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嗯,谢谢,我到时候把电路图丢出来,让大家指点指点! |
|
|
|
|
|
|
|
|  |  | | | | | 你所使用的散热器, 对于尺寸和样子,有什么讲究吗,可以解说下 |
|
|
|
|
|
|
|
|  |  | | | | | 以前也做过一款1KW的逆变器。不过是48V输入的,220AC输出,前面结构采用的是推挽控制。整体都是采用C2000系列的DSP控制,当时最头疼的就是直流偏置问题,始终做不好,效率也不高,只有90%。希望lZ可以把自己的方案详细介绍下。 |
|
|
| |  |  | | | | | | 哥们你是高手,我的这个是TMS320F28027搞的。
AC输出的DC分量是个麻烦事情,这个和SPWM调制方式有极大的关系,你当时是什么做的呢? |
|
|
| | |  |  | | | | | | | 后级没有采用三电平的模式,发波原来采用单极性的,但是共模电压太高了,输出直流偏置不好采样,然后就改成双极性发波了,共模电压就很少了。采样还是精度不高。正犹豫着要不要改成三电平的呢。 |
|
|
|
| | | | |  |  | | | | | | | | | 就是母线上有点变化,在中点上采样,可以避免共模电压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三电平就是说,输入是一个+ ,0V, -,三个电压的,后面跟着一个半桥不像半桥的TOP,因为是三个电平,所以就要三电平。 |
|
|
| | | | |  |  | | | | | | | | | 三电平无非就是说高电平V/2、零电平0V、低电平-V/2, 三电平的实质就是开关阀值的问题,就是提供了三种开关状态转换。三电平的控制技术主要使用在变频器中,三电平型变频器采用钳位电路,解决了两只功率器件的串联的问题,并使相电压输出具有三个电平。三电平逆变器的主回路结构环节少,虽然为电压源型结构,但易于实现能量回馈。三电平电压波形是方波。
|
|
|
| | | |  |  | | | | | | | | 原来你是正负母线,那这个DC分量确实难办了。
目前我的是H桥,在这方面会比半桥好多了。
目前DC分量只要不影响到负载的正常运行,另外只要不造成偏流炸机,我认为就可以了。
我发现有很多工频的逆变,炸的很惨,归根结底就是这个DC分量的问题没有解决。 |
|
|
| | | | |  |  | | | | | | | | | 对于普通的负载,像R纯阻性负载,C纯容性负载,甚至是RCD,LCD负载,有一点直流偏置是没啥关系,最怕的就是客户后面接一个变压器,直流偏置可能就要了它的命了,炸鸡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确实有加逐波限流功能,短路很有用。
可以把你的逆变电源的设计思路贴出来看看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是采样了电感电流的波形,一路进入DSP的ADC进行电感电流的平均值计算,一路和DSP内部的高速比较器进行比较,比较器内部有设置好峰值电流的阀值,一旦比较器翻转,由于比较器输出连入了DSP内部的PWM模块上,整个过程没有延迟,也无需软件参与,所以很快速的可以将电流直接反应到PWM模块上,让PWM及时关闭当前的脉冲。并且在下一个周期,PWM重新被使能输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带有比较器控制PWM的片子不多,最早microchip有,后来TI片子也加入了,从封装看你应该采用TI片子2802X系列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SG3525[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应该是带有PWM控制的芯片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size=14.399999618530273px]你是说, 输出结束后, 输出去接一个电路,而电路的开始的地方是电容吗 |
|
|
| | | |  |  | | | | | | | | 你好,,我想问下这个共模电压的问题,,最近在做一个H桥逆变器(LC滤波),硬件调试的时候发现:
1.单级性调制的时候(开环),输入电压加不上去,150V左右仿真器就自动disconnect 了。不到300V就DSP就不输出驱动信号了。
2.双极性调制效果会好一些,200V 仿真器断开,接近400V的时候DSP不出驱动
3.以上我都是上下对称电感,如果用一个电感,,稍微一加电,,DSP就挂。
请问这是共模电压的导致的干扰吗,,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我建议你最好不要带仿真器加强电跑。
如果要搞,你要专门搞个工装,仿真器单独供电,DSP和外面的一切都要隔离,信号输出都要经过最少2道隔离,一道芯片电平级的隔离,和强电相关一道管够隔离。
另外要注意你的电脑,也要单独用隔离变压器供电,示波器隔离,xx隔离,,,,
如果稍有不注意,就挂了,以上是经验,我是烧掉很多,才烧出来这个经验。
|
|
|
| | | | | |  |  | | | | | | | | | | 谢谢,实验室的确有连仿真器烧电脑的经历。我电脑的usb接口我接了一个隔离器,再接仿真器的。直流输入和市电也是隔离的;问题是现在我就是烧到Flash里面效果也差不多,输入电压到一定值的时候dsp就没有驱动信号了(没有坏,重新上电还可以用)。我的PWM信号是经过3.3V-5V的电平转换芯片HC245,再到A3120光耦隔离的 |
|
|
| | |  |  | | | | | | | 挺好奇为什么逆变器大部分小电阻电容都是用插件的?而其它产品一般都用贴片的了。 |
|
|
| | | |  |  | | | | | | | | 这个和逆变器关系不大,一方面看公司的使用以及采购习惯了。另一方面就要看应用场合了,高压,大功率的电阻,贴片的不是很好买,价格也要贵一些,插件的就到处都是了。 |
|
|
| | | |  |  | | | | | | | | 恩,小信号处理部分,都是贴片最好,其他的地方可以随意。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无所谓贴片的, 只要板子的设计中可以做的到,有些小的直插元件也可以 |
|
|
| | | | | |  |  | | | | | | | | | | 现在的设计中,对于插件用的越来越小了,贴片用的越来越多。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你看看
PCB的设计,都追求小型化,布局都很紧凑,插件的占用的空间太大了。
还有一方面就是便于自动化,降低成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倒是的,想想贴片也简单啊, 如果设计合理,把不部分的零件全用贴片,工厂做起来方便快速的多,毕竟直插的少了,虽然功率上贴片不占优势,但可以多放几个求稳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贴片的在电源设计中使用确实有优势,对于信号的电阻,电容基本都可以用贴片替代,但是对一些空耗比较大的原件,插件是不可少的,使用时候,还是需要灵活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功率不允许, 贴片元件在这一场合就很难应用, 但是可以多加贴片采用串联或并联的办法来解决. 但大部分主要的大体积元件依旧是直插的天下,贴片很难做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贴片的其实优势还是蛮大的,你看一般的电阻,电容,基本上都是贴片的了,串联并联确实可以增大其功率。不过现在有很多贴片的功率也可以做的比较大,这个是未来的趋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除了电阻二极管芯片,还会有哪些电子元件可以发展成贴片呢, 好象不大现实, 即使变压器, 电容都不用, 那些基本元件里也会有需要直插件的地方, 不大好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道一点,但用的不多, 主要是因为如果可以用常用的就不必那么麻烦 |
|
|
|
| |  |  | | | | | | 张工请教一下,你这个用到高分辨率HRPWM没有?如果用到,是手工计算微边沿的还是
采用SFO的?相对来说,两者耗时相差多少时间? |
|
|
| | |  |  | | | | | | | 我没有采用HRPWM,因为这个项目里面不需要这种,直接EPWM就可以实现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wow,个人折腾过28335,希望看看真正用piccolo的高手是怎么控电源的!相当期待!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ze=12.800000190734863px]逆变器是可以用到28335的吧, 是不是和ePWM模块的7个模块有关系啊, 这是一个概念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SP的PWM模块可以这样配置,
我的芯片一共有4对PWM,8路输出,我的选出2对PWM,一共是4路PWM输出SPWM到逆变桥,
还剩下2对4路PWM,由于要实现推挽交错的180度PWM,所以采用2对PWM其中一路分别做相位交错输出,做为推挽升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直在寻找用DSP输出推挽PWM的方式,楼上能把推挽交错180°的方式讲的在详细一点嘛,如何实现,需要借助外部硬件电路嘛,还是DSP本身就可以做到交错18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SP,本身支持,C2000的CPU的PWM模块很灵活,这个芯片还可以实现4相并联交错,因为有4个PWM对,4相交错90度。
推挽占了2对PWM,作为交错180度,另外剩下2对PWM做为逆变部分的H桥的PWM了。
|
|
|
|
|
|
 |  | | | | 以前做过个全数字的充电器,直流320v输出,3kw。也是双闭环控制,有pc端控制界面,可上传下传各种参数,不过用的can通讯方式。电流的采样精度一直做的不好,尤其是在小电流输出的情况下。主要是用了一个单电源的霍尔,后来一直也没做改进。不知您这个电流采样怎么做的?另外您这个VRMS计算是怎么个原理能指点下么? |
|
|
|
| |  |  | | | | | | 是说[size=14.399999618530273px]闭环控制算法?电路里的吗? |
|
|
|
|  |  | | | | | VRMS,我是这样做的,首先采样输出的交流信号,通过差分直接输入到DSP的ADC口上,交流的范围是0V-1.65-3.3V,分别对应交流的波谷,0点,波峰,这是满量程的ADC输入,ADC上是12位的,由于知道0点,那么频率也就知道了,知道了频率,就可以按照每个周期等分N个采样点,比如我的是50HZ,20ms周期,那我可以在20ms内平均采样64点,或者128点,采样了每一点的ADC进行平方,一个周期结束后,将这个64或者128点的数据全部累计,然后再次开方,就得到了VRMS了。
这种精度是非常高的。 |
|
|
| |  |  | | | | | | 40楼里面少写了一部分:
一个周期结束后,将这个64或者128点的数据全部累计,这个时候需要将这个累计值除以采样次数,也就是64或者128.才可以开方。
|
|
|
| | |  |  | | | | | | | 明白,有效值的定义来的。Irms^2*T=∫i^2*t。这个采样点数越多精度越高。 |
|
|
|
|
|  |  | | | | | 电流部分,用霍尔,在整个线性范围内,都可能会造成精度有损失。
除非用2级运放接后面,用不同的放大倍数进ADC。 |
|
|
| |  |  | | | | | | 硬件做有点费劲,原本打算软件补偿的,做出霍尔的非线性曲线用指数函数或者多项式来拟合,然后在软件中补偿。可惜,一直忙其他的事就没继续。 |
|
|
| | |  |  | | | | | | | 霍尔确实难。
老兄用用线性光耦吗?比如变频器里面经常用的A7840之类的东西,现在有新型号了。这样直接用采样电阻来搞.后面同样跟2种放大倍数不一样的电路,大电流用低放大倍数,小电路用高放大倍数的。 |
|
|
| | | |  |  | | | | | | | | 1KW的话,用采样电阻来做,采样小电炉的话,电阻的不会太小,这样就涉及到效率的问题了。
还有电阻采样负向电流,就又需要做特殊的处理了。这样做起来也不简单啊。抗干扰也需要注意。 |
|
|
| | | | |  |  | | | | | | | | | 老兄你是指哪个地方的采样电阻呢?是H桥的母线采样电阻吗?
1KW的我有些是用40MR,也足够了,后面做了一级放大,然后进的ADC.
负向电流,不知道是哪个?母线上没有负向的电流啊。 |
|
|
| | | | | |  |  | | | | | | | | | | 你的采样电阻是放在母线上的啊。我以为你是放在两个桥臂上面的。放在母线上面可能有个问题,就是双极性发波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采样不到电流的。不知道你采用的是那种控制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是单母线,不是双极性下的,正负BUS,呵呵。
这样只要看H桥的电流就可以了。
目前这个机器是采样H桥的输出电流,也就是电感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用的是互感器采样的。
因为有占空比超过50%的SPWM,所以这个互感器,是定制品。 |
|
|
|
|
|
|
|
 |  | | | | 你 好,楼主,有没有完好的此款逆变器出售,最好能带有全部资料,学习一下!多谢
联系邮箱:shuijinming@126.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家一起学习呀,我理解的电压反馈, 就是变压器次级绕组的输出电压提供给芯片用作初级的电压供给,使得芯片工作来继续电源的工作,这个反馈是个放大器的对比,如果有异常要检修,需要修改好多地方,主要是电路的正确性。 |
|
|
| | | | | |  |  | | | | | | | | | | 之前做过DC-DC的反馈是将输出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控制信号,那都是些直流电平的比较。逆变没有做过,是交流的信号,这个怎么进行比较啊。求解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电压型逆变电路中,当交流侧为阻感负载时需要提供无功功率,直流侧电容起 缓冲无功能量的作用。为了给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的无功能量提供通道,逆变桥各臂都并联了反馈二极管。当输出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极性相同时,电流经电路中的可控开关器件流通,而当输出电压电流极性相反时,由反馈二极管提供电流通道。
在电流型逆变电路中,直流电流极性是一定的,无功能量由直流侧电感来缓冲。当需要从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无功能量时,电流并不反向,依然经电路中的可控开关器件流通,因此不需要并联反馈二极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楼上的解释感觉都是教科书的解答啊,能不能从应用的方面解释下怎么进行反馈呢?感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实验的角度来解释也不难啊, 比如就是利用变压器的输出绕组和限流电阻等回路得到一个电压,然后将输出电压的这一部分反馈到输入电压, 来使用芯片的比较器进行电压来控制和调节输出电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实验上说,比如输出12.1V, 通过反馈回路, 采集这个输出多出来的0.1V, 来对芯片的对比脚位比如0.2V或者0V进行比较, 得到一个比较值0或者1, 来降低输出电压到12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到这个比较, 我意思是说, 如果A点是0.1V, B点是0V,当比较的时候发现A比B高, 就去调整A点, 使得A点可以降低, 如果降低到-0.1V, 再进行比较后让A点升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馈的方式很简单啊,首先采样到单位时间内的一段ADC数据,做一个VRMS计算,得到当前时刻的有效值,与基准电压的值对比计算,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调整SPWM的调制度,调制这个调制深度,就可以闭环稳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理是一样的,在DC-DC中COM引脚控制的是一个直流电平,在正弦逆变中SPWM产生是基波与三角波比较产生的,所以可以控制基波也可以是控制三角波。为使输出较为稳定,PID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实在DSP程序里面,有效值电压是被计算出来了,是用真实值和基准值在做PI计算,得出的结果来调节SPWM的调制比实现稳压。
瞬时值的计算是采用在单位时间内的采样的某一个点,与基准正弦波的瞬时值比较计算,用来调整波形的正弦度。 |
|
|
 |  | | | | 很长时间没有更新了,不知道能不能继续下去,很想了解这个项目? |
|
|
|  |  | | | | | 是的,很久没有更新了,目前申请的样品,好像也没有消息,用别的器件上去,可能又有违此贴的初衷。
|
|
|
|
|
|
|
|
|  |  | | | | | 电路图甩了出来了,好久没有更新了,后面有时间再把这个东西完善一下。上点资料上来。
|
|
|
| |  |  | | | | | | 张工,开版教大家逆变环路设计呀,,想加你企鹅向你请教以下没同意呢。。  ,搞不懂电流环如何设计电路,具有怎么样的环路特性。。。
|
|
|
 |  | | | | 这是ti的tms320c2812吗,我最近想学dsp,但有点不懂,应该学习哪一种? |
|
|
|
|
|
 |  | | | | 上传电路图。
-
-
DC-AC.pdf
46.17 KB, 下载次数: 1070, 下载积分: 财富 -2
-
-
升压部分.pdf
43.31 KB, 下载次数: 843, 下载积分: 财富 -2
|
|
|
|
|
|  |  | | | | | 升压部分是采用电流馈电推挽DC/DC ?, 出现保护时,当同时关断管子的驱动信号,会导致管子的尖峰很大。 如何处理的?
|
|
|
| |  |  | | | | | | 我这个不是双向的,所以不是电流馈电的推挽,是用的普通的推挽。 |
|
|
|  |  | | | | | 楼主你好,升压部分的输出的C10.C11.C12三个474/630V电容是什么意思 ?作用是干嘛?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好,我现在刚学DSP控制逆变器,我已经做好开环电路了。我想加电压外环、电流内环采样电路,PID控制PWM输出,具体怎么实现?能指点一下吗?
|
|
|
| | | | |  |  | | | | | | | | | 您好 我也是开环调试好了 现在在研究闭环 但是毫无头绪 您做出了么 能不能分享下?谢谢
|
|
|
| |  |  | | | | | | 张前辈,您好,我最近也在做这样一个逆变器,有效值闭环的话。接不通负载这个THD可以做多少呢。
|
|
|
| | |  |  | | | | | | | 张前辈,您好,我最近也在做这样一个逆变器,有效值闭环的话。接不同负载这个THD可以做多少呢。 |
|
|
| | | |  |  | | | | | | | | 看这个,TI 的
《TI 参考设计:TIDM-HV-1PH-DCAC 电压源逆变器设计指南》
|
|
|
| | | | |  |  | | | | | | | | | 你好,我现在刚学DSP控制逆变器,我已经做好开环电路了。我想加电压外环、电流内环采样电路,PID控制PWM输出,具体怎么实现?能指点一下吗?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也只是了解一点点,并没有做过逆变器的。
请你见谅!
|
|
|
|
 |  | | | | 电感电流是怎么控制的 电感电流怎么和电压产生关系的呢 期待楼主解答 谢谢 |
|
|
|
|
|
|
|
|
|
|
 |  | | | | 你好,你可做大功率IGBT数字化逆变电源吗?我想做感应加热电源,你可以提供技术吗?需要多少费用?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