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好的,要等晚上,我把原理图和PCB都压缩上传一下,让大家来帮忙审核一下
|
|
|
| | nc965- 积分:102089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20
积分:102089 版主 | | | 秀一下实际绕法、电路和芯片,漏感偏大很多
1、实际与设计高度吻合,占空比、频率都对得上:
2、电源工作在什么模式由芯片决定,DCM\CCM\QR\单级PFC\PSR都可以用这个变压器
3、R=100K好像就行了,(在较高电压下)可以这样判定:
4、副边不考察电感大小和电流波形,可以考察二极管电压波形
5、只要同名端没搞错,辅助绕组感应过来的电压正比于输出电压,意思你如果因为输入电压高了烧过一次,说明你辅助绕组同名端搞反了。
6、没有使用三层绝缘线线,只能非隔离带载
|
|
|
| | | | | | |
变压器绕法,是先主绕组,再副边,再辅助绕组的,具体的图片我等下拍出来,电路图晚上压缩上传上来
1.现在实际出了问题,,,,哈哈,频率是70K左右,占空比就对不上
2.芯片是用的NCP1252,这个芯片支持各种模式吗?断续连续等?
3.就是说,我们的吸收电路较合理的情况是,电阻在100K左右,(电容10N~1U)波形较平滑,2~3个为佳,第一个尖峰不要超过第二个太多为宜
4.不考察电压电流波形,那二极管的选型不依照副边的电流来选吗?还是直接根据额定输出来选择,二极管电压波形晚点再去实测一下
5.不记得具体情况了,,,可能是吧,版主的意思是虽然辅助电压是通过匝数感应主绕组得来的,就算最高电压时感应电压过高,但因为电路里有反馈回路限制了输出电压的大小,同时输出绕组也钳位了辅助绕组是吗?
6.非隔离带载是指?
|
|
|
| | | | nc965- 积分:102089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20
积分:102089 版主 | | | | | 漏感3.8%偏大很多,要在绕法上找原因,你这个三层绝缘线都没有用,可以密绕,应该减半再减半,应该可以做到1%左右
1、频率约63K,占空比约0.5-,幼儿园游戏:看图识字,还能有错?
2、 NCP1252什么模式?要看说明书才知道
3、吸收是否合理,要在较高电压(抵近MOS耐压650V)下看才知道
4、不考察电流波形(有没有下跌不重要),不反对你以输出电流选二极管,3到5倍吧
5、不记得或者没搞清楚同名端就不要上电,这不是调试任务,是设计任务
6、非隔离的含义就是带电(试电笔可以点亮),采取绝缘措施使人体无法触摸(比如白炽灯里面的灯丝)到才行
|
|
|
| | | | | | | | | | | 这个电源主要是波形震荡问题,我再重新买三层绝缘线绕制
1.那应该是我的频率电阻大了,我改小再试试
2.我记得我用这个芯片做正激的时候,输入电压越高,输出电流越断续,输入电压越低,输出电流越连续。那到反激来好像不一样啊,换句话说,如果我想做的反激电源在输入电压改变的时候能够从断续模式到连续模式转变,应该怎样做?
3.意思是要在输入电压最高时,再来结合这个 电阻在100K左右,(电容10N~1U)波形较平滑,2~3个为佳,第一个尖峰不要超过第二个太多为宜 对吗?
5.这个板子是正激的改反激,接反激变压器,有时候换变压器测试,所以有可能接错线了吧,以后注意,,, 输出二极管波形已贴。
最后请版主帮忙看看,我的原理图和PCB(有根据版主的三圈两地来画),都有什么问题,谢谢版主!!!!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
|
|
| | | | | | | | | 看见这种到处飞线的板子心里有发毛, 你那两颗2W的电阻是干啥用的?
|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14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02
积分:132614 版主 | | | | 二次地与220V整流后的热地间接一个2200pF/2kV安规电容。 |
|
|
|
| | | nc965- 积分:102089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20
积分:102089 版主 | | | | 这个电源主要是漏感问题,而非波形震荡问题,那些振铃是漏感与DS电容在谐振,你把漏感降到1%、取消R35/C6吸收,它就没有了漏感主要靠绕法,绕法主要靠排列紧密(每层平整尽量塞进最后半匝)和三明治,你都差得远,一眼就没用心,感降到1%是完全可能的
频率对上了,你改电阻干什么?
你现在的变压器、芯片就是这样,断续模式,只有设计工况才是60KHz临界模式
钳位方面:C14至少要300V耐压,容量332就够了,不要超过103,D3要ES1K,R37不是说好的每只100K(1206贴片就是2串2并)吗?几并在市电240VAC下调试
电路其他方面:
副边电压尖峰抵近(30+70=)100V了,在优化漏感基础上,取消C1R1吸收再调试,R11短路、R15改用100R/150R,争取低于90V,才能选用100V肖特基以降低二极管损耗
D11要快恢复,ES1D吧
C8要改成101
输出电解偏小,要与变压器一样大(2620变压器配4只13*25电解才合适),L2没啥用,短路吧
这功率不用散热器,(MOS、肖特基、硅桥、R37)PCB覆铜散热就是最突出的结构:
|
|
|
| | | | | | | | | 这个电源主要是漏感问题,而非波形震荡问题,那些振铃是漏感与DS电容在谐振,你把漏感降到1%、取消R35/C6吸收,它就没有了漏感主要靠绕法,绕法主要靠排列紧密(每层平整尽量塞进最后半匝)和三明治,你都差得远,一眼就没用心,感降到1%是完全可能的 明白了,这个板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实际故障现象(可能还不够尽心,但有时候也有心无力,不知从何下手,经由版主点拨几句,,有个线头,跟着线走,也算有个头绪 )
频率对上了,你改电阻干什么? (那不改,,)
你现在的变压器、芯片就是这样,断续模式,只有设计工况才是60KHz临界模式 (意思是我的变压器和芯片都是断续模式的,参数(临界模式)定好之后,实际波形越超过(低于,其他拓扑)60K,越断续(越连续)?那我想到,我们的计算表格,更改某一参数,随之变化的变化量(关联量),就是我们设计需要控制的量,就是迭代优化升级的量)
钳位方面:C14至少要300V耐压,容量332就够了,不要超过103,D3要ES1K,R37不是说好的每只100K(1206贴片就是2串2并)吗?几并在市电240VAC下调试
(好的,电阻的值是前面设计的时候的值还没有更新,版主说的电阻值100K应该是R总吧,我理解是这样的,,,,)
电路其他方面:
副边电压尖峰抵近(30+70=)100V了,在优化漏感基础上,取消C1R1吸收再调试,R11短路、R15改用100R/150R,争取低于90V,才能选用100V肖特基以降低二极管损耗
D11要快恢复,ES1D吧
C8要改成101 (好的,以上我都优化一下)
输出电解偏小,要与变压器一样大(2620变压器配4只13*25电解才合适),L2没啥用,短路吧 (输出电解偏小,版主是根据什么(波形还是什么)来判定的?怎样选取的才算合理? )
这功率不用散热器,(MOS、肖特基、硅桥、R37)PCB覆铜散热就是最突出的结构: (PCB没什么问题吗?我会再打一版,不行的话可能还是会用散热器,,)
|
|
|
| | | | | nc965- 积分:102089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20
积分:102089 版主 | | | | | | 63K抖频5%就是60K,数据手册有说
计算表格需要迭代优化升级的量只有线径,尽量多绕1匝的意思,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满满当当,这叫整层约束
钳位电阻值100K是一只1W直插(1206贴片要4只100K2串2并充当一只直插)电阻,总共需要几只并,要在市电240VAC下调试
输出电解偏小的根据是:你用这么小一定没有依据
|
|
|
| | | | | | | | | | | | | 好的,正在改版,我重新用三层绝缘线绕制一个变压器放在优化升级后的板子上看看效果。
输出电容我是从正激板子直接改过来用的,也是以前别人建议的,我今天用这个公式算了一下,这个还比我实际使用后的小的呀,,
|
|
|
| | | | | | | nc965- 积分:102089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20
积分:102089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0w
这是前段时间在淘宝购买来参考的电源,150W的,不过他不是全电压的,是AC110-220v.所以有时候就很疑惑,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分不清哪些是妥协?哪些是不合格?哪些是硬性要求?(不过我还是按照四只电容在画板,,,,,,先做出来再说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