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电源网社区logo
社区
Datasheet
标题
返回顶部
精华
已解决

反激原理性问题,很无奈

[复制链接]
查看: 3876 |回复: 44
1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27 18:24:28
10问答币
各位老师,我现在看开关电源原理的书,碰到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希望得到指点:在单绕组输出的反激电源中,原边和次边电流的变化量△Ip,△Is存在这样的关系△Ip=n*△Is,它们为匝比关系,如果原边感量知道的话,就可以计算出次边的电流变化量△Is和次边的峰值电流来。我的问题是,在双绕组输出的电源中,存在这样的关系:△Ip=n1*△Is1+n2*△Is2,这下麻烦了,由于△Is1和△Is2都是未知的,怎么才能计算出他们的电流变化量和峰值电流呢?头疼啊,新手卡这了,望指教啊。

最佳答案

查看完整内容

1。本以为您是用谷峰比(不是峰谷比), 2。要仿真出线性波形,需要R1*C1=R2*C2,即两个输出的RC时间常数相等, 3。32楼的图已更新,加上Id2乘以输出电流比的紫线,与Id1的红线重叠,说明Kr相同, 4。任何匝比,电流相同的话,仿不仿,波形肯定是重叠的, 5。一路CCM,一路BCM,理想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只会都是CCM,不用仿真也可知道。 ...
收藏收藏6
风雅颂
  • 积分:186
  • |
  • 主题:3
  • |
  • 帖子:41
积分:186
LV2
本网技师
  • 2012-7-27 19:25:47
 
有输出的平均电流和占空比D就可以算出来了,前者是你的电源输出要求,后者可以假定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27 20:00:13
 
这只能计算出波形中值Ismid=Io/1-D,而不能计算出电流变化量,两个未知量,怎么确定呢?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27 20:32:10
 
天行健
  • 积分:428
  • |
  • 主题:2
  • |
  • 帖子:82
积分:428
LV6
高级工程师
  • 2012-7-27 20:46:37
 
这里,如果某路是负载开路的,你可以直接无视。
如果都有负载,可以根据他们各自负载直接获得已知比值。这下只有一个未知数了吧?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27 21:33:55
 
我试过N种方式的比值,没有任何作用,包括各输出电流值,功率比值,临界电流的比值,临界功率时的比值等等,现在只知道在n1=n2时,两个次级线圈电流变化量之比等于输出电流平均值之比。仍不能解出这个电流变化量的值。
天行健
  • 积分:428
  • |
  • 主题:2
  • |
  • 帖子:82
积分:428
LV6
高级工程师
  • 2012-7-27 21:59:56
 
晕死,什么叫没有任何作用?
这里先假定某路负载开路,那么你整个计算就变成了只有一路,也就是虽然双路,但你可以直接使用第一个公式,这个没楼主不会有疑问吧?
再假定,N1=N2 且负载相同,代到你第二个公式△Ip=n1*△Is1+n2*△Is2变为:
△Ip=(1/2)n1*△Is1+(1/2)n1*△Is1=n1*△Is1 公式又变换回第一个公式了吧?
这里其实永远遵从一个原则:各路△I永远和这一路的负载电流成正比,而折算到初级,那么又和匝比成正比。假如N1 N2 为1:2
负载N1一路为1 N2一路为2
第二个公式实际就变为:
△Ip=n1*△Is1+2n1*△Is1*2=5*n1*△Is1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27 22:33:04
 
老师你好,你所指出的Io1/Io2=△Is1/△Is1,即"各路△I永远和这一路的负载电流成正比"这个观点并不成立,这也是我所困惑的焦点所在。例如,双路负载5V3A和24V2A,满载时工作于CCM,现在我们保持5V3A负载为3A不变化,然后调整24V输出的负载电流从临界电流0.15A增加到满载电流2A进入CCM,就是这个过程,会使5V输出的△Is1值从最大值(临界)变化到小(5V3A电流平均值为3A不变,电流波形的斜率却变小了),所以△Is1值与此路的Io值不是比例关系。
天行健
  • 积分:428
  • |
  • 主题:2
  • |
  • 帖子:82
积分:428
LV6
高级工程师
  • 2012-7-27 22:45:41
 
嗨,看起来你是真不明白呢
斜率变化正说明我前面的分析啊
开始24V负载轻,所有△I都落在5V这一路。故会发现5V的斜率高
等24V负载上去了,△I被分流,但总平均电流上去了,故5V的斜率就低了。如果你调整24V负载,5V的斜率不会变低,我上面分析的才正的错误了呢.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27 22:53:20
 
再让我想想,谢谢老师。我明天贴个图片给你看下。现在网吧没图。
xiaoya887
  • 积分:359
  • |
  • 主题:1
  • |
  • 帖子:70
积分:359
LV4
初级工程师
  • 2012-8-10 17:51:09
  • 倒数3
 
天行健
  • 积分:428
  • |
  • 主题:2
  • |
  • 帖子:82
积分:428
LV6
高级工程师
  • 2012-7-27 22:57:56
 
顺便说明一下,由于初级电感量是确定的,因此,在特定电压条件下不管什么负载,其原边电流增量速率也就是电流斜率都是一个恒定值,同样的折算到次级,各路总和后再折算回初级的下降斜率,也是固定值。最后功率的大小只影响电流的绝对值和平均值而已,既定的线圈和输入电压就决定了该系统的电流斜率。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28 12:32:56
 
老师你好,昨天晚上我用multisim来对双路输出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各路△I永远和这一路的负载电流成正比"即Io1/Io2=△Is1/△Is2这个观点并不成立。我先用匝比为1:1的两个绕组来工作于CCM,并调整其中一个负载,得到的结论是Io1/Io2=△Is1/△Is2成立。然后我又用匝比为1:2的两个绕组来观察,就不成立了,看我仿真的图片,所以一定还有其它的影响因数。
在匝比为1:2的电路中,我设置了两路输出负载电流均为5A,但它们的△Is值比即并不为1,而是0.73.
这是什么情况呢?
xiaoya887
  • 积分:359
  • |
  • 主题:1
  • |
  • 帖子:70
积分:359
LV4
初级工程师
  • 2012-7-28 17:00:02
 
沙漠啊,学习
greendot
  • 积分:31625
  • |
  • 主题:0
  • |
  • 帖子:8701
积分:31625
LV12
专家
  • 2012-7-28 12:52:00
 
理想情形下,各个副边电流波形的纹波系数Kr都是一样的,都等于原边电流的Kr,
这样就可以算得△Is1,△Is2和峰值。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28 13:04:02
 
你好,“理想情形下,各个副边电流波形的纹波系数Kr都是一样的”,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两路输出绕组的匝比值相同,在匝比值不同时,这个结论并不成立。
请看我上面图片中两路输出电流波形的斜率并按坐标计算,Kr并不是一样。这也是我头疼的所在。
哦,我一般是用电流波形的峰谷值比来定义斜率,各输出的峰谷值比并不相同,您说的纹波系数Kr是怎么样定义的呢,我算来试一下。
greendot
  • 积分:31625
  • |
  • 主题:0
  • |
  • 帖子:8701
积分:31625
LV12
专家
  • 2012-7-28 14:17:12
 
Kr常见的有两种定义,(1) =ΔI/Ipk,(2) = ΔI/Imidpoint,采用任何一个都可以,用您的定义也可以,不影响结论,
注意当总功率变化时,Kr也跟着改变,不是个定值,
还有我们讨论的是两个副边的电流都是CCM的情形。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28 18:21:49
 
大师,我计算了各绕组电流的Kr值,发现当两绕组匝数相同时Kr1=Kr2,但是i当它们的匝比值不同时,Kr1=Kr2不能成立,请看我上面的图片,两个输出的匝比为1:2,负载电流同样为5A,波形中值相同,但是,它们的ΔIs值并不相同,一个大一个小,计算了来的Kr值也不相同。所以,这个问题好麻烦。
另外如您你述:当总功率变化时,Kr也跟着改变,不是个定值,这个是的。同时我们讨论的都是CCM的情形。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30 12:44:33
 
大师们幸苦了哇,有空帮看下啊,小弟我已经是黔驴技穷,束手无策了。
greendot
  • 积分:31625
  • |
  • 主题:0
  • |
  • 帖子:8701
积分:31625
LV12
专家
  • 2012-7-30 15:22:31
 
我觉得副边的电路,理想情况下,等效一个电流源,接上2个并联的电阻,分别代表两个输出,不管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多少,都只不过是2个电阻在分流,两个分流出来的电流,波形应该比例相同,Kr一样。

从另一个角度看,假设副边有4组输出,电压电流功率一样,电流的Kr自然都一样,
现在把其中2组串联,搭成一个输出A,另外2组并联,搭成一个输出B,
可以想象,A和B的电流Kr会一样,都等于4小组时的Kr。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30 18:55:37
 
是的,大师,激磁电感储能后在Toff时可以等效到次边对次边放电,各次边的电压比为匝比,电流比为匝比与负载电阻比相乘,但是,各绕组△Is与Ismid(波形中值)的比值,却真的不相同呢。
您可以想像一样,CCM时的两路负载,Io1固定不变化,我们来调整Io2开始下降,随着Io2的下降,△Is1的波形以Io1/(1-D)为中心顺时针变化,导致了△Is1增加,而Io1是电流平均值没有变化的,那么此路输出Kr1=△Is1/Ismid1的变化为增加;
再来看负载Io2,由于存在△Ip=n1*△Is1+n2*△Is2,且在CCM时△Ip是不变化的,上述△Is1的增加必然会导致△Is2的减少,同时Io2我们是下调的,所以其波形中值是下降的,则其Kr2=△Is2/Ismid2难料,这个过程只到电路工作于BCM时结束,BCM和DCM时就容易了,因有::△Ip=n1*△Is1+n2*△Is2和△Is1/△Is2=Io1/Io2,,所以容易计算出△Is的值。
我的仿真结果表明,在两路输出匝比不相同时,CCM时它们的Kr值确定是不同的,也不等于原边的Kr值。
多谢大师抽空指点,小弟也确实是无计可施了。我问过师傅,他说管那么多做什么,调出来就行了。我想调个机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个理论不搞出来,那不是瞎蒙嘛,再者,这个双路输出的次边峰值电流,远超出我以前的想像那么简单,当它调整一路负载电流使电路工作于BCM时,另一路满载的峰值电流,要远远大于双路满载时的峰值电流。只是,我以前调机时从没想到过这些,老化OK就不管了。
greendot
  • 积分:31625
  • |
  • 主题:0
  • |
  • 帖子:8701
积分:31625
LV12
专家
  • 2012-7-31 00:01:42
 
您这个表述是基于11楼的仿真结果,但我觉得这个仿真不可信。
我仍然认为Kr是不变的,就电路上考虑,您觉得18楼的分析有什么问题呢?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31 12:58:04
 
大师你好,Kr=Kr1=Kr2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我上面调节一路负载时的动态过程所述,CCM时,保持Io1固定不变,Io2下降,会导致Kr1增加,原边△Ip值不变化,Ipmid值下降,所以Kr=△Ip/Ipmid会下降(此论错误,应为Kr值同为上升,我竟然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实在是惭愧),如此一升一降,就说明原次边的Kr值是不相同的,至于Kr2的值,由于△Is2和Ismid2均下降,不能确定Kr2怎么变化。
如果Kr=Kr1=Kr2成立,那么由△Is1/△Is2=(Io1/Io2)/(Kr1/Kr2)可得出△Is1/△Is2=Io1/Io2这个结论。可见这个结论也不能成立了。
对于各次级等效折算合并,我考虑是先把Io2阻抗Z2折算到原边与激磁电感相并,再把Z2折算到Io1,这样就成了一路输出,这样做的结果,仅是把所有输出功率之和折算到一路了,就是单绕组输出了,这时满足Kr=Kr了。
另外multisim11的仿真,我可以肯定一点:当双路输出匝数相同(n1=n2)时,必定满足△Is1/△Is2=Io1/Io2这个关系,而一旦改变匝比为不相同,立马出现△Is1/△Is2=Io1/Io2不成立这种现象,这,不会是巧合吧。期待您好的分析。
niyiban
  • 积分:1471
  • |
  • 主题:21
  • |
  • 帖子:592
积分:1471
LV6
高级工程师
  • 2012-7-31 13:51:38
 
应该可以从功率来考虑吧,

从基本原理出发,负载为重,IP多少是因为副边要多少,原边才给多少啊,

变压器之所以会有IP/IS=N是因为输出与输入功率相等才有这个公式的。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31 19:29:06
 
你好,△Is与△Ip的关系,是通过原次边磁通变化量来推出来的,功率取的是电压电流平均值,与△Is值的关系是由感量来联系的,单绕组输出的△Ip=n*△Is很容易计算,多绕组很是麻烦呢,
niyiban
  • 积分:1471
  • |
  • 主题:21
  • |
  • 帖子:592
积分:1471
LV6
高级工程师
  • 2012-8-1 12:24:32
 
先说清DCM,不要DCM CCM一锅端
1/2LpIp^2=1/2Ls1Is1^2+1/2Ls2Is2^2
LpIp^2= Ls1Is1^2+ Ls2Is2^2
Np^2Ip^2=Ns1^2Is1^2+Ns2^2Is21^2
NpIp=Ns1Is1+Ns2Is2

Is1 Is2,你总要根据你的输出确定一个吧,

Is=2Io/(1-d)
然后再看其它。

我感觉你怎么绕来绕去都不知道要做什么一样,
同样的Ip,会有多样的Is1 Is2
哪有Ip一定Is1 Is2全确定的,

总之是IS决定IP,绝不是IP决定IS

因果关系反了可不行,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8-1 13:03:33
 
老师你好,在电路工作于BCM和DCM时,我不存在困惑,因为此时存在两个独立的表达式:△Ip=n1*△Is1+n2*△Is2和△Is1/△Is2=Io1/Io2,,所以容易计算出△Is们的值。
但是,一旦电路工作于CCM,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Is1和△Is2的值,我一个也确定不了,因为此时仅满足一个表达式:△Ip=n1*△Is1+n2*△Is2,而式△Is1/△Is2=Io1/Io2不再成立(仅在匝比n1=n2时成立,n1与n2不同时不成立),仅凭一个表达式来解两个未知数是解不出来的。
另外决定△Ip值的是伏秒积和激磁电感,△Is1和△Ip的关系,在单绕组输出时仅是△Ip=n*△Is1关系很好计算,但双路输出时是△Ip=n1*△Is1+n2*△Is2关系,这是一个式子两个未知量。
我现在需要另外一个独立的关于联系△Is1和△Is2的表达式,以和上式联合求解来求出△Is1值,很头疼啊。
greendot
  • 积分:31625
  • |
  • 主题:0
  • |
  • 帖子:8701
积分:31625
LV12
专家
  • 2012-7-31 14:32:49
 
谢谢详细解释,完全明白您的意思,但不知道仿真是不是‘理想’的,我一直讲的都是理想下的。
回顾11楼里,【在匝比为1:2的电路中,我设置了两路输出负载电流均为5A,但它们的△Is值比即并不为1,而是0.73.】,

看看下面的理想例子,所有元件都是理想的:





副边有3绕组,相同的匝数,相同的负载,相同的电压电流,相同的Kr,如左图
现在把第2,3组接法成如右图,实际这是等效的,什么也没变,所以这两组的电流依旧,Kr依旧,等于第1组的Kr,
这个结果是:
【在匝比为1:2的电路中,两路输出负载电流相同,它们的△Is值为1】

明显跟11楼的仿真有矛盾,不知是不是我的例子有问题。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7-31 19:59:28
 
大师你好,个人认为,您上面图片右边的图,仍是1:1:1三个绕组,每个绕组有独立回路,第二,三两个绕组仅用一根短路“地”线连接,不会改变三个独立绕组的任何关系,因为此短路线没有形成影响回路。所以如果它们的匝比是相同的话,是满足Kr=Kr1=Kr2=Kr3的关系的。
对于仿真使用的元件,我用的是理想模型,仅是输出整流管为非线性(找不到导通压降为0的元件),但由于我一直在CCM下仿,其压降可为恒定值,如果接近BCM,在电流未端由于其非线性可导致其压降指数下降,故BCM和DCM时电流波形有点变形。总体来说,我会控制我的仿真与理论推导数据相符,但小弟以上种种表达式的推导,您也清楚它们存在的事实,仿真也是吻合的啊。
所以,看来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虽然对设计没有影响,但总不能蒙啊。
greendot
  • 积分:31625
  • |
  • 主题:0
  • |
  • 帖子:8701
积分:31625
LV12
专家
  • 2012-7-31 22:17:28
 
如果认为这个例子是对的,可不可以说仿真是有问题的?
还是觉得18楼的方法,(除非证明是有破绽的),可以说明理想情况下,Kr是不变的,
尽管我不同意您的推导,也许您是对的哦。

现实中,电流的波形受漏感,线阻,二极管,滤波电容和其它输出组等影响。
您仿真时,试改变一下电容值,看可有影响?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8-1 13:15:35
 
大师你好,我想了一晚上,我也希望各绕级的Kr值相等以使问题简单明了化,但如果相等,实在是与负载变化的过程相悖,您想想,CCM时负载1固定不变,负载2下降,会导致原边Kr值下降的(从满载CCM时最大下降到临界BCM时最小))(此论错误,应为Kr值同为上升,我竟然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实在是惭愧),同时负载1的Kr1值上升(从满载时CCM上升到临界BCM时为最大),这样原次边的Kr值就不相等了,至于负载2的Kr2值,变化结果未知,就算不用仿真,我们来感性分析,也就出现上述结果了嘛。
所以,让我接受Kr=Kr1=Kr2,是很痛苦的事情啊。
另外仿真的结果,使用的全是理想模型,我是从最基本的仿真模型一步步搭到双路输出的,仿真结果完全符合已知理论公式,改变电容的影响,是使双路次级的电流波形线性化,是必须调整的,哎呀,我要上班去了,帮我推下另一个式子嘛。
greendot
  • 积分:31625
  • |
  • 主题:0
  • |
  • 帖子:8701
积分:31625
LV12
专家
  • 2012-8-1 17:00:15
 
【CCM时负载1固定不变,负载2下降,会导致原边Kr值下降的...... ,同时负载1的Kr1值上升】,怎么我觉得负载1的Kr1值是下降的(以11楼图,Kr=谷/峰值)?先不管这个了 ...


您相信仿真,我也来一个,两组输出,10V4A和30V1.5A,匝比不同,电压电流功率也不同,


电流波形如图,Kr是一样的(通过坐标数据计算),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8-1 19:11:15
 
大师你好,我所使用的Kr值,是您所习惯的Kr=△Is/Ismid(电流增量比波形中值),而您所使用的Kr值,是我所习惯的波形峰谷值比Kr=Ismax/Ismin,所以存在不同,那么就统一为峰谷值比Kr=Ismax/Ismin吧,我是晚辈嘛
如果以峰谷值比来描述Kr值,那么在下调负载2时,会导致原次边三个Kr值同时增加的,由满载时的某值增加到临界时的Kr值为峰值比0,即Kr为无穷大。
其实用峰谷值比来描述电流斜率是很不直观方便的,在分析变化时要代入大量的电流平均值与电流增量关系的运算,还不如您所使用的电流增量比波形中值直观。
对于您的仿真,好像要比multisim好,怎么电流波形是线性的呢?您有调整输出电容来使其接近线性呢,还是一仿出来就是线性的呢?
对于您用坐标数据计算Kr值并得出Kr1=Kr2的结果,我还是怀疑,能否确定以下操作:1,仿真时间大于20ms(或更多更少,我要等约五分钟呢),等待次级电流波形的低频振荡完毕后读数。2,精确读取波形的峰谷值数据,这个影响很大,因为我肉眼估算了下,两路输出的Kr值均约为1.35左右.
大师能否再仿下调负载2以接近于临界,再计算一次此时的Kr值看下,也许能发现不同。
如果Kr1=K2成立,那么必然有表达式△Is1/△Is2=Io1/Io2成立,看,这是非常直观简单的关系,电流增量之比与电流平均值之比相同,△Is值是非常容易计算出来了哦。
最后,大师能否仿一个负载电流相同,匝比为1:2(输出电压不一定为1:2,因为输出D管的原因)的CCM波形图,看下波形是否重合,我是用可变电阻作负载来调整为双路输出均为5A的。
不好意思啊,问题较多,已经花了大师很多的时间了,内心有些惭愧呢,我师傅哪管我这么多哇。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8-2 12:42:40
 
大师你好,我今天计算了下,如果kr1=Kr2的话,那么两种定义的Kr都存在Kr1=Kr2,可能还是行不通,您好可以试着仿真一个双路匝比分别 为1和4的,负载电流相同的波形,并合并到一个坐标轴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差异所在了。
天行健
  • 积分:428
  • |
  • 主题:2
  • |
  • 帖子:82
积分:428
LV6
高级工程师
  • 2012-8-2 13:12:57
  • 倒数10
 
我发现你真的是爱钻牛角尖,其实,这里次级线圈的电流就是一个初级级线圈加恒压电流线性上升的逆过程,也就是次级是固定增量(负值)磁场导致某固定匝数线圈参生某恒定电压,其恒压值取决于匝比。这个好像不需要再证明了吧。
你不要吧仿真的结果作为讨论问题的前提,仿真软件有好坏,其内部的解算模型有优劣,说明不了本质性问题的。
这里我们假定线圈还是线性的(整个系统的一个大前提吧),那么其平衡以后总是遵循上面说的基本原则,就是磁场--电流的线性关系。初级蓄能、次级释能,循环往复。
单绕组和多绕组情况其实本质无区别,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各自能量输出的分配比例而已。
这里你可以假定一个双绕组输出情况,如果我们考察各自的负载和电流情况,并分别设置一个最大另一个最小、一个最小另一个最大,2个节点的电流分配情况,你就可以非常清楚的获得他们线圈电流模式,由于线圈是线性的,所以整个过程遵循线性分配过程,所有的电流平均值、增量等等都必然符合数学上的线性原理。这样一来,你就非常容易获得绕组匝数和输出电流、电流增量的关系。即他们各自等效电流增量比例(通过初次级匝比折算)总是等于他们各自分配的负载比例。
由于开始我就说了,整个过程的基础是基于恒压放电,因此各路输出的蓄能电容参数必须趋于最大化,至少够用,否则,上面的讨论便无法成立。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8-3 12:54:52
  • 倒数7
 
谢谢老师,确实是我的multisim仿真不到位,如果没有你们热心的指导,我必定在这条弯路上浪费大量时间。
greendot
  • 积分:31625
  • |
  • 主题:0
  • |
  • 帖子:8701
积分:31625
LV12
专家
  • 2012-8-2 13:42:36
  • 倒数9
 
1。本以为您是用谷峰比(不是峰谷比),
2。要仿真出线性波形,需要R1*C1=R2*C2,即两个输出的RC时间常数相等,
3。32楼的图已更新,加上Id2乘以输出电流比的紫线,与Id1的红线重叠,说明Kr相同,
4。任何匝比,电流相同的话,仿不仿,波形肯定是重叠的,
5。一路CCM,一路BCM,理想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只会都是CCM,不用仿真也可知道。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8-3 12:52:47
  • 倒数8
 
谢谢大师耐心的指导,我已经明白了,那么第二个表达式就是Kr=Kr2,非常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使我节约了大量的猜疑时间。
c8812
  • c8812
  • 离线
  • LV2
  • 本网技师
  • 积分:118
  • |
  • 主题:1
  • |
  • 帖子:20
积分:118
LV2
本网技师
  • 2012-8-4 12:34:13
  • 倒数6
 
大师您好,昨天我调整multisim的仿真,发现把输出整流管压降由0.9V调到0.01V后,仿真波形终于相符了,使我对驾驭multisim的信心大降,大师能否推荐一个比较简单的仿真软件呢,多谢啊,哈哈。
niyiban
  • 积分:1471
  • |
  • 主题:21
  • |
  • 帖子:592
积分:1471
LV6
高级工程师
  • 2012-8-1 12:25:23
 
肯定不会等了,等了就假了,能量就不守衡了。
niyiban
  • 积分:1471
  • |
  • 主题:21
  • |
  • 帖子:592
积分:1471
LV6
高级工程师
  • 2012-8-1 12:27:52
 
Irvin.Yang
  • 积分:323
  • |
  • 主题:5
  • |
  • 帖子:142
积分:323
LV4
初级工程师
  • 2012-8-8 21:16:19
  • 倒数5
 
不错学习了
lansunhsu
  • 积分:5969
  • |
  • 主题:54
  • |
  • 帖子:2441
积分:5969
LV8
副总工程师
  • 2012-8-9 14:59:12
  • 倒数4
 
下面这个是对的?

在单绕组输出的反激电源中,原边和次边电流的变化量△Ip,△Is存在这样的关系△Ip=n*△Is,它们为匝比关系,如果原边感量知道的话,就可以计算出次边的电流变化量△Is和次边的峰值电流来。
aipoul
  • aipoul
  • 离线
  • LV6
  • 高级工程师
  • 积分:942
  • |
  • 主题:1
  • |
  • 帖子:77
积分:942
LV6
高级工程师
  • 2012-8-15 17:53:30
  • 倒数2
 
POWER 达人,STUDING.........
aipoul
  • aipoul
  • 离线
  • LV6
  • 高级工程师
  • 积分:942
  • |
  • 主题:1
  • |
  • 帖子:77
积分:942
LV6
高级工程师
最新回复
  • 2012-8-23 15:13:34
  • 倒数1
 
I always focus on you,men.
热门技术、经典电源设计资源推荐

世纪电源网总部

地 址:天津市南开区黄河道大通大厦8层

电 话:400-022-5587

传 真:(022)27690960

邮 编:300110

E-mail:21dy#21dianyuan.com(#换成@)

世纪电源网分部

广 东:(0755)82437996 /(138 2356 2357)

北 京:(010)69525295 /(15901552591)

上 海:(021)24200688 /(13585599008)

香 港:HK(852)92121212

China(86)15220029145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清除Cookie | 小黑屋 | 不良信息举报 | 网站举报

Copyright 2008-2024 21dian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号为:津ICP备10002348号-2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