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面对这些公式,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想找出更接近实际的一套理论。
昨晚做梦都纠结这些东西。 |
|
|
| | | | | | | | | 其实你三个结果每种做一个样机,你一辈子都不需要再看这些公式了...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10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8
积分:111010 版主 | | | 你这些公式都是哪里来的?肯定只有一个公式是对的,原因很简单,你可以自己验证一下。
输出功率除以输入电压及效率就是输入平均电流值,然后就是根据峰值电流及K、D计算占空比的问题,这个答案应该是唯一的。 |
|
|
|
| | | | | | | | | 公式一对应连续式反激设计
公式二对应宝典
公式三对应陈小平
貌似说的都有理,按照上面的公式推导也没有看出什么问题。
还有推算出来的Np和Ns值倒是差异不太大。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10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8
积分:111010 版主 | | | | | 我只能说,你看书太不仔细了,看书要转换成自己的东西才行。
你去看看每个资料里的K都是什么,第一个公式里的K,代表的是Ip1=KIp2,第二个公式里的K,代表的是IP2-IP1=KIp2,这两个K能一样吗?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10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8
积分:111010 版主 | | | | | | | 我不知道你明白我说的话了没有,在你给出的所有公式中,K代表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将K用同样的值带进去,那么电路实际是工作在不同的工作状态的额,所以电感值自然不一样。 |
|
|
| | | | | | | | | | | 我下午也看了下书,不过没有找到答案。明天继续看。
谢谢。 |
|
|
|
|
| | | | | KRP是描述初级电感电流(波形或者系数)的一个参数,意思是电感纹波电流与电感峰值电流的比值。
你可以先计算出来初级的平均电流、DMAX,然后通过设置的这个比例(也就是KRP)。
分别计算出初级的峰值电流、纹波电流、有效电流、电感直流电流。
上面的公式不一定是错的,但是用之前一定要自己推导一番。 |
|
|
| | | | | | | 今天我找个空推导下;
你的帖子我都看了几遍了,收获很大;
谢谢。 |
|
|
|
| | | | | | | | | | | 还有一个问题请教一下:CCM模式下计算LP时的峰值电流,是IP2-IP1的值,还是最大峰值IP2值?
|
|
|
| | | | | | | | | | | | | 没有波形,怎么判断?
应该是IP2,相减的结果应该是纹波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波形参考我1楼给出的,你有没有发现三组Lp公式的区别?
第一组计算Lp时用的电流值是Ip1-Ip2。
第二组计算Lp时用的电流值是Ip*Krp。
这两组Ipp值里应该都是起始电流值Ip1到最大电流峰值Ip2之间的差值吧?
看过几篇资料(也是从世纪电源网下载的),Lp计算时里面电流值是按1楼电流波形中△i值计算的!
请指点下,到底为差值还是最大峰值?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10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8
积分:111010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呵呵,理解的有点慢,CCM模式有的同事说是用最大峰值电流算(理由是第一次启动时电流不是从0开始爬升的么),有的是说用△i算(稳态时电感起作用的电流是△i),我认为是用△i来算Lp,他们都说各自计算的结果没有错误,哎~~~~~,
不管怎样,我心里是踏实了,谢谢。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10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8
积分:111010 版主 | | | | | | | | | | | 第一个公式用的是IP1-IP2,是△I,第二个公式用的是KIp,但是我给你说了,在第二个公式里,KIp是什么?也是△I,也就是说,两个公式用的是同一个含义的东西,统统都是纹波电流。我前面提到,这三篇文章,对K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你只看到了K,却没看到K代表的是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1、计算LP,一般是用△i;
2、△i=峰值电流-电感直流电流;
3、KRP的定义是纹波电流与峰值电流的比值,Ip*Krp=△i
不管是DCM模式,还是CCM模式,计算LP肯定是用△i。
因为△i=V*TON/LP,就是这样定义的。
第一种、第二种公式应该是个人或者芯片公司给出来的。
第三种公式是临界模式下的计算公式,不是CCM模式。
你可以先计算出来初级的平均电流、DMAX,然后通过设置的这个比例(也就是KRP)。
分别计算出初级的峰值电流、纹波电流、有效电流、电感直流电流。
详细的计算方法,《开关电源手册,KB的那版,有600多页》里面讲的很清楚,也很容易理解。
多数人都没用过第一种、第二种公式,所以没办法知道是不是正确的。
另外一个方法是你用PI的软件计算出结果,然后把这个值代入你说的公式里面,看看到底对不对。 |
|
|
| | | | | | | | | | | | | | | | | | | 2、△i=峰峰值电流(正峰对负峰值电流,即是电流的改变量)=两倍的(正峰值电流-电感直流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峰峰值电流(正峰对负峰值电流,即是电流的改变量)=两倍的(正峰值电流-峰峰值电流△i)。
是这样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i=峰峰值电流(正峰对负峰值电流,即是电流的改变量)=两倍的(正峰值电流-电感直流电流)。。。
电感直流电流=(Ip-△i/2)*Dmax
翻了一个小时的资料,看到别人帖子里是这样说的,
是我整错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谢谢。
有些人会问,为什么这么基础的东西,非要这么问来问去呢?俺的电子基础是不怎么样,但咱一直在补充。
有些人问,为什么不问身边的同事?有些人是真实的告诉你,有些人明知道是错的他偏告诉你是对的,还扯个脸红脖子粗。
不管怎么样,都感谢他们。
所以论坛的各位老大就是俺的那个定海神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