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我去....居然做了我要做的产品.........我要做0-30V 0-5A
|
|
|
| | | | | | | | | | | 那真是不谋而和了。
但相信,咱俩要做的路子或者说特点不一样。
|
|
|
|
|
| | | | | 又改进了一下,加入充电部分 Boost电路的 过零检测。
也就是常说的 ZCD检测。
这样,就可以工作在 临界模式。
|
|
|
| | | | | 之前,还想加入 电阻档。
想来想去,那样电路就复杂了,而且可能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而且,测电阻用万用表本来就很方便,最终取消了。
稳压管表,原先只 打算做到30V。
论坛里某大师说, 强烈要求要100V。
看来, 测稳压管确实一直是很让工程师 心烦的。
又要个电压足够的 直流电源,还要串个 电阻焊上去,再搞个 万用表, 确实烦。
|
|
|
|
|
| | | | | | | | | | | 程序,是不能上的。
上这么完整的原理图,已经很厚道了。
|
|
|
|
| | | | | | | | | | | | | | | 原理图已经足够学习的了。
如果哪个网友有兴趣,完全可以照抄原理图,然后按自己想要的控制方式写软件就可以。
当然了,最好是等我的做出来了,证明原理图是可以正常工作的之后再去偿试。
要不,说不定要走很多弯路。
这个周末,我就一直在小修小改。
刚刚淘了新的继电器,又要等继电器收到确认封装。
虽然规格书都有,但还是要拿实物确认一下才放心,打板费不便宜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实,现在打一般的板子,价格还算可以了。好多家打板,都是50元起步了。
只是我这个是打板同时贴片,会稍贵一些。
|
|
|
|
| | | | | | | 测稳压管50V够了,100V超过SELV电压,电人啊。
|
|
|
|
| | | | | 又改了改,换了小的继电器。
继电器驱动的管子,也换成了 SOT-23。
虽说不是做产品来卖,但也不能浪费成本啊。
|
|
|
|
| | | | | | | | | 期待陆版的“”小电源“”作品出炉,有感兴趣的可以本帖里留言或是交流建议,可以邀请陆版多做几台作为论坛活动礼品哈 。
|
|
|
|
|
| | | | | | | | | | | 打不起这么多片啊。
今天收到新的继电器并确认后,明天发板出去。
估计,打5片吧,因为电池也做了5套。
|
|
|
| | | | | 1.如果电压能调整到35v左右的话,一般ic的VDD 过压保护都能测试出来. 2.如果再能有 两路波形就更便利 ( 同频的 三角波 和 方波 )一路驱动mos, .
|
|
|
| | | | | | | 功能是永远加不完的。
之前还考虑过增加“移动电源”功能。
主要是考虑两台一起的时候,有一台没电了,可以给另一个充电。
但想想,也不是很必要,而且电路更麻烦。
最后,还是取消了。
|
|
|
| | | | | 真是太多小细节要处理了。
考虑到 没开机,但 插入电源时,要有个 充电指示。
把指示的LED驱动部分,改了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为了降点成本(不降性能),给显示面板换了个MCU。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
上周,还淘了台 400W的电源,懒得做了。
之前就是在那里自相矛盾,没有蛋也没有鸡:
想做台逆变器,却没有一台大电流的电源。
然后想要做台大电流的电源,但又没有用于调试的AC电源。
而AC电源,就包括了逆变部分。
自相矛盾,结果 没有鸡可以生蛋,也没有蛋可以孵小鸡。
|
|
|
| | | | | PCB实物节后就收到了,一直没空弄。
今天终于有空折腾一下。
和以前的面板对比:
右边是新的,变化不大,表面上主要变化:
黄色 按键左移了几mm,原因:按 黄色 按键 时容易 碰到右边旋钮。
右边 指示灯由3个减为2个,原因:原来3个灯太近, 容易窜光。
主控制板:
|
|
|
| | | | | | | 样板出来了呀,,通电了吗,,会不会炸机,,,,,,,,
|
|
|
|
| | | | | | | | | | | 陆工,平衡电路中所用到的几个MOS的驱动电路可行吗?
|
|
|
|
|
| | | | | | | 单片机出来直接通过一个电阻和电容就可以驱动一个MOS,而且MOS不是对地的,这个难以理解。
陆工能讲讲其中的原理吗?
|
|
|
|
| | | | | | | | | 这是当时的原理图。
通过74HC08驱动的。
和现在这个不同是之前是独立变压器。
|
|
|
| | | | | | | | | | | 可是电容隔离之后的驱动电压不够呀,因为单片机输出只有5V,隔离之后,怎么升压到10V以上?
|
|
|
|
| | | | | | | | | | | | | | | 5V经过电容之后,电容也要分压呀。
还有,有几个MOS的S极并不是接地的,那GS之间如何形成5V的电压?
|
|
|
| | | | | | | | | | | | | | | | | Ciss很小,分压占95%以上。
还是那4个字:电容隔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陆工,您的意思是74HC08的输出越过CE7、CE5、CE3等电容给各个MOS管的门级GS电容充电,您的驱动PWM频率大概是多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实,直流部分是通过GS电阻充电的。
我的开关频率就几十kHz,新做的这款,可能会跑接近100kHz 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陆工能否系统性地讲讲这种形式个驱动的原理,结合电路图和各点的仿真波形或者实际波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直流部分电容就充好了,74HC08 输出变化5V,电容电压不能突变,另一端也就变化5V。没有仿真波形,也没有实际波形。
几年前的东西了,一直在用,也懒得去动它了。
其实,搞这个是为了验证一下号称2000次充电的铁锂电池,用几年是个什么情况。
结果并不让人满意。
|
|
|
| | | | | | | | | 已经在调试充电和平衡部分的PWM。
这是平衡最上一节电池的PWM(没接MOS管),电池电压18V。
|
|
|
| | | | | 在调试电池相关的功能。
还没调好,不敢上真电池,所以搞了个假的骗骗电路:
其实,就是用个直流电源,把中点电压分压出来,让MCU检测。
已经在调试 电池欠压,过压保护。
欠压MCU把自己的供电关掉,插上充电器后重新工作,都可实现。
程序终于有点眉目了,开心。
|
|
|
| | | | | | | 下一部是调充电部分的程序了。
充电搞好后,接着是电池平衡。
最后才调输出恒流恒压。
|
|
|
| | | | | 充电程序应该是弄好了,但还没敢上MOS管,也没敢上电池测试。
后边再试,先上个空跑的波形:
|
|
|
|
|
|
|
| | | | | | | 经过一天努力,发现电流环应该是没办法调好了。
只能放弃。
|
|
|
| | | | | 停了几个月,继续折腾。
之前因差分采样电路有点问题解决不了,一直放着没弄。
现已在原板上做了点改动,采样免强能接受,继续调试。
已经敢往上装 真电池。
之前,一直是用直流电源模拟的一个 假电池:
|
|
|
| | | | | 调试充电电路。先检查 导通时间为 3.7us,板上 boost电感为22uH,经过验算,当输入电压为 12V时,电感 峰值电流约为2A。感觉稍大。
调小些,最终定在 约3.2us。
板上boost 电感为22uH,经过验算,当输入电压为 12V时,电感 峰值电流约为1.75A。
|
|
|
| | | | | | | 因为设计为 临界模式boost,也就类似常见的 带ZCD检测的 临界模式PFC。检测 ZCD 检测是否正常。
从波形上看,是在 第二个波谷的 谷底导通,还 可以接受。
|
|
|
|
| | | | | 昨晚充电时,发现电池电压已经达到设定值了,还没有停止充电。
还好人守着,要不就……
估计,是软件地方改多了,有错,还要好好检查一下。
为了安全起件,想想还是加上个硬件(MCU内部)的过压限制好了,这样更放心。
这个是原来的 充电的PWM。
加上一个 电压基准和一个 比较器,再用个 与门控制,这样就放心多了。
|
|
|
|
|
| | | | | | | 陆工 这个外壳是不是淘宝的,淘宝链接发我一下,谢谢 |
|
|
|
|
|
|
| | | | | | | 21楼图纸里就有型号。
CY8C3866AXI-040
|
|
|
|
|
|
|
|
|
| | | | | | | | | 不是的哦,是最简单的 1602屏。
目前还不会用 12864的屏,另外觉得12864的屏边框太大,丑。
|
|
|
| | | | | | | | | | | 版主太谦虚了,我查那个mcu是51内核的,功能挺强大的,
|
|
|
|
|
|
|
|
|
|
| | | | | 设计,布线,都很好,产品做的100分,真的是学习和参考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