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架构一:前级推挽升压,后级全桥逆变;(高频机)
架构一应该是最常见的方案了,前级升压一般是轻载电压闭环,重载开环控制,这样推挽工作效率比较高;
后级全桥逆变,输出有LC滤波,对防止负载冲击有比较好的作用,对负载的要求也不高,可容性负载感性负载;
当然由于是开关管是高频控制的,所以对控制芯片要求要高一点;
系统仿真图如下:前级单电压环控制,重载电压环失效进入开环模式;后级输出电压控制(也可以再加一级电流环)
仿真波形如下:
仿真文件如附件: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架构二:前级推挽逆变,后级全桥换相;(高频机)
架构二这方案可能相对少一点,前级推挽进行升压逆变,BUS总线上为馒头波,然后经过全桥换相整成交流输出;
对比架构一和架构二,可以发现架构二少了输出电感和滤波电容,再仔细看还可以发现BUS上少了大电解电容;
由于BUS上面的电压是馒头波,不用加大电解电容,所以在成本上会有优势;
系统仿真如下:
仿真波形如下:
仿真文件如附件;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 | 架构三:前期推挽升压,后级全桥工频输出;(工频机)
架构三也是比较常见的,淘宝上一百块以内的基本都是这种架构;
前端也是推挽升压,比较常见的是用SG3525A作为驱动芯片加控制芯片;
跟架构一相比,也是少了输出电感和电容,当然BUS上面的大电解电容不可以省略;
控制上前级已经用了推挽芯片,后级又是工频输出,所以对控制芯片的要求不高,
甚至一个一两块钱的单片机芯片都可以满足控制需求;
系统仿真如下:
仿真波形如下:
仿真文件如附件;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母线的参考电压波形不一样,直流和馒头波,才导致架构一和架构二,母线电压差异很大, 前面发波原理是一样的。
|
|
|
| | |  |  | | | | | | | 发波的方法是一样的,当是载波的计算明显不一样;
模式一是已直流量作为参考,模式二是以馒头波作为参考;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
|
|  |  | | | | | 大神好,没理解上去这个位置的,参考输入是310,为什么输出只有220V,为什么这样做没有理解上去,如果把输入电压调低,相应的输出电压也在调低,
|
|
|
| |  |  | | | | | | 输出电压有效值是220Vac,同样的负载,如果前面电压小,那后面的波形的脉宽就比较大,控制的对象是输出側的有效电压。 |
|
|
| | |  |  | | | | | | | 我测试的也是有效值电压,也可以测试峰值电压,这个310肯定是参考波嘛,不管是峰值还是有效值,都应该和逆变的峰值或者有效值都是对应的,电网峰值是310那逆变电压也是310,电感有效值是220那逆变电压也是220,对吧
|
|
|
| | | |  |  | | | | | | | | 这个主要是我们大多用电器都是按照220Vac市电是设计的,所以很多用电器进去的滤波电容都是用350Vac等级的,你这里前面电压太高了,有可能会损坏后面的元器件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我知道,如果站在软件的角度看,这个实际输出没有达到参考输入310,大神,
|
|
|
| | | | |  |  | | | | | | | | | ki参数值大了。调节的。导致一直都存在静态误差,一直没有达到参数输入值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次仓促整理出来的,参数没仔细去调;一般调试如果不能够数学建模去推导,就不断的调节参数,用突载卸载看看环路响应,稳载看静态误差;
|
|
|
|
|
|
|  |  | | | | | 大神,这个载波也挺有意思的,这个位置只能单极性的载波?双极性的载波就会出问题,会出现管子直通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没影响呀,换成双极性调制一样没问题的,你试试看直接把低频管用对桥的高频驱动,一样没问题;
|
|
|
|  |  | | | | | 大神,没理解上去,母线的那个电感是干嘛用的?滤波?好像很容易和ISR混淆。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清楚楼主的lC参数对于实际是否有比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结合在一起,是否误差很大,因为软件本身也可以测试THD,所以不清楚软件本身的误差有多大,我想我们做工程应该足够用了吧
|
|
|
|
| |  |  | | | | | | 我的意思,是PSIM仿真的LC滤波器,是否有实际意义(和实际机器的参数差异,lc参数)
|
|
|
|
|
 |  | | | | 大神,前面的推挽控制环路驱动为什么是这种取法,有什么特别讲究,如果G1G2驱动互补会造成什么后果?是为了保证死区才这样设计的?
|
|
|
|  |  | | | | | 推挽的驱动本来就不是互补的,而是相差180度;
驱动对称相差180度,可以帮助变压器磁复位,不会导致磁偏、磁饱和;
|
|
|
|
|
 |  | | | | 工频机,UPS的逆变部分,只需要全桥和一个变压器即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谢分享 正好最近做升压逆变。大佬 可以分享一下SG3525的模块吗?刚接触 还不会画
|
|
|
|
|
 |  | | | | 通过楼主分享的资料,对技术仿真有了新的认识,希望与楼主一同成长 |
|
|
|
 |  | | | |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