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你做(200W)反激, 换新一代芯片,38**虽然金典, 还是功能不足, 比如缺少采样前沿消隐, (这个很重要,关系到电流采样精确),
驱动波形塌陷与Rg 电阻也有关系,Crss的大小受最大峰值电流的作用产生的。初级峰值电流越大越厉害。
从驱动波形看,一点关闭尖峰都没有,这不是好事情。 留一点尖峰是必要的。,Rg 电阻太大了。MOS管Giss 电容估计不小。明显驱动电流保持不足。塌陷控制在8V幅度,就可以了。
|
|
|
|  |  | | | | | ciss规格书上1800p 原来驱动电阻51欧,现在换成了22Ω 还是有震荡
|
|
|
|
|
|
|
| |  |  | | | | | | 老IC+老Mos,驱动能力是不够的,估计增加Rg会减小震荡但开关损坏会大
改为Ciss 较小的cool Mos or GaN 试试
|
|
|
| | |  |  | | | | | | | 好的 现在看vds波形没有异常,就是感觉二极管恢复时间好像太长
|
|
|
|
 |  | | | | 目测是二次侧二极管反向恢复造成的,换碳化硅二极管试试
确定问题之后再想办法,看不用碳化硅能不能绕过去。不过我估计有困难
|
|
|
|  |  | | | | | 输出功率越大 塌陷的越严重 最后都有一个尖峰成负的了 但奇怪的是vds波形没有异常,这个二极管的是安森美的 规格书说恢复时间60ns 1660ct
|
|
|
|
|
| |  |  | | | | | | 今天又试了,发现一个现象,输入电压越低,驱动波形越好,几十伏输入的情况下,那个震荡就很小了
|
|
|
| | |  |  | | | | | | | 占空比大了,VCC高了,弥勒平台期相应的就缩短了。可以适当提高下驱动电压。
|
|
|
 |  | | | | 请问解决了没有,也遇到了类似问题。Buck上管驱动波形Vgs在米勒平台凹陷,有振荡,输出电压也有尖峰 |
|
|
|  |  | | | | | 测试直接测试VGS端,检查驱动能力是不是不足,MOS的结电容大小,更换一下小的mos管试下看看是不是有所改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