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nc965- 积分:103490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715
积分:103490 版主 | | | 1、这叫源极驱动,由下管驱动上管的源极(而不是栅极)实现上管的驱动,有两个妙处:
1.1、如果两管耐压相等,可减半电压应力,比如600V的管子带动1000V的电路
1.2、如果下管只是低压,可省去辅助绕组VCC供电电路。
2、都以低压为计算起点,因为电流最大,变压器最接近饱和,高压参数仅仅用来校核器件电压应力。
|
|
|
|  |  | | | | | 哦,这样呀,感谢版主!
顺带咨询下,反激变压器的气隙,不磨磁芯中柱,两边加垫片,是不是也可以?
|
|
|
| |  |  | nc965- 积分:103490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715
积分:103490 版主 | | | | | |
|
|
|
 |  | | | | 两管叠起来增加耐压,比如两个600V的管子这么一叠,下管Vds降到Vcc-10V左右就导通了,
当你Vcc为600V的时候,上管的栅极对电源负就可以达到接近1200V的耐压
一般来说低压输入时电流最大、占空比最大,对于控制芯片来说属于最坏工况,所以低压为准
但你需要回去核算高压时开关器件耐压有足够降额,保证短路、过流等极端情况下也不损坏功率器件
如你图所示电路,100V/15W,假设15V/1A输出:
没有特殊要求的话,开关频率选取满载65kHz,效率粗估85%
最大占空比0.45,低压满载刚好进入临界模式CrM,匝比:100*0.45/(15*0.55)=5.5,如果全程DCM就需要让匝比更高一些
AP=15W*0.45/(85%*0.3T*65kHz*6A/mm^2*0.1)=678.7mm^4,选E20磁芯可满足要求,AE=31.2mm^2
最小初级匝数:100V*0.45/(65kHz*31.2mm^2*0.3T)=74Ts
初级电流峰值:2*15W/(85%*100V*0.45)=0.784A,有效值:root(0.45/3)*0.784A=0.3A
初级线径:root(4*0.3A/(Pi*6A/mm^2))=0.25mm,次级线径同理算出约为0.63mm
找个骨架,初级0.25-0.32mm漆包线绕满两层;次级0.6-0.65mm三重绝缘线绕满一层,满足匝比5.5-6.5之间即可
核算即使匝比为6.5,15.5V*6.5*2.5+600V=852V,远低于两管叠起来可承受的1200V,可行
然后重新绕变压器,先绕满一层屏蔽,再初级满两层,再辅助绕组,再次级满一层,
搞定后上电跑一下看看频率、占空比和计算值相差几何,如有需要再做微调
最后再绕一个发给变压器厂按你的手工样品打样,这样就不容易上当受骗了
|
|
|
|
|  |  | | | | | 您的回复非常详细,太感谢您了!您的计算,没看到初级电感量是如何计算的,气隙如何确定的?
核算即使匝比为6.5,15.5V*6.5*2.5+600V=852V,远低于两管叠起来可承受的1200V,可行
这句,2.5是什么参数?
|
|
|
| |  |  | | | | | | 匝比乘以输出电压就是反射电压,初略估计漏感振铃1.5倍于反射电压,加起来就是2.5倍反射电压
CrM模式下感量就等于输入电压乘以导通时间除以峰值电流:100V*0.45/(65kHz*0.784A)=883uH
稍微比计算感量小一点就是全程DCM,大一点低压满载就进入CCM,这种小功率推荐往DCM方向靠
|
|
|
|
 |  | | | | 叠MOS方案,增加耐压用。。增加输入电压范围。。要注意上管驱动能力够不够(通常在TVS/电阻两端并个小电容)。
|
|
|
 |  | | | | 对于问题2:开关电源设计里面我记得有个概念,最恶劣电压,你可以去看看,对应的最恶劣工况,同等输出功率情况下,VIn越小,Iin电流也就越大,峰值电流也越大,占空比也越大。对于反激,设计的前提就是选取一个点,或者临界连续,或者断续,一般那个设计的点就是以你的这个最低输入电压切入,若你以VInmax切入,那你Vinmin电流更大,不难免会磁饱和,或者根本不能满足功率输出的要求,个人的一点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