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由于当时只申请了4A的MOS,所以可能有点儿勉强,等做出来看了效果再说吧。争取做到90的效率。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DIY的东西,给电单车供电,没必要考虑宽范围,这才是真正的DIY。 |
|
|
| |  |  | | | | | | 这个芯片的启动电流本来就小, 只有15mA, 我觉得用22K有点小, 要不尝试用50K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15mA的启动电流也不是由电阻提供的,否则22K的电阻也不够用的。 |
|
|
| | | |  |  | | | | | | | | 这么看,这四个电阻的数值也就无所谓了啊,只要可以承受1W就行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电荷是从电阻来的,但这个15mA的电流是由储能后的电解提供的。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所以说,15mA的启动电流不是由电阻提供的,是由电容提供的,因为电阻提供不出来这么大的电流。
这也属于狡辩的一种,对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荷来自于电阻回路,但15mA则是电容累积的成果。
贴切点说是电容提供。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你难道连IC的基本工作原理都不懂?那你是如何做电源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C的基本工作原理当然知道点,就是对内部的工作原理不是很清楚。
我也是摸索着学的。 虽然看不大懂芯片的内部原理,但至少知道基本的输入输出比较器,这个对各种保护的设置有帮助。 |
|
|
|
|
| | |  |  | | | | | | | 没有呢。据说这种就够 了。如果是原边反馈就把N3绕进去好些。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之前在哪里看到的,我忘了,只看到人家说的 评论了。
放里面,可以减少漏感,但是用的铜线长度肯定要增加一些, 初 次级耦合更好,导致传导的500K-5M之间变差一些 ,然而5M-20M变好一点(推测可能是前个频段为次级耦合过来的,后个频段则与变压器的漏感相关)
不过我觉得辅助绕组放里面不好,原因是这样:放里面耦合太好了,所以在负载变化时,辅助绕组的电压变化特别明显。我用3845做的时候曾经因为辅助绕组电压过高把芯片烧了,当然也是因为我没加稳压的原因。如果把辅助绕组放最外面,耦合差一点,负载变化时,辅助绕组的电压变化小一点,相对会更稳定一点。
从里到外依次是:绕组屏蔽层-初级-辅助绕组-铜箔屏蔽-次级
不知道到底什么区别?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你什么意思?怎么还耦合太好了,负载变化辅助绕组的电压变化特别明显?如果将辅助绕组跟输出绕组都夹在里面,辅助绕组跟输出绕组耦合更好,由于输出绕组是稳压的,所以在负载变化的时候,辅助电源变化会更小,不知道你自己这些结论都是从何而来的。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你在哪来看的讨论而的出来的这个结论?将连接发来看看,不要只会做剪刀手。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一些基础知识我当然知道了,比如这个绕组屏蔽层-初级-辅助绕组-铜箔屏蔽-次级, 是说变压器的另一种绕法,不同于三明治。绕好的效率也不见的就比三明治的好,但在屏蔽上大大增强了。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是挺平整的,就是没有合适的胶带,用很窄的缠了一圈又一圈
这真TM是DIY啊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ze=14.399999618530273px]你用塑料片放在顶上,那你一定是最平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种塑料片是为了隔开与外壳的防止击穿用的, 当金属外壳的高度尺寸和变压器的高度尺寸很接近的时候用的, 一般要包在绝缘纸里的, 但是, 变压器里最好不要放这种塑料片,虽然可以绝缘防止高压击穿, 但容易出其他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时做变压器只需要隔开就可以了,一是塑料片,二是隔离屏蔽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两个作用是不一样的, 具体要看变压器的实际设计, 也可以都不加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都不用加? 怎么可能呢,真可以吗?
如果外壳的体积比较小,那塑料片,尤其是330版主说的那个带粘性的特殊塑料片就有很大作用啊,而且那个隔离层就更重要了,要用整个铜皮铺满的,这个和那个隔离带是必须的是一样重要吧。 |
|
|
|
| | | |  |  | | | | | | | | 塑封的MOSFET,还不带散热器,申请的几A的管子啊?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谢谢王工指点,具体等我调试后再确定上不上吧,反正散热片已经准备好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ze=14.399999618530273px]你这个有个问题啊, 你用4N的是不是用小了或者用错了封装啊,加散热器的可行性不大啊,不是铁封的,加散热器太不方便了,看你靠近变压器, 热量又大,塑封的要怎么去加散热器啊,我感觉挺难的,如果必须要加散热器而又不能换MOS,那么只好想其他办法散热了,或用导热胶。。。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以前一直都以为铁封的加散热片容易,怎么会是塑封的容易呢?
铁封TO-220:散热好,热过载能力强;
塑封TO-220F:绝缘电压高于6000V,热阻大,抗湿,材料稳定不易发生后期失效,可靠性极高;
塑封TO-220FL:兼顾散热和绝缘的中性封装,热阻系数接近铁封TO-220,绝缘电压高于4000V,材料与塑封TO-220F接近,有良好的可靠性表现。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你学习东西,自己不动脑子吗?一个带绝缘,一个不带绝缘,单纯从加散热器来说,哪个容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师,仅仅是这点的话,我知道的,塑封的不用加散热器,当然起来方便了,但是我想知道应用场合和使用注意,在以后的设计里,总要遇到这种选择,总有个使用思路吧。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你还是什么都不知道,谁说塑封的不用加散热器?塑封的更需要散热器。同样的尺寸,不一样的封装,铁封的允许的发热功率会更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温度足够控制的情况下,应该可以不加散热器的吧,毕竟很麻烦,又占地方,我是想,如果能不加就不加了,只要温度还在控制范围里就可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做电源设计,能简化就简化。
我主要是不想搞的那么复杂,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经验就是能做的简单就做的简单,如果温度不高,就加塑封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楼下就这点说的很对啊, 塑封的散热方式比铁封的好多了, 主要是不需要加散热片, 考虑到外壳尺寸, 也最好不要用铁封的, 铁封的还需要加散热片, 不但占地方, 大多还需要靠边, 真的很麻烦的,成本也提高不少 , 即使直接贴外壳上也很费事, 塑封的简单多了, 直接使用, 即使有点热量, 也不是不可以再加散热.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净扯淡,我那句话说过塑封的不需要加散热片了?塑封跟铁封那个允许发热更大?自己去看看资料再回复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完全被你们搞糊涂了,到底塑封的好还是铁封的好,个人觉得各有各的好处吧。总结一下就是如果尺寸够大,用铁封的好,发热还可以加散热器到外壳,如果尺寸紧张,用塑封的,但也可以给自由安置的塑封MOS加不同于铁封的散热片,可能散热片尺寸小点, 2位大师看我说的对不对。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糊涂吗?
1、不加散热片,哪个散热更好?去比较两个封装的热阻。
2、加散热片,哪个不需要额外的绝缘?自己动脑子想想。
如果不动脑子,就是告诉你了你也不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师,我是这么理解的[size=14.399999618530273px] , 不加散热片, 塑[size=14.399999618530273px]封的散热比较好,铁封的热阻低。
[size=14.399999618530273px]加了散热片,那么铁封的需要加绝缘片。
[size=14.399999618530273px]但这都是基本常识啊,还是不清楚两个使用上的更好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为什么你觉得不加散热片塑封的散热好?你都说了铁封的热阻低,难道热阻低散热效果会差?这些基础知识你真的都明白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新看了看基础知识。
塑封,适合于小功率PCB电路中检波、开关、稳压、整流等电路
铁封,适合于中大功率的稳压、整流、续流等电路,
在PCB板上焊接,一般使用轴向封装形式的二极管。
小功率的电路,使用塑封管
中大功率电路,为了良好散热,以及和散热器良好固定连接,使用金属封装。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现在跟你说的是热阻跟散热的关系,你复制粘贴来的这些东西,跟热阻跟散热有什么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热阻是这么计算的吗?开关电源设计与优化 这本书里写的。
[size=14.399999618530273px]RthJA=RthJH+RthHA
J:管子的PN节
H:散热器
A:周围环境
P为损耗的功率,按照热阻的定义 ,功率管的结温:
TJ= P*(RthJH+RthHA)+T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有句话说的对的, 就是塑封的随便放位置, 铁封的有局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ze=14.399999618530273px]灌胶电源里一般只放塑封的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看到我们公司的同事,在选用MOS的时候都是直接拿过来用,有时问一下选的经验,就跟我说,看电流就行, 一点都没说到塑封和铁封的问题,看他们用的时候也很随便的。有时也只用一个夹子把零件直接夹在了外壳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种用法做做实验还是可以?你确定做产品也是这样的,看你们也有不少的产品,去拆开看看,没有什么困难的,多看看别人是怎么用的,多少总会学点东西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谢谢大师指点,我个人的经验也是多看别人的尤其是同事做的,他们的经验也影响到了我,我觉得他的做法还是可以的,主要就是简单,没必要非要按计算公式来选取,增加点实际经验也不错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楼上的说的对的, 多拆点板子, 对你有好处, 至于细节上的差异, 比如计算公式和抄板上的参数不一样, 没关系的, 你可以多调试的呀,把人家的经验整理成自己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也想抄板啊,听说那个对实际的实验有帮助能增加经验,但我们公司实在没多少时间给你抄板,所以只好先看芯片,找到芯片电路图,再比较下抄板的原样来学习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呵呵,看看你的电路,高压启动那一串电阻,这个可是功耗大户,还有整个吸收电路,以及那
几个运放啊,加起来的功耗也小不了啊,这个都可以优化一下,降低点空载的功耗。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的太笼统的,没说到怎么去优化,减小电压尖峰,例如:快恢复二极管,虽然反向恢复时间短,反向恢复损耗小,但恢复特性较硬,电压尖峰仍然很大。可适当选用恢复特性相对较软(tb/ta值小)的软快恢复二极管。像这样说的具体点就好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全部调试好了, 总结下调试经验, 把出的问题都写上来给大家借鉴, 问题是如果一次性测试成功了, 再写上来就只是总结报告了, 如果是测试过程报告, 容易发生问题的问题报告和修检报告就好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谢谢哦,如果有[size=14.399999618530273px]总结报告和几个文件可以传给我学习就更好了,我能做的就是在你的设计里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以前做恒压多,现在要多加个限流电阻,过流保护,还不习惯呢,电路有差异。你这个1A的,波形控制的好点,没有毛刺没有过高峰值的话,就不错了。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不必那么讲究, 你有什么设备就放那些波形行了,做不到全面,但也可以口述的呀, 尤其是几个最主要的波形, 一定要仔细说明, 还有就是出问题的时候显示的波形, 那个也很重要. 给大家也是个学习和提醒的机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于每一步如果没有波形什么也看不了啊,那个什么探头放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怎么看波形啊,电源最怕出问题了,一出问题我就头大,看波形也只是做一个对比,没什么修改方向,但至少,慢慢学慢慢弄了,我估计你那探头可以换几个位置来测量波形,如果没有干扰,找问题还是容易的,一比较就知道是哪里出问题了,实在话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示波器可以去看看具体的使用说明, 象这些方法一般很少用,但也是一门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没有波形对比图啊,给我们这些新人看看啊。
最好是什么波形对应什么电路原理,这样在学习的时候更有成效。
[size=14.399999618530273px]示波器的使用都会的,不会的是怎么看懂某些不常用的波形,这点比较难,尤其在检修的时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波形对比图是没有的, 有的也只是一些平时积累起来的遇到异常波形的波形图, 这个分析起来很复杂,电路里动一点点, 就会对波形产生很大波动. 尤其是那种EMI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近我有去看关于开关电源的电压波形及参数分析, 还有涉及到EMI的波形,有时还会去研究一下仿真,就是觉得这些波形里的计算公式太过繁琐了,应该去找一个简化的路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知道大师当初是怎么去学好电源的,给点意见吧。
我主要也就是看电压波形参数分析,EMI的波形,仿真,计算公式, 公司压力大啊,总想快点做成设计,所以急了点。主要涉足也就是开关电源,防水电源,充电器之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很少抄板的,我们公司那些高手都自己做产品的,看他们每天那么忙碌所做的无非也就是在那里画电路图和PCB要么就是在做实验,我作为新手,主要任务还是边学习资料边做一些基本电源的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抄板有什么不好的, 你要学电源, 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多做实验多抄板, 当然也可能没那条件, 不过你们公司不是什么产品都做的吗, 可以找几个典型的拆下来抄熟了就什么都会一点了, 再结合理论, 学起来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光抄别人的东西,不去理解是没有多大的进步的,建议你还是自己动动手做做吧,只有自己深入的去调试,解决过程中的问题,才能理解的更加深刻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觉得抄板也挺好的,只是平时没什么机会。我想从简化电源开始学这个设计,抄板也好,看书也好,最后如果可以转化成简化的经验,不是很好吗?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好乱,环路肯定没有稳定。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光耦的供电是输出通过一个12V稳压管提供的,现在将稳压管去掉,光耦的供电跟4313的接到一起,也就是串联稳压后看看如何。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不早说,还以为跟原理图一样呢。
那将R19改成4.7K,C6改成101试试,同时提供COMP端波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一点不大明白, 如果电路在通电之前, 先做一个元件检查, 电路检查,参数检查, 那么电路不该出现乱的波纹啊, 当然还要先排除一些其他的波纹干扰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楼主的意思是,原来带满载没问题,而前面也描述,现在带满载,直接炸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呵呵 ,我表达的有问题。
我的意思是之前波形也是这样混乱,还可以带满载。
但现在带满载的话会炸机。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他无法跳频所以空载损耗会高一些,但也不应该这么大吧?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是的。你的是纯粹的DIY。 |
|
|
| | | | | |  |  | | | | | | | | | | 必须的。
一般哪有这么奇葩的电压呢,我是准备给8串锂电池充电用的。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就欣赏你这样完全DIY的人, 做设计和实验就应该这么细心, 慢工出细活, 另外给个建议哦, 你可以直接从你的顶楼来引用你要写的新文章,不要在当中插播了, 看不清楚, 当中就给别人用做讨论吧, 你把你的步骤都从第一楼开始引用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你那个气息0.1的变压器做的怎么样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ze=14.399999618530273px]连板子都出来了,不错啊,进度蛮快的
[size=14.399999618530273px]看了很多帖子下来,好像还没看见有人不用工厂板的,都是叫工厂做板啊,如果是单单为了DIY来做的倒是下了不少本钱啊,目前市场价做一个打样也要50,有点贵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说明楼主细心呀, 现在搞设计的一般都是一心两用的, 既是打工做项目, 又是学本领学技术, 这个也不是说投入什么本钱,只是方便,正巧, 一举两得, 如果要完全自己去搞, 连变压器都没办法弄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ze=14.399999618530273px]那如果是我们自己私下做PCB,又不想花成本,那是哪个方法合算呢,一是叫公司下属的工厂帮忙做,一是自己买点基本材料做做,哪个合算呢,觉得好像自己做PCB,不但不美观而且很费时间精力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次自己做, 是可以的, 之后就找工厂做, 这是因为你不该把时间都浪费在那个上面, 你应该及早多学点理论知识, 多做点实验, 而且你又不是专业的, 不必那么苦的去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现在发出去打样,让你别人帮你做,已经很便宜了,没必要自己去做PCB,一来效果差,二来
费时费事。你应该更加的关注PCB的设计,画好你的板子就可以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ze=14.399999618530273px]我目前工作也比较紧迫,想自己学点什么都没时间,更何况是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做法,我也觉得与其花时间自己做板,真的不如把这个时间省下来去学新的技术,或者搞维修,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按照临界模式设计变压器,增加电感量很有可能也进入不了连续,你可以测试波形看看。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呵呵,284X系列的IC挺好用的,适合随意的DIY。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我回复的是四楼,不是你 |
|
|
|
 |  | | | | 这个输入部分, 怎么没有加压敏电阻?
只有一个5D9的热敏电阻, 这个热敏电阻,在开关电源中起过温保护和软启动的作用, 避免电子电路中在开机的瞬间产生的浪涌电流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共模采用两级,可以提高效率?从哪里得到的这个结论?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论坛有活动,根据回复数量评选,所以,有的人就为了数量到处乱回复了,而且如果贴图会得分更多,所以每次乱回复完了再随便贴个图。
|
|
|
| |  |  | | | | | | 单级共模,对我实际意义不大,只是做个样子而已。自己用,不在乎啥EMC |
|
|
|  |  | | | | | 在整流桥的后面的这部分电路是做什么用的?
对于你电路的其他部分可以有一个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吗?
尤其是最后2个小芯片的作用, 是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之类的吧 |
|
|
| |  |  | | | | | | 做PI型滤波用的。
后面4313做恒流限压用。
另外一个做转灯用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热明电阻只是起到开机的时候抑制冲击电流的?至于你说的过温保护,这个是没有什么用的。 |
|
|
|
|  |  | | | | | 压敏的确是没加,当时忘了。不过可以把板上的两个Y电容位置焊成压敏。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1、启动电阻阻值太小。
2、吸收电阻阻值太小。
3、辅助电源整流用1N4007?
4、输出整流用这个贴片的二极管,我怀疑是否顶的住。
5、输出供电12V,那么4313输出最高13V,光耦原边通过12V稳压管降压,也就是光耦原边电流最小值是(34-12-12-1.1)/1=9mA,这个设计应该是错误的。 |
|
|
|  |  | | | | | 专家指出问题没错。
1.启动电阻会实际调试下,结合启动时间和电流
2.吸收电阻也会实际调。当时应该是只用了一个100K的,后来觉得功率可能不够,复制了一个
3.用4007是在别的地方用了后改善了功率骚扰,所以这个也用了
4.先用用看吧。据说肖特基有负反馈效果
5.还请专家指点一下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见过RCD吸收有用1N4007的,整流没见用过。
至于第5条,如果你的4313最高输出电压是12V,那么我建议你的光耦原边的最大供电电压也控制在12V以内,也就是说,稳压管要选择至少20V的。 |
|
|
|
| | | |  |  | | | | | | | | IN4007可以改善功率骚扰?
那改贴片到直插5408不是更好吗?
低频的整流管,反向电压为1000V,电流为3A。可作一般的整流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想啊, 如果是自己做的产品, 贴片的二极管, 首先是焊接费事, 即使是工厂做的, 在设计上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 直插多好啊, 即使是自己焊接也方便, 同比参数也比贴片的要高很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觉得如果贴片可以做到设计的要求,又不影响尺寸成本之类,还是用贴片比较好,自己焊接起来虽然有点麻烦,但是毕竟省了很多的地方,至于零件的参数,只要不影响效率什么的,就没关系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认为贴片的优点多得多。
1.成本低,比插件便宜
2.生产方便,不用剪脚
3.如果设计不好,还可能影响EMC。
4.体积小,可以提高功率密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的第三点说的是插件电阻吧?像你上面所说的,贴片电阻确实有很多优势。不过有些地方,
贴片电阻还是无法替代插件的,尤其是在散热,以及大功耗的地方,需要灵活使用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输出二极管有很多的型号吧, 就拿反激来说, SS210, SS310,MBR20100.MBR30100,SR5100.等, 单从温度上来说, 因为温度就是效率啊, 这里面可加散热片的最好,其次是SR5100,最后才是贴片, EMC可见一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温度没有绝对,如果小功率的管子,贴片的散热是否有可能比插件的要好?
2,没了解你对EMC的见解,它们了联系在那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贴片的散热会更好的吗, 怎么体现出小功率呢, 测量RF?
2. 象这些二极管一般都会去并联RC, 主要是为了过EMC,如果不加能过的话就不要加;
输出二极管可以换成肖特基,或者插件而不是贴片封装的二极管,常温环境温度不高于8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RF是什么?
2,上面讲贴片和插件二极管的差别,这个RC又是什么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直插二极管就不需要RC吸收吗?RC吸收与用直插二极管及贴片二极管有什么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在要求不高, 尤其是温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考虑成本, 体积, 的确是贴片比较好, 但是你也要考虑性能的, 单从温度上说插件的优势就明显的多, 不过电流小的时候还是用贴片好些, 减少空间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那么,考虑PCB上的敷铜呢?考虑发热体到敷铜的热阻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啊, 之前看到过有些直插元件就是通过引脚来进行散热, 就象SR5100, 明显那温度远远低于贴片的, 如果是在这个小功率的场合也用不到SR5100这么大, 但是可以表明直插在同等情况下温度控制的比较好, 另外还可以加圆环散热器呢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做了这么久,竟然不知道贴片的费事还是直插的费事,1万台充电器,如果人工焊接需要多久?如果机器焊接需要多久?不用考虑估计做过电源的都知道。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辅助电源整理用1000V3A的管子,请问你怎么想的? |
|
|
|  |  | | | | | 王专,我那个电源,那个辅助绕组的整流也用4007,目前感觉还好,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1N4007是工频整流管用在高频上理论上不妥,但用在这种小电流下,反而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好处,你可以试着试验一下,用工频管VCC电压应该比用高频管电压低,同时负载相同变化情况下,VCC电压变化可能会小。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这么说吧,1N4007的反向恢复时间肯定比快管慢,那么在反向恢复时间内,辅助绕组的一部分能量会通过1N4007返回到辅助绕组消耗掉一部分,这样VCC电压相对肯定低一些。(就好比辅助绕组加个死负载,电压会低一些一样)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R32,压降7V,电阻100欧姆,损耗0.5W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我看了你以前写的转灯电路, 可以结合电路说的详细点吗.
利用电阻检测电流得到小电压, 这个小电压控制三极管基极放大给充电灯, 同时这个充电灯控制另一个三极管基极放大给充满等, 这样, 电流大的时候充满灯不亮, 充电灯亮, 电流慢慢变小的时候, 充电灯慢慢变暗, 充满灯慢慢变亮.
这种电路适合小电流充电, 电流大了电阻损耗大 |
|
|
| |  |  | | | | | | 转灯电路就是一个比较器。现在是检测分流电阻上的电压。以前是直接检测输出电压。达到预设电压后就转灯。 |
|
|
| | |  |  | | | | | | | 研究了一下, 还是没有看懂, 可以说的再详细点吗, 谢谢 |
|
|
|
|
|
 |  | | | | 貌似没有缓启动(或者是我没发现),靠1脚的104做缓启动?34W功率不大,但觉得稳妥起见还是要加上。 |
|
|
|
|
| | |  |  | | | | | | | 你这些都不考虑的吗,那最后出来的波形和电路的稳定性是不是就会很差啊,而且怎么防浪涌电流呢,如果还有空间还是加上去的好,又不占什么地方,现在做电路这3个一般都要加的 |
|
|
|
| | | | |  |  | | | | | | | | | 我只看到了NTC,其他两个不加的吗?
因为什么呢? |
|
|
|
|  |  | | | | | 因为要求低, 不设置软启动电路也是可以的, 本来还想加个热敏电阻之类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size=14.399999618530273px]我想应该是利用比较器的比较功能对于一个微小采集来的电压进行比较得到的一个参数,不是说没关系,而是说最终的比较是转换成电压来比较的,对不对?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每个控制IC,都会给出一个电压值,而设计变压器的时候,会计算初级峰值电流,用电压值除以峰值电流就可以得到这个电阻的阻值了。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  |  | | | | | 这个装在元件的电源端的电容,作用就是滤波吸收,这样就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压,还可以降低零件耦合到电压点的噪声,主要也就是去除一些干扰波形。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你既然知道作用,怎么还觉得多余?难道你不放去耦电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这么说, 我就明白了, 就是一个瓷片电容和一个电解电容并联形成去耦功能, 为了消除引脚电感,保证对模拟电路在高频和低频去耦, ,防止来自直流电源内部的祸合使放大器自激 是不是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305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85
积分:111305 版主 | | | | | | | 你想具体问题具体研究什么?你问C5,我解答C5,你又将C5截图出来,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请问,你到底要问什么? |
|
|
|
|
|
|
|
|
 |  | | | | 拜求自动识别电瓶电压的电单车充电器方案。给设计费的。汪生:1892588960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