了。因此,主电路的其他部分:桥在哪?输入输出端子在哪?怎么走线都问题不大了。
1、如果图一的输入差模滤波电感 Li 没有或不足,其地线的输入 A-GND 段仍然可能有较大的脉动电流。这是由于电源的输入阻抗太低,以至于单独一个 Ci 还不足以旁路掉所有高频的缘故。 2、输出突然短路、或者输入在交流的高电压角突然开机,电容 Co 和 Ci 呈短路运行工况,可能在地线的 GND-E 或者 A-GND 段上产生非常强大的电流和高达足以烧坏芯片的电压差(可能十几伏或更高)。有不少人开机或者短路就烧芯片(其他不烧),多半是这里没处理好。
拓扑的布局处理完了,现在是控制部分。根据以上布局,已经知道了接地中心,同时也能够看出来开关的驱动脚在哪个方向,就可以就近布置驱动和控制电路了。 开关电源的所有操控,最终都由对开关管的精确驱动来体现,因此驱动环路要优先布置。目的只有一个:保持驱动波形的正确和纯粹。因此:
需要注意的是:
1、这个电流环路应包含驱动电路的 Vcc 滤波电容 Cg 通道在内,因为驱动电流本质上就是该滤波电容 Cg 的输出电流。这个电流(脉冲成分)是很大的,一般是安培级,至少是亚安培级,几乎与拓扑电流相当。 2、这个滤波电容 Cg 必须贴近驱动 IC 的供电端子布置,这是因为驱动 IC 内部的电路和信号可能非常复杂和敏感,完全要仰仗这个电容来撑住。——这一布线原则对任何一个芯片(电路)都适用,即:每个 IC 的 Vcc 滤波电容无一例外的都必须就近钉在该芯片的 Vcc 和 Gnd 引脚上,没得商量。 3、这样布置下来后,一般会形成 Rg 连线和 GND-gnd 两条连线,两条连线在环路电流 Ig 上是等效的。这意味着改变其中任意一条连线上的电流波形,都将改变驱动电流波形,使其不再纯粹。这还意味着 GND-gnd 可能会拉开距离,这就形成了第二个接地中心 gnd。 gnd 即驱动电路的滤波电容 Cg 的接地端,它可能与拓扑接地中心 GND 拉开距离。如图所示,所有弱电单元的地线应在此一点接地,再连接到 GND。为什么要这样接?原因是: 1、首先,其中辅助电源的电流 Iv 是最大的(也可能是安培级),而且跟 Ig 刚好反向(它是 Cg 的输入电流),如果其接地点不连接到 gnd,比如接到 GND,势必会在 GND-gnd 连线上形成 Iv 电流回路,使 Ig 叠加上 Iv,导致驱动电流波形畸变,即:驱动被供电干扰。 基于这个原因,驱动电路的滤波电容 Cg 的 VCC 端的输入输出连接也需要分开走线。 2、其他电路单元的电流一般很弱,如果连接到其他地方,则会使 GND-gnd 连线上较强劲的 Ig 脉冲电流叠加到自己的地线上,即:控制被驱动干扰。 3、同理,其他各个电路的地线,无论多么绕,均应分别走线到 gnd 一点接地,否则,除了可能因上述 Ii、Io、Ip、It、Ig、Iv 等强电流窜进自己的地线形成干扰外,还可能通过共用地线相互干扰。
|
|
|
|
|
|
|
| |  |  | | | | | | 电路图上和电路板上的GND(Ground)代表地线或0线.GND就是公共端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地,但这个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是出于应用而假设的一个地,对于电源来说,它就是一个电源的负极。它与大地是不同的。有时候需要将它与大地连接,有时候也不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
|
|
| | |  |  | | | | | | | VDD: 电源电压(单极器件);电源电压(4000系列数字电 路);漏极电压(场效应管)
VCC:电源电压(双极器件);电源电压(74系列数字电路);
VSS:地或电源负极
VEE:负电压供电;场效应管的源极(S)
VPP:编程/擦除电压。 |
|
|
| | | |  |  | | | | | | | | 电气地 大地是一个电阻非常低、电容量非常大的物体,拥有吸收无限电荷的能力,而且在吸收大量电荷后仍能保持电位不变,因此适合作为电气系统中的参考电位体。这种“地”是“电气地”,并不等干“地理地”,但却包含在“地理地”之中。“电气地”的范围随着大地结构的组成和大地与带电体接触的情况而定 |
|
|
| | | | |  |  | | | | | | | | | 逻辑地 电子设备中各级电路电流的传输、信息转换要求有一个参考的电位,这个电位还可防止外界电磁场信号的侵入,常称这个电位为“逻辑地”。这个“地”不一定是“地理地”,可能是电子设备的金属机壳、底座、印刷电路板上的地线或建筑物内的总接地端子、接地干线等;逻辑地可与大地接触,也可不接触,而“电气地”必须与大地接触 |
|
|
| | | | | |  |  | | | | | | | | | | 大致有以下几种地线:
(1)数字地:也叫逻辑地,是各种开关量(数字量)信号的零电位。
(2)模拟地:是各种模拟量信号的零电位。
(3)信号地:通常为传感器的地。
(4)交流地:交流供电电源的地线,这种地通常是产生噪声的地。
(5)直流地:直流供电电源的地。
(6)屏蔽地:也叫机壳地,为防止静电感应和磁场感应而设。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请教下高手,我调试过一款27V28A的电源,在我这边怎么弄都可以带载。可是到了客户那里就只能带20A就限流,最后是打上螺丝(把大地接起来)就好了。不明白是为什么,难道就因为大家用的仪器不一样?
|
|
|
|
|
|
|  |  | | | | | 呵呵,看来你还是不懂什么是单点接地。
你要这样做,才算是单点接地。 你的做法是错误的!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赞同你...
接地的最大准则是自己的回路不收其它地(有微小电阻,电流)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上学的时候画电路板很喜欢大面积铺地,现在发现这是很错误的做法。地线看似简单,但是想铺好,很难。一般在芯片底下小面积铺地,直接连在芯片地上,其余的地单点接地,注意环流面积,注意隔离模拟数字地,具体怎么铺,很灵活的,要根据具体情况。
记住:接地的线不一定要专门接在铺的铜上,即使铺也不要大面积铺,而是分成几块铺,然后连接在一个点上,这就是接地。
|
|
|
|
| |  |  | | | | | | 支持!
单点接地的概念本来就是错误的,误导了很多年轻人……悲哀中……
|
|
|
| | |  |  | | | | | | | 您到底支持nc965老师呢,还是支持winth老师的?
|
|
|
|
|
| |  |  | | | | | | 布板走线仁者见仁,这也不是标准答案,似乎还有点问题!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这个滤波电容Cg必须贴近驱动IC的供电端子布置,这是因为驱动IC内部的电路和信号可能非常复杂和敏感,完全要仰仗这个电容来撑住。——这一布线原则对任何一个芯片(电路)都适用,即:每个IC的Vcc滤波电容无一例外的都必须就近钉在该芯片的Vcc和Gnd引脚上,没得商量。
这个是没得商量的事情,你想商量?也许你板上有N个IC,相互离得老远,每个IC都有个Cg,你准备怎么连?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仍然认为这种接法也是不对的,不知前辈如何看。
第一个圈为Ig的通路,第二个圈为VCC-GND的供电通路。可以看到在哪一个公共段中,第一个圈和第二个圈的电流正好是反的,而第一个圈中是脉动的,这样接我认为不大好。
我认为还是你最开始提的第一种是比较好。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值得肯定的是,这个问题追究到这个细节,足见你考虑问题已经比较深入,赞一个。也许我的解答也有商榷的余地,大家讨论。
这个地方司马兄指出的问题是对的。之前之所以没有细分,是因为已经假定电解已经钉在芯片上了。
当芯片地与vcc电解地拉开距离后,驱动芯片也应视为一个控制单元,它的地也应该像其他控制地一样处理,单独引线接到控制接地中心gnd,然后连接GDN与gnd。
即使考虑驱动芯片的特殊性,从信号角度来分析也是这样。你描述的信号方向是不对的,在驱动脉冲的上升沿,驱动芯片内部动作等效于一个二选一开关将gate与芯片gnd断开、切换到芯片vcc。这种情况下,按现在的接法,你红色箭头位置那个电流并不存在;但是按之前的接法,那个电流就存在,就是Ig,显然芯片的地是会被这个外部强加的驱动电流干扰的。
这两天刚好有个案子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反激开关电源辅助线圈及其供电的芯片回路的地,PCB应该怎么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帖子看了好久,学习了好久,
最近遇到几家芯片对布局地线要求非常高
比如SY的芯片布局就和nc965的布局才能正常工作。
如果按照另外一个兄弟说的单点接地就百分比不能工作
然而用谱成的芯片就布局也和nc965你说的布局一样可以工作,但是地线接点比较坑,直接接到VCC电容上也不行,不行近并且最好所有地开个大面积铺铜。
所以布局地线是个大学问。还需要配合每家芯片研究他们芯片给出的布局资料来布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版,请教个问题。琢磨接地有段时间了。准备把我之前的板子重新优化一下,尤其是弱电(控制)部分。我用的是MCU做控制,发生PWM,然后用UCC27324做PWM的缓冲再驱动脉冲变压器,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部分就不一一说明了。做GND的时候我都是整个铺铜,并保证了铺铜的完整性,阻抗足够小。
我的问题是:
1、在一般应用中(比如说对模拟采样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如果能保证GND铺铜的完整性,再加上一定的合理布局(就是说模拟和数字部分电流回路尽可能不重叠)是不是说控制部分整个铺铜都没有问题?
2、电流都是找阻抗最小的回路。如果是高频信号,是不是说就算信号下面的回流面积比较大,大部分电流也会选择紧挨信号线,以形成最小环路?也就是说就算是整个铺铜,只要让高频信号离敏感部分有些距离,高频回流是不是自然也会离开敏感部分,从而避免高频干扰?
3、现在我想改的接地方式为:MCU等小功率器件为一部分,UCC27324为一部分,两部分的地再分别接到大电解电容的GND。这样做的话MCU和27324之间的信号线怎么处理?是直接连好就行?还是说在信号线就近处再将两部分的地连接一下?
-
两地不连接
-
两地连接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基本原则:一个芯片一个VCC电容,它的两端就是接地中心,于是:
1、接地中心的意思是一个点、不是一片,更不是什么敷铜完整性在控制
2、接地中心的意思是以这个点为中心放射状连接(到其它地),如果不是放射状,需要论证。
3、对于你这种封装的DSP芯片,多半在其四角有几个VDD/GND对PIN(和对应位置就近布置的VCC电容),其中离时钟口最近的那个VDD/GND对PIN上的VCC电容的GND端就是这个芯片的接地中心gnd0。
4、该VCC电容、两只晶振电容先在此一点接地----脉冲电流环路最小化连接。
5、牢牢记住这个接地中心gnd0。原则上其他任何接地,都单独走线到此点gnd0
6、仅输入信号的地、采样信号(即使是相隔遥远的采样信号)的地,可以分担到其他几个角的VCC电容的GND端形成的gnd1\gnd2...,再连接到gnd0
7、输出信号接地(比如驱动、PWM)点、VCC电源、其他系统(芯片)接地连接,均为gnd0
8、这样连接之后,在接地层的图像可能有诸多空隙,可用加粗第7条连接的敷铜填满,形成你说敷铜完整性。必要时也可以单独敷铜连接到gnd0。
9、一个芯片形成单独这样一个敷铜完整性块,另一个芯片是另一个块
大致这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嗯,首先相当感谢李版主。
您说的这个大部分都能明白,细节我再慢慢体会。
三个问题:
1、关于您说的DSP的电源对儿,GND0和GND1,GND2等等,为什么必须是输出信号连接到GND0?难道是因为这些DSP芯片内部的电源引线连接的原因?
2、关于您给的示意图,是不是MCU的GND和UCC27324的GND还得分别连接就近电解电容的GND?
3、这种布线方式是否是最佳的方式?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1、关于您说的DSP的电源对儿,GND0和GND1,GND2等等,为什么必须是输出信号连接到GND0?难道是因为这些DSP芯片内部的电源引线连接的原因?
并不是 输出信号必须连接到gnd0,而是(5):原则上其他任何接地,都单独走线到此点gnd0。采样信号可以连接到gnd1的原因是接口阻抗较大电流较小(uA级),不至于在gnd0~gnd1连线上形成什么干扰。
2、关于您给的示意图,是不是MCU的GND和UCC27324的GND还得分别连接就近电解电容的GND?
如果每个芯片的VCC还有电解,电解两端到那个VCC贴片电容两端的连线单独走线。
3、这种布线方式是否是最佳的方式?
EMC最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点和第三点完全明白。第二点,我的意思是,是不是像我的示意图这样,两部分单点接地之后,两部分的GND再分别接到电解电容的GND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谢李版指正。工艺方面,在实际布线时我会严格处理。就目前我这样的走线方式基本没啥大问题了吧?如果没问题我就按这个思路好好消化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版,你好。刚才又琢磨一下这个地线布局。如果像以上两个芯片单独供电,然后两芯片再单独用一根GND线连接。这样的话这根GND线会不会和两个芯片的供电GND形成环路进而产生干扰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图中U1\U2两个芯片距离较近的话,可以共用VCC电容,意思是距离较远则需要分别钉上VCC电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意思是DSP和27324分别供电,虽然都有电解,但如果电解的前端输入走线较长就会形成一定的电压降。这样DSP和27327的GND电位就不会完全相同,然后两个GND用一个线连接,这样会不会形成环流?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803环形,743星形,745少写了一个注意事项:“地要避免形成闭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是743楼的电源进线是如何链接的?比如DSP是3.3V,驱动芯片为12V.
3.3V的正极连接DSP的电解电容正极,负极连接到哪里?12V的正极连接驱动芯片的点解电容正极,负极连接到哪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说的都不是关键,真正的关键是驱动芯片的输出怎么连接到MOS的G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版,你好,又要麻烦您了。您给出的这个图,DSP和驱动芯片之间通过一根线进行地连接。那么说在实际供电的时候,DSP为3.3V,驱动芯片为15V供电,3.3V是通过15V降压得到。按照您给出的图,两组电源的负极是都是接到驱动芯片的中心接地点,是吗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813楼基本上已经说清楚了,驱动芯片和控制芯片一般需要分开接地。原则上驱动芯片的地要接到MOS的S,控制芯片的地要接到采样地。没有特殊情况这两个地不需要单独连接在一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是我的驱动芯片是直接驱动变压器的推挽。这样的话该如何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是这种结构。这样的情况,DSP和驱动芯片之间的地和电源怎样处理最好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变压器隔离驱动,因此驱动芯片没有接到MOS的任务,可以如图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辈,想跟您请教三个问题:1. 为什么晶振附近的地是接地中心?
2. 电源线和地线会不会通过退耦电容构成环路,进而干扰电路?
3. 地线需要放射性布置,电源线需不需要进行类似的布置?
多谢指教~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1. 因为时钟振荡回路的电流最大,芯片的电耗就是以它为中心的,而且全是脉冲的
2. 每个退耦电容都有脉冲电流,由于并不是每个退耦电容都可以接到接地中心,因此该脉冲电流会在每段地线的寄生电感上形成的脉冲电压,这就是干扰。减少此干扰的方法有二,一是靠近接地中心,减少寄生电感的意思,二是增加退耦电抗,用电阻或者电感(甚至LDO)接成π形,削弱脉冲电流的意思。
3. 电源线需要按上述原则布局,一是(供用电)进出线在接地中心(滤波电容的正端)分别(放射状)走线,二是每个用电单元都采用分别增加退耦电抗的(π形滤波)方式连接,供电电抗与接地阻抗效果相反的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那个青色那段回路的电流我怎么觉得有问题,驱动电流的回路应该就是李工画的棕色的那段细线才是吧?如果按你画的那段青色的回路,那驱动电流都不是从Cg流出来了的,李工画的回路是对的,所以这两个回路中的电流应该是没有反向吧。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那个案例是别人截图的,实际上驱动地与MUC地不要直接连在一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显然,这不是正确答案,楼主这样的说法就不是单点接地!单点接地指的是所以地全部回到滤波电解的负级引脚处,而这幅图中,显然已经把参考点电位提升了! |
|
|
|
| | | |  |  | | | | | | | | 那如果是PFC和反激的两级电路,这个接地点该怎么选择呢? |
|
|
|
|  |  | | | | | 说的不全对,布板仁者见仁,没有标准答案,比如驱动是强干扰信号不是敏感信号,不怕被干扰的,你说会干扰驱动,驱动是不容易受干扰的,只是驱动要远离敏感信号(如采样信号)。驱动环路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不走线过长就好!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我说驱动是最容易受干扰的,你信不?
驱动被干扰的例子比比皆是,首先,驱动本身可能被比他更强的信号干扰,哪些信号比驱动更强?贴中列出的所有电流都比驱动强,比如:Ii、Io、Ip、It、Iv,你让这些电流串进驱动回路试试?
其次,驱动信号是由控制信号产生的,控制信号很容易被干扰是吧?被干扰的控制信号产生的驱动信号不也是被干扰了吗? |
|
|
|
|
|
|
|
|
|
|  |  | | | | | 1、这个电流环路应包含驱动电路的Vcc滤波电容Cg通道在内,因为驱动电流本质上就是该滤波电容Cg的输出电流。
这句话觉得有些奇怪,旁路电容起的是旁路高频噪声的作用,而有用低频的驱动电流实质上不应该是辅助绕组提供的吗,望楼主赐教。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仔细想想也许就明白了,有种功夫叫“透过现象看本质”。
|
|
|
| | |  |  | | | | | | | 画个框图就是变压器绕组接电容再接芯片,所以就是后级电路模型的电流都是前级模型产生的,这样理解对吗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这个电流环路应包含驱动电路的 Vcc 滤波电容 Cg 通道在内,因为驱动电流本质上就是该滤波电容 Cg 的输出电流。
这里说的是“本质”,理解到这个本质就行,其他说法,比如退耦、滤波,都不是本质。
不少人习惯(见30楼)在大电解焊盘那里开一条缝,说是师傅教的,要挤电流什么的,有道理没?
没道理!实际上,根据此贴描述,一般只有三个地方需要这样连接,它们是:拓扑接地中心 GND(它不一定在大电解的某个焊盘上)、信号接地中心 gnd,Cg 的 VCC 点。其他地方没有必要搞成一点接地的样子。意思是搞成那样虽然不会铸成大错,但也没有你期望的效应,画蛇添足而已。
|
|
|
|  |  | | | | | 李老师这个示意图中,驱动电流经过了采样电阻是不是不太合理啊?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是不合理,而且很不合理,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是芯片采样方式决定的,不是PCB所能决定的。
|
|
|
|  |  | | | | | "1、首先,其中辅助电源的电流 Iv 是最大的(也可能是安培级),而且跟 Ig 刚好反向(它是 Cg 的输入电流),如果其接地点不连接到 gnd,比如接到 GND,势必会在 GND-gnd 连线上形成 Iv 电流回路,使 Ig 叠加上 Iv,导致驱动电流波形畸变,即:驱动被供电干扰。"
版主大大,这句话中有一点想不明白,Ig和Iv都会从各自的回路流回去,您说的Ig上叠加Iv的意思是如果GND与gnd接在一点,参考点的电压会浮动,进而对驱动产生干扰吗?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GND与gnd在一个点,则没有这个问题,否则就有这个问题。
|
|
|
| | |  |  | | | | | | | 斑竹,您好,您的回答是不是写反了? PS:帖子都看好几遍了,就只有一个目的,彻底理解。  我可能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问题,还是想打破沙锅问到底,  。我觉得如果Cg的接地点和GND接在一起,Ig和Iv流过的回路都是各自的回路,但是由于Cg的接地点是GND,而GND又流过 Ii、Io、Ip等电流,导致该点电压浮动比较大,进而就会对芯片产生干扰,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如果想司马大哥说的这样连接“应该是弱电,最稳定的地,接功率部分最稳定的地”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对吧?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Ii、Io、Ip等电流流过GND这一点?这是糊涂认识。电流只能从一点流向另一点哈。如果只考察一点,则电流为零,这是节点电流平衡原理。
导致该点电压浮动比较大?这也是糊涂认识。电压一定是两点之间才有的。 电流只有从一点流向另一点,才会产生电位差,才与电压发生关系,这是欧姆定理。
与你一样糊涂的人不多,此贴4楼那位兄弟算一位: 接地点放在哪里更加合适?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22楼这句话能否看懂?
3、这样布置下来后,一般会形成 Rg 连线和 GND-gnd 两条连线,两条连线在环路电流 Ig 上是等效的。这意味着改变其中任意一条连线上的电流波形,都将改变驱动电流波形,使其不再纯粹。这还意味着 GND-gnd 可能会拉开距离,这就形成了第二个接地中心 gnd。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句话懂。我不知道为什么Ig会串入其他电流,不是都有各自的回路吗?串进去还能回去吗?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这句话的意思是gnd~GND这段连线上只能有Ig电流,不能有其他电流,能理解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我用的是隔离驱动,那ig的回路里是不是不包含Vcc回路了?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这句话的意思是gnd~GND这段连线上只能有Ig电流,不能有其他电流,能理解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理解是:
把GND-gnd 之间看成一个电阻R
这样每个回路的电流都是独立的,但是在这个等效R上会产生一定压降,
这样导致MOS的驱动电压Vgs会受到干扰,不知道理解对不对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理解正确,不过这个电阻R可能是感性的,因此压降可能是毛刺,其幅度也可能超过Vgs
|
|
|
|
|  |  | | | | | 这个Ig的地与电源供电辅助绕组的地 我知道怎么走了 我以前是供电绕组的地 直接回到大电解的 现在我发现是错的 谢谢李工
|
|
|
|
|  |  | | | | | 大家好 请问我画的图 左边对还是右边对 我觉得左边的对 昨晚跟老板吵了 他硬是说右边的对 可是我不服 我还是觉得左边的对(板子我按着老板的要求画的)虽然不对 但是他是老板啊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你把左右的两个地凝聚为一个点不就没有歧义了?详见26楼第3图
|
|
|
| | |  |  | | | | | | | 李工 我明白了 昨晚回去我又看了一次的视频 谢谢你 哈哈唯一不好的就是不可以下载下来慢慢看 |
|
|
|
|
|
|
|  |  | | | | |
关于单点接地谈一下个人浅显的认识,如上图(a)是理想的单点接地但实际画板很难实现或者效果不好。
上图(b)借助旁路电容可以将接地点分开使某些电路自成环路(例如IC旁的去耦电容、数字环、模拟环、功率环等),单点接地就是保证每个环只能有一点与地线连接。
如果环路中出现上图中的多点接地,在此处就有可能形成干扰源,而采用单点接地的环路之间互相不影响。
特殊的如电流采样电路接地点要尽量靠近采样电阻(如图中的主控IC)或者采用差分采样的方式。
|
|
|
|  |  | | | | | 高频回路最小化,接地要区分大电流,信号电流,学习了。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你是圣人,像你这要示图演示不求回报的人不多了.不但发文字,还特意画好图作意示.做到此举这人,屈指可数.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不要乱戴高帽子,发贴还要求回报?主要是经常看见有贴说这类问题,又没说明白,着急。
这个贴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三圈两地
凡是想秀自己的板的人,先别得意,对照一下这三圈两地再议。
凡是对自己的板不得要领的人,先别急着求助,弄一下这三圈两地再看。 |
|
|
|
|
|
| | |  |  | | | | | | | 很可惜的是,用邮箱激活Myti账户时,无论怎么弄都显示用户名与密码不正确,所以,一直无法购买这个视频观看学习,太遗憾了。。。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请问这个Ip回路过大的话,会怎么样呢?MOS管上不会有尖峰的吧。。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说对了,这个回路就是管尖峰的。Ip回路过大,尖峰就高,干扰就大,EMC就差。这是最要紧的一个回路。
参考阅读:葵花宝典:消除Vds电压尖峰 ,说的就是这个回路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这不算系统,只是要领,开关电源有别于其他电路最关键的区别和重点。 |
|
|
|
|
|  |  | | | | | 这个原理图上的主环路(IPK)怎么没有画出来呀…… |
|
|
|
|  |  | | | | | 李工。请教您一个我在做短路测试的时候碰到的一个问题。如你该楼层第一张图。让机子正常工作。然后短路R11.
我的方案是用一个开关接在电阻两端。一开始,我开关的两条接线所形成的面积比较大。此时IC 的保护功能没有触发。输入功率一直飙升。
第二次。我把两条引线拉直。一短路 ,IC就保护了。
这我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请教您一下。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怎么想起来做这种实验?没啥意义吧?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
|
|
|
| |  |  | | | | | | 我个人浅见,是不是类似两个电阻并联的模型,R11是采样电阻,芯片保护是过流保护。
|
|
|
|  |  | | | | | 李工 您那个Ip 是不是标错了 怎么可以反向流过二极管?想了很久,请您帮忙解惑,谢谢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请问您PCB图那个IP方向就是反向流过二极管D3 D4的反向恢复电流?我一直以为这两个二极管是续流二极管?
|
|
|
| | |  |  | | | | | | | 谢谢 , 您这个IP应该是续流二极管反向关断的尖峰电流,也就是二极管的结电容放电方向,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不是正确额?望您指正,谢谢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只要是一个回路,二极管的正程逆程电流都算Ip回路,电流方向在这里没有意义。
|
|
|
|  |  | | | | | Lx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PCB板放的好像是0603封装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改进不少了,但地线仍然很累,下面这个可能更好一点,供你参考:
 |
|
|
| | |  |  | | | | | | | 将整流桥和滤波大电容X翻转,地线和电源线走线就顺很多了,不是吗 |
|
|
|
|
| | | |  |  | | | | | | | | 是的,就是按照程工你的板子画的,新手不就是从抄板做起吗? |
|
|
| | | | |  |  | | | | | | | | | 新手从抄板做起就害了新手,第一很多板本身布的就有问题,你还要去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第二,布板不是千篇一律,有些时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有些时候是折中布法,不是不能布好,是怎么在现有的情况的下布得更合理。
建议新手学布板,首先要对原理图有较深理解,其次对工艺理解,其次对安规理解,其次对EMC理解,这些理解到一定层度,布板就能很好理解,注意是理解不是记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观点非常赞同,画板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循序渐进,Mark! |
|
|
|
|
|
| | |  |  | | | | | | | 这么大一个电容,你居然连个NTC都不加?!这种省一两毛钱的设计你知道要以烧掉多少用户开关为代价吗?你居然抠到这种程度?你有没有为你用户着想过?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那个不重要,串了电阻,就不是快速回路了。意思是,不能因为吸收影响 Ip 回路的布置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PCB版布局,没有什么要领!你要做的是,需要明白每部分电路的电流流向,这样可以解决共地的问题。
一般局部电路,接地没有问题,问题就是同其他联络的电路的,接地怎么处理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交流声的问题,不要以为开关电路或其他电流没有交流声,只是功放音响电路,可以听的到,而开关电源等其他电路听不到罢了!接地问题,非常关键,画PCB版,不先把接地问题解决,画也白画,不排除能够工作的可能,但问题很难不明显。其次,就是电源和地的回路问题,如果不能保证最小的Vcc和Gnd的回路面积问题,局部电路的电容就不可或缺了。GND不应该形成环路。对于数字电路也不应该。模拟电路就更不可以。开关电源电路也不可以。单点接地的说法,是国产教科书的说,众所周知,国产教科书错误太多,来源于作者的一知半解。任何一个国人,被国产教科书欺骗之后,都想当然地认为 要单点接地,但国人根本不可能知道单点接地的真正意义。单点接地的功能,就是消除交流声,当然不限于音响电路。如果还不能了解这个简单的道理,那么单点接地,就是错误做法,或在实际电路中,你所谓的 单点接地了,依然存在问题,而且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PCB版布局的重点就是,知道各个器件的信号流向问题,这个搞清楚了,如果布局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这才是PCB布局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其它的都是不得法的局部见解。但国外的PCB方面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国人的说法基本都是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谢谢大家! |
|
|
|
| |  |  | | | | | | 关于接地,真的有很多讲究的
防雷接地:
为把雷电迅速引入大地,以防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
防雷装置如与电报设备的工作接地合用一个总的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
|
|
| | |  |  | | | | | | | 交流工作接地
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 |
|
|
| | | |  |  | | | | | | | |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有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直流接地
为了使各个电子设备的准确性好、稳定性高,除了需要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积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 |
|
|
| | | | | |  |  | | | | | | | | | | 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为防止智能化大楼内电子计算机机房干燥环境产生的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干扰而进行的接地称为防静电接地。为了防止外来的电磁场干扰,将电子设备外壳体及设备内外的屏蔽线或所穿金属管进行的接地,称为屏蔽接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功率接地系统
电子设备中,为防止各种频率的干扰电压通过交直流电源线侵入,影响低电平信号的工作而装有交直流滤波器,滤波器的接地称功率接地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你是内部辅助电源,其输出是内部共地在用,并非输出到人体可能接触的负载,没有你说的安规问题。 |
|
|
| | |  |  | | | | | | | 这个不太懂,版主,我上面标示的回路图是否标错了呢。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Ip 回路是快速回路,具有最高的 di/dt,它的路径是:U4(5)-D12-C27-C26-R18-U4(4)
It 回路是拓扑回路,负责能量传递,它的路径是:U4(5)-T1-C26-R18-U4(4)
Ig 回路是驱动回路,它的路径是:C32//U4-R18-U4(4) |
|
|
| | | | |  |  | | | | | | | | | 李老师:你好
学习很多,但是关于Ip回路还不是太明白(对于反激电源)
1:您说Ip回路是是最快的di/dt 这个我理解,也是产生EMI干扰的源,但是为什么 它的路径是:U4(5)-D12-C27-C26-R18-U4(4) , 按照我的理解,产生di/dt 应该是 D12-C27-初级线圈,应为产生di/dt,是因为漏感引起的
2:在10楼:您说Ip可能因为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导致的,
反向恢复说法,不是太理解,因为首先钳位二极管2端电压因为漏感在正向导通后(也就是漏感能量吸收完后),在下个周期Mos管导通钱,一直处于反向状态, 这样谈何反向恢复的说法?
您提到说:脉冲电流 IP 回路是个快速回路,应不包含电(漏)感, 请帮忙在什么情况下,Ip回路产生快速回路,谢谢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脉冲电流回路可分为Ip和It,都是脉冲电流回路,因此你可以划分,也可以不划分,但都需要最小化,但一定有两个,一定有重叠,一定在感性元件处分支,一定对应开关的两个动作。这样去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不合适的地方批评指正:关于1:产生di/dt 应该是 D12-C27-初级线圈,应为产生di/dt,是因为漏感引起的,可以把吸收的环路画板的时候讲环路搞小,D和C紧挨变压器初级线圈布局。关于2,因为走线有寄生电感L,二极管反向恢复的问题di/dt大,这样存在V=Ldi/dt,故引起尖峰问题。要将李工说的Ip环路搞小,这样寄生电感L也小,尖峰就会降低。
|
|
|
|  |  | | | | | 呃
能不能麻烦版主第一张图里的It Ip标清楚一点?
具体回路路径还是不太明白啊 |
|
|
|  |  | | | | | 请问这是在变压器背面走线吗?变压器背面可以走线吗? |
|
|
|  |  | | | | | 这标注的Ig是个啥?C32怎么是驱动这一路呢?越看越糊涂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C32是驱动芯片的VCC电容,VCC电容就是驱动电流回路的起点(和终点),他虽然电路图画得乱,但你也不要怀疑这些基本概念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版主,由于板子空间比较大,请单面板的方案应该怎么布局好呢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这样相对复杂的电路,做单面的努力要牺牲很多性能,不合算。 |
|
|
| | |  |  | | | | | | | 老大就是想节约成本,看到你的分析,受益不少,谢谢!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一句忠告:PCB板,排列整齐并不一定是美,满足电气性能和工艺才是美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好。这样,我先加你QQ,给你看下原理图,看看哪里可以省掉不画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案例四:多相同步BUCK(此案例由星宇版主提供)
原理图:此电路特点是低压大电流,频率高,4相交错驱动,对布板有较高要求。
原板:(此板据说是仿照PC电源做的,但未能调试成功,其中点亮的部分为地线)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原版局部元件分布:

|
|
|
|
| |  |  | | | | | | 貌似看到了点什么……VT3 VT4是驱动MOS管?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调整后的布局:
|
|
|
|  |  | | | | | ???
99楼的这个PCB,为嘛我找了半天,就找到三个MOS,而且看不出有啥功率呢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对于本大师来说。如何规划地的问题。即便属于小菜一碟。但如果你们解决不好的话。还是用4层板。接地面为好。但你们又舍不得成本。所以问题总是很难解决。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既然是小菜一碟,你把115楼的板弄一弄?光说大话没用,请用真本事证明你自己。 |
|
|
|
|
|
| | |  |  | | | | | | | 谢谢李工的指点,现在已经用双面板调试成功了,准备量产了! |
|
|
|
| | | | |  |  | | | | | | | | | 比如,每一块PCB 上都必须用实心箭头标出过锡炉的方向,布局时,DIP 封装的IC 摆放的方向必须与过锡炉的方向成垂直..等等, 要懂的东西真多 |
|
|
| | | | | |  |  | | | | | | | | | | 答主有没有PCB全面 系统的文章或贴子,我膜拜下,这样零散的发不好系统 的学啊。感谢。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李工对PCB设计研究很深,多学习一下他的帖子及设计思路,是很有好处的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超级难?
原边反馈PSR是单周期控制,它的速度是极限,是环路不能比的,也没有环路才有的那些概念。至于负载调整率好不好,取决于它的控制有没有加负载补偿,貌似都没有加哟 |
|
|
|
|
|
|
|
| |  |  | | | | | | 李工 谢谢你 各路大哥 帮小弟看下 我的板子的问题 什么问题 都可以说 哈哈 这样小弟 才有进步的空间
|
|
|
|  |  | | | | | 应该是SSR的负载调整率好,一般SSR的都是直接采样输出的电压或者电流做闭环控制的,而PSR都是采样原边的峰值电流和辅助绕组的电压做控制的,由于隔了一层非理想的变压器,所以负载调整率方面要弱于SSR。 |
|
|
 |  | | | | 敢问楼主是否是用的Altium designer软件画的?如果是,请问是用快捷键P+R,还是其他的呢? |
|
|
|
 |  | | | | PCB布板,经验很重要,对于不懂线路的LAYOUT人来说,那就是完全靠经验了。 |
|
|
|
 |  | | | | 布局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板子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布出一个漂亮美观的板子需要不断地努力。 |
|
|
|  |  | | | | | 我就曾经画过一款电源板,不能工作的,由此可见,电源PCB布线是很重要的 |
|
|
|
|  |  | | | | | 有没有可能是还有其他元件需要供电,Cvcc这样画是为了表示就近接控制芯片 |
|
|
|
|
|
|
|
 |  | | | | 版主,你设计PCB时,线路离板边的距离最小是多少?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这取决于板的边缘与金属外壳的距离,要满足爬电间距。如果没有金属外壳,双面板的话注意不同网络双面敷铜可能的爬电间距,否则可以到边。 |
|
|
|
| |  |  | | | | | | 但是这可能要根据PCB厂家的工艺要求吧?比如厂家工艺的最小线宽线距 |
|
|
|
|
|
|
|
|
 |  | | | | 多谢楼主! 进来学习~ 希望以后还能多受楼主指教~~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输出两个端子、负载带有差模信号,接地只能接到差模后,要与差模前的热端拉开距离。
详情参阅《开关电源EMC设计要领》:要领一、传导主要依靠差模滤波 |
|
|
| |  |  | | | | | | 你是说在输入端增加差模电感吗?怎么判断输出两个端子、负载带有差模信号啊?
接地只能接到差模后,要与差模前的热端拉开距离是什么意思啊?谢谢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差模滤波是丌形结构是吧,有2个电容的公共接地点是吧,那就是地,是冷端,其它的是热端,就是差模电感的两个端子,一前一后2个热端。差模前的热端就是印有D2字样的那块红色敷铜,不能与后面的电路离得太近。 |
|
|
| | | |  |  | | | | | | | | 那我的这个PCB里面 差模前的热端和后面的电路不近吧
我昨天测试的时候 用铜箔把MOS 功率电感 续流管包住接地就很好了(倍频处的尖峰都下去了) ,那说明主要是空间辐射导致的,这样从PCB上该怎么修改啊,谢谢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1、把D2那块敷铜与下面那块敷铜拉开距离
2、电感热进冷出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用的是贴片式电感
绕线的那种什么是热进冷出?两个端子都是热端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用的是贴片式电感
绕线的那种什么是热进冷出 按照你的说法2端都是热端啊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2端都是热端,说的是差模电感,1冷1热,说的是主功率电感。你的问题:把贴片电感反过来试一下,E M C最佳为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接MOS的是热端 接输入电容的是冷端 请问怎么反过来啊?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方向有影响吗?
你帖子里面说的Ip电流环路怎么包括MOS呢 应该是走功率电感和输入电容吧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这个帖是说P C B,你的问题是E M C,E M C是另一个帖。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LED4两端都是输出端,不能离输入太近,否则要削弱差摸虑波的作用,还不明白? |
|
|
 |  | | | | 这电源这玩意。布局,地线的关系很难说清楚。比如不同的芯片有不用的要求。有的芯片只需要单点接地。可是有的就不能单点接地。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李工,很感谢你的的帮助,可是你要知道,LED 空间永远都是那么挤,我这个是最大的尺寸,如果这样排版,我共模电感没地方放了,还有中间的变压器,高度比较高,只能放中间,你移动了,要满足这些条件,我的板子根本就放不下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你看看空间,这样不比你那样更占空间,更何况,才多大的功率?2个共模都是可以不用也可以过EMC的,不过这是另外一个帖子的内容了。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主主要是哪个地方没控制好哦,能详细点么,能告诉我如何更改么,谢了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我看你有整流桥,认为你输入是市电,无论桥前桥后,最高电压可能接近400V,这样的电压,我一般放2mm间距。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主,现在的问题是测试中,用APP控制100次还有6次会网络断线,我觉得会不会是这块的电源板子的EMC没做好导致的?具体问题还没找出来,我把整个原理图附上,希望版主能帮忙给点意见,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这里讨论的是开关电源的布线问题,你这个不是开关电源,不适用。
你这个板子会有EMC问题?奇怪,你到实验室测试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主 确实是继电器打火所致,干扰通过保险丝回到变压器里面去了,导致整流出的电压还是不稳,版主有啥好建议处理一下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版主,关于267楼的It和Ig回路流过那几个元器件你能说明一下吗?谢谢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版主,麻烦你再回答两个问题哈,上面267的反激电路的Ig回路你再帮忙指出来一下哈;还有反激由于有变压器,It回路是不是原副边都有?由于副边也有一个二极管,It回路的一部分也在副边把?
|
|
|
| | |  |  | | | | | | | 李工,我的电源已经两次没有起来了 ,这个做30W 调不起来,还是哪里干扰了,你说的单点接地,我不是很理解,能在详细点吗???
-
这个板子是起不来的,我不知道哪里干扰了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R可以引到其他便于散热的地方去,这些电阻电流非常小,用细细的线引过去就行。
RCD之布线关系:
|
|
|
|  |  | | | | | 您好,看到您讲的环路,1、在开关管工作是,大电解正,然后变压器线圈,然后开关管,然后源极取样电阻,然后地,也就是大电解负。
2、开关管关闭时,变压器线圈由于“惯性”,变压器初级线圈和其上并联的RCD元件是一个回路
按照工作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为什么排版,不是让这两个环路面积最小?尤其你讲的,取样电阻,开关管,RCD,电解正,电解负,这个环路要小,有些不好理解。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这里的思路可能颠覆了你的思维,因此不好理解
PCB布局不是看工作过程,而是看电流环路,最要紧的有3个环路,分别是脉冲电流回路,拓扑电流回路,驱动电流回路。这种简单明了的分类请参考10、22楼,且对任何拓扑都适用。
你说的大电解什么的,有的电路没有大电解呢?或者有几个大电解呢?再或者电解并 CBB 呢?你说开关关断,有的电路有若干个开关分别关断呢?有点思路不清哈。
估计你纠结的是反激,可以参考267楼典型案例(你不防下载文档按你说的和我说的分别操练一下看),哪几个元件组成哪个回路,说得很明白哈。
|
|
|
| | |  |  | | | | | | | 确实是反激。反激的拓扑电流回路,好理解。反激的脉冲电流回路,有些不好理解。
本帖最后由 zero668 于 2016-8-8 21:38 编辑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如果告诉你,反激的噪音最强的有两个回路,一个是输出的二极管回路 It,一个是原边的钳位二极管回路 Ip,应该理解了吧。
|
|
|
| | | | |  |  | | | | | | | | | 原边箝位二极管回路???
说的是Snubber回路么?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通过钳位二极管的电流峰值比较大,dI/dt比较大,因此干扰比较大,为减少干扰,一是缩小回路面积,二是可以缓冲一下。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工,好像PCB图跟原理图不一样吧? 麻烦您看下我话的圈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1、在这里,开关管漏极D是脉冲高压,是热点,首先要满足间距,至少2mm,你差得远。记住:任何时候,安全是第一位的。
2、第三个圈要最小化,你没有
3、C9\C10的接地端,接到电源地上去了。说过,电源地要单独走线到gnd。
|
|
|
|
| | |  |  | | | | | | | 请问像这样的TO220封装,中间脚是不是必须要折弯拉出来?放一排的话是不是满足不了间距要求。 |
|
|
|  |  | | | | | 刚学画图,请您指正下,还有其他布线这样走可不可以,谢谢
|
|
|
|  |  | | | | | N版主,关于上面的这个反激电路,副边也有续流二极管,这算不算Ip回路的一部分?
|
|
|
|  |  | | | | | N版主,关于上面的这个反激电路,副边也有续流二极管,这算不算Ip回路的一部分?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N版主,如果反激输入是DC直流,没有输入滤波电容,那么Ip回路怎么走?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关于桥式变换器
桥式变换器的 PCB 布局,其实在本帖上述中几个案列中已不止一次的有涉及,但是发现最近与此有关的提问帖突然增多了起来,感觉有必要专门说说这个问题。
之前之所以没有专门提及这个问题,是因为桥式变换器的 PCB 布局(或者将开关直接钉在铜排上的布局)其实是很简单的,很容易处理好。
考察桥式变换器,无论是半桥还是全桥,无论是硬桥还是软桥,无论是PWM整流桥还是同步整流的桥抑或双向变换的桥,他们都有这样的结构:
图中标明了桥式电路的 Ip、It 回路,可以看出:
1、结构中,最要紧的 Ip 回路其实只有3个元件:Q1、Q2、C1,要把三个元件接成最小回路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2、Q1、Q2 内部都有个同等电流电压耐量的体二极管D1、D2(个别没有此二极管的开关需在外面并一个)。
3、无论处于何种工况,因为有此二极管的存在,Ip 回路都是最快速而有效的,没有任何尖峰存在的可能。
4、因此位于每个开关两端的 RC 吸收回路是完全没有必要的,D2-D1-C1 回路的拓扑吸收方式比它们更有效,更节能。
5、因某种原因也许 C1 不能太靠近两个开关,那就再用一个小容量的 CBB 电容就近达成这个电容,形成最小回路连接。
6、两个这样的最小回路连接的半桥就是全桥,It 回路再最短连接即可。
|
|
|
|  |  | | | | | 李工你好,请教下Ip这个回路是指没能够完全变换到Secondary Side的剩下的多余的能量?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能否关于桥式变压器 譬如全桥, 也给个PCB 的例子呢 , 这个方面的论坛里看确实的比较乱, 谢谢!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嗯,看过了 还是不够具体呀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 如it 具体怎么布线 譬如全桥的。 能接着开个有PCB的例子么?谢谢额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其实,桥式变换器最好的例子就是IPM模块,之所以IPM模块大行其道,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原因就是它事先就做好了三圈两地。
|
|
|
|
|  |  | | | | | 楼主,能不能画清楚一下桥式的It,全桥、半桥,Ip我已经清楚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恩,It是个圈,电感变压器只是其中一部分,其它的呢?一整个圈画下来是怎么样的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It这个圈是与Ip这个圈部分重叠的,意思是仅电感支路没有重叠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是很明白你这句话的意思,左边的图对,中间和右边的怎么?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主你好,这个Ip回路是怎么形成的,体二极管续流我理解的过电感的,上下桥的体二极管这样直接流一般是什么情况下有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与BOOST、BUCK一样,都是由开关管、(另一个开关的体)二极管、电容这三个元件组成的脉冲电流回路,分两段看。
|
|
|
| | |  |  | | | | | | | 我还是不太能明白,BUCK我理解是mos开通瞬间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有Ip,BOOST是MOS开通瞬间二极管反向恢复有Ip。向全桥硬开关这种拓扑,4个管子在哪种开关状态会出现您说的情况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上面的图,如果画出 It 回路的电感,理顺输入输出,不就是Boost或者Buck吗?
全桥硬开关,不就是两个半桥吗?
Boost或者Buck的二极管换成同步整流,不也就是半桥吗?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关于第一个圈,如果发热件MOS和电解电容离的特别近,会降低电容的寿命吧?
但是它们离的近,对尖峰抑制好,所以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5、因某种原因也许 C1 不能太靠近两个开关,那就用小容量的 CBB 电容就近达成这个电容,形成最小回路连接。
|
|
|
| |  |  | | | | | | 小容量的 CBB 电容,耐压跟电解电容一样吧。要是不好找的话,可以用X电容代替?
我用0.1U的安规X电容放在此位置可以吗?这样电解电容可以离的稍微远点了。
我们常用X电容HQX224K275I15SNY,MKP62-275V-104-K(P=15)
这2种,库存很多。颜色发黄,长方块的一种电容。
|
|
|
| |  |  | | | | | | 百度上搜到了这个“MKP61电容因为使用阻燃外壳和灌封料,其绝热性能和散热性能优于CBB22,如果该电容位置靠近功率三极管或其他发热元件,则使用MKP61更安全,如果离发热源比较远,则使用CBB22更经济.
我们通过试验发现,电容器靠近功率三极管(其三极管发热后散热片上温度超过115℃),采用CBB22电容容易失效,而使用MKP61则比较安全.当我们将电容器与功率三极管(发热源)距离增大后,其CBB22与MKP61电容无明显差别”。
我们用的MKP62比较多,跟61相比,百度了下:
“同样是安规电容器,MKP61也就是CBB61交流电器启动用电容,一般有250VAC--450VAC 50--60HZ这两种额定电压。适用于50-60HZ交流电源供应之单相马达启动运转;如冷气机,风扇,排气扇等等,也可以用于各种交流电源供电系统。MKP62也就是CBB62电容器,跨接及抑制干扰用,如电源里”。
对这些电容材质应用不是很清楚,所以不知用MKP62的是不是比CBB的放在MOS附近更好一些?
|
|
|
 |  | | | | 就是这种电容,耐高温的寿命,应该也比电解电容要好吧。
|
|
|
|  |  | | | | | 我这样放,圈1的环路很小了,就是电解电容换成个耐高温容量不容易失效的就好了,这样就离变压器和MOS都远一点。
但是平时上网很少看到别人提到这个替代思想。
是不是用个0.1UF的电容代替就足够抑制寄生参数的影响了?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个0.1U或者是0.22U,一个是100-150UF的大电解电容,替代的效果有没有对比过?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谁叫你替代了?只是并联一个,150uF与150.1uF有多大区別?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来没有那个小电容,就得把电解电容放在那个位置上。
说的替代,是指那个位置上的替代。
实际电解电容要放在离发热件远的位置。
那么放在离发热件位置近的那个小容量电容,滤除寄生参数引起的波动,效果如何?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种替代方案,是个亮点。别人很少想到吧?
平时见了很多种,甚至是国外一些著名品牌的电源,往往是电解电容远离MOS,圈1的路径就拉的比较长了,电解电容后也没有加CBB或者X电容,通常是加在电解电容前面的线路上。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除了电解电容远离MOS发热件,还要考虑MOS的散热器安放位置,同时考虑驱动线不受大的干扰,所以在矛盾中,又画了3种布局。
图2-4如下:
2
3
4
|
|
|
| | | | |  |  | | | | | | | | | 图2-散热不好,走线稍微长;
图3-散热好,但驱动信号将在输入大直流下走过,1-3绕组需要颠倒顺序。
图4-可以方便修改散热器为长条竖直散热,走线短,驱动信号不在输入大直流下走过。
楼主给评下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个准谐振反激结构,输出采用同步整流。
顺便问一下,最后那个图的布局,MOS是TO-220金属散热封装的,直接接触到散热片上,可以不用将散热片通过Y电容接到大地(还有接到次级侧的),或者接到原边正/负极上吧。
如果感觉需要接Y电容,在这个布局下,连到哪里比较合适?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反激一般功率小,板很小,不用这样讲究,一般不用 CBB 接力。与其用 CBB 接力,不如直接将钳位电容接地,这样回路更紧凑,也远离了电解。
散热器的处理,最好用 TO-220F 绝缘封装,这样散热器可以直接接地,如果用铜头,散热器啥不接有利。最常见的贴片封装,用覆铜代替散热器,是一个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了抑制EMI,平时我那个X电容平时在电解电容前面的线路上放至少2个。
这次可以把其中一个挪到电解电容后,抵抗EMI的效果差不多。而且这样还可以让IP电流路径大大缩短,同时将电解电容和散热器隔离开。
所以楼主提供的这个解决方案,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将钳位电容接地的方法,暂时不打算用。
楼主的意思是,我不用X电容,直接将电解电容离散热器稍微远点就行?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嗯,影响不大,毕竟反激的板就那么大,远也远不到哪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好的 那会量了下,电解电容单独靠近,一个直线大约是18毫米,换X电容,对应一个直线距离是8毫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个圈,这样走驱动走线短,不过在散热器下的背板。不知道受不受干扰?
还有就是离辅助绕组距离远,辅助绕组下面的空间直接给闲置了。
修改方法是,将芯片挪到辅助绕组下面的空间,然后弱地形成自己的地,最终和强地通过一段距离的走线连接到一起,形成单点供地?
请指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图的布局,主要看第3个圈的布局。
这样驱动走线短,强地和弱地之间要走长线连接,不过离辅助绕组距离近。
那个CS走线从N2的3脚连接到R3上,这段线,这样布线于散热器下方,而且被圈3驱动电流包围起来,干扰不大吧?
本帖最后由 XIAOTU80 于 2015-9-24 16:27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先大体连连线,把3圈2地给弄好,再开始正式布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样CS走线加RC处理后,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
楼主提点建议吧,如何改进布局更好?
|
|
|
|  |  | | | | | 您这种电容是安规电容,比一般的mkp电容的dv/dt能力要小,建议还是用相同材质但不是安规电容的电容。
|
|
|
 |  | | | | 版主,请问在画pcb时高频变压器下方能否放置元器件?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恩,件离磁芯至少2MM,应该能过2KVAC耐压,5KV冲击吧?输入对地还有压敏和放电管,所以会泄放一部分。
|
|
|
|
|
 |  | | | | 楼主及各位大侠,PCB一般顺序是先确定好板子形状尺寸,然后是放插件元件布局吗?还是先把三个环路的放好?高压输入端的元器件一般怎么摆放比较好比较合理?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先把三个环路的放好,其他是次要的,这贴说的就是这事。
|
|
|
| |  |  | | | | | | 其他插件也是后方放吗?前段高压的应该怎么合理布局比较容易通过各种认证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输入部分主要考虑安全间距(包括桥前桥后的感应间距)。
|
|
|
| |  |  | | | | | | 请教:说法1、三个环路中电压不停变化的点的走线面积要越小越好
说法2、线越粗阻抗越小干扰越小
以1mm流过电流1A为基准,这三个环路走线宽度或者面积该如何选择。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说法1、三个环路说的是电流回路,与电压无关。
说法2、线越粗阻抗越小只是对低频或者直流而言,高频情况下阻抗与长度和互感(临近效应)很有关系、反而跟宽度没多少关系了。
在板上,敷铜宽度主要受间距和热控制,在满足此条件下宽一点无妨。
环路包围面积尽量小、尽量扁是原则,因为这个电流环路就是个辐射腔体,同样的电流不同的腔体辐射强度(噪音)是不一样的。
|
|
|
| | | |  |  | | | | | | | | 感谢楼主回答,
1、互感(临近效应)--这是什么?
2、在尽量满足三个环路面积小的情况下,会造成三个环路彼此之间的走线更长一些,然后按照刚才的高频情况下阻抗和线的长度密切相关,这样岂不是造成干扰增大?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临近效应这里是指这根走线与相邻走线的关系,如果相邻的一根走线上的电流与本走线刚好相反,则等效于减少环路电流,因而减少噪音,所以要尽量扁。意思是:在长走线不可避免时,你可以用扁的方法来减少面积,最佳就是双绞线连接,甚至同轴线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工,您好,帖子上面提到接地点问题。我想问下,有PFC电路的两级反激线路,单点接地这个接地点怎么选择?还有MOS的驱动,驱动电阻靠近MOS好还是靠近IC好?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尽量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况且驱动线的辐射有多强还没有说法,主要还是 Ip、It 回路。
|
|
|
 |  | | | | 为了实现最小ig回路,这样接是否可以?
本帖最后由 hswqs 于 2015-12-7 14:22 编辑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就是最基本的buck拓扑,加了两级整流电路,ir2110驱动mosfet,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一下您讲的单端反激例子, 按照实际的工作情况: 当开关管开通时,大电解正,进变压器绕组,出变压器绕组,到MOS漏极,到MOS源极,到取样电阻,到地(大电解负)。这是一个圈,无疑义。 当开关管关断时,变压器绕组和RCD,组成一个环路,跟大电解无 关系呀!此时,您讲的,取样电阻,MOS,RCD,大电解正,它们没有回路呀,所以这个圈显得不合理呀。 请大师解释一下,谢谢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请参考267楼反激例,已经有数百同学下载比划了,你也试试?比划的时候有问题再议。
脉冲电流回路先布置,因为干扰最显著,拓扑电流回路在脉冲电流回路已经布置好的基础上布置。
|
|
|
|
| |  |  | | | | | | 李工,您好,关于这个地方的布局,我也不是很清楚,我现在就是驱动的两条线直接一条到G极,一条接到S极,关于这个S极接法,您这个帖子提到的是不是要接到GND这个点,而不是直接接到S极是吗??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关于这个问题,最近以此贴内容为基础出了一个PPT文档,其中相关的有两页:
驱动地从MOS的源极根部引出是对的,这叫理想驱动,或者独立驱动,意思驱动地是单独的,没有与其他信号共地(比如图示变压器隔离驱动)。
当驱动地必须与其他信号共地时,你仍然可以从S根部引出,或者从拓扑接地中心GND引出,区别在于你是否有信号来至拓扑外部,比如通讯,比如几个拓扑共用VCC,如果有,建议后者。因为拓扑接地中心干扰最低。
如果源极串有电流采样电阻(或者互感器),就只能从拓扑接地中心引出了。
当然,如果拓扑接地中心就是(或者很靠近)S根部,就完全化解了这个问题
|
|
|
| | | |  |  | | | | | | | | 老师您好,我现在在进行毕业设计,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教您。背景是:我要将蓄电池的电能逆变到电网,驱动芯片用的IR2130,它的芯片供电是辅助电源提供的。我的问题就思是,在IR2130芯片那张图上,画黑圆圈的两个部分要连接上吗?您的资料中说,VCC的滤波电容Cg端电压才是控制电路的基准电平,那我的连接方式是否会造成驱动电平的不稳定呢?需要像典型连接那样将VSS和VCC通过一个Cg连接起来吗?谢谢老师。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先研究:CURR_1,GND_3,BAT- 为什么不能是一个网络?
|
|
|
| | | | | |  |  | | | | | | | | | | 先谢谢老师,您给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棒。我认为这三个(GND_3,BAT-,CURR_1)可以是同一个网络。首先BAT-就是您上面所讲述的独立驱动的驱动地接入;然后,GND_3是辅助电源地,这两个端口最后是要连接在一起的。最后一个CURR_1,看典型连接图中,也可以知道,他应与功率地,也就是BAT-相连。这些就是我的理解,有不对的地方请您指正。再次感谢!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好,李老师,您说的这个PPT不知是否可以贴出来供我们拜读一下?谢谢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老师你好,ppt文档在哪里下载,咱们讲的很深入,突然发现自己的电路设计中,地这块处理的很不理想 |
|
|
|
|
 |  | | | | 版主大哥,看了您的帖子学到了很多知识。我画了一块路灯电源的PCB用的是罗工的MCZ5205方案。麻烦您在有空得时候帮我看看。
|
|
|
|
|
 |  | | | | 这也是一个MCZ5205画的板子。也麻烦您看一下。
|
|
|
 |  | | | | 这是PCB文件,特别是输出电容的接法不知道我画的对不对。  |
|
|
|
|  |  | | | | | 大师的帖子有多个实例了,对照一下你的 “三个圈” “两个地” 处理好了没有。 |
|
|
|
|
 |  | | | | 需求硬件电路板PCB快速打板-请电13480101190 QQ2506879591
|
|
|
 |  | | | | 你好,我是个新手,刚出来画电源板,对其结构还不是很明白,不知道哪部分是强电哪部分是弱点,对于地的单点接地也不是很明白,不知道总的接地中心在哪?也不知道EAR和GND的区别在哪?请指点,或给点学习资料哦
|
|
|
|
|
 |  | | | | 请版主帮我看一下一个500W半桥电源的PCB图,我有几个地方心中没底还不敢打样。一个是开关管G极的驱动部份我放在了S极大电流回路的下层,不知对驱动信号是否有影响。还有一个地方我把过流检测电路放在了主变压器的底层,自己对这两个问题没办法确定。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1、满足三圈两地,应该问题不大。
2、只要不是几个mV的信号,也问题不大。
|
|
|
| |  |  | | | | | | 谢谢你的回复。还请您帮我看一下整个板图,看还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我还没做过几百W的电源,请指教。
|
|
|
 |  | | | | 这个帖子看了好几遍,所讲的内容里面有几个问题一直不能理解,就是在MOS管关断后,漏感能量释放回路,在帖子里您所说的回路是如图一的红线流向,但此时漏感并没有串进这个回路去,请问该怎么理解?
|
|
|
 |  | | | | 个人理解,在MOS管关闭后,漏感的能量吸收回路是下图1红线流向,记得你曾经在别的帖子里说过,假设它是个回路,假如将钳位电容C的一端接地,那么回路就不存在的说法。其实,个人理解,它的回路还是存在,回路就如图2所示,不过这样的接法就相当于增加了回路的阻抗,使得钳位吸收的效果变差、但这样确实是使得钳位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尖峰回路面积减少。对辐射有好处。
|
|
|
|
 |  | | | | 对于辐射,图一的是原来的接法,图二是缩短了钳位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回路面积的接法,明显对80-100M有改善。请问李工,以上的说法正确吗?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你几个楼层的问题一起回复如下:
首先,这个贴的主题是讲开关电源PCB布板“要领”的,不是讲细节的、不是只讲反激的。而你这些问题是很细节的,我估计即使最近一个声称“精讲”反激的贴都远没有达到这样的细节。
几层意思:
1、对于布板,我们关注的是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三圈两地的问题,是要领。已经很明确,三圈的区别很明显,脉冲电流 IP 回路是个快速回路,应不包含电(漏)感,对任何电路都是如此,反激亦应如此。对此,你和376楼的兄弟觉得不好理解。但可以反过来想,你按这个原则布置好了的回路,你所关心那个漏感回路也是最小回路了。
2、对于反激,所述 IP 回路是不是最要紧的呢?可能不是最要紧的。意思是其他回路可能影响更大,但不能由此认为那不是IP回路。
3、我也提到过钳位电容可以直接接地,但只是对IP回路而言,实际上在某些场合是不能这样接地的,比如高PF反激。接地即使拓扑不能正常运行。
4、钳位电容接地后,工况改变较大,如同用4007来代替快恢复钳位二极管一样,不能简单地从尖峰电压或者EMC表现来评价孰优孰劣,这是很细节很细节的东西了。
|
|
|
| |  |  | | | | | | 嗯,这帖子确实是讲要领的,但是所谓的要领也是在符合细节的情况下才得以进行的吧。
1,对于这个高频快速Ip回路,如你所说的是不包含电感(漏感)在内的一个回路,这点同意。但是在MOS管关闭后,漏感能量释放,漏感产生的尖峰电压主要由RCD吸收掉。而你帖子里面提及的要想将Vds的第一个漏感引起的尖峰减少,就是将第一个圈的回路面积尽量减少,即把PCB板的寄生电感尽量降到最低,使得RCD回路阻抗降低,但此时是将回路面积减少了,Vds反而升高了,这难道不足以说明将高速回路Ip的面积减少,对Vds的尖峰电压吸收是没有效果?
2,对于任何拓扑电路,Ip回路的影响大不大都跟二极管的参数有很大关系吧
3,对于反激高P的电源,钳位电容C不能接地,接地就不能正常运行?这是为什么?
4,如你帖子所说的将钳位电容接地,就是将Ip的回路面积减少,从而使得Vds的第一个漏感尖峰幅值降低,但为何现在不降反而高了呢?因为RCD的回路根本就不是按帖子里第一个圈的流向。。。所需要确定的问题就这个,仅此而已,没别的意思!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谈谈我所知道的细节,供你在得出一个结论前参考。
1、三圈两地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板内干扰,使运行稳定,而没有说一定就是减少尖峰电压,更没有说是用来释放漏感能量的。但优化IP回路确实能够有效抑制尖峰电压,但尖峰电压有很多成因,你图示的那个钳位尖峰应该不是优化IP回路减少的那个尖峰,那个尖峰还要靠前(或者叠加在那个钳位平台上的振荡),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能看见。
2、某个脉冲电流回路影响大小,主要指它对整机稳定性以及EMC的贡献,当然与回路电流有关系,如果这个电流是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那就与二极管特性很有关系。根据【开关电源EMC设计要领(三)】112楼的描述,反激的这个IP回路位于近地端且能量较小,其影响应该是最小的(但从你的测试看还是有相当影响的)。
3、反激高P的电源,钳位电容不能接地,是因为这时反射电压(受钳位电压的影响)变化规律不再符合反激的特性,严重影响了PFC动作,PF、THD、效率都会恶化。
4、钳位电路的工况与吸收电路有本质区别,一定不能混淆。反激的钳位有诸多讲究,特别是与效率很有关系,当你的反激效率优化到92%以上时尤为凸显。比如你测得某个电压偏高,可能有多种原因,首先比较基准要一致(感觉你截图的输入电压和反射电压不一致,是不是高P的原因?);又比如你用的钳位电容,它在200V和600V的容量和储能已显著不同;二极管、钳位电阻(看看其端电压的区别就知道了)的工况也有很大不同,这些都可能影响你的判断。
|
|
|
| | | |  |  | | | | | | | | 请教下大神,假如我辅助电源如原理图所示是个反激多路输出拓扑,是不是我其它电路要单点接地接到辅助电源输出电容上好点???
-
-
取哪一个当低压电源接地点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三圈两地,有两个地,GND是拓扑接地中心,gnd是控制接地中心。你输出是拓扑的一部分,原则上要接到拓扑接地中心。但你的拓扑被变压器分为两部分,可以有两个拓扑接地中心,这两个拓扑接地中心之间只是个等电位连接,没有拓扑电流(回路)的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再请教您实际我PCB布局是不是可以拿辅助电源的输出电容当gnd点,因为这个变压器副边输出的12V给拿来当辅助电源使用了,不晓得这种flyback拓扑的能量传递另一端gnd点怎么确定?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我没说清楚?
1、gnd点,一定是驱动IC的VCC电容的接地点,这个不能乱,任何时候都不能乱。如果有两个驱动IC,就有两个gnd点。
2、非隔离反激,输出接地点只是个(与原边GND)等电位连接,与原边之间没有电流,可以单独组成一个拓扑接地中心。你可以先按隔离连接,然后把Y电容短路的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嗯~~明白了,多谢李工指点~~假如我副边的一路电源作为驱动ICVCC的电源也是把VCC端电容Cg负端作为gnd点来处理是吧,同时把它也作为其它电路的单点接地点没错是吧??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是的,但是这个VCC电容必须订在原边的IC上,而不是位于副边。把它也作为其它电路的单点接地点也是指原边的控制电路,而不是副边其他电路的接地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副边的其它各路地独立分开处理是吧???,没问题我按这个思路处理下,感谢李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这种接地是不是错得离谱?
IC外围应该要都接到VCC电解电容的地,最后再单点,接到IC的地,对吗?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把输入端(包括芯片的FB、431的R、MOS的G)视为热点,热点分布范围最小化(包括元件最少、焊盘最近、连线最短、接地最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12V反馈的GND接哪呢?就是反馈电阻分压的地,是接控制中心gnd还是接输出电解的地呢?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红字部分
把输入端(包括芯片的FB、431的R、MOS的G)视为热点,热点分布范围最小化(包括元件最少、焊盘最近、连线最短、接地最近---也就是431的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这边疑惑主要是截图部分,这个分压分压的地是和输出绕组的地接在一起还是和电源芯片的接在一起,一般浪涌原因,这两个地不会直接连在一起,而是通过输入电解以及输出电解相连(避免浪涌路径流过电源芯片的地)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一般(特别是还有输出电流采样时更)应该这样连接
1、拓扑接地(红线)与控制接地分开走,拓扑连接走AB,断开CD,杜绝拓扑接地电流走AECDB
2、VCC电容两端钉在芯片上:IC1以VCC电容C8为中心连接(蓝线),Q1以VCC电容C13为中心连接(绿线)
3、拓扑(AB之间的)接地噪音在信号连接上由RC(R32C9)退耦,在供电连接上由电抗(R23C8)退耦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非常感谢!还有个疑问,这个Q2的发射极接的是输出的地,会不会对FB的拉低回路太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怀疑你的电路图吧,R82连接的是431两个PIN,Q2不是三极管、没有发射极
虽然TI是432,但不排除其他厂家的431也有这种封装,自己核对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PCB贴,你问的是电路问题,不过可以回答你的是,431直接就可以拉低PF,无需Q1Q10,且完全等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请教的就是Q10的发射极地是接电源芯片还是接输出绕组比较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Q10的发射极接C13比较好,说了,这个电路以VCC电容C13为中心连接,
至于C13接哪里好,当然接输出地才对(而不是才好),接输出地什么地方,当然是输出电流采样电阻内测(开尔文),没有电流采样随意(无需非得电解负)。
总之要一点接地,各回各家,各找各M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是FB脚是通过Q10的发射极拉低的,Q10的发射极不应该和电源芯片的地接在一起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控制电路布局原则之一,高阻抗输入端子视为热点,分布范围最小化(最近、最短)布局。
意思输出端子不用最小化,可以延长,比如Q10的输入地是R82,要最近,输出地是芯片地,不需要最近 ---- 才能使输入地最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芯片的FB也是输入端子,他的地不需要就近接吗?他的地应该就是Q10的输出地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B也是输入端子,所以也需要分布范围最小化,意思C9\R32要最大限度靠近它,它的输入信号就是C9上的信号、而非Q10的输出信号,这两个信号的差别就是RC消噪(退耦),噪音就是986楼AB两点之间的拓扑地噪,噪音电平可能比FB信号电平高数量级,Q10(地)直接接过去就是找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很有用的帖子
想知道电源布板时那种过大电流的走线是怎么画出来的?如何使用设计规则(比如间距)进行约束? |
|
|
 |  | | | | 大家好,有那个大侠有空帮我出一块电源板的,要求:100-260in 40v 1.5a+5v300ma双输出,板长90mm板宽49(2边留空3mm插槽位)高度不超过25mm,和我联系哦,QQ2894766641 TEL13682346716, |
|
|
|
 |  | | | | 李工,对于反激的话是不是把初级次级都看成两块,分别画出3线2地去布板?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请各位大神指导一下这个是我最近的项目 这个布局 与三圈两地的接法 IC的地 辅助绕组的地 接法 有没有问题 以及有没有更好的布局方法还可以优化得更好吗 我知道这个板的(变压器与MOS只能放中间 因为有高度的限制 输出输入要过安规 间距6MM以上) 多谢李版的三圈两地的思路 要不然我现在真的一点画板都不会 谢谢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李工您好,我是电力电子在校研究生,正在做三相电压型三电平逆变器开环实验,从实验现象上来看,发现当直流电源达到80V以上时,驱动信号明显受到较大干扰,用万用表测量驱动芯片5V供电电压,表现为电压下降且在4.91-4,94V间跳动,请问这是由于在设计PCB时驱动信号线与IGBT集电极电流回路距离太近所引起的干扰吗,我的驱动信号实验波形稍后补上,下图为电气原理图与PCB截图,还望您不吝赐教,万分感激!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驱动与集电极的耦合可归结为米勒耦合,从布线上看不出有显著瑕疵。真正感觉有问题的是板上看不见3只母线电容和3只三电平电容。这6只电容应就近布置(才能形成最小脉冲电流回路),而不是引到板外去布置。驱动与VCC回路同理,也是围绕其滤波电容布置。
|
|
|
| |  |  | | | | | | 感谢您的回复,这两天在补实验的驱动波形,对您的回复耽搁了,望见谅! 我的三个飞跨电容通过端子分别外接在了PCB板的两边和底端,下图是我截取的驱动波形。具体表现为,直流侧电压升高,或者调制比加大时,IGBT驱动信号发生畸变,变为非对称+-15V平顶波,且该波形的畸变引起驱动芯片供电电源5V的降低与波动。其中驱动芯片由DCP010515与光耦HCPL312构成。谢谢!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无论如何,三个圈两个地,总共5个因素,你一个一个追究。80V远远不够,800V看看。
|
|
|
| | | |  |  | | | | | | | | 李工 我这个没有漏感吸收电路 那我的It IP这两个圈是哪个组成的
-
反激式电路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看了一下这个文档,他只有两个圈一个地,说得很细,但还没有达到三圈两地的境界。
|
|
|
|
 |  | | | | 如果拓扑地很长,比如两级中间有很多BUS电容,前级的控制地和后级的控制地分别就近链接到拓扑地,那样两个控制地和拓扑地间就会有一个圈了。这样会有怎么样的影响。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大师,如果所有的大电流环路的地都是接到buck电容的负极,是否可行呢?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一般情况下,buck电容有两个,Cin Cout,你说的是哪个呢?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仔细领会,其实没冲突。前者提纲结领,后者更具针对性些,都是一个意思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能否看下这个半桥,串了一个隔直电容的案子,搞来搞去只能 搞成这样了,能帮忙看看应该怎么优化吗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非常感谢。
我的那个MOS管和整流二极管需要要贴到外壳散热。因为输出电流有10A。又不想额外增加散热片。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这个与你的散热工一致,间距和方向不同而已,而重点在于脉冲电流回路最小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好的,刚刚我又仔细看了下,确实这样会好很多。拜读你的贴子,受益匪浅。再次感谢。
|
|
|
|
 |  | | | | 自己学的LAYOUT 现在刚接触电源行业,向大佬致敬 |
|
|
|
 |  | | | | 布局时还要考虑电源的应用场合,结合是不是满足EMI/EMC的要求综合考虑,还要考虑电源的功率等要素,的确很麻烦的
|
|
|
 |  | | | | 请问 开关电源的地弹效应怎么处理可以减小地弹呢??
|
|
|
|
|
|
|
|
|
|
|
 |  | | | | 贴主可以再详细的介绍一下。图文并貌最好了!!!!总之感谢发贴 |
|
|
|  |  | | | | |
关于安森美的这个布局参考中,电流采样和PWM控制线并联、长途跋涉穿过电感,大家怎么看?
|
|
|
|
|
 |  | | | | 受益匪浅。看了楼主的文章以后才发现原来以前画的板子有那么多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布局影响整个板面的尺寸情况,地线影响都整体工作状况 |
|
|
|
|
|
|
 |  | | | | 好贴 电源板看起来线不多 但要注意的点很多 感谢楼主的分享
|
|
|
|
|
|
|
|
|
|
 |  | | | | 对于开关电源的的布线,是个很热门的话题,也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个人认为,仅仅知道布线,该怎么布线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开关电源的理论一定要深刻的认识,才能真正的把PCB布好。
有人说,开关电源要讲究单点接地,其实,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对于开关电源的布局,地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比如主环路的分布、元器件及线路的安全间距、安全电流及散热、带有辐射性的元器件的位置及方向、元器件布局的美观性等等等等……,也是不容忽视的!总之一句话,要想把PCB布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对于楼主谈到的要领来说,本人谈一下不同的观点:1.环路法则(重点):2.减小EMC的法则;3.有利于散热的法则;4.布局美观性法则;
其实,大家知道真正理解了开关电源的特性,也就理解了楼主和我提出来的要领及法则;如果不能理解,那就都是一知半解而已,需要加强理论的提升。希望对初学者有帮助!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EMI与布局的关系(远远不是为了减少EMI):
|
|
|
|
|
|
|  |  | | | | | 他这个概念本来就是不准确的,有什么好纠结的……
他这个里面强调的应该是主环路地和信号地,我没仔细看,猜的……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10楼、22楼,正文仅此两楼(其余是案列和跟贴)
三圈:脉冲电流回路、拓扑电流回路、驱动电流回路
两地:拓扑接地中心、控制接地中心
|
|
|
| |  |  | | | | | | 难道拓扑环路不算是脉冲环路吗?难道Ip环路不算是It环路吗(不知道这里的It是如何定义的,10楼的图显然是借用的,只能对非隔离有好的提示,对隔离来说概念模糊)?这样分开来讲有何意义?
如果Ip也是It,那为何不用Ip和Is来区分?非要用It来描述?
在10楼的Ip回路貌似都画错了,对Ip的定义也是错误的……应该描述的Ip是标注的It……相对地线来说,CS电阻的位置与CS信号采样是至关重要的,却只字未提,这样会让很多年轻人迷茫的……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是的,拓扑电流回路就是脉冲电流回路的一种,这里把它分开描述,是为了与开关的两个动作相对应。比如在副边,你可以不加区分(也可以区分),但还是与开关的两个动作相对应的两拨电流,也建议分别分析和对待,确信可以混为一谈时再混为一谈。
拓扑电流回路的定义是经过拓扑电感(变压器)的那个回路。脉冲电流回路的定义是快速器件(不包括拓扑电感)组成的回路。
Rcs电阻有可能是三个回路共用,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回路最小化以后的拓扑接地中心位置,一旦最小化且确定了拓扑接地中心,Rcs电阻的位置即可唯一确定,而且是最佳的,不会有例外。如果不如此考虑问题,才可能有意外。
|
|
|
| | | |  |  | | | | | | | | 为了把事情搞清楚,我有几个疑问?我是想让大家真正的认识到问题的关键点,绝不是抬杠,也没有别的意思,求同存异而已!……
1.在讨论环路的时候是希望解决di/dt和dv/dt的问题,那为什么要对底线要求那么严格呢?是想解决哪些问题?(当然我是有自己的理解的)希望听到你的理解……
2.我们在真正的PCB布局的时候,能做到你说的这样吗?
3.对于开关电源布局来说,处理主环路的问题放在第一位需要考虑的,还有哪些比地线更需要关注的?换句话来说,仅仅是把地线安排好了,其他就不重要了吗?
你这个贴的标题可是“开关电源布线要领”哦……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这样吧,最近为这个事做了个PPT教材,还附有100习题,正需要找懂行的看看,麻烦小房把这个文档发给你看看,帮把把脉。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这个视频呢? 我注册提示不对我公司开放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于LAYOU工程师,对于开关电源布局来说,处理主环路的问题放在第一位需要考虑是对的。
|
|
|
|
|
|
|
 |  | | | | 信号完整性是指电路系统中信号的质量,如果在要求的时间内,信号能不失真地从源端传送到接收端,我们就称该信号是完整的。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开关电源是能量转换而不是信号传输,追求的是输出能量的稳定且不受输入的影响(这不叫失真),与你的追求刚好相反。
|
|
|
|
|
|
|
|
|
|
|
|
 |  | | | | 看了版主的帖子,收益匪浅,有些基本的概念也清楚了! |
|
|
 |  | | | | 看了版主的帖子,收益匪浅,有些基本的概念也清楚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感谢版主,按照以前的布板思路怎么看都没有问题,电源板还真是不一样,困扰了很久,学习了!
|
|
|
|
|
|
|
|
 |  | | | | “三圈两地”,之前听过李(义)老师讲过该PCB布局思想呢,再来实际学习下,嘻嘻~ |
|
|
|
 |  | | | | 有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师,有的芯片有PGND和AGND,那这样算上拓扑地是不是就是三个地了?是不是需要把PGND和AGND分割开来,再分别接入拓扑地呢。谢谢指教
|
|
|
|  |  | | | | | PGND是功率型地线,AGND是信号地,你要从环路原理出发来分析低于地之间怎么连接谐波和噪声干扰是最小的。
TOP电路的地线,通常把它看作是PGND
|
|
|
| |  |  | | | | | | 请问是不是把信号地和功率地接在输出电容或者输入电容处效果比较好呢?
|
|
|
| | |  |  | | | | | | | 地线是要按照独立环路去分析,然后去决定怎么连接不会被干扰的。这个帖的很多观点我是不认同的,这会让很多年轻人会迷糊的!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可没说地线要布成环路,我所指的环路是指电路中各功能环路,比如整流部分环路,主TOP环路,FB环路,输出环路,RCD环路……一点接地也不一定正确,还是要做完环路分析后,才能找到最佳接地点的。
|
|
|
|
|
|
|
|
|
 |  | | | | 李工 你好 我又来麻烦你了 我可以问你个问题吗? 在电源里面 例如反激式 : 电流 这个物理量 我怎么去理解 例如原边的电流的有效值 与平均值 与 峰值 怎么去求出来 与占空比的关系 以及各个电流的是怎么定义的 (平均值 我不是很懂怎么定义的) 可以说一下吗 例如图片 这种 谢谢李工 |
|
|
|
 |  | | | | 李工 你好 我又来了 我想问一下 GND这个点 (最干净的地)是整流之后电解的地 还是 拓扑的地(MOS管原极的地)最最为干净的????今晚下班 我要回去再看一次你的视频才行 |
|
|
|
|
|
|
|
 |  | | | | 李工你好!请问次级输出整流管放在正端和放在副端对EMC影响而言有什么区别吗?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主要看电感位置,绕组有一端接地有利,方便做隔离屏蔽。
|
|
|
| |  |  | | | | | | 也就是说整流二极管在正端时负极靠近绕组地方通过Y电容接地 与 整流管在负极时输出正极靠近绕组地方通过Y电容接地效果应该是差不多的是吗?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正在学习全桥,从其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期待项目快点结束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弄了一下
|
|
|
|
| |  |  | | | | | | 楼主您好,您对我的三圈两地布局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改进:
1、优化了贴片电阻电容下的走线
2、增加了安规距离
3、在另一面上使用一个平面实现接地。将驱动回路的地通过地平面与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起来 4、信号线之间的地通过足够多的过孔接到地平面上。
我想请教一下,在另一平面上实现接地,属不属于单点接地?毕竟地平面也是存在 阻抗和 寄生电感的。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理解没有到位,实际主要布局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两个半桥共用一个 Ci 形成最小脉冲电流回路,Ci的脚距(10mm)、宽度、间距决定最小化程度,直到不能再小。
2、Ci 的下焊点即拓扑接地中心(单点接地),也是驱动接地基准。
3、明确工艺间距:0.4mm(敷铜之间)、0.6mm(敷铜与焊盘之间)
明确电气间距:按1.0mm布置,实际上由驱动芯片5-6脚最小间距决定只能达到1.27-0.6=0.67mm,由此决定此板最高工作电压。
4、MOS散热敷铜面积(5678脚)最大化,并通过密集过孔向背面敷铜传递。
5、两个热点为下管散热面积,在散热面积最大化和热点面积最小化之间平衡,并被地包围
6、Ci 两端都是地,其中上端还是上管散热面积,满幅双面敷铜为宜,权当屏蔽接地。
此板还有不满足以上设计思路的地方,看你能找出几个?权当作业。
|
|
|
|
| | | | |  |  | | | | | | | | | 请问大佬,驱动电流回路是回路A还是回路B?如果是回路B,那么回路B比回路A多的面积是起屏蔽作用吗?谢谢大佬
-
请问一下,该布局的驱动电流回路是回路A还是回路B,如果是回路B,回路B的面积多余回路A的面积是起屏蔽作用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因磁力线不能穿过敷铜,以最小无铜回路分析为宜。多余的敷铜只能对接地多余,不宜对Rg回路多余。但凡地线都可以大面积敷铜,只要不与热点(或桥前)过分耦合,多多益善耳。
|
|
|
| | | |  |  | | | | | | | | 版主您好!
目前只找得两处不符合您提的6点设计思路。
一、两个桥臂之间的热点,没有被地线包围,违背了第5点设计思路。
应该适当缩小这两个热点面积,然后在热点之间敷地。
好处是:1、减少了热点对其他电路的干扰。
2、减少回路面积,减少了电磁辐射
二、驱动芯片7脚与栅极电阻焊盘距离0.8mm,小于电气距离1mm
另,书上有一个3W原则,也就是信号线之间的距离需要大于3倍线宽。
此板驱动信号线宽0.6mm,线间距离1.1mm。过近的信号线,容易产生干扰。
请版主空余时间点评作业。谢谢。
|
|
|
|
|
 |  | | | | 楼主,问一个不太相关的问题:
反激电源mos管关断瞬间谐振频率一般是什么数量级别:10MHz吗?
还有DCM模式下,VIN+nVo 下降到VIN 区间 谐振频率又是什么数量级别:1MHz吗?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既然是谐振频率,那就与LC相关,其中电容为开关管的Coss等效电容,但L有三种,对应的谐振频率就有三种:
1、原边电感 Lp:当副边续流结束,变压器呈开放状态,原边电感Lp与Coss谐振
2、原边漏感 Lm:副边续流期间,Lp被短路,原边漏感Lm与Coss谐振
3、寄生电感 Lj:钳位二极管导通期间,Lm、Lp均被短路,环路寄生电感Lj与Coss谐振
这图画得不咋地,慢慢看
|
|
|
|
| | |  |  | | | | | | | 这个图上的Lm,原文档说的是励磁电感,就是初级电感Lp吗 |
|
|
| |  |  | | | | | | 如果nvo大于VIN了会,DS好像有负压,会有什么影响么?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前只有模糊的认识,看了楼主的帖子,清晰了很多,感谢楼主的辛勤劳动
|
|
|
 |  | | | | 请各位大神指导一下这个是我最近的项目 这个布局 与三圈两地的接法 有没有问题 以及有没有更好的布局方法还可以优化得更好吗 我知道这个板的形状 真的很丑 (变压器与MOS只能放中间 因为有高度的限制 输出输入要过安规 间距6MM以上) 多谢李版的三圈两地的思路 要不然我现在真的一点画板都不会 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哇哇,这个帖子很火爆啊!看来各路大神都齐聚一堂了。值得学习!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工,双正激的Ip我画的对吗(初级1个Ip,次级一个Ip)?另外绿色的这个环路,是Ip吗?
-
双正激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黄色的才是 It ,其他几个都是Ip(It与否以是否流过电感为判据)。
|
|
|
| |  |  | | | | | | 次级尖刺的事情,我在这里加个电容C3来旁路变压器次级绕组,似乎可以让Ip回路的阻抗更小一点。应该对尖峰有好处,你看对不对?
-
次级IP加个电容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种给次级绕组加个RC,对Ip来说起到什么作用呢?
-
C22-R37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那正激的次级,形不成Ip回路啊。图中Ip是经过了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大约数几十到几百微亨的电感。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正激的副边实际上就是一个Buck,Ip电流与Buck相同,只不过被变压器分割不能形成闭合的Ip回路使其最小化,加之漏感也串联在此回路中,因此正激二极管反压问题额外突出。
|
|
|
| | | |  |  | | | | | | | | 1,李工,想请您点评一下这个板子的布板,以及改进思路。
2,事实上,这个布板常见于仿MW的LRS系列各个山寨厂的电源上。
3,这个板子由于外壳当散热片,且有风扇要避开,MOS管和次级二极管的位置都基本确定了。
4,初级电解电容围成的环路很大(但由一排过高频的小电容);
5,另外:这个板子续流管的尖刺,非常大。
附件是原始资料。
(资料是FAE提供的,如果侵权,请告知,我立刻删除)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您眼熟:这个布局和走线的板子,市面上有很多。淘宝上那些两三百瓦的铁壳电源,很大一部分是这个布局和走线(主要是外壳通用,造成初次级的管子位置固定了,所以板子布局很多是相似的,SND\JSY他们不是照抄但也很类似,至于很多小厂,直接1:1照抄MW);
2,您打不开:文件是AD格式的,您习惯什么软件(及版本),我按您习惯的转好格式,发上来。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原边 Ip 回路靠贴片电容是不行的,要讲个头,要用CBB,正激只需1只(C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工,用这种贴片电容作回路最小化也不可以吗?我看cree的评估板上很喜欢用这种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风扇电压可以这样产生(虽然这只对续流管钳位,但对整流管也有贡献):
|
|
|
| | | |  |  | | | | | | | | 反复看这个帖子的内容,收获很大,关于正激的续流管产生尖刺,还是很困惑。
1,感觉正激电路次级的Ip,无论从哪走,都会遇到一个串联的电感;
2,拓扑性质决定正激二极管切换的时候电感电流比较大,大约是Io的0.6-0.8倍;
3,这么大的电流,二极管切换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个尖刺;
4,可是,这个尖刺该如何弄住呢(除了加很大的RC外),(次级无论怎样走线,Ip回路中都有个电感存在),难道要把初级的Ip环弄小,进而改善次级尖刺? |
|
|
|
| | | | | |  |  | | | | | | | | | | 1,减缓原边MOS管的电流斜率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同时也相应的带来别的问题),但一般是不愿意动MOS管的“速度”的,甚至希望MOS管的“速度”更快点;
2,MOS管的速度是在“布板已定”不能改的情况下“次优先”办法,其实还想在布板时的“最优先”考虑能否从LAYOUT上解决Ip的问题;
3,星宇版主和李工版主,还请指点。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正激副边二极管电压应力是2Vout,超过部分即尖刺,呈窄脉冲,可以钳位回收其能量,用于继电器风扇什么的,正好使。比如你这个Vout=12V,可以按27V对地钳位,可在Vout之上获得一个15V附加电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说的是改变电流斜率,不是MOS管的速度,这两者不能等同的!
|
|
|
|
| |  |  | | | | | |  TI-B也是电感,为什么不算是It呢,还是说把TI-B看成是Vin?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TI-B(是变压器副边,传递原边能量时)不是电感。
|
|
|
|
|
|
 |  | | | | 专业贴片电容代理 三星国巨 华科 高效服务 欢迎各位来询价。 |
|
|
 |  | | | | 专业贴片电容配单 高效服务 可开13%的票 三星 国巨 华科代理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主你好,我是一名电力电子专业的在校生,最近刚开始接触硬件学做全桥逆变,自己瞎造了如图一个igbt的驱动板,但可惜直流输入加到300V的时候,igbt的驱动信号就有很大干扰,濒临桥臂直通,没敢继续做实验,拜读了您的内容后,因为实在是才疏学浅,对布线的要领还是一知半解,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修改pcb,想向您请教。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桥臂直通问题参考今天一个贴13楼:请问驱动信号在关断时过冲如何解决?
PCB问题是系统工程,你先走好第一步,也就是三圈两地的第一个圈,对于逆变,就是两个半桥,最佳布局详见285楼,---- 你差得太远
布置这个圈的同时,需要与电气间距、安规间距以及散热器匹配 ---- 你没有匹配
这一步走好了,就决定了整个板的基础,要千方百计、不惜代价、绞尽脑汁走好这个圈,才谈得上其他 ----- 在这之前谈论其他事情(包括直通)都是空话
|
|
|
|
|
 |  | | | | LED电源,我满载测试辐射的时候,辐射测试可以还有余量,但是半载和轻载或者空载测试的时候,辐射超标很多。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去处理和思考。 |
|
|
|
 |  | | | | 发现版主今年仍然在这个帖子中回复问题,真是德才兼备的榜样,忍不住也问个问题。反激按照三圈两地的解法,有时从采样电阻到CS引脚的电流采样线,环路可能会比较大,特别是GND与gnd不在一起时,会有不好的影响吗?我此前的理解是信号采样也要环路最小,最好是信号采样线与地线挨着进芯片。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GND与gnd不在一起,从VCC电容负引一条地线到采样电阻Rs一个内侧,另一个内侧引出Cs连接,典型开尔文。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李工,像附件这种非隔离BUCK浮地电路,变压器采用个PQ3530的串联,怎么摆放环路都很大,请大佬指导下怎么布更优?
-
-
buck.rar
149.77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积分: 财富 -2
-
-
buck.pdf
46.34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积分: 财富 -2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文件格式不对,看不见内容,请整理成标准AD1X文件: *.schdoc、*.pcbdoc
从原理图上清理脉冲电流回路,按最有利布局优化:
按800V整定高压间距3mm
第一个圈:Q8、D6、C1 三个元件最小化布局;
第二个圈:D6、R52、L4、C2 四个元件最小化布局:
两路并联后PCB大致成形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这个ppt好棒啊!请问哪里可以看到完整的ppt呢?想学习!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如下图,电路里有两个并联的拓扑(两个红框),按楼主的布线方法地线会形成环路(绿环),请问这样是否会有问题?还是有其它处理方法?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这样吧,就没有歧义了:
|
|
|
|
|
|
 |  | | | | 
请问大神,我这个同步boost的IP环路(蓝色部分)算小吗,看到帖子后发现之前的做法都不对,想重新画板子试试看。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3个元件、6个焊盘、焊盘靠焊盘,Ip回路40mm
|
|
|
| |  |  | | | | | | 多谢大神指导,确实这样摆放环路更小,我再重新布局试试。我这是在做老师的一个项目,MPPT控制器,用的Boost拓扑,功率最大在650W左右,输出45-53V,最大电流14A,开关频率在100kHz,boost电感15uH。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神:
1、之前打的板子运行时候看到MOS管的DS波形电压尖峰比较大,将近两倍的输出值,而且我改变并联RC的参数对尖峰的减弱效果不明显,另外还有板子上其他的所有信号上面都有和开关频率相同的噪音干扰,随着功率加大,这个干扰的量也会加大,到后面甚至会有几V的干扰,这个加在单片机供电电压上感觉影响比较大。这些问题是否就是我没有做到三圈两地导致的?
2、给固定占空比,输出功率加大到大概300W后,Vgs波形会出现这样的震荡,导致功率一直上不去,减小开关频率后这个上限值会慢慢上升,还有增大栅极电阻也有一些帮助,但是MOS管和电感可能温度就会比较高,怀疑可能是上下管同时导通的原因,请问这个是不是也是PCB布局能有所改善的问题?
3、我的输入输出电容是拆了几个光伏适配器的板子,看他们用的是这种同时串并联多个10uF贴片陶瓷电容的方式,认为可能是起着在其中某一个电容坏了也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减小布局面积 提高耐压值的作用,就也学着用了,不知道为什么不加电解电容在这里?
4、D8本来是想着做防倒灌作用用的二极管,但是这部分功率消耗比较大,现在加上了Q4,能否检测电流方向(用的霍尔传感器检测电流)控制Q4开断的方式来代替这个D8?
-
目前原理图
-
Vgs震荡波形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1、电感不对,差的远,感量大了一个数量级,严重饱和,出现啥波形都不奇怪,运行不起来
2、控制不对,半桥芯片不能做同步整流,轻载断续模式二极管续流结束你还按半桥导通,造成拓扑崩溃,随时炸机,建议改成80V肖特基整流,何况50V做同步整流已经没有优势。
3、Boost拓扑不能短路、因此啥防反接都没有用。要加电流检测也要在MOS的源极串电阻,单片机外部中断触发保护MOS
参考:按24V to 46.4V*14A=650W,3种磁芯能做到的最好水平
|
|
|
| | | |  |  | | | | | | | | 好的,谢谢大神,我再改一改原理图,对于您给的意见还有一些疑问请教一下:1、我选的这个PQ2918电感型号的饱和电流是20A,是否实际工作的时候饱和与否还和频率还有电感大小有关,所以就算电流没达到饱和电流也会让电感饱和?
2、如果选用80V肖特基二极管的话应该封装应该需要选那种插件的做好散热,不然工作电流十多A的话这一块温度应该会很高吧?
3、在MOS源极串的电阻采样的电流和输出电流是一个值吗?
4、如果只驱动一个MOS是否还是需要用栅极驱动器,通过驱动器找到第二个地gnd?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1、铁氧体磁芯饱和安全余量要有30%,要用他家PQ2819也要选3.3uH才行,但导线截面偏小30%(对于24V最低输入电压而言)
2、SMC封装、5A80V肖特基二极管、14A要 4~6 只并,靠大面积覆铜散热,也方便必要时焊铜排
3、在MOS源极串的电阻采样的电流是上图 56A*(1+20%)=67A 触发过流保护,再留10%饱和余量
4、控制地、采样地、驱动地从采样电阻过孔引出:
|
|
|
| | | | | |  |  | | | | | | | | | | 感谢大神指点,我按照您的建议对原理图和PCB进行了一些修改,下面是我改后的原理图和PCB,还想请教几个问题:1、输入输出电容都换成了2个220uF电解电容,是否还需要加上小的陶瓷电容100nF级的。另外在输入和输出端并联了100kΩ的电阻做假负载是否有必要?
2、将之前的板子上MOS管换成二极管后,空载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是直接关断Q4关断输出或者关断Q2吗?
3、I1+ I1- I2+ I2-串进霍尔传感器中采集输入输出电流,但对PCB布局可能有些影响,不确定是否可行。
4、PCB目前Ip和It环路修改为下面的样子,然后MOS的栅极驱动用了UCC27517挨着放在GND旁边,STM32单片机放在右边,这样布局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5、图中的大面积铺铜是否需要打过孔在底层铺铜增加散热?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说了,BOOST拓扑不能短路,搞这些霍尔毫无用处,充其量只能起到保护保险丝不熔断的作用,明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嗯嗯明白,短路保护我在MOS源极串电阻采样用比较器外部中断去控制,采集输入输出电压电流主要是因为做MPPT控制和需要数据显示出来,所以加了个传感器读电流,分压去读取电压。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MOS源极串电阻采样也只能保护MOS,保护不了短路。其实建议你也不用串电阻了,你这个电流太大,即使电平触发1V,损耗39A*1V=39W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好的,那也就是说如果要有短路保护功能的话要么换拓扑,要么加个自恢复保险丝试试。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短路保护在上游下游产品做,你不用管,也管不了。数据采样也一样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1、输入输出电解要按个头选,与变压器等高,输出用63V13*20=470uF2只,输入用50V13*20=680uF(或者35V13*20=1200uF)2只
要加贴片电容的话,容量3个数量级为下限、至少要100V225X7R1812,否则不如不加
输出端假负载电阻1206电阻为48V*48V/12/06=33K/只,并就行、不用串
2、空载减占空比、减无可减就打嗝,不想打嗝就堆N个33K假负载,直到不打嗝
3、只会弄巧成拙,都拿掉吧
4、驱动芯片对准MOS,控制芯片对准驱动芯片
5、很需要散热面积最大化,一切可能的覆铜、层、过孔都利用起来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电容、MOS、二极管,3个元件、6个焊盘、焊盘靠焊盘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我是改成这样,一开机就烧了Q2, 拆了Q2,只用Q3是可以的。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Buck没有Cin,当然会炸,被教科书骗了
这样就不会炸了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85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85 版主 | | | | | | | | | | 不看某一段连接,要看整个环路,1063楼有刷新,白线,环路长度40.5mm、电气间距2m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