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支持下楼主
我是做美国进口导热灌封胶的,有项目需要的朋友请找我哦!Q1906558699,谢谢大家的支持,忙碌的一周又开始了,祝大家工作顺心,微笑每一天! |
|
|
|  |  | | | | | SIC MOSFET对门极驱动器(驱动光耦、容耦、磁耦等)的有何设计要求呢? 1、要求驱动器具有更高的门极峰值输出电流、更高的dv/dt耐受能力。 2、要求驱动器的传播延迟很低且抖动量很小,以便有效传递高开关频率下的非常短的脉冲。 3、要求驱动器具有双路输出端口。 4、支持高开关频率(开关频率至少支持400KHz) 5、支持高安全隔离电压 6 、3-5V 的负压关断,开启要18V-20V 。
碳化硅MOS
SIC模块
|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业余搞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烧钱烧时间啊! |
|
|
|  |  | | | | | 呵呵,一直想搞这个但一直没时间来实际做,其实只是兴趣。。。信仰缺失的时代,难得可以坚持一点点可怜的兴趣啦,哈哈哈 |
|
|
|
 |  | | | | 毕竟模拟产品化设计,先来敲定技术规格:
1。输出功率:3KW
因为最终的目标是并网逆变器,可以将多个3KW进行并联,同样可以实现大功率,并且大大提高可靠性、可维护性。2-3KW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输出功率等级,这个也可以从目前市场最热的光伏逆变产品得出这种结论。
2。输入电压:24V
只要使用一小块标准电池板即可,由于电池板的面积不大,自然可以避免光伏应用中的多云、阴影方面的不良影响。
3。电路架构:隔离式
现在SMA的一些产品都是非隔离式,甚至输入电压是N个太阳能电池板串联,输入电压已超过300V以上。为适应将来市场的主流,确实电路架构一定是隔离式。
传统两级功率结构:推挽直流升压(由于输入电流超过100A,可能考虑交错并联)+全桥逆变器,软开关方面啥都不考虑,先做出东东再说。
4。机构样式:还没考虑清楚
是扁平式还是一般立式?类似大功率电源的分布式多个散热器还是基板散热器再通过系统风扇散热?欢迎大家支招。
5。MPPT:暂不考虑
初期只是一个单纯的全硬件正弦波逆变器,不考虑光伏中MPPT的设计。
6。其他:欢迎各位来参与讨论,大家可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器件的提供器件、有意见有建议的可以猛提,力争做成一个世纪电源网共享的电源设计项目。总而言之,想聚集一帮人来同时进行这个项目,毕竟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呵呵,欢迎大家报名!不过可没工资发哦,业余玩玩。    |
|
|
|  |  | | | | | 由于最终是要并网,有两个想法:
1,MPPT可以考虑放在DC-DC级?
2,纯硬件,孤岛保护考虑? |
|
|
| |  |  | | | | | | 呵呵,这两个并网的方面暂不考虑,先做好单纯的逆变再说。 |
|
|
| | |  |  | | | | | | | 纯硬件也可以做 MPPT 我就做过 只是响应速度不是很理想 |
|
|
|
|
|
|
|
|
|
|
|
|  |  | | | | | 想请教下 一块太阳能板 怎么出3KW的能量??
还有 目前一般上KW级别的貌似都是48V输入。 |
|
|
|
| |  |  | | | | | | KW不是能量单位,KwH才是 一般是多块串并联 |
|
|
|
|  |  | | | | | 有力的出力----看来我只能出力了,希望将来有机会参与到其中。
正在关注光伏产品》 |
|
|
|  |  | | | | | 问一下各位仁兄,我晓得离网型的光伏逆变器是没有必要必要做MPPT吗?还是从技术上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为什么? |
|
|
| |  |  | | | | | | 光伏逆变器不管是离网还是并网的都需要MPPT,MPPT的根本作用是实现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的有效输出。 |
|
|
| | |  |  | | | | | | | 离网式的话,输出功率由负载决定,除非负载是电池(为电池充电),否则的话一般是需要固定的电压,MPPT这时候是没法完成的吧。。。
并网的时候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电网完全可以吸收任何功率。 |
|
|
|
| | |  |  | | | | | | | 可是,师兄。还是同样的问题,mppt是为了实现电池板的最大功率输出,手段是与负载之间实现匹配,离网的话,负载由用户决定,怎么实现匹配呢?并网要做mppt很好理解,因为虽然负载无法决定,但他可以与电网之间交换能量。 |
|
|
| | | |  |  | | | | | | | | 并网时市电相当于阻抗无穷小,功率无穷大的负载;离网运行,电池充当了市电这一角色。
无论是市电网还是电池,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电池板的输出功率小于不加控制时的电网吸收功率 |
|
|
| | | | |  |  | | | | | | | | | 你的意思我可以这样理解不?就是在对蓄电池充电的时候利用mppt,但不是充电的每个阶段都要用mppt,仅限于充电的初始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蓄电池还没有充满,满足你说的电池板的输出功率小于不加控制时的电网(蓄电池)吸收功率。 |
|
|
| | | | | |  |  | | | | | | | | | | 电池板能提供的电能小于负载吸收的电能时需要MPPT加以控制。当电池充满时,电池板的功率远大于蓄电池吸收的电能,MPPT可以撤了。你后面的话歪曲了我的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好意思哈!呵呵!
师兄,还有个问题:
假如mppt的硬件支持是buck。mppt是通过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即buck电路的输入电压和电流)来控buck电路的开关。而三阶段充电是通过buck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来实现buck电路的开关。假如同时要满足mppt和充电,这不是有矛盾吗? |
|
|
|
|
|
|  |  | | | | | 师兄,你的第二点24V输出的太阳能板能否输出3KW 的功率? |
|
|
| |  |  | | | | | | 深圳金壤电子科技,是家专业大功率程控直流电源,高压程控直流电源,精密恒流源的生产企业,希望各位高人有机会能关注下本公司电源产品,并提出宝贵公司。金壤科技是您测试所需的最佳帮手,真诚为您的测试提供高精准的测试数据,为您的测试保驾护航。
产品详情,欢迎网上查询: http://www.kingrang.com.
另本公司诚招大功率开关电源研发人员。有意者欢迎致电13602603032/徐生,
或QQ:542225059私聊。真诚期待您的加盟,致力于研发更好的电源产品服务用户。
KR电源目录.rar |
|
|
|  |  | | | | | 师兄,我出力,建议采用隔离型的,好出口,卖给洋人,多赚他们的钱。 |
|
|
|
|  |  | | | | | 有用到IR的MOS或IGBT的朋友,可以联系IR、MICROCHIP的一级代理:QQ 2233829623 |
|
|
|  |  | | | | | 专业提供逆变器上的MOS,全部进口品牌,有需要可与我们联系QQ:1430079125 |
|
|
|
|
|
|
|
|
|
| |  |  | | | | | | 我很想知道光伏并网中的MPPT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案,我对光伏并网很有兴趣,想请教一下 ,如果我的D2D升压电路采用电流环控制,母线的电压环的输出作为逆变电感电流的幅值给定,通过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来控制母线电压,而母线电压的是稳定的,通过变压器变比的设定,即通过变压器副边电压(母线电压)来控制D2D输入电压的大小,从而完成最大功率跟踪,这样是否可以呢? |
|
|
| | |  |  | | | | | | | 可以,MPPT既可以控制DC/DC的输出,自然也能控制逆变器输出。
各位,先来讨论一把离网型的好不,并网型的关键其实是算法,我们先可以来玩玩硬件。 |
|
|
|
| | |  |  | | | | | | | 深圳戊强科技是做技术电流传感器的,电流检测技术可以支持,交流。有项目案子可以联系
QQ:3115582516 niki@szesi.com www.szesi.com
|
|
|
|
|
|
|
|
|
|  |  | | | | | 正弦波逆变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并网逆变器的关键技术在于最大功率跟踪与孤岛效应 |
|
|
|
|
| | |  |  | | | | | | | 菜鸟级问题:为何要跟踪最大功率呢??
什么是孤岛? |
|
|
| | | |  |  | | | | | | | | 1,日照强度和温度对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有很大的影响,
光伏并网系统工作也由此变得不确定,这会降低系统效率。
因此为了不断获得最大功率输出太阳能电池阵列得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
2,孤岛保护,简单讲就是电网断电了,你的并网逆变器也得停止输出,否则要电到维修人员了。 |
|
|
| | | | |  |  | | | | | | | | | 做好MPPT不容易,因为目前的大部分控制方式在做MPPT时,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输入电流大的纹波,并且逆变器输出的能量也会倒灌,因此要在DC直线、或DC电压输入处放置很大的电解电容。怎样降低这个电容的大小,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 |
|
|
| | | | | |  |  | | | | | | | | | | 放大电解时,电压抗扰性能好了,但是进行MPPT时,改变这个输出电压的时候反应会不会迟钝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MPPT 的时候应该是采集电池板上的电压和电池板的输出电流做运算吧 只要使电池板的功率在最大输出状态附近就够了 |
|
|
| |  |  | | | | | | 逆变技术虽然成熟,但是可靠性远远比不上当今的开关电源,因为逆变器输出负载类型的复杂性。 |
|
|
| | |  |  | | | | | | | 逆变器的可靠性不敢恭维;有几个产品用到过逆变,时不时爆一个,把我给黑一把。  ,现在我是能不用逆变就不用。 |
|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找过某研究所定做过,带电机容易爆,甚至逆变输出即设备输入端不能加电源滤波器,哪有这种道理。折腾了一番终于应付过去。下次再用到逆变器就找找您许工或坛子里其他高手来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目前光伏逆变器的普通问题,因为光伏系统发出的有功功率,无功补偿目前还只能在电网侧做. |
|
|
| | | |  |  | | | | | | | | 可能你买的是低劣产品 我就是做纯正玄波逆变器的 产品质量还是比较可靠的 |
|
|
| | | |  |  | | | | | | | | 你买的是低劣产品吧 我公司就是纯正弦波做逆变器的 质量还是比较稳定的 |
|
|
| | | |  |  | | | | | | | | 不要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市场上逆变器的品质鱼目混杂,参差不齐,选一个品质好一些的,比如工业级,最好是通讯级的用。 |
|
|
| |  |  | | | | | |
公司官网 http://www.v-young.com.cn/ 环球资源 分公司 北京威扬永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威扬永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赤峰分公司 (生产大批量) 成都威扬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主生产军工,平板) 威扬永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做当地市场) 威扬永源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做京,津市场)
诚祝时祺!
-- 威扬永源(东莞)有限公司 地 址: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卢边村联成大厦6楼
联 系 人:雷震 电 话:0769-86860786 移动电话:013241620510 QQ : 632367070 微信:13241620510
|
|
|
|  |  | | | | | 未来 最大功率跟踪应该会趋向分布式,即单个太阳能电池板上面就集成跟踪芯片和单元电路 ,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发电系统的稳定性 |
|
|
|
|
 |  | | | | 总体电路结构:
1。DC/DC
为减小输入电流纹波,DC/DC功率级采用四相交错并联推挽;
主控芯片采用3525,使用另外一颗74系列数字逻辑芯片产生四相移相控制信号;
为防止偏磁、提高可靠性,3525采用辅助电路工作于峰值电流模式控制;
为提高效率,开关频率初步选定在20-30kHz之间;
2。DC/AC
为适应较大功率输出,DC/AC功率级采用全桥逆变器;
SPWM信号全部由模拟芯片构成,包含基准正弦波振荡器(采用高精度文氏电桥);同步方波产生器(高精度比较器);及三角波信号发生器等,这部分信号产生电路将全部采用高精度运放,如TL072/082等;
在犹豫三角波的产生方式,既可用运放来搭,但也可能直接使用3535或3845,只要合理控制内部振蒎器的外部充电、放电即可;
工作频率选定在20kHz;
采用输出电压有效值加输出电容电流控制方式,既可满足稳态输出电压精度,也可实现较快的动态响应速度;
等两天上个方框图,也可以一目了然,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
|
|
|  |  | | | | | 个人理解,推挽最好用UC3825,我老大以前做电力电源就用这个东东,硬开关全桥6kW。也可以考虑用UC3895控制,可做成移相90或180度。在PV逆变中,电解是能避则避的,有寿命要求啊。输出的DC/AC调制方式要考虑感性负责,采用高低速、交替转换可解决热平衡问题。我们6KW逆变就这样干。 |
|
|
| |  |  | | | | | | 输入部分的电解确实是个大问题,大家讨论下有好办法没有?20年的寿命要求呢! |
|
|
|
|  |  | | | | | dc/ac用3845吧,我们公司就是用这个
我们是做ups的,都是24v,36v,110v之类 控制都是用你说到的3525,3845之类的芯片 |
|
|
 |  | | | | 首先来搞定正弦波逆变的信号产生部分:
文氏电桥正弦波振荡器:
看看仿真结果:
比较担心精度、及温漂问题,看下模电补一下相关知识,呵呵 |
|
|
|  |  | | | | | 我也曾经考虑过用这个产生正弦波以替代目前广泛采用的查表法.请教下古道兄,这样能减少成本吗? |
|
|
|  |  | | | | | 文氏电桥我最早用过,温漂太大,如果对频率失真度要求不高可以考虑,比如民品。 |
|
|
|
|  |  | | | | | 用二极管做的稳压网络,电容C1,C2的容值稍有变化,电路产生的正弦波幅值变化很大 |
|
|
|
 |  | | | | 刚才查了一下3845、3525的规格书,只有3525才可以控制充电、放电时间,因而可实现三角波,而384X振荡部分都是锯齿波,那就全部使用3525了。古老的经典PWM芯片,让它再焕发新一春吧。
有的人可能比较奇怪,干嘛要区分三角波、锯齿波呢?无它,改进SPWM信号的对称性,降低输出电压的谐波分量。 |
|
|
|  |  | | | | | 之前弄过文式振荡器,经常不起振,要不就是不正常。
后来就直接用ICL8038了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那是因为没有用非线性反馈。 |
|
|
| |  |  | | | | | | 不正常可能是那里有问题了吧?我试过那个文氏桥,记得那时候还有一个电阻我用的是电位器调的幅值,能看到幅值的变化,直到饱和 |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 文氏电路特点就是失真越小越难启动。只有用非线性反馈在可用。 |
|
|
| | | |  |  | | | | | | | | 这几天还在考虑这个文氏电桥,因为直接影响到输出正弦波的失真度。
除了8038,各位还没有其他更好的建议?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啊,反正现在这些东西都离不开数字控制了,或者直接用数字在内部给定了 |
|
|
|
| | | | |  |  | | | | | | | | | 可以用4060分频13脚产生7200Hz的时钟波,在经过两个4018组成的9阶阶梯波合成正弦波,再经放大滤波得到正弦波 |
|
|
|
|
| | |  |  | | | | | | | ICL8038不行的,说是能产生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但是产生的正弦波实在太生硬了,再怎么调他的失真度都不行!可能我买到了假货。反正是不行。 |
|
|
|
|
|
|
|
 |  | | | | 向胡博学习。俺对这个也很感兴趣,一直想自己搞一个玩玩,只是一直都没能动工。 |
|
|
|  |  | | | | | 叫俺胡工好啦,要不你来帮忙搭一个文氏电桥出来看看失真度? |
|
|
| |  |  | | | | | | 正弦波我也用过晶振分频,再方波变三角波,再三角波变正弦,频飘很小。 |
|
|
| | |  |  | | | | | | | 许工的数字方案就不考虑啦,LS的晶振方式再考虑一下。 |
|
|
|
| | |  |  | | | | | | | 用纯硬件的正弦波还是用加权电阻正弦波发生器好,我2001年的时候做过一款,性能还 不错 |
|
|
| | | |  |  | | | | | | | | 谢谢楼上的信息!你讲的是以下附件的实现方式吗?
不过这种电路中需要CD4067、CD40161,再外加非门、运放,有点复杂,并且还得有个时钟信号。
一种权电阻网络参考正弦发生器.pdf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理解胡工不用数字方案,不用复杂的电路是为了降低成本吧,这也是我最近思考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对,就是这个,如果简单的话,利用555做个方波发生器,在搞个低通滤波滤一下一样能得到理想的正弦波,而且也不发杂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 示波器一台就能搞定!
测李莎育圆的不圆度就可以了呗  |
|
|
|
|
|  |  | | | | | 新手 问个可能是低级的问题。
正弦输出失真了 对后面的交流输出不是会影响很大么?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很好的帖子啊,我就是做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系统集成的,今年做了4个EPC项目,总共装机容量30MWp,其中逆变器有用SMA和阳光的(250~500KW)。感觉光伏发电系统除了电池组件外,逆变器算第二花钱的设备了。明年还会上不少,都是大型地面电站,但就我个人看法,将来屋面光伏电站会是主流。所以用于屋面的小型逆变器会有市场潜力,功率大概在5~50KW左右吧!
祝楼主成功~,楼主要是开发成功了我或许能给你几个实验项目做做~ |
|
|
|
| | |  |  | | | | | | | 目前因为硅电池组件成本还是比较高,光伏电站完全商业化运作投资是很难收回的。所以主要还是靠国家政策补贴来推广光伏发电项目,现有“金太阳”、“光伏建筑一体化”,还有“特许权项目”及一些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等已。“特许权项目”今年8月份批了13个项目,共约280MWp。在随后2年内应该会建设完毕。
就我了解的光伏并网发电情况:大型地面光伏并网电站目前主要是5大发电集团(国电、华能、华电、大唐、中电投)及中节能、中广核等国企在投资,他们投资光伏并网电站是为了完成国家的政治任务,就是亏本也得上。不然我国对外的节能减排承诺实现不了。而且国家也希望靠这些大型央企来推动国内节能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家已有很多政策文件鼓励屋顶光伏项目并网发电,但因没有实施细则,而且电网公司的处于自身利益。所以非以上央企投资的中小光伏发电项目在并网上存在种种障碍(电网公司抵触),所以像屋顶光伏这类中小项目想并网发电卖钱还很困难。但我相信在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下,中小项目并网问题会很快解决。那将迎来屋顶光伏项目的春天。
大型地面电站占地大,远离负荷中心,所以屋顶光伏项目才是未来的主流。 |
|
|
| |  |  | | | | | | 目前大部分的都是在电站方面的为多吧?
户用方面我认为以后用纯硬件的会越来越少吧?
请指正! |
|
|
| |  |  | | | | | | 看来是碰上了业内人士!倒是想共同探讨一下对于光伏发电业界的看法:
1。集中型、串型、多重串型这三种光伏发电架构适用于大型的集中发电厂,其特点是把逆变部分集中放置在一起,功率动不动要上兆W的,一般使用于政府大型形象展示工程中,如中国的西藏、新疆、甘肃等地,最近江苏徐州这样一个内陆城市也上马了一个工程,听说是建在半山腰的;
逆变器厂商一般是SMA、Xantrex、Power-One等;
2。第二种就是LS提到的屋顶发电系统,这种学术名词叫交流逆变模块,就是一个太阳能电池的背面放一个超簿的逆变(含DC/DC升压、逆变,甚至还有近距离的电力线通信等),每个小型逆变器都是一个独立的发电单元,系统的可靠性高,并且省去长长的太阳能电池与逆变器之间的连线,对于做光伏工程的人对讲,这个可以省很多钱。但正是因为是家庭用户使用更多,更加需要政府财力的支持。
这种微型逆变器厂商目前还很少,代表性的只有这几家:
http://www.enphaseenergy.com/
http://www.solarbridgetech.com/ |
|
|
| | |  |  | | | | | | | AC module or Micro-inverter,大概200W左右 (实现多云等天气的效率优化),25年质保(去掉了电解电容),可以并网发电并带孤岛保护,有需要联系我。 |
|
|
| | | |  |  | | | | | | | | 怎么联系你啊?买台200W来试试。
王生15968102188 |
|
|
|
|
| |  |  | | | | | | 什么是EPC项目?
国内这种小系统能得到政府补贴吗?其实从普及角度看,这是最好方案了。 |
|
|
|
|
|  |  | | | | | 看来老胡要动手了,我们发挥一下网络的作用,看我们能否请人画出PCB,我负责做板子,调试。板子一般我一天可以搞定。 |
|
|
|
|
|
|
| |  |  | | | | | | 先等大师们整出实物来,让我们好学习一下。有些原理在调试的时候可以发现的 |
|
|
| |  |  | | | | | | Q1周围那一堆器件只是用于反馈的,只是JFET的内阻具有较好的线性,可用于温度补偿。 |
|
|
|
|  |  | | | | | 大虾,问问为什么这个下面用那么多电阻,电容啊,怎么确定用这些电阻电容的。Q1的基极那么多东西,请指教。 |
|
|
|
 |  | | | | 选定了正弦波振荡器,下步就该搞定三角波振荡器了。看到论坛上几个朋友都是用UC3525来实现的,就是把参考电压源换在正弦波而已。但考虑到3525、3842之流的不能叫做三角波,应该是锯齿波,虽然可以调整3525的放电时间来近似三角波,但其本质上很难做到对称。因此,就想先来仿真一把三角波,还是用运放来搭。
第一种:基本可以起振了,但振荡波形惨不忍睹。甚至调整SIMetrix仿真时间的长短,都直接影响振荡波形,百思不得其解?仿真软件对振荡器有影响?
第二种:这种电路在模电的课本里到处都可以找到,但是仿真时压根就不起振,为什么?现在还不明白也
 |
|
|
|  |  | | | | | 可能是软件设置的问题。三角波大多是采用方波加积分的方式产生,包括一些集成的东东也是采用这样的方法。 |
|
|
|
|  |  | | | | | 第一点可能是D7/4148的存在造成波形右斜。
第二点应该是X2的输入端正负反了。 |
|
|
| |  |  | | | | | | 周兄好眼力!
第一个图主要是参数设置的问题,当然跟仿真软件设置也相关,新参数后波形如下:
第二个图仿真不出的原因就是X2输入端正负反了,现在可得到如下波形:
 |
|
|
| | |  |  | | | | | | | 以上两个三角波振荡器请了解的兄弟多指点一下,哪个更好?为什么? |
|
|
| | | |  |  | | | | | | | | 决定三角波发生器就使用第二个电路了,因为第一种老是调不好三角波的对称性,出来的是个近锯齿波。 |
|
|
|
|
 |  | | | | 请对三角波振荡器有了解的朋友多指点一下,谢谢!
下面是交流精密采样电路,就是采样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压。题外话,这个电路应该也可以用于一般AC/DC电源的输入级采样,只不过一般PFC前面都有整流桥,因而这电路也较适宜用于无桥PFC的输入电压采样。
眼尖的人可能立马看出来了,这波形咋不象纯正弦波呢。哎,没有办法,我使用SIMetrix就只能产生这种近似正弦的波形,神马都是浮云,难道是DB的缘故?
 |
|
|
|
|  |  | | | | | 我想这种波形是不是仿真的时候算法的问题,类似于是分辨率低那种,每个周期采样的点少了,出来就不想正弦了。我用MATLAB的是这样,不知道这个软件是不是也是 |
|
|
| |  |  | | | | | | 哈哈哈,楼上正解,估计相当于DSP数字电源中的分辨率问题。。。 |
|
|
|
 |  | | | | 请问下 是不是逆变里面的辅助电源一般都是用 反激 来做?
像光伏这种输入电压的是不是可以用别的拓扑? |
|
|
|  |  | | | | | 大致上就是这样,因为不管啥电源里辅助供电的要求都是两样:
1。实现原、副边隔离;
2。多路输出;
因而想想可能还是反激合适些,当然TI最近可能会出一种新型的辅助供电芯片,是一种Buck+Flyback型的,但是主要用于模块电源48V输入这种的。 |
|
|
| |  |  | | | | | | 胡博,这个正激的在这里有没有优势呢,因为多路的时候交调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实际做的时候正激的交调性能应该是比反激的好控制。反激的负载变化的时候,看大多是加7815,7915的。如果用正激是不是可以避免这样呢 |
|
|
| | |  |  | | | | | | | 一个高性能AC/DC、或DC/AC不要考虑太多供电问题,因为这只是一个辅助电源而已,如果是一个小功率的CHGR、ADAPTER才需要考虑交调啥的,而这种形式的辅助供电,一般原、副边负载比较均衡的。 |
|
|
|
| |  |  | | | | | | 胡博,TI 的辅助供电芯片是什么型号的呀?有线路吗 ? |
|
|
|
 |  | | | | SPWM控制部分基本搞定,再来决定一下以下最后三个事情:
1。双极性调制虽说有些优点,比如输出谐波方面的,但从简出发,决定使用单极性调制;
2。采用与非门、再结合驱动电路的形式来优化死区设置;
3。全桥逆变拓扑采用有限比极性控制。有的人可能对这个控制还不太了解,其实我们可以去看看ISL6742的规格书,这种方式也称为有限双极性控制的一种。全桥逆变里的有限双极性指的是:两个下管低频50Hz工作,而对应的两个上管进行SPWM开关。其最大的好处有两个:上、下管共通的问题减少;减少逆变器的开关损耗。
OK,等补上SPWM控制板的功能框图后,这部分的原理设计宣告结束。 |
|
|
|
| |  |  | | | | | | 你碰到过吗?后来是如何处理的?我没实际做过,但增大交流滤波电感看看有无帮助。没关系,这只是个实验板,可以使着劲的折腾一下。 |
|
|
|
|  |  | | | | | 第1调有些疑惑,我们用的时候说单极性的好,用单极性的。
3。你说的是上斩下不斩的情况吧。我见过左斩右不斩或者右斩左不斩的。上下互补。不知道这个
上斩下不斩和左斩右不斩或者右斩左不斩的在性能上有没差别? |
|
|
| |  |  | | | | | | 本质上应该差不多,但上斩下不斩应该可以减轻上、下管共通的问题。 |
|
|
| | |  |  | | | | | | | 谢谢古道大师,现在我在做一个PWM整流的仿真。出来的电流波形不太好,5次7次谐波很大,

这个应该怎么调呢?现在电压外环的PI是0.3 30 内环是20 80,外环的比例没法再调了,一调就没有输出了。这种波形不知道该怎么调,请指点一下,谢谢 |
|
|
| | | |  |  | | | | | | | | 建议你可以这样调试看看,象开关电源的调试过程一样。
1。先让逆变器开环工作;
2。带上负载,观察输出电流波形;
3。如果波形仍然不好,就可能是输出滤波电感、电容参数的问题;否则,再怀疑是环路; |
|
|
|
|
|
|  |  | | | | | 3。全桥逆变拓扑采用有限比极性控制。有的人可能对这个控制还不太了解,其实我们可以去看看ISL6742的规格书,这种方式也称为有限双极性控制的一种。全桥逆变里的有限双极性指的是:两个下管低频50Hz工作,而对应的两个上管进行SPWM开关。其最大的好处有两个:上、下管共通的问题减少;减少逆变器的开关损耗。
----------------------------------------------------
您这个应该叫 /正弦波单机性双边控制/
|
|
|
| |  |  | | | | | |  上面的描述是挺复杂的,本来懂的都变不懂了,其实有些也把它称为混频调制,搞得很高深。 |
|
|
|
|
|
|
|
 |  | | | | 想发表下看法 !就像斜阳古道说的一样 并网逆变器主要的是算法,那么算法如何加进去呢?肯定是要用数字方式来进行。这里面做谐波的治理是最头疼的,然后就是抗干扰方面,如果正弦波用模拟方法实现 那后面的内容将会大大的受限制,但是如果用数字方法,那整个系统的谐波治理就是建立观测器模型,做双闭环的反馈来实现。如果您想先做纯模拟的玩一下倒是可以 , 推荐您一个芯片 ZXCD1000 ,他内部有十分稳定的三角波 是一款D类功放的芯片,这里也可以用他的两路三角波,输入一路正弦波就可以得到两路相差180度的SPWM波,十分方便. 而且往下做纯硬件并网也方便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1000这款片子就别提了,电源对输出的调制太大。很容易因电源电压问题而OVER。 |
|
|
| |  |  | | | | | | 可能我没能完全理解您的意思,但是H桥的SPWM驱动信号是隔离驱动啊 您是指ZXCD-1000容易over 吗? SPWM的载波一般就10多K的频率 ZXCD1000做个1000QW的功放都可以,功放的THD比逆变器要求高多了,响应速度也是,怎么可能不能满足呢 |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  这片子的特点是输出电压随电源电压而漂 |
|
|
| | | |  |  | | | | | | | | 只是解决他 供电上的问题 应该不是大问题吧。 |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许工能否推荐个比ZXCD1000好的片子?并网这块在关注~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 | | 片子?  我博客里有讲。IRS2092/3/57。。。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好象有个8038也是非常方便用于正弦波、三角波发生器的,但在目前方案中决定不使用。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 | | | | | |  貌似停产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停产不是关键 用ICL8038做太不划算了 用个CPLD加一个DA的价格不会比8038贵,而且波形还可以做的更好,8038内部 是把三角波给一个16个三极管的阵列做的折现近似得出的正弦波,效果真的不敢苟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仔细想想也不敢苟同了 把CPLD外设给不算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项目感觉还是用FPGA做比较好 斜阳古道要是对用FPGA的方案有兴趣可以叫上我啊 ,呵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用CPLD 或FPGA的话得多少钱?成本要高不少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若只着眼在 SPWM上 那当然没有必要用FPGA或者CPLD哦 肯定贵撒 有些专用的SPWM波形芯片性价比已经做的到极限了。但是考虑到光伏应用的特殊性,便于后面的内容进行,用FPGA肯定要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么说倒也是啊,都说FPGA和CPLD是未来的方向。不过暂时用的地方还不真不多。毕竟单片机DSP的应用是很成熟的。好多场合也没必要用那么高深的东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PGA用于多路PWM输出时就比较合适,呵呵,等待下一版全数字方案吧...当初也考虑过DAC的方案,但想到第一版是全模拟的,那就算啦 |
|
|
|
|
 |  | | | | 这几天在搞DC/DC变压器的设计,及开始PCB布线,静待几天,呵呵 |
|
|
|
 |  | | | | 现在有几块钱一片的SPWM波芯片,用纯硬件做很方便。 |
|
|
|
| |  |  | | | | | | 几块钱一片的SPWM芯片?同问130楼的兄弟,能否给几个型号呢,先谢谢了。 |
|
|
| | |  |  | | | | | | | 实在不行
我根据大家需要 用FPGA 给大家设计一款 SPWM 的专用电路,
可靠运行后 用量大将来可以转成 ASIC |
|
|
 |  | | | | 前面已经提及过,推挽DC/DC准备使用4个变压器,原边并联、副边串联。本来原边想交错并联的,可是硬件实现起来来是复杂了些,还是待下一版用DSP来实现交错控制吧。
副边串联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个是直接把四个变压器的副边串联;另一个是每个副边绕组经过整二极管后再串联。可能还是要经过损耗计算后才能确定,每个变压器的匝比估计在1:4左右。 |
|
|
|  |  | | | | | 那得用PQ50左右或者以上的磁芯了。做出来能不能看看,楼主的变压器的绕组结构?
之前做过一个500W的。变压器没有搞好,波形惨不忍睹。 |
|
|
| |  |  | | | | | | 是的,变压器这部分也是很关键。希望能有详细点的介绍。谢谢! |
|
|
| |  |  | | | | | | 哪用得到这么大啊,使用4个类似PQ3535应该差不多了。 |
|
|
| | |  |  | | | | | | | 4个PQ3535,相当于一只PQ3535要做800W左右啊。能行吗?楼主一定要指导指导我们 |
|
|
| |  |  | | | | | | 有用到IR的MOS或IGBT的朋友,可以联系IR、MICROCHIP的一级代理:QQ 2233829623 |
|
|
|
| |  |  | | | | | | 移相全桥没有优势,因为输入电压低至24V,软开关的优点根本不能表现出来,并且还增大了环流。。。输入电流可是接近150A |
|
|
 |  | | | | 逆变控制电路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欢迎大家多提提意见。
 |
|
|
|  |  | | | | | 你好像不是在搞并网逆变器啊。只是做一个小功率的正弦波逆变电源来玩玩。
以我多年种田的经验,好象你的正弦波会存在死区。虽然老农不会用什么仿真软件,但看了上面说讲的,好象这种逆变方式也不适合有源逆变电源。做做像UPS类的逆变电源还好。。。还有MPPT。孤岛等问题也没有考虑进去。这样子设计太局限性了。 |
|
|
| |  |  | | | | | | 一步一步来嘛,呵呵 先把基本功能调出来了再加其他的嘛 |
|
|
| |  |  | | | | | | 同意,还有PV侧的电流纹波考虑过没有,可不能用电解电容啊 |
|
|
|  |  | | | | | 膜拜!
技术含量贴!
您是做什么的,能透漏一点吗? |
|
|
|
|
|
| |  |  | | | | | | 牛逼啊,都不用网络标号就可以把整个系统的电路画在一张图纸上。。。 |
|
|
 |  | | | | 已收到铂科磁材的支持,他们将提供逆变输出电感!准备也把推挽输出电感也让他们做了,试试比铁硅铝更高效率的磁芯!
已接到几位朋友的报名,比如想做PCB Layout、打样啥的。干脆这样得了,看将来有没人感兴趣,到时送几块空白PCB给这些人玩玩!
逆变输出电感1.5-2mH,工作频率20kHz,额定电流15A;推挽输出电感0.2-0.3mH,工作频率35kHz,额定电流12A。
推挽变压器就必须使用EE铁氧体磁芯了,使用4个EE42磁芯,匝比为4:4:18,担保输入电池电压20V时,输出可达到360V。原边使用铜带,副边使用多股线。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我先报名! |
|
|
|
|  |  | | | | | 这个对我们初学者来说真的很需要啊!!
可以的话到时给我一份吧!
不管有没有,先谢谢了!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说实话;对新手讲,这太难了!最后很可能会不了了之。 |
|
|
| | |  |  | | | | | | | 我是刚从事这个行业的 不管难不难 总是要搞的 最后不会不了了之的 |
|
|
|
|
|
| |  |  | | | | | | 4个应该可以的吧 原边并联 副边串联 每个800W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
|
|
| | |  |  | | | | | | | 正在考虑变压器的绕制,比较麻烦,电池侧即使使用铜带也够呛。 |
|
|
| | | |  |  | | | | | | | | 电池应该是侧0.3MM 的铜皮吧,每个EE42功率应在400W-500W 做大了就有难度了 |
|
|
|
| | |  |  | | | | | | |
单个EE42B 600W既使是强制风冷,环境25C,70KHz时,线包内层温度热平衡后
(满载30分钟后)不会低于130C。除非材质特别优异,风力超强。 |
|
|
| | | |  |  | | | | | | | | 强制风冷下的导线电流密度取多少?
别人的一些电源(电源,不是逆变器)做到接近8A/mm2 |
|
|
| | | | |  |  | | | | | | | | | 在高频变压器中(尤其是升压型的),导线的电流密度与温升的关系有时会变得很
[令人费解],10A/mm^2温升还低于5A/mm^2的例子也曾有见过,关键在于Np/Ns
之间的相对位置(绕制结构),线材特性,及散热条件。我一般多取3A~6A/mm^2。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 | | |  线径及截面形状;电阻率。磁材型号及气隙位置和大小。 |
|
|
| | | | | |  |  | | | | | | | | | | 线材特性,及散热条件这2个可以理解。但是原边副边的相对位置是怎么影响的呢?请大师指点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 | | | |  不知你发现没有;变压器漏感越高;温生/损耗越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还真没注意,漏感大了,能量没传递出去,就变成热了?这么说好像能理解了 呵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谓漏感引起温升高的原因是,一般气隙放在中柱,气隙会切割旁边的磁场,造成气隙附近杂散磁场导致周围绕组温度高。 |
|
|
|
| | | | |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 | | | | | | | 这个结论值得推敲;实测结果是,漏感和气隙是非单调的,在一定气隙下;漏感最小;两边都会增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想这主要是由于变压器绕制不同,其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造成的吧。通常情况下,漏感大的变压器,其邻近效应也会越强。 |
|
|
| | | |  |  | | | | | | | | 大师请多向大家讲点变压器选型方面的知识吧! 继续关注! |
|
|
|
| | | |  |  | | | | | | | | 这个单个的和4个组合的时候,变压器绕法有很大的区别吧,至少变比应该差别很大 |
|
|
| | | |  |  | | | | | | | | 寿工,你那变压器好像不是铜皮绕的呀? 看上去像多股线 |
|
|
| | |  |  | | | | | | | 4个EE42,我看做1500W 正合适 |
|
|
|  |  | | | | | 把主电路的拓扑画一下吗,我看能不能帮点忙。
目前小功率的单相并网产品隔离型的不是主流了,原因是效率低,大功率的还是采用双级隔离,DC环节加升压,逆变后加工频变压器升压。
你打算用的结构是不是将24V通过高频变压器升压后再逆变输出? |
|
|
| |  |  | | | | | | LS看贴不仔细啊,上面已讲过了,功率部分的方案是推挽升压加全桥逆变。 |
|
|
|
|
|  |  | | | | | 为了浅闭环,前级推挽输出不是都不用电感吗?这我也是看人家的,但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用电感 |
|
|
|  |  | | | | | 不知道你这是在哪里,我们这是北京,我们公司有全套的设备提供测试啊,周末什么的自己来玩玩嘛,呵呵。 |
|
|
|
|
|  |  | | | | | 终于谈到感性的东东了,期待中。。。。。。
我太想知道这些是怎么算的,请师傅们谈细点点儿,谢谢! |
|
|
|
 |  | | | | 哇,这个工程庞大!大力支持!功率器件也可以支持。
胡博做的这种PV inverter很少见,这么低输入做如此高的功率输出?!正常这种功率等级,输入都是200~500多伏;或者这种输入电压,就是micro-inverter,200~300W输出,直接挂一个solarmodule的。 |
|
|
|
|
|
|
|
| | |  |  | | | | | | | 现在的结果是多少啊? 会干下去吗? |
|
|
|  |  | | | | | 这个在车载电源中很常见的, 通信系统一般也是48V 输入,一般是1800W或者2400W输出,曾经实验过单EE70做 2400,很难,也可能是变压器没设计好,效率只有84到85左右.效果很不理想,现在改成N+1模式了,效果好很多. |
|
|
|  |  | | | | | 我司自主研发的自动交直流负载箱主要用于电力、电信等部门及生产厂家的在线大功率UPS、逆变器、开关电源及柴油发电机组的性能检测、老化等场合。统一分段式功率投入,能耗式工作模式,强制风冷式散热,大大保证了恒功率放电的可靠性;内部散热元件采用干式电阻,强制风冷式散热。用新功耗元件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具有功率密度高,无红热现象,过热自动保护功能,在风机不转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过热、烧损的情况,安全寿命长;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根据客户要求测试电压、电流等参数,为大功率交流电源设备提供了科学的检测手段。
电压 AC220V-400V ,功率 6kVA-1000kVA;可依需求选订。 RLC,RCD电阻/电感/电容式自动负载柜专为UPS等大功率的交直流电源设备的实验、老化、电参数性能测试、维护而开发的新型模拟负载。可模拟纯阻性、感性、容性负载及混合负载的启动特性、稳定特性、瞬态特性及输出参数测试及工作过程。检测交直流电源在接入不同负载时的性能。功率投入统一采用优化分段式,以适应不同负载及不同功率因数的需要。
www.vilva-test.com |
|
|
|
|  |  | | | | | 我看了下,胡博这个东西的输入是低至24V,输入电流150A,若是组件的话,按一个组件3A的输出来算,大约是50个组件并联,这是个典型的低压高电流方案.还真是少见,也许他有更深的想法. |
|
|
|
|
|
|
|
|
|
|
 |  | | | | 可以加qq 做朋友吗 ?我在做光伏逆变器 单相并网 spwm控制 |
|
|
|  |  | | | | | 有用IR的IGBT或MOS的,请联系:IR、MICROCHIP的一级代理商,QQ:2233829623 |
|
|
 |  | | | | 做出来了吗 我现在也在做这方面(单相光伏逆变并网研究) 你锁相保证同频同相 怎么处理的? |
|
|
|
|
| | |  |  | | | | | | | 怎么样啦,我好喜欢啊 只可惜我是似懂非懂啊 ,俺是 菜鸟一个, |
|
|
|
|
|
|
|
 |  | | | | 古道大师,加油哇,尽管我现在用DSP做控制,但此好帖,学习收获颇多啊 |
|
|
|
|
|
| |  |  | | | | | | 有用IR的IGBT或MOS的,请联系:IR、MICROCHIP的一级代理商,QQ:2233829623 |
|
|
|
|
|
 |  | | | | 楼主好,我玩音响需要绝对纯净的正弦波交流电,请问怎样才能是发烧级的逆变器方案? |
|
|
|  |  | xkw1cn- 积分:128395
- |
- 主题:37513
- |
- 帖子:55057
积分:128395 版主 | | | |  那就用功放做个逆变器。 |
|
|
|
| | |  |  | | | | | | | 这个话题很好。
有用IR的IGBT或MOS的,请联系:IR、MICROCHIP的一级代理商,QQ:2233829623 |
|
|
|
|  |  | | | | | 看到后面,发现很久没更新了,大师到哪一步了,期待实物面世! |
|
|
| |  |  | | | | | | 学习了,一口气看完,像看一本小说一样,一点睡意都没有。
受益了!
谢谢! |
|
|
| | |  |  | | | | | | | 从2011年到现在已经没有更新了,时间过的真快啊! |
|
|
| | | |  |  | | | | | | | | 大家好,我司主要销售全新原装进口的IGBT,MOS管,IC等电子元器件。IGBT主要有三菱 富士 英飞凌。还需大家多多关照,深圳市锦盛和电子有限公司谭小姐,电话:15017935982,QQ:279314923 顺祝商祺 |
|
|
|
|
|
|
|
|
|
|
 |  | | | | 亲;你这样跟帖发广告,一点都不好。 本帖最后由 xkw1cn 于 2015-8-28 22:16 编辑
|
|
|
|
|
|  |  | | | | | 正炫波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范围上限设置太低,24V系统的最高30V,接到系统中时在正午时间出现报警,无输出
|
|
|
| |  |  | | | | | | 48V的也有类似的问题,不知哪家的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
|
|
 |  | | | | 版主,我想问一下,锂电DC12V逆变AC24V 50HZ,200W的,用什么方式做比较好?我想知道需要不需要DC/DC升压+DC/AC逆变来做,可以采用哪款芯片来做,我是新人,请见谅!
|
|
|
 |  | | | | 大神您好 我是小白 刚刚接触 我老师让我写光伏逆变器或者光伏并网这方面的毕业论文 但是我从来没弄过 现在特来请教
1我需要看哪些书籍 最好能推荐翻译过来的国外的书
2想买一个光伏逆变器做研究,仅仅是实验室搞研究用的,请推荐买个什么样的 什么品牌型号的
3需要用的哪些仿真软件或者其他软件...
非常感谢您!!谢谢 或者推荐一下资料、论文也是可以的 或者和写论文有关书籍都是可以的 非常感谢!!
如能留个QQ交流那就更是我的荣幸了!!
|
|
|
|
 |  | | | | -- 信号防护用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GDT):二极管、三极管;
-- 续流遮断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Cut-off follow current GDT)及其设计制
s 造的交流电源系统N-PE浪涌保护装置SPD;
-- 多间隙无续流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M-GDT)及其设计制造的交流电源
系统L-L、L-N、L-PE及直流电源系统浪涌保护装置SPD;
-- 等电位隔离连接器(EBC);
-- 汽车氙气大灯(HID);
-- 8/20μS、10/350μS模拟雷击电流波发生器;
-- 100V/S、1000V/μS、1.2/50μS、10/700μS电压波发生器;
-- PLC全自动电源浪涌过电压保护装置SPD测试生产线;
Q 329755607
|
|
|
|
 |  | | | |  又一个大神,混个眼熟。 做工业级铝电解电容和薄膜电容器的,品牌stgcon,产品主要是大电压高容量。 如果有需要样品支持的,可以找我,QQ2387694125 |
|
|
 |  | | | | 解决光伏逆变器emc测试频率超标的电源滤波器
微信:sofa321987
QQ;1299511643
电话:4008090304 |
|
|
|
|
 |  | | | | 有没有小功率小体积逆变器方案啊?比如车载逆变器的方案
|
|
|
|  |  | | | | | 我们卖正炫波方案,是原厂。有技术支持,需要的朋友请加工作QQ:1368917652 (屹晶微原厂)
|
|
|
|
|
|
|
|
 |  | | | | 个人觉得正弦波逆变器以后不一定是能源变换的核心发展方向,有可能有更好的变换器或者功率变换器来替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