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BUCK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拓扑。从输入和输出端口看,是直流入和直流出。但是;内心充满了澎湃涌动的电压电流。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这是BUCK基本电路: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工作过程:
Q1通;电流安上面的红箭指的流向;经C1-Q1-L流向负载。再按下面红箭指向;从负载回流到C1。由于电感L的续流作用;在每个周期里流过Q1的电流是方形的。 电流波形如右上边兰线示。
显然;包括MOSFET及其连接的PCB线或电缆,都是流过方波电流。
注意:由于C1为电路提供了低阻抗的电流环路;加之电路到电源联线电感效应的作用。大部分或全部高频电流将流过C1。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Q1关闭;Q2开以前(死区时间里),电流通过Q2的寄生二极管形成回路。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经过死区时间后;Q2开通。电流开始流过Q2的沟道。由于MOSFET沟道是电阻性的,产生I*RDSON的压降。当压降小于它自己寄生的二极管开启电压时;电流全部流过Q2的沟道。
对于低压DCDC讲;一般都满足这样的假设。Q2续流电流;在管子“开”时完全流过沟道。
|
|
|
|
| | | | | | | | | | | 当Q2的沟道开始导通时,可以理解流过沟道的电流I增加,那么对应的I*RDSON也会增加,怎么会变小到小于二极管开启电压呢?
是不是我误解了,请指教!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I*RDSON中;中低压MOSFET的RDSON已经做到1mohm级别,百安级别电流也只0.1V压降;如何能高过0.7V的二极管开启电压呢? |
|
|
| | | | | | | | | | | | | | | 许工,我看LLC 和移相全桥里面都讲到在谐振时下管Cds的电容上的电被放完后接着下管的体二极管导通,然后下管零电压开通,但下管开通后谐振电流还是从其体二极管里面流走不是经过MOS管流走的,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可否帮忙解释下。
我以前是理解为MOS 管的电流只能从D流到S,今天看了你这个后迷惑了。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MOSFET的沟道是多子导电;就跟电线差不多,是可以两个方向随意流电流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为什么LLC和移相全桥里面都说下管开通了但电流还是从体二极管里面流呢?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那时管子没打开。 |
|
|
| | | | | | | | | | | 可以将图中的MOS管换成IGBT吗?N沟道的IGBT的电流可以反向流吗??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仅从是否能工作角度看,没有问题,只要换成带二极管的IGBT即可。IGBT可以通过并联的二极管实现反向流电流。
但是;问题是为啥要用IGBT或MOSFET?用哪类IGBT或MOSFET?
|
|
|
| | | | | | | | | | | | | | | 我有几个疑问:将二极管换成MOS管 或IGBT 可以降低损耗,那么成MOS管 或IGBT 起到的作用是二极管的作用,利用的是MOS管 或IGBT 体二极管,来实现整流,在不做控制时MOS管 或IGBT的体二极管仍然可以用!1、 问题是MOS管 或IGBT 是否需要控制? 2、经过栅极控制MOS管或IGBT 电流是否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不好意思;你的几个理解可能有点偏差。
首先;同步BUCK里;两只MOSFET;只有其中一只是类似二极管作用。即便是这只类似二极管的MOSFET,也会在动态条件下工作到再生制动状态。所以;同步BUCK与普通斩波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另外;IGBT是单向导电器件,IGBT续流续流也是全靠并联的二极管。
|
|
|
| | | | | | | | | | | MOS管的电流可以反着流?IGBT不可以反着流动?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最新回复 | | | | | | | 是滴。通常的IGBT不可反流,因此;大多数时候;会在C-E间额外反并一只二极管来提供反向通路。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Q1开的前一瞬间;Q2关,在这死区时间里;Q2沟道里的电流被挤到了寄生二极管里。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经过死区时间后;Q1通。由于Q2寄生二极管需要一段时间由通到阻断状态,Q1通的瞬间;有Q1/2的短路电流和负载电流同时流过沟道。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显然;Q1的开关速度和Q2的恢复速度决定了这时的损耗。
特别强调!!!
Q1开的速度超过Q2的恢复速度后;开的越快;损耗越大!!!适当的驱动可以获得最佳效率!!!! |
|
|
|
|
|
| | | | | | | | | | | | | Q1关闭后,VCC到L到R还是有电流的,当这电流消失后,下管便可以导通。
为什么Q1关闭后还有电流流出,那就是Q1的(VDS)电容的作用。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同时;更有电磁噪音如影随行。高的驱动速度将带来高的电磁噪音。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这有两种情况:
1)下管体二极管恢复过程就是上下直通过程。
2)驱动信号交叠。 |
|
|
| | | | | | | | | | | | | | | 我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二极管反向恢复过程中,二极管正向电压变成反向电压后二极管反向电流先是很大,然后慢慢减小到正常。是这样么?如果是,那么您说的第一种情况是不是就是指刚开始的很大的反向电流? |
|
|
| | | | | | | | | | | 楼主,
Q1通的瞬间;有Q1/2的短路电流和负载电流同时流过沟道。
为什么Q1通的瞬间,Q1/2短路呢???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因为二极管由“通”到“断”过程中;即便加反压也是需要时间才能做到的。这个时间恰恰是另一只MOSFET开通过程。这时;就尴尬的出现了短路状态。电路烈度和时间由二极管反向恢复特性和MOSFET开通速度决定。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经过Q2的恢复时间后;电路进入步骤1状态。这样;系统始终在从步骤1-5循环工作。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通过上述工作步骤,不难发现。红框里的线路;有高频交流电流!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这是低压大电流输出时;5相和6相效率的区别示意: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十年前的研究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许总,我在96,97楼提的问题麻烦您帮我看看,是否提的太业余?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这是同步DCDC,D2是多余元件,去掉不影响工作。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所谓PWM,就是把功率管里的电流搞成一份一份的方波,然后再用电感平均。这一份份方波就是直流与交流电流的叠加物。Q1Q2C1就是交流电流的环路。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高频电流自然引起了集肤效应的作用!无论你的PCB有多宽;高频电流只走边 没办法啊!宽线只缓解了直流分量的交通压力!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在大电流时;MOSFET的RDSON已经很低,线路的损耗有时能达到60%左右。而线路是无法简单用加宽PCB线来降低的! |
|
|
| | | | | | nc965- 积分:102089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20
积分:102089 版主 | | | | | | | 感觉线路损耗总是可以通过结构设计来弥补的,毕竟只是导线不是半导体结,应该容易许多。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结构调整是很重要,可集肤效应却会随铜线尺寸增加而增强。除非能在PCB上导线换位。 如果真那么干了;双面板就成了单层了。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2089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20
积分:102089 版主 | | | | | | | | | 该回路极端情况可以不用PCB,只用引脚,不知道器件引脚的集肤效应 相对相对器件内阻能够占多大比例?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暂不提工艺问题;仅管脚的引线电感是:TO-220 3.7nH 它引起的开关损耗就够瞧的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O-220 3.7nH 它引起的开关损耗就够瞧的了,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0982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4
积分:110982 版主 | | | | | | | | | 如果肌肤效应的话,覆粗铜效果不大,那该用多条细一些的覆铜并行会咋样?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不行!应为还有临近效应,发作起来和集肤效应差不多。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现在最有效的做法是扰流。你看;有些PCB覆铜面上有很多小坑(没铜的点),那就是扰流用的。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0982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4
积分:110982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0982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4
积分:110982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其实原理很简单;通过加坑,等效增加了导线电阻率。集肤效应就会减弱。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0982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4
积分:110982 版主 | | | | | | | | | | | | | | | 我觉得肯定有分布的原则,否则为了增加导线电阻率,将导线布的窄点不就可以了,应该是增加边缘部分的电阻率。让覆铜部分电阻率分布不一致,强制电子往中间走。 |
|
|
|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集肤效应是和电阻率相关的啊!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0982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4
积分:110982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我再看看学习学习,可是我想,如果布线太宽,肌肤效应严重,这种情况下,即使在中间位置布再多的空也没用啊,电流本来就不从哪里走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中间位置布空就相当于把一根单股粗线用多股细线代替一样吧? |
|
|
| | |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0982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4
积分:110982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问题你前面说的是,河水只从两边走啊,中间是不流水的,你插桩子也没用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ww问题是浅水/深水都插了桩,这样就逼部分河水到河中间去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0982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4
积分:110982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说法还是不能理解
1、如果说现在是河边上水流过大,有溃坝的危险,而河中间水流小,需要将河水逼到中间去,只要在边上插桩,让河水往中间流就可以啊,为什么还要在中间插桩?
2、中间插桩,不人为的增大了中间部分的阻力,又将河水逼到河边了吗?
因此我认为还是只有河边插桩好。河中间还是要保留他的通路(我说的河中间是河宽度的1/2处),当然,如果在河边插两个,在河1/4宽度插一个,河正中间一个不插这种方式更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总电流里;不光有高频交流,还有直流分量和基波及谐波成份。每个频率的集肤效应是不一样的。
对于直流;电流基本是按电场分布走的,中间电流会大,用“桩”刚好来“均流”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网格走线。“桩”&“坑”就是网格的眼(没铜的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网格填充方向咋讲究:跟电流方向90°还是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LT的DEMO板用90°填充,仅仅是制作工艺方便(45°填充的PCB文件容量好像大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22楼步骤5和35楼效率图可以看出,小电流时;集肤效应抑制了上下管贯通电流,使得低支相的DCDC有更高的效率,而大电流下;集肤效应使得低支相DCDC效率大跌!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显然;当电流比较大的时候,大尺寸的PCB可以通过改善散热来提高DCDC输出能力,但;却无力进一步提高效率。
这时候;需要更多有效支路来提供更多的电流通路。“并联”成了最直接的手段。这就是多相DCDC的前生和由来!
在PCB设计合理的条件下;表贴MOSFET做的DCDC大体4~6A是两者的分水岭,在小于这个电流时;单路DCDC效率会好些,大于这个电流;多相DCDC就有明显的优势了。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多相BUCK其实很简单,弄清时序后;用UC384X都可以做 只要你愿意的话。
这就是多相DCDC的驱动控制时序:
|
|
|
| | | | | | | | | | | 期待许工继续讲解
另,许工是否有多相BOOST相关资料,我有个朋友正在找多相BOOST的资料,但网上好少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觉得用CD4017 与3525能实现更多相的BUCK,这样输入输出端的电容都可以最小化,结构更简单,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赞成这重做法,产品一致性存在问题。而且有可能炸机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真是思想决定XXX 感觉兄弟你在这块感觉少了点。
除非设计的很烂;不可能有炸鸡的。 |
|
|
| | | | | | | | | 请问同步BUCK,这里的Q1和Q2可以用半桥IGBT替代吗?
|
|
|
|
|
|
|
|
| | | | | 简单的方法在续流电流到0后,继续导通Q2,以确保Q1零电压导通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0982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4
积分:110982 版主 | | | | 1、设计电流连续呢?
2、如果电流到零后,继续导通Q2,那就形成电流反灌了。Q1也不是零电压开通。 |
|
|
|
| | | | | | | | | 是反灌小部分能量,那Q2关断后Q1体二极管续流,再导通Q1不就是零电压开通吗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0982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4
积分:110982 版主 | | | | | | 问题是你如果控制这个这个电流大小?同样Q2关断一样增加损耗。 |
|
|
| | | | | BUCk/BOOST组成的元件就那么几个,除了续流管,就剩下开关管和电感电容了。大电流情况开关管和电感的降损应该还可做些文章吧。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hhh稍安毋燥;且听下面分解。 |
|
|
|
| | | | | 要提高效率,也就涉及到了电源内阻问题,这方面期待许工详解~ |
|
|
|
|
|
| | | | | | | | | 用错相驱动,效率可以提高,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驱动的IC,
我用3.8V输入,2。8V输出,20A,现在效率只有91%左右,脉宽很大,上面的驱动MOS很热,下面的温度很低,我看了一个错相的,有94%, |
|
|
| | | | | | | | | | | 学习了,楼上的朋友采用什么控制芯片及驱动芯片啊?还有功率部分PCB走线要求?还请许工详细的讲解下!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2089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20
积分:102089 版主 | | | | | 星宇现在做这种板已经得心应手了哈
|
|
|
|
|
| | | | | 许工,能咨询个问题吗?在做一个48V输入,36V、2A输出的一个恒流驱动,使用的是同步BUCK整流。在Q2栅极关断,过了死区时间后,会出现一个2V左右的电压冲击,导致了Q1的栅极电压上升过程中会出现回落现象,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优化。谢谢!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降低驱动电压或用慢开快关的RD-R栅驱动,都可以解决。建议选你最方便的方法试试。
|
|
|
|
| | | | | 网上看了下资料,二极管最差的恢复时间也是500ns级别。肖特基可达10ns级别,按理说跟100K频率比较起来不会成为任何瓶颈啊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是的,百度查询的资料。不知道能否给出一份正确的数值呢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原来是度娘啊!呵呵!吃喝玩乐和常识性问题;可以参考下,其它就算了。
如果是100K正弦整流,作为检波等信号处理,500nS是可以接收的。但是!!!!!!
BUCK!一般是工作在方波波形下。在边沿;上管开通时,会因续流二极管恢复而短路。短路电流峰值会达到直流输出的2~10倍,短路时间就是二极管的恢复时间。所以;虽然短路时间短;能量消耗却非常巨大。按500nS/100k估算,典型效率通常会被降低40%。
|
|
|
| | | | | | | | | | | | | 这个时间有没有好的方法测试出来呢
反向恢复时间是不是这样的时间
正向导通后,突然截止,截止的一定时间段管子还是通的。比如说导通时间是100ns
关闭后还有50ns是导通状态的,然后才能关闭是这样的吗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主,请教一个问题:多相交错电感量怎么算?一直迷糊着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许工 最近在做关于多重多相buck电路的毕业设计 能为我提供点资料吗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