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抢个板凳,看过大师的那两帖,打call打call!! |
|
|
|
|
| | nc965- 积分:102218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18 版主 | | | |
|
|
|
|
| | | | | | | 今天开始先讲解APFC部分,然后在讲解LLC。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只讲解CRM模式的,理解了CRM模式的,CCM模式的也就好理解了,IC以MC33262为例。
|
|
|
| | | | | | | | | 是不是可以先贴一个实际的电路图出来,然后针对电路图里面的功能原理、器件选型、计算等进行一一说明?
|
|
|
| | | | | | | | | | | 嗯,这个没问题,那就上个很早以前的一个图吧,图中IC是L6562A,讲解的时候还是以美国佬的MC33262讲解,因为datasheet有公式,方便讲解。
|
|
|
| | | | | | | | | | | | | 先大体说一下,一些理论概念。
常规的拓扑没有功率因数校正,只有在90/270度附近,电流才开通一个小角度,所以电流电压相位严重畸变,功率因数很低。
而功率因数校正就是叫电流电压相位一致,理论上可以达到1,但实际由于种种原因只能无限接近于1。
MC33262的相关datasheet中,从头到尾最终导出一个电压电流比值是系数,从而达到相位一致,PF值为1的目的。
作为CRM模式,在每一个开关周期中,开通时间相同,只是关断时间不同而已,ZCD脚要从磁复位去理解。
然后剩下的就是细读MC33262的datasheet,读懂吃透,在自己编写个表格,以备以后计算方便。
现在,大家可以提问了,有啥不懂的?如果没有啥疑问,我们将重点进行LLC,APFC部分只是稍带讲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神,上面这个表格可以传一份原档上来嘛,一起看看讨论讨论!
搜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好是根据MC33262的附表计算公式自己编写,这样印象深刻,编写好以后,可以和我上传的截图校正是否正确。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表格是根据MC33262的附表公式编写的,建议大家自己动手编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不用看资料了吧
没有乘法器的才用固定导通时间控制(基本上是PFC反激用的多)
而且6562这种是负载越重/电压越低的时候,频率越低,那也是固定Toff的规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请在仔细看我们说的是啥模式,我们说的是CRM模式,临界导通模式,导通时间是固定的,变得只是关断时间,这个L6562 MC33262的datasheet中讲到很明白。(当然这个确实有个条件是在线性连续区,在每个包络波之间(我们一般叫馒头波),这两个波相邻的地方是会空一小块,不再讨论范畴。)
另外你说的固定关断时间是FOT模式,L6562A MC33262这类芯片其实我们都可以人为的把它改为CCM模式,这个完全可以做到。
发言前,先看我们讨论的前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看清楚说的是什么我就不回复了。
借用一下你的图,Ton固定,Toff变,频率变化的规律应该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L6562在应用中频率变化的规律刚好相反,33262倒是没测过,难道这2货控制方式不完全一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一开始我就不清楚你和我讲的哪一项有异议?
请针对回答?这样更容易解决问题。
对于你上面的回复,我指出错误,“带乘法器的CRM好像并不是固定导通时间的吧。”,对于你这句话,L6562 MC33262都是内部带乘法器的(3脚),并且CRM模式都是固定导通时间,关断时间变化,无论从图还是我编写的那个表格截图,都能反映出来。
除非人为的改FOT模式,固定关断时间;再或者改CCM模式,不过L6562 MC33262改CCM模式电路很复杂,在2009年北京学习时跟着圈里一总工学习过,完全实现了NCP1654的功能。
另外L6562 MC33262频率变化规律是一样的,对于芯片这两者只是补偿方式不同罢了,而且MC33262的补偿接成和L6562的方式一样干活,在前面我也讲过。
最后:如果你觉得我讲的那个地方有问题,请标出来,然后发表你的观点。不要出现通篇文章没有看,只看部分内容,断章取义这样会越来越糟。
我精讲双管正激电源中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本身论坛的浏览性不好,帖子越长这种效应越严重,有时都不知道针对的那一楼的内容回复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6562D 固定 Toff是什么意思 ,比如我固定输入220VAC,正常额定带载,测量Toff也不是固定的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想到APFC中CRM模式大家还真有异议啊。
正好大家也在此发表自己的观点:
1.Bodoni网友和真武阁网友的观点是CRM模式导通时间不固定。
MC33262中,写的很清楚,这个其实也可以几何图形计算。
每一个周期中,三角形的均值电流在峰值电流中心,然后画垂直线,解Ton都相同即可。
另外我也说了,CRM模式我们人为可以改FOT固定关断时间模式,稍微动动手脚即可,我也可以人为的改CCM模式,完成NCP1654那种功能,但是我们讨论任何东西都有前提条件的。古老的3842也能完成APFC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版主,你好!可否讲解一下这个电感公式是怎么来的吗?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先求出Ilpeak,然后根据基本公式L*I=V*T,即可倒出L。
|
|
|
|
| | | | | | | | | | | | | | | 版主,在计算PFC反馈电阻时,公式中用到偏置电流IiB*R2 为什么会有这个偏置电流呢,是什么原理呢,为什么不是直接分压过来的呢
-
用到的此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高压母线一串电阻一般几十K到MOS栅极,一串电阻几百K甚至上M到MOS漏极,源极串入一个二极管到启动电容,一般在栅极到地会加个稳压管,做异常状态时用于保护MOS。
|
|
|
|
|
| | | | | 这么多年啊,很少再看到这样谈技术的帖子 赞一个 收藏了。学习 |
|
|
| | | | | | | 客气客气。
讲一讲MC33262各个脚的作用,然后作为APFC这一块的结束,后面重点讲解LLC部分。
1脚采样高压母线电压,然后送入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然后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和3脚乘法器的电压相乘,3脚是馒头波电压采样过来的小馒头电压,大家应该注意,一个误差放大的电压是直流电平,和乘法器的小馒头波相乘,出来的还是个小馒头,这个电压和4脚采样MOS管下的采样电阻的电压比较,至此包络线的馒头波和三角波就出来了,这个图片如附件图片所示。
2脚是补偿,MC33262是对地加电容,而L6562A是和反相输入脚加阻容网络;其实我试过,MC33262对反相输入脚加阻容网络一样干活,而且效果没啥差异。
5脚是检测磁复位以便进行下一个周期工作,7脚是驱动脚。
6脚接地,8脚Vcc。
|
|
|
|
| | | | | | | | | | | 大师,一直有个问题不是很明白。6562类的IC用固定导通时间的方式就 可以使电流轨迹跟随电压,那么内部的乘法器有何用的?是不是多此一举,请大神解惑,万分感激,谢谢
|
|
|
| | | | | | | | | | | | | 3脚取得的是整流桥后面聚丙烯电容上电压的分压“馒头波”,然后和反馈直流电压相乘,也是个“馒头波”,然后和CS脚电流三角波去比较,使CS脚的电流三角波跟随“馒头波”,这样最终达到理论上的功率因数校正为1,实际只能接近。
你可以去看MC33262的一篇文档,最终推出电压电流比为一个系数值,达到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
|
|
|
| | | | | | | | | | | | | Ton时间的固定只是针对固定的输入电压,和固定的负载,乘法器的目的是去解决,输入电压改变,输出负载改变时,去改变Ton这个目的.
在一个正弦包络内实现Ton,来达到高PF
|
|
|
|
| | | | | | | 确实有很多资料讲DS并电容,对于空载电压飘高有抑制作用。这篇文章也可以在网上下载到,但我个人理解不可取。
|
|
|
| | | | | | | | | 关于LLC的工作原理,上传份文档,里面讲的很清楚,至于公式这篇文档和我们常规计算,最后得到的数值是一样的,先不讨论公式,后面会讲公式。
工作原理我们先需要假设下管开通,DS间的电容正向理解充电,反向的时候理解为反向充电会比放电好理解,只要是英文有点功底,在配合图理解工作原理并不难。
实际中,上电的时候往往是前几个周期是硬开关,只有工作正常后才是LLC模式,所以满载上电的瞬态大家需要注意,考核MOS管的电压电流应力需要符合相关指标。
LLC只是零电压开通,是开通的时候没有损耗,但是关断损耗是省不了的,而且离其中的一个谐振频率越远,LLC的优势越不明显。(另一个频率是我们一般不会遇到的,一旦遇到很有可能进入容性区,到底啥时候进入容性区,这么多年我是没遇到过,如果有网友遇到过,可以一起讨论下。
另外有网友问,怎么判断电流电压超前滞后,而且有的网友说我没有电流探头等等,其实判断很简单,只需看看下管MOS的D对地波形,和谐振电容对地波形,即可知道。D点波形中心点,和谐振电容的波峰对比,只要D点波形的中点在谐振电容的波峰前面,就是电压超前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什么认为不可取?有别的解决空载电压飘高的办法吗?可否帮忙找出你说的这篇文章?
|
|
|
| | | | | | | | | | | 并电容,会导致你的谐振参数改变,你可以计算一下,用ST的计算表格。
|
|
|
| | | | | | | 个人觉得LLC线路线路可以看成LLCC线路,第一个C是串联谐振电容Cr,第二个C是并联的谐振电容Cp(MOS DS电容就属于这个电容,包括变压器的寄生电容),DS并这个电容实际效果和在变压绕组两端并电容,效果类似。
|
|
|
|
|
| | | | | | | 年前比较忙,所以滞后了。
关于变压器的计算,有几种:
1.仙童的计算方法,不过Q值需要查图表,K值定义为Lm/Lr,需要选取K值。
2.ST的不是选K值,而是计算的,而且是定义λ=Lr/Lm。
3.常规计算方法,定义K为Lm/Lr,需要选取K值。
以上三种方法,最后计算的Lm Lr Cr基本相同。
|
|
|
|
| | | | | | | | | | | 今天先讲下常规的计算方法,文档是CMG大师的,网上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文档,大同小异。
我们按照此方法计算一下:
1.最低输入电压185Vac,标称220Vac,最高264Vac。
2.输出54V,4A。
3.效率95%以上。
4.无PFC电路,无同步整流电路。(对于无PFC电路,LLC的拓扑调试比较难调,所以需要比较深的功底。)
5.其他CAN功能,耐压 绝缘等等,不再讲解范围内。
因这上面打公式很麻烦,所以所有公式弄成PDF了,如附件。 |
|
|
| | | | | | | | | | | | | CMG大师的资料,里面的K值定义和我的表示有点不同,我的是K=Lm/Lr,他的是Lp/Lr。
其他基本是一样的。
|
|
|
|
| | | | | | | | | | | | | | | 抱歉,本版块下载附件 财富-2,本操作后您的财富将不足 0
|
|
|
| | | | | | | | | | | | | | | | | 抱歉,本版块下载附件 财富-2,本操作后您的财富将不足 0
|
|
|
|
| | | | | | | | | | | | | 版主,你这个计算里面K值取的是K=2.3,这个2.3怎么来的呢,一般不都是取一个整数吗,而且会偏大一点,说是会提高一点效率,这个取2.3是否偏小一点呢?
|
|
|
| | | | | | | | | | | | | | | 对于无PFC的电路,并且输出也是很宽的电压,K值取得小一些才能保证整个范围稳定。
其实K值取到2或者3,效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低,我这个电源效率可以达到94%。
|
|
|
| | | | | | | | | | | | | | | | | 之前有个电源,K值8.3,高温70度环境时重启不了,后把K值降到7,即主变压器电感从1.0mH降到0.9后可过高温。帮分析下机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把具体的设计要求给一下吗?
另外高温70度,重启不了是啥意思,是断电后,重新上电启动不了还是说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99方案,Cr 33nF,Lr 120uH, Lm1mH, 200W
高温箱内,在断电后重新上电启动不了(满载)。降低Lm后,可以启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参数还是比较少?输入电压范围,是否带APFC,输出电压电流等不清楚。Fr设定多少?最小最大频率,这样可能会更容易分析些。
推测是增益这个时候达不到了,导致带载带不起来,如果没有触发其他保护、环路不出问题的情况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FC升到430V,Fmin 46KHz ,Fmax 300K,带载CR15欧,54V输出,接近增益最高点附近,满载工作在55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的最大频率应该是Start-uP频率吧,我说的是你设计的时候的最大频率?另外你满载在55KHz,能否理解为你设计的谐振频率为55KHz?
你把你当时设计时的参数给我,我反推验证一下。
你按照这个填一下,我反推:
1.标称BUS电压以及最小最大电压。
2.最大最小频率以及谐振频率。
3.K值取值。
4.输出电压电流已知,54V 3.6A。
|
|
|
| | | | | | | | | | | | | 版主你好,在变压器原边最小匝数计算的时候,Bmax := 0.265,这个Bmax我看有的取的是0.3,有的取的0.4,这个到底取多少有什么依据吗?
|
|
|
| | | | | | | | | | | | | | | 单端的如反激正激,磁滞回线是第一象限,B值取0.3才能保证在100度不超4800GS,常规。当然还得看具体情况,对于强制风冷,还有某些铝基板,以及极小功率的电源等等,可以取高一点的B值,只要极限条件下,不出现饱和就可以了。单端的Bmax也是最大的△B。
双端如半桥 全桥 推挽等,磁滞回线是第一三象限,B值也和单端的一样,但是最大的△B是Bmax的2倍,因为磁滞回线在一三象限工作,△B小于0.6就可以。看每个人的理解了,以及大家平时说的是Bmax还是△B了。
|
|
|
| | | | | | | | | | | | | 在此楼回复一下ST的计算方法,验证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
|
|
|
| | | | | | | | | | | | | | | 楼主,请问下,你这个Vdc是加了APFC之后的电压吗?怎么定的?
|
|
|
| | | | | | | | | | | | | | | | | 正常是有APFC计算的,如果你设计的是没有APFC的,也可以按照这个表格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谐振频率不一样,我的是107KHz,你的是100KHz,差别这里,你改为107KHz就好了,所有的数值就一样了。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增益也就是输入电压固定了,增益就固定了,可以这样理解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输出电压一旦确定以后,然后增益就和你的输入电压的最小 最大值有关系。
|
|
|
| | | | | | | | | | | | | 抱歉,本版块下载附件 财富-2,本操作后您的财富将不足 0
|
|
|
|
|
| | | | | | | | | | | | | 抱歉,本版块下载附件 财富-2,本操作后您的财富将不足 0
|
|
|
|
| | | | | | | | | | | | | 我想请教一下大师,N-r是实际绕制匝比,N-r1是理论匝比, N-r大于N-r1,为什么你计算等效交流电阻用的是N-r, 计算有效值电流用的又是N-r1?
两者计算用不同的匝比理论依据是什么?
|
|
|
| | | | | | | | | | | | | 楼主,你好,有个问题请教一下,为什么匝比还要乘以一个系数,如果不乘直接用最开始的匝比计算会有问题么?
|
|
|
| | | | | | | | | | | | | 抱歉,本版块下载附件 财富-2,本操作后您的财富将不足 0
|
|
|
|
|
|
|
|
|
|
|
|
| | | | | | | | | 帖子连贯性很差,在此楼贴出计算编写的MathCAD和ST 的计算表格对比,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
|
|
| | | | | | | | | | | 持续关注版主的动态,最近打算搞一款LLC数字电源,所以来学习下
|
|
|
| | | | | | | | | | | | | 目前大功率的都是数字电源控制了,但是玩好了不容易。
|
|
|
| | | | | | | | | | | | | | | 请问楼主有没有全桥LLC的设计资料,有哪些公式是与半桥不同的?谢谢!
|
|
|
|
| | | | | | | | | | | 能分享下mathcad原档和ST的EXCEL档?
谢谢
|
|
|
| | | | | | | | | | | | | 不好意思,这个原档分享不了,公司机密文件。
你可以根据我PDF的文档编写一个。
|
|
|
| | | | | 版主,我最近在研究LLC电源的恒流控制,想要数字化实现,控制回路没分析清楚,能给讲讲吗? |
|
|
| | | | | | | 恒流控制这块数字话我先给你几篇文章你先看看,回家发给你。
|
|
|
| | | | | | | | | 版主,我也想了解一些关于恒流的问题。方便的话能否发点资料活讲解一下。谢谢!!!
|
|
|
|
| | | | | | | | | | | | | 后面需要数控,现在是使用NCP1399;控恒流的回馈在接电阻负载时输出电流稳定,但接电池负载后出现输出电流不稳,所以想了解一些。找找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期待版主讲解恒流控制方式,希望能了解恒流,但看论坛讲解的很少,而且资料也很少啊!
|
|
|
| | | | | | | | | | | | | | | | | 这部分确实网上资料很少,我本身是搞硬件的,所以软件部分不是太精通,我找找资料,上传上来大家看看。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两位想要玩数控的只能说抱歉了,回家找了很久,没有找到,资料应该都落在北京了。
可以上网找找,Microchip的几篇文章,写的很不错。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控制电流是PID的吗?之前做过PID的整定,控制的还是不错的。 也有用其他的控制的。
我只能回去看看资料,先传些资料你们先看看吧。
|
|
|
| | | | | | | | | 可以劳驾您分享一下资料嘛?研究生课题是LLC,对数字控制这块也比较迷糊。
|
|
|
| | | | | 你好,请教个问题,一直没有理解:变压器初级电感是恒压(Vout*匝比)线性充放电,Di/Dt实际测试也是线性,资料
里面变压器等效成了两个绕组,怎么理解这两个绕组?当状态由上下管同时关闭,由于回路电流不能突变,转向给下管结电容充电,
并由上管体二极管续掉上管结电容实现零电压,转变为上管开通下管关闭状态,由于Lr电流滞后,回路电流方向不能突变,而初级电感又转回
反向恒压(Vout*匝比)线性充放电,此时那部分续流的回路又经过变压器等效的那个绕组,请问这个变压器等效成两个绕组怎么理解?期待解答!
|
|
|
| | | | | | | 有人用分立变压器设计,即Lp Lr分开为两个变压器。 Lp是主变压器的电感量,此时需要漏感要小;Lr是谐振变压器,主电感量为Lr的电感量。
有人用集成式分槽变压器设计,我个人一直用此方法设计,Lp即主电感量,然后短路次级两个绕组中的一个,来得到漏感,这个漏感就是Lr,即谐振电感;因为次级两个绕组绕制差异性,分别短路这两个绕组得到的两个漏感值是不一样的,一般要有个差值不能大于多少,否则偏流很严重,会造成一路电流大一路电流小,从而一个二极管热一个二极管不太热的情况,以及带来的一些不利效应。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就是输出次级两股线,绞在一起然后在绕制。得到的两个漏感值之差极小,从而偏流也会好很多,以及其他一些有利效应。
|
|
|
| | | | | | | | | 大师,集成式的变压器,测出来的主电感量到底是LP还是LP+LR? |
|
|
|
| | | | | | | | | | | | | 谢谢大神的回答。我还有两个问题:1,如果我的LLC给电池充电,电池电压是40~60V,那设计时的输出电压怎么选取;2,我现在设计的一个LLC电路,带载时谐振电感上正弦波电流不是很平滑,载越轻,畸变越厉害;Fr是107K,此时工作频率大概在82K;此时怎么改善谐振电流波形?
|
|
|
| | | | | | | | | 一直搞不懂一个问题,变压器用集成的,不应该是励磁电感Lm=Lr*K吗,那变压器的原边电感不应该是Lp=Lm+Lr吗?我看到有的公式到后面直接是原边电感Lp=Lr*K 大师帮忙解惑一下! |
|
|
| | | | | 老师你好,DCM模式下LLC的环路很难调节,你能给我们讲下在没有环路分析仪的条件下,如何设置TYPE3的值来进行补偿?主要是低频双极点这个值怎么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年前断断续续的进行了一部分,总体来看讲的比较散,年后会抽时间把LLC变压器的设计部分大体做个总结,然后在进行新的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师,请问谐振电容的选择有那些需要注意的?主要是MPP类型的吗?还是选择ESD较低的都行?变压器的选择上是EER型的好些还是PQ型的好些?好像大多数人选择PQ型,这个是根据散热还是辐射考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谐振电容一般考虑自愈性比较好/损耗小的聚丙烯电容,如法拉的MMKP82,同时需要注意耐压余量。
变压器看你是用集成的还是分立的,如果用集成的,目前比较多的都是ER分曹的居多;如果是用分立的,那选择性就比较多了,考虑好安规的前提下,PQ RM
ER等都可以,看看你注重效率还是成本了,效率如要求高点,就用PQ RM,如果不太注重效率,ER的就可以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后上班了,继续。
对年前的内容做一个小结:
1.对APFC的CRM模式理论做了一个概述;计算表格如何计算APFC电感及IC相关元器件参数。
2.用两种方式自编MathCAD和ST计算表格计算LLC变压器Lp、Lr、Cr重要参数,其结果也一致。
3.LLC拓扑电路的工作原理。
对以上内容如有疑问,请大家提出,如无问题,接下来将进行重要元器件的选取以及一些注意点的讲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请教版主,700W(峰值功率输出)功放电源,采用LLC,能否推荐一下具体IC方案?谢谢!
目前情况:原来想选NCP1399或者UCC25600D,配合代理商表示NCP1399原厂技术端问题多,也没说明有哪些问题。
UCC25600D尚无配合代理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前几楼上了个原理图,L6599AD的方案,可以参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请问版主L6599AD的原理图在哪一楼呀!我找了几遍没找到 谢谢~~另请教700W峰值功率的LLC电源变压器性价比较高的有哪些型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11楼,700W峰值功率持续时间多长,是ms级别还是s级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主,一直对此贴保持关注!在接下来讲解LLC具体参数选取等时可否讲解一下关于两个相同变压器串并联的问题,比如两个相同变压器在原边串副边并,这个时候整体的Lr、Lm如何计算得到呢;两个相同变压器在原边并副边串,这个时候整体的Lr、Lm又如何计算得到呢;可否做些讲解,感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个人不建议这样,你可以两个磁芯绕在一起;目前我没有见过两个完全相同的变压器初或次串或并的,你完全可以两个磁芯绕在一起。我曾经做过15KW的充电机,都是两个磁芯绕成一个变压器或者电感。
|
|
|
| | | | | | | | | 你好,用TYPE2 够吗?电压环是否要加入前馈电路?构成2P2Z+原始极点。
|
|
|
|
|
|
|
| | | | | | | 今天抽时间把重要元器件简单说一下:
1.MOS管选取,除了耐压、沟道电阻、Qg等基本的参数外,Coss eq这个参数比较重要~Vgs=0时,Vds从0变化到某一电压的值,这个值关乎谐振电容Cr的取值,当然半桥节点对地的杂散电容也有影响,Coss eq如果过大将会影响Cr的选取,需要慎重。
2.谐振电容,最好用高压聚丙烯电容,损耗小,并且还有自愈能力,应当首选。
3.变压器,无论从空间还是成本,推荐集成式。但是两个绕组的漏感差要控制好,可以采用双线先绞在一起在绕,漏感差会非常小;其他按照常规注意即可。
4.恒流IC,如果对要求不高,就用普通LMX58类的就行了。如果对恒流精度(主要在小电流时)、响应时间等等有要求,那要求IC具有低失调电压、低温票、高压摆率,如果是轨道轨的更好。
5.采样电阻,最好用猛铜类的,温漂低,精度好。
大功率多说几句:如果要求不高且隔离,可以用霍尔,缺点是温漂影响很大,响应速度在几us,优点做起来简单。
要求高且隔离,光耦+IC+猛铜分流器,缺点,电路复杂,优点温漂影响小,响应速度可以做到ns级。
6.其他常规即可。
|
|
|
| | | | | | | | | " Vds从0变化到某一电压的值,这个值关乎谐振电容Cr的取值,当然半桥节点对地的杂散电容也有影响,Coss eq如果过大将会影响Cr的选取,需要慎重。"
Vds 从0变化到某值跟 Cr究竟是个什么关系?
|
|
|
| | | | | | | | | | | CHB(半桥节点电容)=Coss1+Coss2+Cstray。因选择的上下管是一个型号,所以Coss1=Coss2。
这个电容是对地电容,而我们常规的谐振电容也是对地,看我上面的原理图例子。
如果不细考核,节点电容,大点小点一般电源不会出问题,但会离我们原来的设计有所偏离。
|
|
|
| | | | | | | | | 你好 大师,请问COSS 我看你的取值是54pf 但是我看我用的MOS是3000多pf 那算出来的Ip特别大
|
|
|
|
|
| | | | | | | 给部门培训的时候,讲到LLC各个状态时,有这样一个状态:
Q1 2关断,D1 2关断,然后LS和LP的电流给上管的COSS充电,下管的COSS反相充电,直到Q2的体二极管导通,这个时候开启下管实现ZVS,有没有人想过,给下管COSS充电到上下电压相等,然后这个时候开启Q2(这个点),一样完成ZVS,为啥等到体二极管导通后在开启Q2完成ZVS呢?
还是ST一拍脑门就这么设计的,因为COSS上下电压相等这个时候开启Q2 这个点 很难把控?
|
|
|
| | | | | | | | | 个人觉得确实很难把控,就算你把一个调好了,量产时变压器的一致性不可能是理想中的那样,变压器的初级电感量至少有个5%的误差吧,励磁电感的误差就决定了这个很难把控住。
|
|
|
|
| | | | | 顶一个,正激反激都做了,llc就是没成功,一直想学会
|
|
|
| | | | | | | 先看IC资料,L6599,然后学习原理。
之后,自己编写变压器计算表格,或者问FAE索取,然后实际做产品,基本就成功了。
|
|
|
| | | | | | | | | 开启的几个周期的硬开关是可以避免的,选MOS需要注意的参数可不止这一个,次级绕组的平衡还有别的办法,本来我想写个精讲LLC的,你先说了,那你先讲吧
|
|
|
| | | | | | | | | | | 开启对前几个周期根本不受你控制的,你无法避免。
选MOS的参数很多,没说一个。
绕组的平衡,没说一种方法。
不要断章取义。
LLC从2005年就开始兴起并成熟大量用于产品上(2005年大学没毕业,在一家韩资企业实习,他们的电视板上用的就是LLC的拓扑),不是啥新技术,没啥高深的东西,你想讲,开贴就好了。
|
|
|
| | | | | | | | | | | | | 呵,生气啦,做了这么多年LLC,就不能别人说你不懂啦,开启的几个周期怎么就不受我控制啦,发个波给你看看是不是软开关,这就是6599的下管驱动波形
LLC选MOS的参数很多,为什么你只说了一个咧
|
|
|
|
|
| | | | | | | | | | | | | | | 没有生气,你不通篇看只是断章取义,你从我的帖子里这个楼上怎么看出我就说MOS管只是一个参数???????????
(今天抽时间把重要元器件简单说一下:
1.MOS管选取,除了耐压、沟道电阻、Qg等基本的参数外,Coss eq这个参数比较重要~Vgs=0时,Vds从0变化到某一电压的值,这个值关乎谐振电容Cr的取值,当然半桥节点对地的杂散电容也有影响,Coss eq如果过大将会影响Cr的选取,需要慎重。
2.谐振电容,最好用高压聚丙烯电容,损耗小,并且还有自愈能力,应当首选。
3.变压器,无论从空间还是成本,推荐集成式。但是两个绕组的漏感差要控制好,可以采用双线先绞在一起在绕,漏感差会非常小;其他按照常规注意即可。
4.恒流IC,如果对要求不高,就用普通LMX58类的就行了。如果对恒流精度(主要在小电流时)、响应时间等等有要求,那要求IC具有低失调电压、低温票、高压摆率,如果是轨道轨的更好。
5.采样电阻,最好用猛铜类的,温漂低,精度好。
大功率多说几句:如果要求不高且隔离,可以用霍尔,缺点是温漂影响很大,响应速度在几us,优点做起来简单。
要求高且隔离,光耦+IC+猛铜分流器,缺点,电路复杂,优点温漂影响小,响应速度可以做到ns级。
6.其他常规即可。)
另外MOS管的前几个周期在没有建立稳态之前,就是硬开关,你可以多测试一些波形,尤其在短路开机时,或者一直短路状态下,不要只测试常态。
|
|
|
| | | | | | | | | | | | | | | 可以问问一些老版主,技术交流观点碰撞不牵扯到别的什么。
白天没有时间,只能偶尔抽一点点时间回复,晚上回复一下关于前几个周期的问题,先看下面的波形:
左右两个波形,对于L6599A我们捉到的是右边的波形,表面上看是软开关,实际上呢?真的是软开ZVS吗?未必,多了就不多说了……
其实最早的时候L6599升级为L6599A,是为了什么,真正的是为了修复BUG 。(在举个例子,在北京工作时,做BMS的时候,有个某厂家尾号是536的IC,如果不按照顺序插拔采压线就烧一片器件,而凌特的6804就不会出问题,最后这个厂家慢慢的就不推这个 IC了。)
早期的LLC控制IC就是左边的前几个周期的硬开关,然后后来其实所谓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真的解决了吗?只有做IC的心里明白,我们只关心的是应用,其实说到家,前几个周期硬软开,有什么关系吗?只要MOS管不会死掉,谁还在乎这几个周期呢?
我气愤的是,你断章取义,MOS管就怎么是一个参数了,我通篇看了一遍,也没有找到就一个参数了这么一句话,大家都是为了给新人一个少走弯路的平台机会,如果你说前几个周期的硬软开关问题,这个属于观点碰撞,没有情绪可言的。
好了,今天是公司入职一周年纪念日,喝了点,唠叨了几句,如果关于前几个周期是软硬开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讨论下去了,你我都不是做IC的,有时我们不能被示波器测试出来的表面现象所蒙蔽, 。
|
|
|
| | | | | | | | | | | | | | | 今早抽了点时间抓了个波形,见图一。从图一对比图二看,属于前者,L6599前几个周期是硬开关,看画圈的地方就知道了,这次有图有真相,你还认为前几个周期是软开吗?
|
|
|
| | | | | | | | | | | | | | | | | 哈哈,我就喜欢跟你吵架,你的确实是硬的,可你看我的波形,为什么是软的咧?
你的电流波形是没有过零,我的确实软了,你看我那个有个负压的小沟沟,就肯定是软的啦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是讨论技术,我会欢迎,如果是打嘴仗,我一概不回复。
关于前几个周期是硬是软的问题,L6599目前还没有更新,不过后期出的IC都避免这个问题了,但我们讨论的是L659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哈哈,别生气啊,我不厉害,只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得比你深刻一点而已,
你说的是没办法,我只是说有办法而已,还不信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一次回你,如果瞬态启动的前几个周期是软开关,只能说明L6599芯片更新了bug,和你有毛线关系,你又不是做IC的。
L6599A就没有这个问题,L6599以前有这个问题,如果后期的IC测试没有这个问题了,只能是IC更新了bug,和你能力强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无论我开的哪个帖子,都是在讨论技术,叫新人少走弯路,要不忘初心。
如果你愿意吵架,灌水来的,请不要跟我的帖子,不欢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哈哈,谁告诉新的6599就没有这个问题了,IC更新了BUG,你真的是搞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楼主能在这里分享自己的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无私的表现,这会让很多初学者受益。
LLC这种东西,说白了我们都属于应用工程师,有多少东西是自己原创的?
既然你能做到前几个周期是软开关,直接说出来是怎么做到的,不就行了?
在那藏着掖着,跟楼主较着劲,语气里透着比楼主强。
你开机几个周期能做到ZVS,无非就是使用手段,让电路提前进入稳态,比如提前给谐振电容充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楼主前面也说了,刚开始工作的几个周期,是硬开关,又怎么样呢?那点点损耗,对整个模块效率,微不足道。况且,你额外加的充电电路,在进入稳态之后,就是多余的了。
文人相轻,做技术的,也相轻吗?
楼主能够在这里无私分享,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受尊重的也是乐意分享的同事,不是吗?
你既然自认比楼主强,何不开贴跟大家分享一下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很多人会乐意去跟帖讨论学习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不同层面上感谢以上两位网友,真心的。(虽然和xu87931715网友有点小不愉快)此帖就到此结束吧,以后也不打算在开贴了。 目前反激、正激、LLC都讲完了,基本完成70%,后面本来想开贴三相无中线维也纳整流和PSFB两个帖子,但鉴于精力有限,而且本身能力也有限,就此作罢。 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网友,再次感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技术再好,人品也要跟上去,楼主在无私奉献,你这样说好吗,讨论问题也要光明正大,阴沉沉的好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感谢这位网友,我目前也看开了,社会这么大,每个人的内心都不一样,一笑而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感谢这位网友,社会之大,每个人的内心都不一样,一笑而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至于你说的我觉得比楼主强,坦白来说,哈哈,内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这不对,恩,我自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人要么好狭隘,或者是竞争网站派过来的JD;否则怎么专门搞破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论坛这么大,什么人都会有,我也慢慢的学会习惯性去面对,总体来说,广大网友能从帖子里面学到东西,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了众失之的了,我只是说他讲的不全而已,没别的意思,在这里讲讲我的心得吧,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1.LLC在开启的头几个周期的硬开关是可以避免的,方法有四个,
一,先给谐振电容冲电,在芯片开始启动的时候就通过电阻把谐振电容上面的电冲到几十V,这样就不会有硬开关了,但这个办法用在6599上面有点问题
6599启动的时候下管会开通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导致谐振电容上面的电被放掉,等于没冲,6599A的第一个开关周期没这么长,所以是没有问题的
二,采用非对称启动,就是开机的时候下管的开通时间长一点,这样也可以避免硬开关
三,把软启动频率控制在开关频率的2-2.5倍这样也可以避免启动硬开关
四,可以在LLC的上管和下管DS之间并超快恢复的二极管,它的VF值比MOS的体二极管VF值低,反向恢复比MOS体二极管要快得多,就算硬开关,也不足为滤
这个问题在早期的LLC电源上面非常常见,做LED电源的明纬,英飞特电源都有这个问题
2. LLC选择MOS,还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大概讲一些吧
一,MOS的开通延时和关断延时需要控制,特别对于6599,6599的死区时间是200NS-400NS,如果MOS的开通或者关断延时很长,超过400NS,那么再怎么弄 也是实现不了软开关的,在开通和关段延时里面有个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也就是Tr和Td,它们对应的是MOS开通从90%-10%的时间,如果是超结MOS, 这个时间是非常快的,有些管子我看只有4ns,这么快的开通和关断时间会导致有很大的干扰,导致芯片无法工作,所以这个参数要注意选慢一点的
二,MOS的DS电容,MOS的DS电容和DS电压是相关的,其实这个电容再DS电压很低的时候电容是非常大的,1000PF左右,我看电源网上有人说这个越小越好
其实是错的,这个参数在LLC已经实现软开关的情况下,应该越大越好,越大DS的电压上升就越慢,MOS关断的时候流过MOS的电流就越小,而流到这个 DS电容里面的能量就会越多,电容是储能元件,最终会回馈到谐振腔里面,所以效率会越高
三,MOS的GS电容和GD电容的比值,这个也非常重要,如果是硬开关,如果GD电容过大而GS电容太小,在开机或者是短路的时候,一个硬开关就会直接导致 下管的GS上面分得的电压非常高,有可能会导致它误动作,进而导致上下管共通而炸鸡
其实LLC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布板啊,谐振腔设计啊,变压器怎么绕啊,还包括上面的驱动电容的大小问题啊,一两句话说不完,
在这里打个广告,我建了个群,大家可以一起讨论11842129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是你的自由。另外,技术博大精深,论坛上的东西只是皮毛,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深挖的话,论坛不适合。
现场交流才能看出功力的深厚,点到为止吧;加群也是方法,一起讨论技术,但是就怕后面都沉水,徒有虚名。
如果你觉得水平很可以,可以多开贴,为广大网友服务,我想这样大家才会拥戴你,仅个人观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是工程师做久了,讨论问题没必要冷嘲热讽,而是虚心讨论,你觉得你观点很好,发个帖子聊聊。做技术的人很容易活在自己的梦里,全世界自己什么的都懂,过了30岁以后如果性格还不改变,这一生基本就定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师您好,小弟一直搞反激,最近一直想学学LLC,在网上看了很多资料,看得一头雾水,请教一下大师LLC 负载从0A到额定负载RLC回路会经历哪些状态呢?
|
|
|
| | | | | | | | | | | 这个只能你自己去看资料了,这里无法讲解,篇幅太长,讲了你也不一定懂。
慢慢研究,你会搞懂的。
|
|
|
|
|
| | | | | | | 基本没啥可讲的了,该讲的都讲完了,有问题可以提问, 。
|
|
|
| | | | | | | | | 你好,LLC用TYPE2 够吗?电压环是否要加入前馈电路?构成2P2Z+原始极点。
|
|
|
|
| | | | | | | | | | | 今天看到我的回复你已经采用,就是检测电阻偏大了,“切顶”导致的,检测电阻减小即解决问题。
|
|
|
| | | | | | | | | | | | | 您好,感谢之前的帮助,我最近在复习您之前的帖子,我想问一下,
Set Oscillator Max and min Frequence 这一步骤的是重新核算最大和最小开关频率吗?
Cf是输出电解电容容值,Rfmin是什么意思?Rfedback是什么意思?
Set Oscillator Max and min Frequence这一步骤我看了跟下面计算没有什么关系呀。
请大师帮我解答一下,感谢。
|
|
|
| | | | | | | | | 您好!我用NXP 的TEA19161/19162/1995 做一个250W的LLC电源,我想把漏感做出来,用RM10的磁芯,这个漏感怎么做,有么有计算方式,帮忙发我下,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楼主,LLC的电流检测电路是根据初级峰值电流来确定的,通篇看了你的帖子。没有找到这个峰值电流楼层。按理说这个峰值电流应该和最大负载和最小电压有关,楼主是怎么确定的?楼主一定要回复呀。谢谢楼主。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公式应该在陆兵博士的一篇文章中有,可以搜索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 | 楼主,不知道你设计的这款LLC的PCB还在吗?小弟想借鉴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楼主,你说的那篇论文我看了,里面只有标准输入满负载谐振的初级侧峰值电流计算公式,并没有最小输入满载的初级峰值电流。你设计的时候是怎么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只计算谐振点的,欠谐振和过谐振的我不计算。
最低输入电压和输出满载时,为欠谐振,凸显出左升增益的典型曲线。
我们计算LLC主要是变压器,忽略死区时间可以看作占空比为50%,然后根据最基础的V*T(用频率的倒数替代)=N*B*S计算变压器就好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楼主,你的电流检测电路的电流是根据谐振点的峰值电流还是取它的倍数大概确定一下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嗯嗯,谢谢前辈,这个电流的问题解决了 ,知道你们是如何选取的了。此外你画的电路图中的快速启动电路,关于图中的三极管Q4,它应该是一开始工作在放大区,然后工作在饱和区彻底关断MOSFET,小弟不懂的是您是如何R26和R27的值的,就是如何合理的选取这两个电阻的值控制MOSFET及时关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怎么实现快速关断的,能简单讲一下吗?想了解,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辅助绕组电压起来后,通过电阻R26和R27分压,将Q4导通,之后把Q2的栅极电压拉低,Q2截至。
|
|
|
|
|
|
|
|
|
|
|
|
|
|
| | | | | 有没有PCB资料,分享一下,我觉得PCB布局的影响也挺大啊
|
|
|
|
| | | | | 您好!我用NXP 的TEA19161/19162/1995 做一个250W的LLC电源,我想把漏感做出来,用RM10的磁芯,这个漏感怎么做,有么有计算方式,帮忙发我下,谢谢! |
|
|
| | | | | | | 计算LLC的变压器公式在楼上都有讲到,查看计算就可以了。
250W用分立RM10充当漏感,因为不清楚你的使用环境以及其他很多设计参数,建议用RM12更稳妥些。
|
|
|
| | | | | | | | | 您好!变压器我知道怎么做,我想知道分开来的漏感怎么计算,打个比方,我要100uH的漏感,峰值电流是3.2A,用RM10来做,多少圈比较合适,是否要开气隙等 |
|
|
| | | | | | | | | | | 用最基本的公式L*I=NBS,电流电感量都有了,磁芯确定后Ae值有了,剩下的就是B值和N的折中了。骨架能够绕开的情况下,载流密度你打算取多少,然后B值在最严酷的条件下别饱和就好。
你自己根据使用环境 效率要做到多少等等一些基本条件,计算就好。
|
|
|
| | | | | | | | | | | | | 请问版主大师:原边电流RMS值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来的?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FHA去推导,这样的文档应该很多,可以百度搜搜看。
|
|
|
|
|
|
|
|
|
|
| | | | | | | 学习了~期待作者再持续更新一下,比如设计的关键点在哪里?
关键测试要点,关键波形,关键元器件的选择等。
还有就是设计的思路,感觉讲的都在PDF中,下载要经验值。。。回帖好像可以增加经验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LLC 只要Im=Ir,就可以实现ZVS关断吗,怎么我看有的书上说很难实现ZVS关断,只能实现zvs开通啊?
|
|
|
| | | | | | | | | 谐振,欠谐振,过谐振都可以实现ZVS开通,没有ZVS关断一说,
谐振,欠谐振可以实现次级的ZCS关断,但是过谐振的时候,ZCS逐渐退化。
增益为左升右降。
这是LLC的主要特点。
|
|
|
|
| | | | | | | | | | | 楼主,您好,增益左升右降是指归一化频率的左边增益是上升曲线,右边下降曲线吗?
|
|
|
| | | | | | | f>fr时,次级不能实现zcs ,是否意味着LLC尽量不要工作在f>fr
|
|
|
| | | | | | | | | 过谐振时,ZCS是逐渐退化,并非不能实现。
对于充电机,因为输出电压范围很宽,很难做到在欠谐振和谐振,过谐振在某阶段会出现。
|
|
|
|
|
|
|
| | | | | 前辈,我设计的PFC电路,加到半载时,跑了大概十几秒后不工作了,芯片没坏,MOS没坏,采样电阻也没事,再上电就不工作了。这是为啥?
|
|
|
| | | | | | | 建议示波器测试IC外围波形以及PFC电路重要波形,顺藤摸瓜。
|
|
|
|
| | | | | 如果你有Saber的环路扫频就好了,可以传我一份吗??
|
|
|
|
|
| | | | | 谱尼测试集团生态环境与运维领域拥有雄厚的专业技术实力和人才队伍,能够“一站式”全面优质的完成生态环境与运维领域咨询项目。目前团队拥有众多海内外知名高校环境、化学、生态等专业的博士、硕士以及环境相关专业中高级职称专门技术人员百余名。近年来,集团紧随生态环境咨询领域发展方向,不断攻克重点、难点项目,圆满完成了数量众多的和地方各级**部门和重点企业委托的水、大气、土壤、噪声、固废等领域项目,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目前业务范围主要涵盖:项目环评、环保验收、环境应急预案、环境监测评价、场地调查、污染源调查溯源、技术培训、环保管家、运营维护、空气治理净化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