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nc965- 积分:105979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79 版主 | | | 次级有效值电流仅用于计算电感绕组载流密度,由于载流密度允许范围很宽,因此并不需要精确计算电流有效值,一般按可以输出电流扩大1.2倍大致取值
|
|
|
|  |  | | | | | 谢谢版主!1.2倍是个非常有用的经验值。
只是现在用户要求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 所以次级和后面滤波电感的载流密度都不能放的太宽,当然实际已损耗和温升为准。
|
|
|
|
|
| | | |  |  | | | | | | | | 记得版主的宝箱里有很多经验值,也许是一时拿错了吧。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79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79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79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79 版主 | | | | | | | | | 减半是0.5占空比等效于BUCK电压减半的意思,大点小点影响不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是大点小点的问题,是认识上的问题。D=1 时是 1.2 的话,则 D=0.5 时不是6,是8.48。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79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79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都考虑了。不管是方波矩形波三角波,D=0.5/D=1.0 的比例总是0.707 。
|
|
|
| |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5979
- |
- 主题:115
- |
- 帖子:30160
积分:105979 版主 | | | | | | | | | | | | | 单正激占空比能=1?Buck倒是可以,此时纹波为0,平均值=有效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以为您是说输出电感电流(D=1)是12,次级电流D=0.5, 等于6。
|
|
|
| | |  |  | | | | | | | 几本书上给出的公式不一样,不知为何差距这么大? 有的公式如果不对,那错在哪里? 谢谢!
|
|
|
| | | |  |  | | | | | | | | 如果把次级电流Is看成一个矩形波,它的峰值就是输出电流Io,有效值便是 Io*√D (1)
实际上Is是个矩形波,还有个三角形骑在上述的方波上,设三角波的峰峰值是ΔIo (= k*Io, k<1),那么比较准确的公式是 Io*√(D*(1+k2/12)) (2)
因为一般k2/12 的数值上比1 小很多,把它省略掉也不是问题。
楼主的公式一,其实是D=0.5的情况,如果D不能高于0.5 ,这个便是有效值的极限值。
楼主的公式三,如果Ip(a)是指初级电流,Ip(a)*n当作次级电流的话,也无不可,只需知道的是,Ip含有励磁电流Im,这部分是不会传到次级的。
|
|
|
|
| | | | |  |  | | | | | | | | | 你好老师, 还有一点问题。按照公式三计算次级有效值电流,其中的励磁电流不会传到次级, 我试算了一下, 这样算出来的次级有效值电流比其他两个公式算出来的还是大不少,
是不是变压器铜线和磁芯本身也会消耗部分电流, 这部分电流也不会传到次级? 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是不是您的励磁电流Imag很大?从Ip里减去再算,Imag 怎算您知道的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好老师, 开了降低剩磁开了0.05mm气隙,磁化电感是比较大,2.76MH,Lm=0.4πNp²Ae/((lg+MPL/Um)X108); 励磁电流Imag 的峰值=VDCminXTonmax/Lm, 0.29A,请看这个公式对吗?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Um是μr,公式是對的。其实去掉MPL/Um项,也相差无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