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这个驱动电路,相信很多人都用过,原理也都明白,就不多说了,只是想问一下,在上管开通(方波高电平)的过程中,电流时由A-B-C-D-E,那么在低电平阶段,励磁电流不可能短时间到零,那么励磁电流如何流动? |
|
|
|  |  | | | | | 继续按照原来的“惯性”走,B-C-D-E-??。。。。喔,走不下去了。Q2处 缺少缓冲回路。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别告诉我晚上你两个讨论的,励磁电流通过副边消耗掉的结论。 |
|
|
|
| | |  |  | | | | | | | 你们两个一唱一和的,真能演~
励磁电流方向不可能改变,会维持原方向,从上到下,原边没有通路,当然要走副边消耗掉~
驱动电路稳态工作时,原边隔直电容的电压,始终为左正右负,并且恒值Vc*D~
高电平时,驱动变压器原边伏秒积为Vc*(1-D)*DT,
低电平时,变压器原边的电压为隔直电容的电压,不过是下正上负,去磁伏秒积为 Vc*D*(1-D)T~
你画的这个电路,跟前面讨论的电路有些不同吧?栅源之间的电阻,是你自己加上的,不过这样更容易分析些~ |
|
|
| | | |  |  | | | | | | | | 呵呵,既然励磁电流走副边消耗掉,那么磁伏秒积就不是: Vc*D*(1-D)T
去磁电压而是由副边的负载决定的。
原因你的励磁电流根本就不流过电容,直接在初级线圈内循环。(按照你的分析:励磁电流走副边消耗掉)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1、励磁电流能从副边消耗掉?开玩笑吧?
2、后面的驱动原理我都说了,大家都懂。
3、即使励磁电流由副边消耗掉,那励磁电流从现在b-c-d-e的方向降低到零,也的需要一个时间吧?在这个时间内,电流的流动回路,不要说方向。我要的是回路!!!!!!! |
|
|
| | | | |  |  | | | | | | | | | 我想问的是,励磁电流为什么不能从副边消耗掉?
反激变压器的能量,都是励磁电流,mos关断的时候,励磁电流就是从副边释放~
励磁电流是一种空载电流,励磁的时候,能量无法传递到副边,但去磁的时候,是可以从原边释放的~ |
|
|
| |  |  | | | | | | 励磁电流会把C点电压拉负,然后磁复位?请专家指点。 |
|
|
| | |  |  | | | | | | | 电容电压不会突变,电感电流不能突变,这是基本物理规则~
目前为止,本贴还没出现专家,都是些砖家~ |
|
|
|  |  | | | | | 沿G、B、C、D、E、F,走,然后下管导通,电流反向沿E、D、C、B、E方向流动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其实低电平激磁电流复位过程,通路是不变的,依然是由A-B-C-D-E,只是源变成了激磁电感而已, |
|
|
| | |  |  | | | | | | | 这时候励磁电流也反向吗?
励磁电流为什么不能从副边消耗掉,哪里是在开玩笑?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如果励磁电流能从副边消耗掉,单端正激还需要复位绕组干嘛?励磁电流当然不反向,你看看nansir的解释。 |
|
|
| | | | |  |  | | | | | | | | | 励磁电流当然能从副边消耗掉~
励磁电流方向不能突变,会维持原方向下降到零,单端正激,如果没有复位绕组,励磁电流在副边没有续流通路~
什么叫复位?就是想办法让励磁电流释放掉~只要能释放掉,不一定局限于需要复位绕组才可以~
复位绕组只是想办法让励磁电流回馈给输入电源,提高效率而已~
去掉复位绕组,用RCD也可以,接法跟反激一样,只要能消耗掉励磁能量就行~ |
|
|
| | | | | |  |  | | | | | | | | | | 励磁能量你可以由副边消耗掉,前提是原边你没有给他设计的通路,这种情况是设计上必须避免的,因为那样的话复位电压不是你可控的,很可能会烧坏东西。做电源每一步的能量通路我们都要设计好,这样能量这个老虎才会为我所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位电压,如何不可控?
Q2导通,C的电压就加在激磁电感电压两端,是下正上负的,这就是复位电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Q2导通时证明激磁电感已经复位完毕了,这时的电压叫反向电压,好好看看我18楼的解释,我想已经很明白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Q2导通的时候,也是C2反向激磁的过程?
兄台的意思,这个驱动变压器的磁化曲线,是双向励磁吗? |
|
|
|
| | | |  |  | | | | | | | | 上管开的时候是A-B-C-D-E,然后下管开E-B-C-D-E,这样没有反相吧? |
|
|
| |  |  | | | | | | 沿G、B、C、D、E、F,走
接着呢?总要回到B吧(这才是一个回路),说说在降为0前,如何回到B的?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上面管子的PN结,驱动电路的励磁电流都是很小的。你见过利用三极管做的这种拓扑的主电路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Vg=0 时,这个电路没有问题
在Vg=1 时,这个电路也没有问题
在Vg=1→0(或者0→1)转换的时刻,电路有问题。
问题在哪:
Q1,Q2需要并联二极管(上:阴,下:阳)做为缓冲回路。
如果用MOSFET 没有这样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我18楼的解释,这个电路是没问题的,前期我也加反并联二极管的,后来发现可以去掉的。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当然电流不能大,说见过这个电路用在主回路上的,要是那样Q1立马完蛋。 |
|
|
|
| | |  |  | | | | | | | 假设时间t1,驱动电平为零,由于激磁电流方向不能突变,激磁电感感应电压反激,B点电压变负,G-B维持正向导通,三极管放大作用,三极管Q1维持导通AB导通,故电流方向维持不变,当激磁能量释放完毕后在电容C1电压作用下,电流反向Q2导通 |
|
|
| | | |  |  | | | | | | | | 原理大家都很清楚。
关键是电流回路,请列出封闭的电流回路。才让人信服。 |
|
|
| | | | |  |  | | | | | | | | | 我18楼已经给出闭合回路了,你说原理你懂,那么就不会在问这样问题了 |
|
|
| | | | |  |  | | | | | | | | | 您11楼:
沿G、B、C、D、E、F,走,
请在接着“走”后面写下去。
沿G、B、C、D、E、F,走----?----?---? 最后能到G,B等,这样就是个完整封闭的电流回路。 |
|
|
| | | | |  |  | | | | | | | | | 驱动电平为零激磁复位期间回路A-B-C-D-E-F-A,也就是和驱动高电平时回路一样没任何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好的。
到了A 后,因为Q1是关闭的。如何能到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在前面说,原理大家都懂,我觉得我是有点迷糊~
既然大家都懂的话,还在这讨论啥啊,灌水玩吗?
你好好解释解释这个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说的原理,你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
高电平时,驱动变压器原边伏秒积为Vc*(1-D)*DT,
低电平时,变压器原边的电压为隔直电容的电压,不过是下正上负,去磁伏秒积为 Vc*D*(1-D)T~
问题在:
从高到低转换时:励磁电流是如何换向的?中间过程是如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然是去磁结束,励磁电流才回复到零,励磁电流不换向~
nansir的说法,驱动变压器貌似是双向励磁的~
我的理解,是单向励磁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容左正 右负上,我和你是一致的。
不一致的地方:
ZKYBUAA 说:Lm可以利用副边消耗
Blueskyy 说:需要在Q2上并联二极管续流消耗(此时电容电压是消磁电压)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谁告诉你Q1是关闭的?好好看看理解一下18楼的解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nansir18楼说B感应出负电位表示质疑。
如此说来:C将出现更负?
电容在去磁的过程中,继续被充电?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你说对了,C点电位会比电容上电压低一个PN结压降。这个驱动电路副边的波形是有正负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副边的波形是有正负的, 这正是目的
正的原因:Vcc- Vcc*D
负的原因 :Vcc*D (电容电压,通过Q2 下正上负)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 | 你还是没弄明白,电压确实是这样,但不一定非得通Q2的导通。B点的电压时低于地电位一个PN结压降就可以保证你的这个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照nansir的意见,在G=0的一段时间内:Q1仍然继续通,这个时间是让Lm电流回零的。
此时的电容:左:负电位 ,右:更负的电位。(左- 右 =VCC*D)
当Lm电流=0 后,
此时的电容:左:正电位 ,右:0电位。(左- 右 =VCC*D)
开启Q2。Lm电流开始负增长。
好象有点点道理。但我仍然表示怀疑。土豆帮仿仿,看看电容左端电位有没有这个跳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不同意NANSIR 18楼的分析
假如如此:电容左端只可能感应出接近0电压的电位。这样低的电压,不可能让Q1饱和导通。
为啥:电容左端只可能感应出接近0电压的电位?有如下分析:
Lm的去磁电压=电容电压VC,没人怀疑吧。
当按照NANSIR 18楼的分析,G=0的一段时间内:Q1仍然继续通,这个时间是让Lm电流回零的。
由:电感消磁电压= V Lm= (GND- V右)= VC ,得出V右= - VC ,
又由于:电容电压=V左- V右 = VC,
所以:电容 V左电位一定 = 0
V左电位一定 = 0,请问Q1还能通吗?
即使Q1能通,还能大电流饱和的通吗?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 | | 为什么不可能?在构不成回路的情况下,去磁电压变成多大都有可能。你说去磁电压等于电容电压而不是电容电压加一个PN结压降,那你把回路给我描述出来。别告诉我副边去磁,在这个图中,那属于扯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从来没说副边去磁,也不赞成这个说法。
去磁电压=电容电压VC+三极管压降-VCC;
有分析的 理论依据么?
给我的感觉就是:先假设有这条路,然后就往这上面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了兄弟的分析,看来你还需要把电路和磁路的理论好好学习一下。
Lm的去磁电压=电容电压VC,没人怀疑吧。
我就怀疑啊,去磁电压=电容电压VC+三极管压降+VCC;
你下面的分析我就不说了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 | | | 我也怀疑,但nansir给的公式好像不对,去磁电压力没有VCC,虽然去磁回路跟Q1有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确实是有问题,哈哈, YTDFWANGWEI兄很仔细,应该是下面的公式,请斧正
去磁电压=电容电压VC+三极管压降-VCC;
去磁电压=电容电压VC+二极管PN结压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去磁电压=电容电压VC+三极管压降-VCC??
我们需要的是让人信服的分析,不是臆断。
你第二个公式:去磁电压=电容电压VC+二极管PN结压降-
如果将PN的电压看作是0 呢?请结合我62楼的再看看。
人不能不自信,太自信了就是“固步自封”哈哈。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 | 谁告诉你LM等于0后,左边是正了?Q2导通,左边会是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容两端电压不能宊变这是不变的物理特性,我觉得不可能被再充电,只要变压器不饱和就是等待反相复位. |
|
|
| | | |  |  | | | | | | | | 按照你的说法,B点电压变负,岂不是隔直电容电压突变了~
而且按照这个过程,何以维持驱动变压器的伏秒平衡?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电容电压不会突变,但电感两端电压会突变。明白了没有? |
|
|
| | | | |  |  | | | | | | | | | 隔直电容电压不能突变这是常识,但激磁电感的感生电压可以突变的啊 |
|
|
| | | | | |  |  | | | | | | | | | | 那这时候的励磁电感的电压正负是怎样的?下负上正?还是下正上负? |
|
|
|
| | | |  |  | | | | | | | | 我觉得要继续补充一点就好理解了
当Q1刚刚截至那一瞬间,由于激磁电流方向不能突变,激磁电感感应电压反激,B点电压变负,G-B维持正向导通,三极管放大作用,三极管Q1又维持导通AB导通,C1继续被充电(左正右负),驱动变压器原边上的电压因为电容C1被继续充电其(C1)上的电压在不断增加而使变压器原边电压不断减少实现磁芯复位。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是的,我也认识是这样,在驱动信号变低后,并不是Q2开通,而是Q1工作在线性状态,在这个过程,电容继续被充电(要明白一点,电容被充电不代表励磁电流增加,实际已经进入励磁电流去磁过程)。从等效图上来看,去磁电压基本等同于电容电压。 |
|
|
| | | |  |  | | | | | | | | 假设,在G为高电平时,Q1导通期间电容C已经完全充足了电,怎么还会有从左到右的电流从上面过? |
|
|
| | |  |  | | | | | | | 学习一下,了解一下我们销售的电容在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很有帮助。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你们好好理解一下18楼nansir的说法,别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象来理解。我当然知道RCD也可以复位,即使没有复位绕组没有复位RCD副边也可以,可那像nansii说的那样,副边感应的高压会如何控制?就以这个驱动来说,副边有回路吗? |
|
|
|  |  | | | | | 既然是理解,肯定是按照理论来解释,就不会是想象~
nansir的说法,无法让人信服~
激磁电感反激,何以使Q2处于放大状态,不能是饱和导通状态?
而且按照18楼的说法,驱动变压器磁化曲线工作在一三象限,这点我不敢苟同~ |
|
|
| |  |  | | | | | | 磁化曲线怎么就不能双向呢,你可以不信服,但不要光想象,可以自己把几种工作模态分析一下,然后在下结论,我的解释不一定正确,但你要反驳的话最好有详细的理论分析,这年头八卦的帖子都需要有图有真相,那么我们做技术的也要有分析在有结论啊。 |
|
|
| | |  |  | | | | | | | 我没有凭空想象~
既然你定义磁化曲线是双向的,但何以保证伏秒平衡? |
|
|
|
| | |  |  | | | | | | | 在这里Lm是双向磁化的。这个我也同意。
在G=0,Q1关闭,
正向消磁的分析,NANSIR 的臆断,不能让人信服。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在G=0,Q1关闭,
这句话才是臆断,谁说G=0,Q1就关闭了? |
|
|
| | | |  |  | | | | | | | | 来论坛讨论的,是为交流技术,blueskyy兄弟的发言我没回复,是不想把交流搞成争吵,
大家最好像王工80楼那样清晰的给出分析的脉络,依据什么定律;思路怎么展开的,不要马上就给出一个结论性的东西,而且还很情绪化的结论。
无论什么电路都要符合基尔霍夫定律,这个是大前提,然后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等进行展开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让人信服。 |
|
|
| | | | |  |  | | | | | | | | | Nansir 是个有修养的人。
表示对你的敬意。
上班 抢时间 偷着发贴。措辞欠妥。希望不要计较。   |
|
|
|
 |  | | | | 怎么重复讨论了。。
之前也有人发贴讨论过这个驱动线路。。。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没有讨论这个驱动电路,讨论的是励磁电流的方向及流动的回路。 |
|
|
|  |  | | | | | 这个帖子真火~
短短一个小时,直奔精华~
是我们平时不注意如此简单的电路,还是我们平时不注意思考~ |
|
|
 |  | | | | 对这个电路而言,B点可看作:不是与A连通,就是与E连通。原边可看作是个恒压源,励磁电流应该会怎样? |
|
|
|  |  | | | | | 没搞过此类大功率电源的MOS驱动!我觉着T1当成理想变压器理解吧。能量从原边到副边,又从副边到原边。C1的大小应该很关键。 |
|
|
| |  |  | | | | | | 在这里不存在【励磁(自然)复位】这个概念,在这里是被反方向的【励磁电流】强制复位的。 |
|
|
| | |  |  | | | | | | | 不就是电容的充放电回路吗?C1要选好,以保证输出波形的对称,防止失真。小心输出正弦波哦 |
|
|
|
 |  | | | | 这个驱动原边是个标准的不对称半桥电路,T1`blog_是双向磁化,励磁电流走向需要在Q1,Q2上并联二极管。通常没有二极管时,是由于驱动的励磁电流较小 ,三极管的关断延时和PWM波形比较陡,当然副边也可以走一些,所以,没有续流二极管也不至于有很大风险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结合nansir在18楼的说法,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1、驱动信号高电平的情况下,Q1饱和导通是没问题的,电流有A-B-C-D-E,这个也没有异议。
2、在驱动信号变成低之前的瞬间,我们认为电容上有电压V1,左正右负,电感中有电流,由C到D。
3、驱动信号变成低电平后,Q1关断,励磁电流保持原来方向有C到D,但没有流通回路,因此原变感应电压逐渐增大,方向为D正C负,当感应电压等于电容电压时,B点位0电平,当感应电压达到电容电压+PN结电压时,B点为负的PN结电压,这个时间是很短的,励磁电流可以认为没变。
4、由于B电为负的PN结压降,Q1就会导通,但不是饱和导通是线性导通,Q1的CE压降为VCC+PN结压降(这里我描述的可能不那么准确但意思应该是这个)
5、这样,从外表来看,去磁电压还是电容电压(象蓝天说的,假设PN结压降是0的话)。
6、当励磁电流降低到零后,原变没有感应电压,B点自然就不会降低到地电平一下。那Q2自然导通,电流也反向了。 |
|
|
|  |  | | | | | 仍然质疑。

我将他18楼的分析用图表达出来。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将Q1当作闭和的开关好了。
在消磁的过程中,实际是将Lm的能量转移到电容中。
满足:1/2*Lm*i ^2 =1/2*C*V^2
再来假设:Lm如果足够大,C并且足够小,Vc 我们将得到非常高的电压。
有可能Vc原远远高于VCC。Q1还能工作吗?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你又在那里假设,假设是你说的那样,那不是驱动电路。那就成了谐振电路了,你想想,如果VC大于VIN了,副边的驱动是什么样子?我们不是讨论这个电路的各种情况,是讨论这个驱动电路的情况,前提是它的满足驱动电路的最基本要求。 |
|
|
| | |  |  | | | | | | | S2 闭合 ,S1断开。
现在: S2 断开,同时S1闭合。有什么现象?
 |
|
|
| | | |  |  | | | | | | | | 走火入魔了!硬是要往谐振上靠。
这个变压器的副边没有整流二极管,给了MOSFET Cgs的能量还能倒回来的。 |
|
|
| | | | |  |  | | | | | | | | | 呵呵,还是清醒的。没有走火入魔。
你结合王斑竹80楼分析总结,再看看俺这个草图。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你从头到尾没个回复都看看。你这个图跟我80楼的说法风牛马不相及。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晕,85楼的图和82 楼的图 不是一样的么?
80楼中Lm如何减少到0 ,不是82楼的么? |
|
|
|  |  | | | | | MOS的栅源电容,在q1,q2转换过程中,这个电容对维持励磁电流有用,B点电压在正常驱动过程中不会降到E点以下,否则Q2真是要等到励磁电流降到0才能导通,但实际工作中不是这样的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不是这样是怎么样?励磁电流从哪里走降低到零?我要的是励磁电流的回路,不是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 励磁电流在Q1、Q2转换过程中,有两部分可以提供:1,Q1、Q2的开关延时,2,MOS的栅源电荷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你的意思是,在Q1\Q2转换过程中,励磁电流已经降低到零了?那么这个转换过程是多长?是不是就是Q1\Q2自身的延时?如果是那时间是不是很短?因为这个是延时基本对应副边驱动关断下降。 |
|
|
| | | | |  |  | | | | | | | | | 就是Q1\Q2自身的延时 ,大约30~50nS吧,且上升延时比下降延时短,所以Q1、Q2都关断的时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有,时间也很短,这时栅电荷正好可以维持励磁电流,当然时间也不长。时间再长的话,或者励磁电流大的话就要有续流二极管的帮助了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在Q1导通时,励磁电流增加为(输入电压-电容电压)×导通时间/励磁电感。这个电流的增加等于励磁电流的减小,按照你说的如果几十纳秒内回复到零,那么复位电压应该是多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Q2导通后才会回复,Q2关断时励磁电流方向是反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Q2导通后才会回复
请问:Q2导通后,Q2的电流方向?此时Lm的方向?
怎么又回到问题的原点?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驱动都有两个二极管,电流方向是E到C的,没有二极管励磁电流流向是有问题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 | 那你的意思就是我提供的这个驱动有原理性问题了?我没用过,但别人用过是没问题的,我用的都是MOS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兄,你的MOSfet是有内置二极管的。。。哈哈
别人没有问题,也许是电流本身就小。再说三极管也就结电容呀。
让他搞个大电流试试。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 | | | 蓝天兄,你看帖子注意点啊,我都说过1、这个电路不可能利用三极管做大电流的。否则Q1肯定嗝屁。2、我用的是MOS,别人用三极管没问题。大电流这个电路100%完蛋。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栅电荷正好可以维持励磁电流? 没有看懂,能否画个图看看到底怎么维持的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图Q1导通,栅极正偏为例,Q1导通时励磁电流C到D,Q1关断,正电荷由副边也从上到下,正好延续励磁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应该不对吧,最好把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图画出来分析一下,栅极电荷不能起这个作用,变压器激磁感应电压和栅极电荷电压是串联关系,而且极性刚好负阴抱阳,这个反激电压是可以快速抽取栅极电荷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啊,反激电流不是维持励磁电流方向和NI不变吗,Q1关断,正好抽取栅电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磁电流不变,但电压反向。我说的栅极电荷不能使变压器磁复位也可以用伏秒平衡来解释,栅极电荷加到变压器上的V.S值是否为零呢? |
|
|
 |  | | | | 呵呵,才看到这个帖子,没想到当时帖的一个图却引来如此激烈的讨论~
说下我的理解:
1,这个图要说明的仅仅是原理,那是个什么样的变压器,理想变压器!那么问题就会比较明白了。举个例子:书上介绍反激原理的时候也是没有加RCD吸收的。
2,实际上不可能励磁电感无穷大,励磁电流为0。但在这个磁芯的选择上,是尽量选高u值的磁芯,往理想变压器那边靠,因此励磁电流也是很小的,小到由此引起的尖峰不会击穿三极管即可接受的。还是反激的例子:原边非要加RCD吸收吗?
3,实际中,加上二极管可以改善驱动波形。
以上是我的理解,大家继续~ |
|
|
|  |  | | | | | 请问加二极管的话,一般加什么类型的二极管为好?普通的、肖特基、快恢复?可以的话,能否给个型号?
|
|
|
 |  | | | | 如Q1、Q2在工作过程中有两个管子都截止时即B点的高阻状况存在,则王工80楼的观点大部分都成立。
但这个电路的实际工作情况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曾对5551/5401;8050/8550;882/772;2073/940;TIP41/TIP42;
TIP31/TIP32等常见的对管组成的互补射随器做过测试,上下管只存在[共态导通]时期,而不存在[共同截止]时期,
(这与线性电路中的“交越失真”与“开关失真”是两码事,原因是晶体三极管导通快,而关断较慢)也就是不存
在输出的[高阻状态],所以才有45楼、60楼的说法,也是Q1、Q2无需反并二极管的原因。
后面有帖子中说到的励磁能量部分会通过副边释放的说法,个人认为是成立的。
王工这个帖子是个难得的好帖子! |
|
|
|  |  | | | | | 看大家讨论这么激烈,找书看看,在赵老师书上找到一个例子:看到驱动电平为高的时候,变压器中电流就有正有负了,感觉和大家分析的有出入(也许没明白,呵呵),各位大师看看怎么解答下。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中间的那个是变压器原边电压波形,变压器中电流本来就是有正有负。 |
|
|
| | | |  |  | | | | | | | | 在驱动电平Ub为正时,电流就有正负,想知道负电流路径和正电流路径怎么样? |
|
|
| | | |  |  | | | | | | | | 仿真波形,在驱动电平为高电平时,上管NPN先是不通的,下管PNP导通,之后下管PNP关,上管NPN通.
驱动低电平时候,上管NPN通,下关PNP断,之后上管NPN关断,下管开通.
 |
|
|
| | | | |  |  | | | | | | | | | 真是热火朝天,有图有真相。有的时候实际能够行得通,但是原理上就是说不过去。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驱动电平有高有低完全正常,我80楼说的也是一样的。 |
|
|
|  |  | | | | | 个人还是同意80楼观点,原因还是从电流的角度来讲到目前为止只有80楼的解释能讲的通,同时激磁复位和[共态导通]关系不大,因为共态导通并不能改变激磁电流的方向
个人也不同意通过副边释放的说法,从伏秒平衡的角度副边不具备这个条件,相反副边对激磁的复位是起不好的作用的 |
|
|
| |  |  | | | | | | 你的意思是: 流过Q1的电流有两个连续的过程
1,电流由小到大——励磁
2,电流由大到小——去磁
然后才是Q2导通
对吗? |
|
|
|
| |  |  | | | | | | 当然啦,激磁复位和[共态导通]是没有关系的,[共态导通]只是使[高阻状态]不存在了,也可理解为[死区接近零]。
王工80楼的第6点是有点问题的,[正向励磁电流]不是靠[**回路复位]的!而是靠Q2导通被强制复位的。 |
|
|
| | |  |  | | | | | | | [正向励磁电流]不是靠[**回路复位]的!而是靠Q2导通被强制复位的。
哈哈,这话是本贴争论的“核心”,晶斑竹的结论,让人欣慰。
但是:[共态导通],Q2的C-E 不允许电流从C到 E ,Lm如何靠Q2导通被强制复位? |
|
|
| | | |  |  | | | | | | | | C1上的能量干吗去了?C1两端的电压波形是怎样的?Q2导通时,C1会怎样?电流又怎样流? |
|
|
| | | | |  |  | | | | | | | | | C1上的能量干吗去了?
Q2的作用是反向励磁的,不是用来正向磁复位。Q2不具备正向磁复位的通路。
这个电路是有问题的。缺少正向磁复位的通路(反向磁复位也一样)
帖子里说了这么多,看来是白说了。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在80楼的说法,肯定是有问题的~
Q1在驱动电平为低时,很快就会关断,时间也就是差个关断延迟而已,而不会像你说的那样,Q1会一直导通,知道励磁电流降低到零~
我请教请教高人去,验证验证我的想法~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三极管关断的条件是什么?是驱动是零吗?B比E电平高,三极管就不会关断。好好想想。 |
|
|
| | |  |  | | | | | | | 可以做个实验或仿真,拿掉Q2激磁复位也是可以的,Q2的作用更多的是反向励磁,起复位作用的还是Q1部分相关的电路 |
|
|
| | | |  |  | | | | | | | | 这个当然,但电路波形又是另一种样子了。
我觉得对这个电路而言,Q1、Q2最好当做一个【整体】来考虑。 |
|
|
|
 |  | | | | 鄙人分析如下:
当输入时高电平时,Q1导通,变压器输出脉冲,当输入为低电平时,根据三极管的开通条件可知,Ube<Uon,Q1是瞬间关断的,而此时Q2导通,构成变压器磁复位回路即:B-C-D-E.。对于这种驱动电路缺点就是,输入占空比不能太大,即Q1导通时间要小于或者等于Q2导通时间。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三级管能反向流电流吗?看清楚,这个是三极管不是MOS管。 |
|
|
| |  |  | | | | | | 呵呵~你还真别说~
我说说两点:
1、三极管的C和E,和mos一样,有时候是可以互换的,即电流可以从C流向E,也可以从E流向C~
2、这个电路我仿真了一下,结果是:驱动变压器是双向励磁的,磁化曲线工作在一三象限;驱动信号高电平上升沿,磁化电流正处于负向最大值,也就是从下向上~
3、80楼的观点是有问题的,原因是没考虑负载效应~
莫陷入口水战,欢迎上个时序图~ |
|
|
| | |  |  | | | | | | | 1、三极管的C和E,和mos一样,有时候是可以互换的,即电流可以从C流向E,也可以从E流向C~
还请解释一下,MOS好理解,三极管大家还真没这么搞过,还请兄弟从物理结构上讲一下怎么电流就能双向流动呢? |
|
|
| | | |  |  | | | | | | | | C和E的不同,主要在于杂质的搀杂浓度不同~
印象中大学课本里有这方面的内容,数字电路里的TTL电路,就有npn三极管电流从E流向C的例子~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一直以为三极管不可能从E流向C,如果可以,那80楼的分析是有问题的,否则我还是坚持80楼的见解,呵呵。 |
|
|
| | | | | |  |  | | | | | | | | | | 以前我也认为不可以的,但我师傅告诉我,是可以的,并举了数字电路里面TTL电路的例子~
即使电流可以从E流向C,即倒流,我觉得你80楼依然是有问题的~
原因我在前面说过了,具体的时序我在思考,但跟你80楼的不太一样~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晕,我都说了,如果可以从E流向C,我80楼的分析就是错误的,而不是有问题,这个帖子根本没有讨论的意义,将三极管换成MOS管,时序谁都可以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测值:MPS2222A:正向放大倍率227,反向(E,C倒接)2.9倍,B悬空,[email=Iec=6mA@100]Iec=6mA@100[/email]欧/12V(以下同),Ibe=1mA时,Iec=13mA,Ibe=10mA时,Iec=13.6mA。
电流可以倒流,但很小,是否够励磁电流,要看实际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还请你师傅给讲一下,其中的原理让大家长长见识,电流从E流向C具体条件?
目前为止在这个电路里我实在找不出来三极管电流从E流向C的理由,我也很想开阔一下自己的视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极管有两个工作区域,Forward active region 和 Reverse active region。
前者电流C向E,后者电流E向C。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Reverse active region,请问什么条件下发生?是不是像MOS管一样,只要栅极电压满足三极管开通条件,就可以由E流向C?也就是途中,只要驱动信号变成零,Q2中电流就可以由E留向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师说的是三极管的倒置放大状态,条件是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由于三极管结构的不对称性这种情况的放大倍数很小。
但本电路显然不具备倒置放大状态的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书不在手边,刚搜来的:

这只是回答你156楼的第一个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呵呵这张图好像有点问题,如果图上横轴给出的均是发射结电压的话,应该在反偏的时候是集电结电压值才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问题的,C,E角色互换,Vce 变成Vec=-Vc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指的不是这里,而是发射结、集电结的角色也应该互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以《数字电路技术基础》里面的TTL电路部分,TTL反向器的输入端,是npn三极管的发射极~
而TTL电路输入可为正,说明对于npn管子来说,电流可以从E流向C,即倒流~
即使图中的两个三极管,都不会倒流,你在18楼和王工在80楼的说法,都是有问题的~
原因我在前面说过了,你们都没考虑负载效应。
要知道驱动变压器次级是个容性负载,电流可以反灌~ |
|
|
|
 |  | | | | 还没做到这样深入的分析问题,关注中,学习了。。。。。。 |
|
|
|  |  | | | | | 今天,俺没有事,就做了仿真,等等就传上去,
变压器模型用电感替代了,成了反激得模型了,
可是结论和斑竹的很一致,
在Q1关断,Q2开通时,原边电流已经将为0了。 |
|
|
|
| | |  |  | | | | | | | 仿真的路感觉不对,变压器在复位时,应该是只有励磁电流和漏感电流的,
但上述电路,是将Ton时间内的所有能量进行复位的,,,,
saber水平有限,一加变压器就报错,,, |
|
|
| | | |  |  | | | | | | | | 实际上驱动变压器就激磁复位的仿真,我认为用电感仿真误差是不大的。因为MOSFET开通后驱动变压器源边的电流主要就是激磁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电容的计算和半桥隔直电容计算原理是相同的,C=(Iavg*DT)/dV,其中:dV电容上电压波动值 |
|
|
| | | |  |  | | | | | | | | 请141楼的朋友将图中,“曲线 :对应电路的点” 标示出来。
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有空将波形整理明晰给大家看,不过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
公司的电脑,有加密软件,发出去,大家都打不开的,万恶的加密软件啊, |
|
|
|
|
|
| | |  |  | | | | | | | scope中的波形对应的电路上的节点如下:
波形从上到下,对应为:
Vl: 电感上的电压
i(short,il): 电感上的电流
Ve: Q1发射极对地电压
i(short,iq2): 流过Q2的电流
i(short,iq): 流过Q1的电流
Vb: 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电压
Vb-Ve: Q1-Vbe. |
|
|
|
| | | |  |  | | | | | | | | 第一个圆圈的波形是由于驱动脉冲由低变高,但此时Q1不导通,Q2导通,所以,B点电位为5+Vbe,被抬高Vbe,第二个圆圈波形是由于驱动脉冲由高变低,但Q2不导通,Q1导通,所以,B点电位为0-Vbe,被降低Vbe。 |
|
|
| | | |  |  | | | | | | | | 
你说的“当Vb为低电平。。。。。。。”这个“继续导通一会儿”是指 两红虚线间的时间么? |
|
|
|
| | | |  |  | | | | | | | | 兄台,不知道能不能 帮我仿仿 85楼的图。
如果没有电流源的话,就用DC串连一个电阻代替也可。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不知你要看哪几点的波形。先上这几个。(今天下午有事出去了,晚上才回)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谢谢兄台。关注的是V3电位。
这个仿真结果也说明了楼主的电路:在Vg=0是,Lm的确能将Q1打通。 |
|
|
|
| | |  |  | | | | | | | 这个软件真的是太好了,对电脑的要求高不?楼主用的是WIN7系统,几核呢? |
|
|
| | | |  |  | | | | | | | | 这个软件是saber,对电脑要求说高不高,说低不低。
要运行快,就配置高的。
我这里有05 06时候配的电脑,运行saber2007 也顺畅 没问题。 |
|
|
 |  | | | | 听了很多大侠的意见,小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呵呵,想法不太成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电路稳定工作时,电容电压变化较小,近似认为是不变的。当加正脉冲时,Q1并不是马上导通(后面解释),所以,我以Q1导通为讨论起点。Q1导通后B点电位5-Vbe,电流流向ABCDE。当脉冲由“1”变“0”时,由于电感的存在,电流仍保持原来的流向,Q1并不会马上关断,Q1基极电位为0,B点电位为0-Vbe,C点电位也由原来的电位下降Vbe,电容电压保持不变,电流流向仍为ABCDE,其值逐渐减小至零,Q2开通,Q2基极电位为0,B点电位变为0+Vbe,C点电位也由原来的电位抬升Vbe,电容电压保持不变,电流流向为BEDC,当脉冲由“0”变“1”时,同样由于电感的存在,电流仍保持原来流向,Q2不会马上关断,Q2基极电位为5,B点电位变为5+Vbe,C点电位由原来的电位抬升Vbe,电容电压保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到0后,Q1导通,B点电位变为5-Vbe,C点电位由原来的电位下降Vbe,电容电压保持不变,电流流向变为ABCDE,至此开始下一个周期。 |
|
|
|  |  | | | | | 如果按你说的导通,你第一句说的“Q1不是马上导通”很难理解,再往下看,“驱动电平为低时,Q1仍然导通”也很难理解,因为Q2集电极是接地,这个“地”是相对电源永远不变的0V,而驱动电平是指对电源的高低电平,所以,驱动电压为低电平的那一刻,Q2已经导通(无论Q2的发射极电压如何,它都是导通的),这时的情况是:两只管同时导通,电源直接短路。
另外,如果认为电平为低的瞬间,B点的电压会被电感拉到比地更低的电压,也是不对的,因为这时Q2已经导通,并且电容上已经有了一个电源电压,事实上,只能是B点为0V,而C点变得比0V更低的负电平。
所以,因为Q2集电极接电源地的因素,只要输入电平为低,Q2就一定马上导通了。
后面的情况依此类推。 |
|
|
|
| | |  |  | | | | | | | 我的愚见:第一个圆圈的台阶是由于脉冲高电平时,Q2没有关断,继续导通,所以B点电位在高电平的基础上抬高Vbe,当电流减小到零后,Q1导通,B点电位在高电平的基础上下降Vbe,所以会出现一个台阶,第二个圆圈的台阶波形成原因类似。 |
|
|
| | | |  |  | | | | | | | | 坦白的讲:你169楼对B点电位变化的解释很在理。。。(C点的跳变好象数值上不对,你在算算。反正两者就相差Vc电压)
虽然这推翻了我自己以前的发言。
有图就有真相,讨论出真知呀。 |
|
|
| | |  |  | | | | | | | 这个台阶是由于电感的自感引起的,当Q2截止后,Q1导通,这时电感的电流通过Q1向电容两端充电,但电流与当初的Q1导通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时会有一个台阶产生,如果这时Q1是继续导通状态,那么这里的电平是不会变化的。
这个仿真恰好的说明了,这时的Q1立即截止,而Q2立即导通。 |
|
|
| | | |  |  | | | | | | | | 不好意思,Q1与Q2在上面的讲解时由于没看图,现在这样说:
这个台阶是由于电感的自感引起的,当Q1截止后,Q2导通,这时电感的电流通过Q2向电容两端充电,但电流与当初的Q1导通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时会有一个台阶产生,如果这时Q1是继续导通状态,那么这里的电平是不会变化的。
这个仿真恰好的说明了,这时的Q1立即截止,而Q2立即导通。
说明一点,Q1为上面的管,Q2为下面的管。
由电感存在的电路,不能象分析普通纯电阻电路那样分析,只要磁能存在,它的电流与电压都不会突变的。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1、先按照zkybuaa的观点,前面的很多分析确实都没有考虑副边的负载,也就是Qgs的存在,因此利用电感代替变压器的方式来仿真是不正确的,应该加变压器,同时在副边加MOS管或等效电容,仿真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波形。有真正波形再讨论。(变压器电感选1:1,mH级电感值)
2、

再来看这个图,这个图是利用电感代替的变压器,仿真结果跟驱动电阻的真实波形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个圈中的两点的波形:在驱动信号出现高电平之前,Q2是导通的,电感电流时b-e-d-c,那么驱动信号变高后,由于电流不能反向流过Q1(让我还是这样说,不信可以看流过Q1的波形)电感会感应电压,方向为C正D负,这个电压会升高到什么程度呢?加上电容C1上的电压,B点电压会升高到Q2的基级电压高一个PN结压降,也就是Q2会继续导通,但是出于线性状态,因此B点电压会是一个比基极电压高一点的值且随着电流减小逐渐降低(既然是线性状态,压降就与电流有关)。当电流降低到零后Q2导通的条件不存在,Q1自然导通,这个时候B点电压就稳定不变了。同样的分析,在驱动信号变低时,B点电压会降低到低于0V的一个PN结压降,直到电感电流再次到零Q2开通,Q2开通后B点电压变成Q2的CE压降。 |
|
|
|  |  | | | | | 呵呵~王工你此贴分析,同样没有考虑负载效应阿~
对于这个驱动电路来说,变压器次级是个容性负载,你80楼的分析,无视这个负载,肯定是有问题的~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晕俺承认错误的时候你们从来不看,还得让俺说两遍
1、第一条里说了,前面的分析没有考虑副边负载的问题,也就是承认前面的分析是有问题的,等有了考虑负载效应的仿真图,再根据仿真图来分析电路的具体工作。
2、第二条也说了,这个恢复是针对仿真图做出的解释,也就是给大家说明标出来的那两个圈中的波形是怎么出现的。而不是对我驱动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
哎,大哥,拜托看帖子仔细点好不? |
|
|
| | |  |  | | | | | | | 呵呵~
我是看到你前面对80楼的分析,那么信心满满,这么轻易就承认有错误,有点不太相信阿~
次级容性负载,在驱动为低电平的时候,会形成一个大的电流反灌,并在变压器初级形成一个电流反射,方向是从下到上~
而变压器初级电流,包括两个成分:1、磁化点电流 2、次级反射电流~
而次级反射电流,会“淹没”掉磁化电流,使变压器初级总的电流,从下到上~
分析到这里,你还确信驱动电平由高到低的时刻,Q1依然导通吗? |
|
|
| | | |  |  | | | | | | | | 考虑到次级的电容负载,在驱动为低电平的时候,确实会有个电流反灌,会增加关断时间,这也是这类驱动都增加了加速关断电路的原因。
但反灌过后Q1还是会导通,原因和80楼一样 |
|
|
| | | |  |  | | | | | | | | 张兄早期说的Lm能量能从次级泻放。仔细想想不无道理。
你这里次级不接容性负载,就单纯的电阻负载同理:初级线圈也有反射电流。
这样来理解吧:将Lm单独画出来,从理想变压器初级线圈向次级看过去,
就是一个按照匝比折算的等效负载 :R' = n^2* Rload .
初级变成了Lm和R' = n^2* Rload 并联了。
现在:有四种路径让Lm电流通过 (在Vg=0时)。
1)从电源回路 -Q1-B:(nansir和王斑竹)
2)Q2的 C-E ,(Q2的反置用法)
3)从次级泻放 (反射电流的“淹没”)
4)Q2处并联二极管。
Lm电流更愿意走哪条路呢?
或者部分Lm电流走哪条路,部分Lm电流走另外一条路。 |
|
|
| | | | |  |  | | | | | | | | | Lm能量能泻放通路从理论将能和Lm形成闭合回路的都可以,但分析时为简化起见我们选择了最主要的。
兄弟分析的电阻的情况和本电路不太一样,就本电路来讲,驱动电平转为低电平的起始一段时间里次级的电容负载是阻碍Lm能量泻放的,就是表现为反灌电流的形式(具体多大没定量分析,还得等仿真或实验数据才能定),当MOS电容能贡献的电流小于激磁电流后,激磁电感开始反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0楼的不当之处就在于忽略了这个反灌电流~
这个反灌电流的大小,跟要求的栅极驱动脉冲下降快慢有关,跟栅极驱动电阻的大小有关~
正常来说,这个反灌电流,都会大于励磁电流~
所以在驱动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的时刻,导通的是Q2,而不是Q1~
我做过仿真,用pspice做的,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
楼上的仿真,没有考虑到次级负载效应,所以是不恰当的仿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常来说,这个反灌电流,都会大于励磁电流~
所以在驱动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的时刻,导通的是Q1,而不是Q2~
这里的Q1,Q2 是不是说反了? 驱动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的时刻,反灌电流是由下到上的,
故,Q2导通。
(1楼的电路图:Q1在上面,Q2在下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灌电流:蓝线
励磁电流 :红线
如果反灌电流大于励磁电流 ,多于的电流(反灌电流减去励磁电流)将从C--B通过电容,此时应该开通Q1还是Q2
? 应该是Q2吧。请张兄再帮看看。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大家 不要争吵了,到此为止,每个人根据争吵的理解做结案陈词,详细描述自己的理解,越详细越好,找时间另开个帖子,总结大家的结论。然后进行第二轮辩论。无关回复一律删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不是争吵吧,更不是辩论,应该是讨论才对,呵呵~
我觉得越来越接近真相了~
王工把你80楼的结论,考虑进去负载效应,修改一下,再做一次总结看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也觉得离真相越来越近了,已经是快要明朗化的阶段了。。。。
比起NC956的“吸收一”,这个帖子还是短的。呵呵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 二位参与的最多,来个结案陈词啊,发表自己的看法,回复帖子要这样来
1、要有理解的过程
2、反驳对方的观点要指出对方观点的错误,不能只是说不对,要有理由
3、要有结束,也就是自己的观点。
现在,就缺你们的观点了,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我周末如果有时间做个整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在80楼的内容,再加上你认为的我在前面扯淡的内容,基本就可以做个结案陈词了~ |
|
|
|
 |  | | | | 1、MOS管结电容对开关的影响,可以等效到T1原边,类似于一个RC吸收电路,(阻值和容值都差不多)。
2、Q1导通,T1励磁,励磁电流由C到D,G点电压下跳始,Q1从饱和状态退出,会导致进入T1电流下降,因T1励磁电流不能突变,T1把C点电压拉到D点之下,进而把B点电压也拉到D点电压之下,这时,如Q2有外并肖特基,B点电压被肖特基钳位在正向压降上,如没有,则B点电压继续下降,使Vgb=Q1导通的基极电压,以维持Q1继续导通(放大区),此时Q1的Vce=Vcc+Vgb,T1的反向励磁电压为Vc1既Vcb,当T1的励磁电流回到0时,Vcb=0,Vb电压回到0,Q1截止,而后,Vb继续上升,Q2饱和导通,T1开始有反向励磁电流。 |
|
|
|
|
| | |  |  | | | | | | | 呵呵,你的2 解释的已经很清楚
请说说你的1,励磁电流如何分配在你那个折算后RC里。 |
|
|
| | | |  |  | | | | | | | | 驱动刚下降时,等效的C中是有电的,C的电会继续对T1励磁,直到C的电放完 |
|
|
| | | | |  |  | | | | | | | | | 我觉得是,驱动刚下降时,Lm继续对等效的C放电。直到Lm放电完毕,开始反向励磁,
此时Lm解除对等效的C的“相互作用”,
“作用权”交给B,C 点处的初级电容C1,同时Lm也成为C1的作用对象--开始反向励磁 |
|
|
| | | | | |  |  | | | | | | | | | | 等效电容在转换时和Q1导通时加在T1上的电压大小相等,方向一样,产生的励磁电流也一样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跟我80楼观点基本一样,中午吃饭的时候又想了一下,即使考虑副边电容的存在,也就是负载的存在,ZKYBUAA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反向电流会淹没掉励磁电流,原因很简单,副边的电容式一个无源元件,不可能产生一个与励磁电流相反的电流来淹没掉励磁电流。 |
|
|
| |  |  | | | | | | 王斑竹,看看20楼的图吧。
假如:蓝线电流=红线电流 ,往C-B途中的电流不是=0么?
原来C-B上的 Im 不是相当于“淹没”了。
换句话说:Im在次级负载的作用下,封闭在初级线圈内打转。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我想你说的应该是201的图,你自己想想,那个蓝线的电流时如何产生的,别告诉我是副边感应过来的,副边是一个无源元件,别告诉我是原变电容产生的,应为原变电容产生的需要时间,你自己算算这个时间是多少。 |
|
|
| | | |  |  | | | | | | | | 是201图。
王兄,蓝线的电流的确是副边感应过来的。当原边Lm感生电压换向的时候,副边电压也同时换向。
副边电压换向后产生的电流在原边反射-----就是蓝线的电流。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1、当原边Lm感生电压换向的时候,副边电压也同时换向。这句话说的是原变是因副边是果。
2、副边电压换向后产生的电流在原边反射,这句话说的是副边是原原变是因。
自己理解理解吧,已经告诉你了,副边是个无源的器件,电压降低到零后,那么就不会自己产生电流,而必须由原变产生电流才能感应的副边。还有,电压换向不代表电流一定换向。你的思路前提把你固定死了。
另外一点,你看看你蓝线的电流方向,想想副边电流方向,在驱动关闭的时候,副边MOS管结电容放电? |
|
|
| | | | | |  |  | | | | | | | | | | 副边无源的器件的电压是立即反向的。它和原边Lm感生电压同步翻转。
副边无源的器件的电压从来就不会到“零”,只会上下翻转。
在驱动关闭的时候,副边MOS管结电容放电?
的确可这样理解。并且放到电压下正上负,这是初级Lm迫使的。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1、你看清楚,我说的无源器件是MOS管的结电容,这个总的有一个从正到负且过零的过程吧?
2、你再看清楚你自己画的图的方向,副边什么样的电流方向感应出你这个蓝线电流的方向?
3、MOS管结电容放电的电流方向是什么方向,在变压器副边?跟上面的电流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4、电容能放电到负?
5、既然你说了是初级Lm迫使的,那就说明了原变是源,不可能由副边往原变感应电流。
把以上5个问题全部连贯起来,再想想到底谁固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你看清楚,我说的无源器件是MOS管的结电容,这个总的有一个从正到负且过零的过程吧?
分析的重点在次级线圈两端。
2、你再看清楚你自己画的图的方向,副边什么样的电流方向感应出你这个蓝线电流的方向?
见图
3、MOS管结电容放电的电流方向是什么方向,在变压器副边?跟上面的电流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见图
4、电容能放电到负?
可以到负,要看初级Lm储存的能量。
5、既然你说了是初级Lm迫使的,那就说明了原变是源,不可能由副边往原变感应电流。
见图
把以上5个问题全部连贯起来,再想想到底谁固执。
呵呵,各人自己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来说说王工的216楼的毛病~
副边是个无源的器件,电压降低到零后,那么就不会自己产生电流~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驱动电平由高转为低的时候,栅极驱动脉冲是不是也要由高为低?这时候的栅极电荷,是不是要释放掉?释放通路是什么?是不是在变压器次级从上到下?变压器次级从上到下的电流,反射到原边的电流,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
很显然,是从下到上,这个电流和磁化电流方向是相反的,会淹没掉 磁化电流~
能够自己产生电流的,是电源,无论是无源器件还是有源器件,都不会自己产生电流;
如果你觉得反射电流不存在,或者反射电流的方向,是从上到下的,这个确实不好讨论了,这个涉及到基础理论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工要不然这么着吧,指出我下段话的毛病,指不出来毛病,就要承认它正确~
1、驱动电平由高转为低的时候,栅极驱动脉冲,也要由高为低。(这是驱动电路的要求)
2、这时候的栅极电荷,需要释放掉,释放通路是,变压器次级从上到下;
3、变压器次级从上到下的电流,反射到原边的电流,是从下到上,这个电流和磁化电流方向是相反的,会淹没掉 磁化电流~
4、所以在这时刻,变压器初级的电流包含了两个分量:1、从下到上的次级反射电流;2、从上到下的磁化电流~
5、由于1大于2,所以变压器初级总电流,是从下到上的~
这时候导通的是下管Q2,而不是上管Q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抽空我把仿真图传上来,在这空口白牙的墨迹,还是仿真图来的直接~
仿真你要不相信的话,那还真没招了~
因为磁化电流这种东西,你说它有,它还真有,你说它没有,还真没有,常规条件下看不到,只有借助仿真手段,才能看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部分分析是对的,但就反射电流会淹没掉 磁化电流的说法个人表示疑问,或者应该改变一个说法:
栅极电荷释放掉的这段时间里,激磁电流实际上是在增长的,此时副边栅极电荷放电电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激磁电流,在栅极电荷电压的作用下继续增长;一部分为去磁电流,这部分电流通过电容和Q2流到电源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非也,这时候的励磁电流,是下降的~
想想这时候的原变电流通路,列出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知道,这时候变压器原边的电压是下正上负,变压器次边的电压,也是下正上负~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 副边电容放电感应电流的方向我理解反了。因此理解有错误。但有一点我还没明白,V*T/L这个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还是成立的吧?在驱动过程中,励磁电感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加,可是在转换过程中,励磁电感瞬间到零,那么的需要多高的反向去磁电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T/L这个公式肯定成立,所以我说励磁电流应该增长,还是等仿真的图来了,对照波形、电路分析才会清晰明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在230楼分析,这个时候,变压器初级电压的波形,是下正上负,磁化电流是下降的啊~
我用pspice仿真的,先传原理图,你们觉得正确了,参数没问题,再传结果。
原理图得不到认可,仿真结果也没有多大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真如你所说的话,那么就不会存在反射电流这个说法了,先不下结论吧,看完图在说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08951
- |
- 主题:142
- |
- 帖子:45760
积分:108951 版主 | | | | | | | | | | | 让你们给我绕进去了,OK,我承认前面216说的是错误的。你说的这个电流时存在的,但你能告诉我这个电流存在的时间吗?是不是副边栅极电容电压反向到驱动脉冲的负向值就没有了?这个时间以一个100K工作,50%的占空比的驱动波形来说,是什么时间?几百nS还是几个uS? |
|
|
|
|
| | | |  |  | | | | | | | | 有了,把栅电荷等效成Vcc*C,可以得到一个较准确的值 |
|
|
 |  | | | | 断开C1,串入0.1欧再测其压降的电压波形已得到,但与仿真的电流波形差别很大(时序不同,再次证明仿真这
东西不一定100%可信),电流、电压同步拍摄的波形也有了,暂不上传,看看这里谁的功夫最深,推理最接近
实际。 从头到尾,都在研究Q1关断后的Lm流向,这个想法本身可能就存在有小小纰漏,Q1、Q2组态工作时,
是Q2先导通,Q1才滞后截止的。 |
|
|
|
|  |  | | | | | 呵呵,晶兄的这个结论大家在前面讨论已经得出了,就是副边MOS输入电容的放电造成的 |
|
|
|  |  | | | | | 实际上已经很接近真相了,我试着抛个雏形等大家评判:
先假定初始状态,驱动信号高电平,Q1饱和导通,源边电流有A-B-C-D-E,副边MOS管完全导通。
1、在t0驱动信号变成低,Q1延迟关断期间内,B点电位下降,源边电流方向不变但变小,同时副边MOS管电容开始放电;
2、在t1时,Q1彻底关断,在副边MOS输入电容电压的作用下源边电流开始反向流动Q2导通,此模态至MOS输入电容放电电流小于激磁电流时截止;
3、在t2时Q2截止,激磁电感感应电压反激,Q1导通,此开关模态至激磁电流放电完毕;
4、在t3时Q1截止,在电容的作用下,电流反向Q2再次导通此开关模态持续至PWM驱动信号变高。 |
|
|
|
|
|  |  | | | | | 电容负载:驱动由高到低时
Q2先通---(Q2截止,Q1通)----Q1通一段时间截止----Q2再通。
电阻负载:驱动由高到低时
(Q2截止,Q1通)----Q1通一段时间截止----Q2再通。
或者:Q立截止---Q2立通。 |
|
|
|
|
|
|
|
|  |  | | | | |  楚天大师来给个了结吧。
(现在还没“争论”完呢,累了先歇息会。呵呵) |
|
|
|
|  |  | | | | | 这个是对学问的探讨,很多学问在实际中用不上,但还是要有人研究。
对于某个问题,如果有疑问就该弄懂,不是吗?
如果说价值,地球的存在就没有价值,毁灭得了,宇宙安静了。 |
|
|
| |  |  | | | | | | 本人只知道学以致用,没有啥实际用途的不是在害人吗?
其实这里有些是可以用的,关键是用的条件,我已经说了,需要采取其它措施,至于什么措施,在驱动外,不在其内,因而无需探讨。
为这个电路,我还丢掉了工作,你说跟头栽得大不大??收获就是发明了“磁芯驱动器”专利,解决了此问题。同时也发明了现今仅次于concept最新二代驱动产品,高速驱动大功率IGBT的驱动器,至少国内是没见超过我的。
话虽刻薄,得罪之处,请多海涵。
结贴吧。 |
|
|
|
 |  | | | | 看了这个第一帖,好像是王公心理有啥不快似的,呵呵 不过我是来学习的  |
|
|
|  |  | | | | | 留个印迹,改天看,行不、、、、
因为我还看不懂那几个驱动。。。 |
|
|
|
|
|
| |  |  | | | | | | 想不到当初我的一个不经意疑问引发了这个帖子,浏览次数现在高达3253次~
晕倒~ |
|
|
| | |  |  | | | | | | | 呵呵,蓝天兄这个是王版主的帖子,和你也有关系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驱动电路一直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看浏览量就可以看出来了 |
|
|
| | | |  |  | | | | | | | | 呵呵,这个你就不知道了吧~
在QQ是我先向王斑竹提出疑问的,争论不休,彼此谁也说不服谁。
结果王斑竹发贴,看看大家是什么观点~ 呵呵 |
|
|
| | | | |  |  | | | | | | | | | 哈哈,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呢。 
驱动的线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贴四个人参与的最多:
王斑竹,ZKYBUAA ,Nansir ,blueskyy ,争的一塌糊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他的意思大概是这个电路无法带比较大的负载吧。
就像前面讨论的,当输出低电平的时候,继续由Q1驱动期间,Q1两端有较高电压(VCC+Vbe),功耗比较大。同理,当输出高电平的第一阶段,Q2也有较大大功耗。
实际上,有续流二极管的电路,工作波形和这儿的电路很相似(实际上几乎一样),但因为续流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只有一个结压降,功耗会小得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呵呵,回头再看这个帖子。
对于“励磁电流可以在副边消耗”的观点,是不是可以接受了? |
|
|
|
|
|
|
|
|
 |  | | | | 其实,这个电路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设计,或者说是一个不完整的设计。
因为是个小功率电路,晶体管虽然发热但不一定会烧毁,所以可能仍然有人这样用。
完善这个电路很简单:给Q1、Q2各自并联一个二极管,为晶体管提供一个反向电流。
事实上,在双极晶体管的功率开关应用中,加上一个反向并联的二极管是一种标准用法,这个二极管还有个专门的名称:“阻尼二极管”。
另外,楼主还提到另外一个问题:“三极管中电流能充E流向C吗?”。
如果三极管能够这样工作,那么阻尼二极管完全是可以不要的。这种三极管是存在的,这种三极管叫做“双向三极管”。另外,很古老锗合金三极管(比如3AX31)事实上都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发射极和集电极可以互换,三极管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从结构上看,这种晶体管的发射极、集电极的结构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可以反向工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对于现在的普通双极型三极管E、C互换,它仍然是个三极管,只不过这样的三极管β值很低(多半小于1),,耐压也很低(通常只有几伏特),并没有实用价值。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结构不对称,更重要的是发射极和集电极掺杂浓度相差很大。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