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变压器也在选型中:RM1012 EQ2512 LEP3012 最终要平衡如何选取,也许会开套骨架磨具。 |
|
|
|
|
| | | | |  |  | | | | | | | | | 也许会开一套骨架模具,现在在权衡PCB与骨架绕线的成本和效益。
|
|
|
| | | | |  |  | | | | | | | | | 嘿嘿,今天已经和厂商确认开磨具哦,因为EQ2512的骨架太贵了,0.55元/支,所以权衡性价比,自己公司开模,成本价格才0.25元,这种供应商太狠了,据说是航嘉开的磨具,所以单价0.55元。
|
|
|
|
 |  | | | | 强烈支持!严密关切!
13mm厚度,变压器咋搞?用平面变压器了吧?再除去板厚,实际器件高度基本上要限制在11mm内,如果变压器问题解决了,高度问题基本就没问题。该项目确实有难度,期待楼主的大作! |
|
|
|
|
|  |  | | | | | 变压器要破PCB沉下去焊接,至于变压器选好了,也是个大的挑战,体积有限,变压器规格不能用太大,在权衡中,LLC是首选,频率可能在100-120KHZ,方案也在评估,龙腾的MOS是首选,可惜的是7N65没有F级别的,只有11N65F,选用252封装。 |
|
|
|
|
|
|
|
|
|
|
|
|  |  | | | | | NXP的TEA1716是首选,MPS的HR1200也在考虑中...... |
|
|
| |  |  | | | | | | 程工,仙童的FAN7621怎么样啊,看你只用过一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明已经在NXP登陆上了账号了,但是一到这里,还是现实guest,未登陆。
然后我再去点登陆,就弹出第二张图片那样的小窗,然而还是没啥用……程总知道怎么解决么?
|
|
|
| | | | |  |  | | | | | | | | | 现在他们不支持登录了
有两年了,可能是没有付费吧。
|
|
|
| | | | | |  |  | | | | | | | | | | 是用户需要付费还是他们需要付费呀?那程总你这不是刚弄的么?你怎么可以得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现在刚刚试了下,的确是升级了,但是总是提示用户名(邮箱)错误,但是这要不是在这个design software界面,比如在NXP官网首页界面试了好几次都是能够登陆上的,但是在design software界面跳出小窗登陆的那种就是不行 |
|
|
|
|
|
|
| |  |  | | | | | | 程工,看了你几个帖子,效率都很高啊,请问一下主要要注意什么情况?我这里tea175x+SR方案只做到80多点,失败。。谢谢。。 |
|
|
| | |  |  | | | | | | | 电源最重要的是参数设计匹配合理,一个件有问题,影响全局。
变压器设计合理,功率器件匹配,主要是这两点。 |
|
|
| | | |  |  | | | | | | | | 好的,谢谢程工,我在仔细测试一下波形,和参照一下你的帖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双线并绕,L N 要加强绝缘,所以必须有一根线加强绝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双线并绕是差模电感,好多朋友都搞不明白,朝一个相位的绕是差模,两个相位相对的绕是共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是指的是你这个图片上,都是两个绕组。一个是双线并绕的,一个是分开绕的,若是都是同名端接输入端就该是共模电感,若是异名端接输入端就是差模电感。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若我的理解没有错,这两种绕法不同在同时做共模滤波或者同时做差模滤波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双线并绕的时候比分开绕的漏感更小?这样做共模滤波,可能可以不用差模电感了?当然这也要根据实际测试来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总 这两个都是差模电感?我们以前都是这样绕共模的,难道错了? 本帖最后由 wg249395523 于 2016-2-23 08:25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的,嗯,这是对的,被人家误导了,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初衷。我一直都是说双线并饶是共模,怎么可能是差模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双线并绕是共模电感,好多朋友都搞不明白,单线一个相位的绕是差模,双线并绕是共模电感,L N 线圈电流方向相反。
本帖最后由 程英明 于 2016-3-2 13:21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龙腾的MOS要等,没有样片,希望两周以内帮忙搞定样品哦。 LSG11N65F
本帖最后由 程英明 于 2015-9-5 15:12 编辑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429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881
积分:104292 版主 | | | | | | | | | 100W用贴片MOS? 看来龙腾的的MOS真还不错。
|
|
|
|
|
|
|
|
| |  |  | | | | | | 一直没有做到75W 所以一直也没有机会碰PFC电路,程总麻烦重点讲讲,如何调整才能让PFC值越高 |
|
|
| | |  |  | | | | | | | 个人意见:PFC前π型滤波在EMI/EMC能通过的情况下尽量小一点(如224+220uH+224),PFC感量尽量大一点,Cs环路尽量取值合理,不要把OCP点余量搞得太大,一般1.2倍以内,补偿取样调整最佳......
|
|
|
|
| | | |  |  | | | | | | | | 程工,您好!关于PFC的CS环路取值,有一些疑问请教您:PFC MOS到地串联的取样电阻取值大小会有什么影响?看过很多方案,电阻阻值都是在0.1-0.3Ω左右,这个电阻取值是依据哪些参数来计算的呢?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CS的电压与IPK来决定的呀,不是随便取个阻值就能上的,取小了,IPK大,MOS,电感在超载时可能崩掉。
|
|
|
| |  |  | | | | | | 做的真是高级东西呀。不知道调试出来了没有?佩服的很。
感觉PFC按80K设计有问题,因为1716内部PFC限制最高频率125K,变频范围从80~125K,效果可能不行。
|
|
|
| | |  |  | | | | | | | 呵呵,可以呢?最高频率有钳位,而且1716 FPC 是QR的,感量可以小,与常规的可以不一样,1755的PFC也可以这样设计,
你可以看一下NXP官网的设计资料,他们的PFC(90-150W)都是250uH,所以频率都高,这样的好处是线圈少,磁芯可以用小的规格,同时效率更高一些。
|
|
|
|
|
|
| | |  |  | | | | | | | 均流肯定是不可能100%,但是肯定不相上下,因为电流与Vf的关系,两个桥堆自己会去比较,谁的电流过大,VF就高,VF高了,另外一个肯定会去持平,所以不用当心偏流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小功率可能还可以。我是做大电流恒流源的,三支快恢模块并联输出1000A,不加均流措施的情况下结温能相差50度,很是苦恼。
|
|
|
|
|
|
|
| |  |  | | | | | | 厉害。8层板,不是一班厂就能用得起的。你们的大手笔看得出产品是非常优质的。
|
|
|
|
|
|
|
|
| | |  |  | | | | | | | 不是说你神了,事实如此。你的电源样品我收到了,测试了一晚上OK。满载输出效率91.7左右。空载与室温度差不多,高室温度26.40度,你的是26.42度。满载有点热。不烫手。充三星手机2个小时左右,同时插2个手机。一个18000mA的移动电源,外壳37.83度左右。
|
|
|
| | | |  |  | | | | | | | |  成品,PCBA上还有一块散热铝片,里面灌导热胶,那样的话整体温度就不高了,散热均匀。 |
|
|
|
|
| | |  |  | | | | | | | 你是适配器设计的领头羊,后面跟着一大波羊在学叫:咩!!!
实战英才! 又敢于展示!
做的产品功率又偏大,令一大波整年只做几瓦和几十瓦的同行手痒眼羡!
|
|
|
| | | |  |  | | | | | | | |  快别这么说,我都不好意思了,要感谢公司给力。
终于把初级给搞定了,呵呵,有点小小的优越感,也算是对自己付出的一种欣慰,接下来搞次级和USB,USB电路还没有上呢,预计这周搞定,PCB全部优化好。
本帖最后由 程英明 于 2015-9-10 21:18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过话说,程工,你们公司还很开明啊,给你发这些东西上来,我们网都没得上的节奏,囧。。
|
|
|
| | | | | |  |  | | | | | | | | | | 就是给人家样品,人家也不一定抄的出来,我们的配件大部分都是开模的,胶壳就几万块模具费,多的一套十几万,一般公司搞不定。
而且我们还希望同行抄我们的电源,这样正好给我们打广告,客户最终还是会找我们,因为生产配套的实力,一般公司不如我们。
我们的电源很多公司在仿......
就像大家做开关电源一样,原理都在,透明的,但是设计的产品千变万化,许许多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确实如此啊,敬佩敬佩。。不过实话十几万的模具,不是一般老板肯花的,这个钱。。哈哈。。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做技术就得放开心怀,如果闭门独尊,很难得到更大的提升。
我是希望大家通过平台,可以多多交流,从中学到更多......
如果说一个公司关闭了网络平台,就等于失去了通讯、交流、学习、最新行业动态、最新技术资讯,那么对于这样的公司,我只能说,我不干......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关于TEA1716的LLC变压器部分,我见很多都是用带分槽的骨架,与谐振电感外置的相比此做法有什么好处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好处是省成本,体积可以小一点,大势所趋。
坏处是漏磁大,EMC差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家厂里有变压器生产线,自己调好变压器,先小批试产,再微调,
直到整条跑道贯通才量产,
哪里是那些业余电源厂的模式能比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面上原理图,介绍一下我的LLC部分,为什么这样设计:
HBC
半桥LL谐振电容和谐振电感的配置 单谐振电容和分体谐振电容都存在于半桥转换器当中。如图1所示。对于单谐振电容配置而言,它的输入电流纹波和均方根(RMS)值较高, 而且流经谐振电容的均方根电流较大。这种方案需要耐高压(600~1,500V)的谐振电容。不过,这种方案也存在尺寸小、布线简单等优点。
(a)单谐振电容; (b)分体谐振电容。 分体谐振电容相较于单个谐振电容而言,其输入电流纹波和均方根值较小。谐振电容仅处理一半的均方根电流, 且所用电容的电容量仅为单谐振电容的一半。当利用钳位二极管(D3和D4)进行简单、廉价的过载保护时,这种方案中, 谐振电容可以采用450V较低额定电压工作。 分体谐振电容好像有专利,为了避开专利,省去了D3和D4,短路保护功能通过IC OCP 来实现。
本帖最后由 程英明 于 2015-9-17 20:58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里不问出处,只交流技术  难道您有想法,还是有更好的方案推荐给我? 本帖最后由 程英明 于 2015-9-18 10:03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电容直接在变压器的原、副边地之间形成一个低阻抗回路,从而提供共模噪声的返回路径,使的共模噪声不必流到地。Y电容最靠近噪声源,因此滤波效果比较好。但受安规限制,Y电容不能取得太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请问在PFC和LLC变压器绕制好之后要不要加空气隙?
不加的话测的电感量会非常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分立的谐振电容这两颗参数要一样?
都参与谐振?是同时谐振还是交替谐振(和电感),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个也是630v。2颗也是630v,搞串联还不如并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个电容,在加2个二极管的情况下,我自己也做过测试是简单除暴的防止短路有效,但是在没有二极管的情况下,和一个电容没啥差别,差别就是加大了布线难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一个电容没啥差别??? 你搞错了!重新测试一遍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个电容的耐压一样会超过输入,电流为一半谐振电流,把2个单体电容并成一个,真没发现有啥比较奇特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体谐振电容相较于单个谐振电容而言,其输入电流纹波和均方根值较小。 谐振电容仅处理一半的均方根电流,且所用电容的电容量仅为单谐振电容的一半。 这个设计是必须要这样用,想知道为什么吗?先不告诉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至于为什么非要采用2颗电容串起来这结构,我就不知道了,待程工以后慢慢道来  ,仅仅是个人感觉用并的就可以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请教一下你是双路输出,是如何保证两路电压的精度的,普通做法都是以一路作为反馈,可是这样的话,一路带载一路空载的时候,会导致空载那一路电压偏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于半桥架构,多路输出,其他路不带载,电压是不会飘很高的,最多就零点几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le:///C:/Program%20Files/JoyTech/%E5%8A%9E%E5%85%AC%E6%A2%A6%E4%B9%8B%E9%98%9F/CustomData/Image/6801d7c0252adaa76f7c7d4ffdf4df9f911633699998e0e8fe1f0060feaf83ba.jpg
程工-这个适配器,是否也是用半桥的结构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W 输出压差4倍,半桥如何能搞定,非反激莫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图中A,B两种电路,变压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
|
|
| | | | |  |  | | | | | | | | | 请教程工,产品中的PFC MOS 和输出整流二极管采用什么方式散热?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个要注重的地方,既然问到,我就解释一下:PFC MOS 11N65与输出肖特基 41H100. 都是263封装,贴片散热采用PCB另外一面加孔开窗刷锡助散热,管子本体表面加导热片。
我们的PCB厂商很给力,双面板2盎司,两天搞定样品。
本帖最后由 程英明 于 2015-9-21 23:09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谢谢,这段时间比较忙,板子贴片请同事帮忙搞定了,呵呵,样机快要出来了。。。。。。
本帖最后由 程英明 于 2015-9-27 00:14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位兄弟,这是你的见解而已,这个市场有高端、有中端、还有低端,如何定义产品,在于每个品牌的市场策略,一个劲的去追求便宜,那么中国就落后了。
再说了,我这个产品哪里贵呢,又贵在哪里呢?我只能告诉你,其实这里面的器件对于我们公司定义而言,并不是很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性价比也要分市场的,市场才是主导产品的一切,因客户而定,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便宜。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您的这句”管子本体表面加导热片“可否详细说说,谢啦~! |
|
|
| | | | |  |  | | | | | | | | | 底层有些插件过孔处有方向性的箭头,为何这样弄?是对EMI有作用?? |
|
|
|
|
|
|
|  |  | | | | | HBC变压器废了我不少时间,反复调整,绕了好几种才搞定。
|
|
|
| |  |  | | | | | | 程工:你这个初级用几股什么线啊?好像也是绞合线吧?次级看你也是用0.1*50股的绞合线,这样高压能打得过吗?你前面说的那些认证是真的吗?变压器这么小,里面初次线的绝缘不好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我看了一下原理图,你原理图上有谐振电感,但从你的整机图上来看是没看到谐振电感。
|
|
|
|
| |  |  | | | | | | 程总 这个板子上靠近保险丝的那个套黑色外皮的也是双线并饶,也是差模?但原理图好像是共模。求解(顺便看下288楼的问题)
|
|
|
| | |  |  | | | | | | | 还讨论过这个问题,还是我对了,被人家误导了,非常抱歉,让你也跟着误解了。
|
|
|
|
|
|
|  |  | | | | | 欢迎给意见,这样才有更好改进空间,也还需要优化,这种设计,第一版定功能,第二版优化再试产,不得马虎,否则后患无穷,连锁反应......
|
|
|
| |  |  | | | | | | 请教程工,半桥的两个100n/630v电容用什么型号的,能走多大脉冲电流?之前我用过多层瓷介电容,资料介绍只能在50-100ma左右 |
|
|
| | |  |  | | | | | | | 一般要用双结构串联的结构 - 高压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
中间有个凹槽,这是双结构的,加强 耐压、纹波电流。
|
|
|
| | |  |  | | | | | | | 两个100n/630v电容用 TDK X7R2J104K-100nF/630V 纹波电流规格书里没有,只能实际测试,向高端电源厂家学习的,人家也用1812 630V100nF贴片电容做谐振电容。
本帖最后由 程英明 于 2015-10-3 22:19 编辑
|
|
|
| | | |  |  | | | | | | | | 我手上有一电源产品,控制芯片是L6598D,半桥电容也是贴片的,容量不明,改天拆出来测量才知道,就是搞不懂这小电容怎么能走这么大的脉冲电流,反正国产的是标明只能走100ma了,求解 |
|
|
| | | | |  |  | | | | | | | | | 这款电源输出功率是600W,但像电脑机箱250W电源TL494的半桥用的是两个大的电解电容,这样一比我估计是用贴片的开关频率较高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
|
|
|
| | | | |  |  | | | | | | | | | PFC HBC 骨架在开模中,两个模具通用一套主模,等待中......
|
|
|
| | | | |  |  | | | | | | | | | 由于骨架开模具中,所以,先拿别的器件来调机,不同的参数匹配,挑战最佳极限:
1. 首先是大概的计算验证一下最初评估的器件参数,上电测试,看工作波形
2. 观察记录各项参数
3. 是否需要调整改进,哪里不够完善,记录每次的结果
4. 调整至最佳,各项指标的验证
5. 优化PCB和生产前预见的问题完善
上电,有点当心会起不来,心底冰凉和失落的感觉,希望不要遇见!
第一次上电就真的失望了,输出电压飘了一下就往下掉,恩,不对劲,有问题。
肯定是哪里不对,赶紧查电路,于是进行第二次上电,还是一下,接着带电测试,发现VCC电容电压19.12V,正常呀,变压器:31:3:3 的匝比,19.5V输出,VCC绕组电压与输出一样,应该在合理范围内,可是为什么呢?
核对规格书参数,发现5脚欠压保护了(原来300W的参数,VCC是24V,套用的原理图)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启动正常,心里有底气了,不出所望,TEA1716T 表现还是不错哦,230Vac输入,空载功耗在0.159W。
接下来开始慢慢带载,观察情况,示波器挂上
还不错,波形还好,次级波形需要调整,先验证一下各项参数。 次级波形可以看出,fs < fo ,输出二极管实现软环流,但是初级环流大,效率不佳。
接下需要提高效率,调整谐振参数,目前测试效率如下:
效率还是不理想,还需要改进
本帖最后由 程英明 于 2015-10-10 17:19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现在才刚刚开始,这只是前期热身,后面要调整94%的效率,和更加优化的板子就要面试了,敬请期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期待程工将调试过程好像讲故事一样写上来我们读一读,感觉好像看《开关电源故障诊断》一样。。哈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效率提高到94%,在低压90VAC输入,输出满载进行热测试时,在如此小的体积内才能通过热测试及降额吧!期待程工大作!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面的分析和测试已经通过了,温升很不错,因为效率确实高,等着新优化的板子再测试OK就可以试产了,开模中的PFC骨架,变压器骨架23-24号到样品。初级电流也不大,设计取决于如何权衡匹配各项参数,如此小的变压器做100W,都已经是自我超越了,次级的SR MOS 温度才47.8℃......
次级电流波形有点偏,跟变压器漏感偏差1uH有关系(一个23uH,另一个24uH)
优化版出来,变压器要双线搅合一起试试,把这个波形搞正试试。
本帖最后由 程英明 于 2015-10-21 12:36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 下关驱动 和 电容电压波形怎么看出来是ZV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负压是为了更快释放下管的电荷,避免下管开通驱动前误动作,也是第二代LLC的优化,同时因为LLC那个中点要0电压,所以MOS的地就要负电压。 本帖最后由 程英明 于 2015-10-24 17:33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呵呵,上谐振与下谐振的临界了,次级待我改进,好机需要磨合才有更好的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Lp/Lr=10.4 可以選擇這麼大嘛  越大 頻率越廣,一般不是3-8嗎 這個取值還是根據實際的調試來取捨的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样做的关键所在,优点是减小LLC MOS的电流应力,可以提高效率,减低温升,否则效率怎么能上94+%呢,呵呵。
|
|
|
|
|
|
|  |  | | | | | 没有,自己搞定,关于这个电源效率这么高,不需要散热片。
|
|
|
|
|
| |  |  | | | | | | 程工,我再看了下,主要是哪方面的原因使你最终决定用LLC呢?我见你之前的方案,QR也可以做到92%以上的效率,应该都可以了啊? |
|
|
| | |  |  | | | | | | | 请看147楼的电流参数,峰峰值和有效值,如此小的值,QR是搞不定的,还有,效率必须要做更高,温升才能搞定。
LLC架构肯定是首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得好心动,哈哈,等我弄好之前程工你那个6562+2203的方案先,之后要试试这个,哈哈。。QR做了个1751的,效率不太理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产品很给力,一看布局都非常舒服,赞一个!效率如此之高,都有用这个方案做一版的冲动,跟着程工一起走,就是未来做适配器的方向!我顶!我赞!谢谢程工的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突发奇想,想把USB输出改为QC2.0来设计,90W+15W快充,有点难度,PCB布局已经是很紧凑了,还要加功能,我的个上帝呀,我快要被你压榨干了。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4292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881
积分:104292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负载仪连接了那么多线和端子,这样算效率,谁家的产品都做不了高效率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好,你要看仪器端的效率,我给你来个:93.82%,也不错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只能说无语了,这颗IC这么强大,既然被你整死了,输入30V就关断输出,你还24V就整死了,看来你的板子布局有问题吧,布板很关键的哦。也许是你输入的滤波没有做好,过冲了吧?超过30V输入,输出就没有了,OVP解除IC会自动重新启动的,我用的很好哦,已经有3款产品在用,VIN输入的电容很关键,必须用高频电解电容,切记!如果这颗IC这么容易被搞死,那么QC2.0的认证UL那边测试肯定会严格验证的,先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板子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类产品标准的方案,只能这样了,要上NXP的SSL4120 才行,功能一样,外围基本差不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看了4120,就是20脚的功能有改变,NXP还是不错的了
4120拿来做LED,1716做适配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SL4120 的待机功耗没有TEA1716 低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一高人作品,程工,有没有单独测试PFC和LLC效率? |
|
|
|
|
|
|  |  | | | | | EMI还可以哦,不过优化版的可能会更好,这只是初步的样机的参数:
本帖最后由 程英明 于 2015-11-18 09:29 编辑
|
|
|
|
| | |  |  | | | | | | | 最新板子在试产中,给大家晒晒PCBA照片,龙腾PFC 贴片MOS:LSE11N6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磨练磨练再磨练,就能练就功底。
接下来要验证各方面的参数,EMI,安规,恒温恒湿温升数据,雷击测试,可靠性测试,等等。不过已经初步的测试都OK了,接下来的测试也只是再次验证,拿到数据,才更以很好的证明产品的可靠性。
|
|
|
| | | | | |  |  | | | | | | | | | | 这速度厉害,不亏为深圳速度。。感觉像程工这样的电源工程师不会太多。。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了, 看到了程工你说这款IC对走线要求很高,请问有没有对走线要求不是很高的LLC?容易设计的? 300W这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0W LLC 这个IC是首选,就是个头有点大,性能还是很不错的,PCB走线的话规格书的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不知道这个方案采用TEA1995的同步整流控制,有没有输出轻载电流反灌的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请你上个轻载电流反罐的波形看看,我留意一下。不过我测试中,从0-100%负载都有验证,没有发现异常。
|
|
|
|
| | | |  |  | | | | | | | | 程工,好奇地想问一下,怎么整个方案设计到结案的过程,都没有跟热相关的东西出现呢?
难道是适配器因为全灌胶,对发热问题不敏感?
|
|
|
| | | | |  |  | | | | | | | | | 已经在认证中,等几天数据出来再证明给你看,效率这么高,外壳温度55℃。
|
|
|
| | | | | |  |  | | | | | | | | | | 难道在认证之前不需要摸底测试电源发热情况的么?
效率确实很高,但是体积小,不用担心某个部件会过热的吗?
还是说灌胶之后可以不考虑内部发热?(之前了解过变压器灌胶,UL也是需要测内部温度的)
MTBF, 可靠性等怎样保证的?
我是做工业电源的,也遇到过效率很高,但是有些器件就是过热的问题,流道和布局不好导致不少问题,
所以才好奇适配器电源的热设计多问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恩,难道你做电源不用测试的呀?我只知道我的这个电源丢在恒温箱不间断老化了2个多月,什么MTBF,你们有向我们公司一样真正的验证实验吗?靠计算那都是问号,我们预计的这台机是连续不间断5000-6000小时间报废,不知道你们实际这样测试过你们的电源没有?如果有,请问你们工业级的电源,不间断寿命多少? 本帖最后由 程英明 于 2016-1-21 14:44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关系,主要是时间问题,助理离职了,我没有整理数据而已,太忙了,每一款产品都必须验证,优化改进。
等认证公司的数据出来,就不用我花时间来做这些了。我们公司有EMI,雷击,可靠性验证老化室,现在就缺个测试辐射屏蔽房,其他的小设备就不说了。
|
|
|
|
|
|
| | | |  |  | | | | | | | | 版主,请教一下,PCB留那么多裸铜走线都有何好处? |
|
|
| | | | |  |  | | | | | | | | | 电流密度考虑,线路不够宽,才如此处理,减少损耗,热效应问题就得到改善了。
|
|
|
| | | | | |  |  | | | | | | | | | | 有几段线路看着很宽了,也是用了裸铜,我主要想问的是还有别的作用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见到实物就会想太不可思议了,图片是放大了的,实物很小。
|
|
|
|
|
|
|
|
|
|
|
 |  | | | | 程总的100W超薄比想象中还小。在12-12当天就看到程总的作品了。
|
|
|
|
|
|  |  | | | | | 1K 试产OK,与设计样机100%对上,一致性很好。
|
|
|
|
|
|  |  | | | | | 现在普通反激的IC在轻载时也是突发模式的,就是一串串波形。
|
|
|
| |  |  | | | | | | 请教一个问题,过CE认证中,90VAC,输出满载的热测试能通过吗?谢谢!90VAC输入,整机效率有多高,谢谢程工!
本帖最后由 yaojunbk 于 2016-1-12 09:28 编辑
|
|
|
| | |  |  | | | | | | | CE FCC CCC CB 六级能效 都在认证筹划中,能不能过呢?呵呵,自信的说,认证那些事小菜一碟。
|
|
|
|
| |  |  | | | | | | 为实干家点先赞,转FAE很久了。好久没有做设计了,看到这个贴子,内心激动,真的很精彩! |
|
|
|
|
 |  | | | | 程总,当SSHBC/EN拉低,IC关闭时,SUPREG电压还能不能稳定?如果能稳定,还能有40mA驱动电流? |
|
|
|  |  | | | | | 在空载的时候是突发模式的,还有VCC电容的储能来维持,为什么VCC 220uF,就是来维持所需电流。 |
|
|
| |  |  | | | | | | 程工,有空能不能上个动态负载时的输出纹波,比如0到100%,10%到90%负载跳跃,1a/us,1khz,50%模式,,,,,,,
|
|
|
| | |  |  | | | | | | | 1a/us,艾德克斯负载达不到,1khz,50%模式,mS级动态这个不是问题,有时间上传照片。
|
|
|
| | | |  |  | | | | | | | | 电流斜率0.5a/us,就可以啦,你这个体积小,电容容量小,估计0到5a,动态的时候,可能纹波还是有点点大的,我估计会超过输出电压的5% |
|
|
| |  |  | | | | | | 程工,你好!您tea1716非常熟啊。现在有个问题想请教下啊:在关机的情况下,芯片VCC引脚6 为什么会有抖动几下,然后才慢慢的关掉。因为这个原因我反复开关机的时候输出电压波形会有重启,您遇到过这个问题吗,怎么解决呢? |
|
|
|
 |  | | | | 我们正在筹划设计类似的,超薄带USB的输出接口适配器,能否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大概的成本价格,谢谢!QQ919655877
|
|
|
|
|  |  | | | | |
这是TEA1995T的脚位图
要元件和资料都可以加我Q48513102 要么找业务汤小姐电话13590327120 本帖最后由 万正芯源 于 2016-3-8 17:12 编辑
|
|
|
|
|
| |  |  | | | | | | 我根據樓主發圖片,COPY了PCB板,下一步找零件。有問題,要麻煩樓主呢
抄樓主的
|
|
|
|
 |  | | | | 程工 PF电感 用PQ2625的磁芯 干线40匝 辅助3匝 可以不?
|
|
|
|
|
| |  |  | | | | | | 空载 输出打嗝怎么解决?如图 可以听到变压器规律的唔声,输出指示灯能看到有闪烁,不知哪里出问题了
本帖最后由 Angel松涛 于 2016-4-29 13:43 编辑
|
|
|
 |  | | | | 变压器900UH 谐振电感150UH 电容223 开机后空载 输出在14--17之间跳变 大约一秒跳两次 程工如何解决
|
|
|
|
|
 |  | | | | 目前正在用TEA1716T做500W开关电源 谐振腔那部分变压器 好难设计啊 能不能来位大神帮忙设计一下呢?
|
|
|
|  |  | | | | | 您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呢?我这边也在做这个段的功率,可以交流一下吧 |
|
|
| |  |  | | | | | | 输入220V输入 输出40V/500W 你可以加我的QQ交流一下吧 458124185 |
|
|
 |  | | | | 为什么LLC或ZVS的半桥IC很多,而更实用的【负载变化大、容性、感性大、且不定】经典PWM半桥IC一个都没有【TL494、SG3525没有双端MOS驱动】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你好,看您的帖子,LLC您做不少,我也最近在研究它,我想问下,对于LLC的环路补偿,您是怎么补偿的?精确找到主功率零极点,然后精确补偿?还是在直流增益的时候,就积分电路压下去,把哪些不确定的零极点放到带宽以上的高频?
|
|
|
|
|
|
|
|  |  | | | | | 程工改行了吗?不做电源啦?咋没看到冒泡了呢?再次期待您的作品呢。
|
|
|
|
 |  | | | | 您好,我最近也用了NXP1916系列做了230W,但是PFC電感超燙的(密閉鐵殼內120度),
用的是PQ3230 44T/3T 140uH,是FAE給的值...
請問各位,這個值是OK的嗎? |
|
|
|
 |  | | | | 这么牛的电源赞一个,我想看看你电源起的VDS及电流波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