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N1=26T ,N2=4T,最大占空比0.44-0.45,初级电感量275uH左右 |
|
|
| | | | | | | 你的频率是不是已经远远超过了100K?你说说我的计算错误在哪里? |
|
|
| | | | | | | | | VIN=120V,是DC还是AC, 如果是DC.那我的数据是正确的 |
|
|
| | | | | | | | | | | 120V是DC,频率60K,r等于0.4,你的数据是正确的?这不可能?除非你频率高或r值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我看不懂啊,你的r值应该不是0.4吧?应该是远远大于0.4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我现实中也没见过有人用这么少的匝数和这么小的电感量啊?大多数人都是用40匝左右啊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不知道你怎么算的,反正感觉乱七八糟,你12V6A工作在DCM模式? |
|
|
| | | | | | | 是在CCM啊,我这是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啊,只需要几步就算出来了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4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4 版主 | | | | | 如果是CCM,那么反射电压是105V,输入电压120V,占空比是105/225,=0.47左右,而你计算出来却是0.51,你怎么算的? |
|
|
| | | | | | | | | | | 如果效率是百分之百,用输出电压乘以匝比,得出反射电压,用反射电压除以反射电压加输入电压,此时算出来的占空比是不准确的,这只是效率百分之百的时候的占空比,精通开关电源设计里面说的很清楚,要用更为精确的方法来计算占空比,从而忽略这个理论值,而你算的这个就是理论值 |
|
|
| | | | | | | | | | | | | 修正占空比不是不对,但怎样修正,修正多少你根据的是什么?
虽然你说的那种说法有道理,但实际计算大家基本都按理论值来计算,最多留一点余地。
对反激变换器初级的反射电压而言,造成误差的东西只有开关管压降以及初级线圈电阻压降——这两个电压降会导致开关管开启的时候,使变压器初级电感上的电压略低于输入电压。至于开关管关断之后,正常的情况下,初级并不吸收反射电压,所以这里没有误差。
你自己核算一下,这里的误差能有多大? |
|
|
| | | | | | | | | | | | | | | 误差很大啊,用反射电压计算占空比,没有考虑到效率,所以算出来的是效率百分之百的时候的占空比,更为精确的计算方法是,用平均输入电流除以平均输入电流加反射电流,这才是精确的计算方法,而且效率越低,误差越大,这是精通开关电源上面学来的,不知道是否有误?请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显然有问题:
平均输出电流是次级电流吧?
反射电压是初级电压,两者相关,但肯定不相等(应该说不完全等于匝数比)。
变压器初级反射电压可以认为没有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给你写个公式吧,电源平均输入电流是Iin,假如输出电流是6A,匝比是6,那么反射电流就是输出电流除以匝比等于1A,用IOR表示,公式就是,D=Iin/(Iin加IOR),这个占空比公式有问题吗?加号我打不出来,直接写的汉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种算法你推算到最后,你会发现它实际上还是要按电压来计算。
通常,开关管和变压器电压降造成的误差并不大,如果你需要精确计算,把输出二极管压降考虑进去就可以了。
特别是对于输出电压不是很高的开关电源,二极管正向压降在整个反射电压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高的,这也是低压输出开关电源效率不容易做上去的主要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我如果直接用反射电压和输入电压来计算占空比的话,跟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相差很大啊,效率越低,计算结果相差越大,所以我感觉还是用电流计算比较准确啊,精通开关电源设计第97页说了,要用更为精确的方法来计算,从而忽略这个用电压计算出来的理论值,那我到底应该用电压计算还是用电流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说的这本书我没看过。
但我知道,从原理上讲,按电压计算是最直观的。
当然,你可以自己试试,看看哪种方法误差小。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这点误差在调整范围之内,怎么设计都能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伏秒平衡,的确是应该用反射电压除以反射电压加输入电压,但是书上却说用这种方法不够精确,所以我也不知道该用哪种方法计算了,刚开始学,很容易迷惑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我叫你自己试。
而且,开关电源都是闭环工作的,有点误差其实关系也不见得多大。
伏秒平衡是原理性的,肯定没问题。
但实际情况会有误差,很多时候,二极管正向压降可能是主要误差来源;另外,漏感也会导致占空比误差。
不过,考虑漏感,用电流计算占空比也有问题:因为存在漏感,初级开关管开启时间+次级二极管开启时间不到100%占空比。 |
|
|
|
| | | | | 次级绕组平均电流IL为6/(1-0.51)=12A,这个是次级肖特基开通时的平均电流,并不是次级绕组平均电流,次级绕组平均电流等于输出电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