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c965- 积分:102093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20
积分:102093 版主 | | | |
|
|
| | | | | | | 稍安勿躁 且待后面故事发展 版主是电源高手,还望多多赐教
|
|
|
|
|
|
| | | nc965- 积分:102093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20
积分:102093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没有掉坑里,只是服务对象要求有些奇葩,后面会继续分享的,稍安勿躁
|
|
|
|
| | | | | | | | | | | | | 多谢版主理解,每个人的主攻方向不一样,所以要用包容心来看每位坛友的帖子。由于这两天调试电瓶车司控器没有精力编辑,过几天有空后会继续补充完整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回说到,在仿真过程当中居然发现开关电源一次侧同二次侧之间存在一定的电磁干扰现象,而这一点对于从事煤矿设备生产的企业是不允许的!为此本人决定采取最简单的方法既重新对Y电容的布局加以修改和调整。 补充知识:Y电容的接法则相对复杂一些。Y电容一般分为Y1和Y2,(注意这里Y1和Y2是安规的编号,也有人称为Ya和Yb),既可同时使用,也有单独使用。Y1或者Y2同时使用时,Y1和Y2分别跨接在电力线丙线和地之间(L-E,N-E)。分四种情况分别是:连接到初级高压和次级输出正 连接到初级高压和次级地线 连接到初级地和次级正 连接到初级地和次级地 一番紧张的实验后,本人在该设计线路当中将Y电容置于 开关电源输入侧地同次级输出端地之间才最后摆平了。大家请看线路图为 所加Y电容的具体位置。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0982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4
积分:110982 版主 | | | | | | | | | | 你第一张图,也画了Y电容吧?也是处于初级跟次级的地之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好,问一个关于二次侧地的问题,我也用了Y电容跨接在一二侧的地上,但是接了RT后觉得二次侧这个地有问题了,如果热敏电阻RT左边是地,那么RT右边的GND是哪里?之前还没有接过RT,可能这个问题有点无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好坛友 对于你所说RT的含义不是太明确 望详细说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Ω/1W的热敏电阻,右边的GND是连到哪里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初次级之间增加Y电容,也可以在变压器内部增加法拉第环。 |
|
|
|
|
|
|
| | | | | 我觉得用倍压不一定是好方法,做个宽输入电压的可能会更好些。
|
|
|
| | | | | | | 这个问题由于成本预算限制,只能这样了。感谢你的建议
|
|
|
|
| | | | | | | | | | | 习惯 本人半路改行的 早前对电子绘图不了解 形成手工绘图的习惯了 现在都是让身边的年轻人帮着生成电子版的线路 有画电子版的时间我认为还是多来论坛借鉴学习一下其他坛友的经验为好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0982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4
积分:110982 版主 | | | | | 这个不能说是客户的原因,我觉得属于自己信息了解不透彻的原因,如果你们再接到需求的时候,知道这个产品是应用于矿山的,就应该主动去了解询问是否要满足本安标准的要求,这个应该是属于设计人员需要主动了解的。
|
|
|
|
| | | | | | | | | | | 经过前面提到以及未被本人提及的,设计过程当中的各种问题,针对线路原理图和软件层面上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
有了前面的相关经验后,本人根据客户要求推翻了原本打算自己动手搞单层PCB线路板的想法,毕竟客户对PCB板的尺寸要求较为严格。由于工期等因素,本人只好将该设计双层pcb板的工作交由同事完成。为此导致本人自主画双层pcb板的时间推后了近一年!
经过同事的帮助,第一代成品设计 制作完成。可是由于同事疏忽造成线路板当中有一条线布放错误,没有办法只能采取飞线方式进行补救。结果就是因为这根飞线让客户将报酬压低了不少,真是让人十分气恼。
|
|
|
|
| | | | | | | | | | | 是呀 根据实际产品所暴露的问题 加以修改是搞设计制作的必修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已投票,请问Q2,Q4哪一块的原理是怎么工作的?做什么用的?谢谢。
|
|
|
|
|
|
|
|
|
| | | | | 如果按照你以前常用UC38xx系列的,和你这次设计这款,效率对比如何
|
|
|
| | | | | | | 粗略测试了一下 相差无几 不过这款IC按照该线路(除去后面电源保护部分)造价比UC38系列低3元左右 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
|
|
| | | | | | | | | 再有个问题就是,过几年如果这款芯片停产了怎么办。
希望能用一直不停产的芯片
|
|
|
| | | | | | | | | | | 不会的,NE555这类产品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现在也不照样生产嘛!如果版主有所担心的话,完全可以使用UC38XX系列IC,绝对还能在用50年!对了,版主请投上一票。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倒是没有考虑过 不过听有些同行说过可以使用软启动电路 不过没有机会接触
|
|
|
| | | | | | | | | | | | | | | | | 得多加部分电路。新产品集成控制芯片一般做在里面了,可以直接串个电阻到母线电压上,待机功耗就可以做的很低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有电子原理图,楼主PCB 怎么画的?边放元件 边连线 是不?错一条线也就不奇怪了。
|
|
|
|
|
|
| | | | | 我的75W和130W都是用这个芯片干出来的,没有LZ说的这么恐怖。
|
|
|
|
| | | | | | | | | 这个说不上,只是大家的要求不一样难度自然就不一样,我现在最难的还是传导和辐射都挂了,头疼中。
|
|
|
|
|
| | | | | U2LM358真心没看出来跟什么比较,431提供2、6脚基准点,但是分析流程比较迷;还有次变绕组地-0.3R-GND保护以及反馈环路部分接的到底是哪个地?看着比较迷,楼主能否把U2比较的过程简单的讲解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倍压电路没看懂 有知道原理的普及下 谢谢 以前知道有这个电路 |
|
|
|
|
|
|
|
|
|
|
| | | | | 一款新电源设计只用了20天就出货了,太牛逼了。
我们光测试就要3个月。
|
|
|
|
|
| | | | | 我也觉得这是个广告贴。哈哈。国产电源芯片用在煤矿,这也太神奇了。 |
|
|
| | | | | | | 咨询下,电源采用的是什么标准?输出12V/5A=60W,效率0.9的话,输入功率大概有66W了,为什么还是做低PF?符合国标吗?>75W才需要高PF?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