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电源网社区logo
社区
Datasheet
标题
返回顶部
原创

逆变电感设计

  [复制链接]
查看: 9977 |回复: 64
1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3-8-1 12:00:50
逆变电感设计
1、建模
1.1、单极性控制工频峰值工况等效模型:
4.png                            

1.2、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临界模式):
4.png

1.3、三相双极性控制仿真建模:
4.png

输出电压:
4.png

电感电流(工频峰值工况与单极性控制高度一致):
4.png

逆变电感,本质上就是一只Buck电感,但不同的是续流二极管接在vss处,这导致计算方法的不同。

2、计算公式推导

电感充电时间   Ton = Du/F = LΔI/ΔV1 = LΔI /(vcc-vout)   ---- 1

电感放电时间 Toff = (1-Du)/F = LΔI /ΔV2 = LΔI/(vout -vss)  ---- 2

两式相加   Du/F+(1-Du)/F = LΔI /(vcc-vout) + LΔI/( vout-vss)

                                      1/F = LΔI [1/(vcc-vout) + 1/( vout -vss) ]

得到:ΔI = 1/F/L/ [1/(vcc-vout) + 1/( vout -vss) ]

Vin = vcc = -vss,有:

4.png

代入1Du = FLΔI/(Vin-vout)
整理后有:
4.png

Buck比较:其中的 vout/Vin 就是Buck因子,即:逆变占空比就是Buck占空比和直通占空比1的均值(落空比减半的意思)

3、逆变输出功率(电压*电流)过程

当前电压 Vout(t) = VoutAC*√2*sin(ωt)

当前电流 Iout(t) = IoutAC*√2*sin(ωt) = Pout/VoutAC/η*√2*sin(ωt)

当前峰值电流 Ipk(t) = Iout(t)*(1+0.5ΔI) = (1+0.5ΔI)* Iout*√2*sin(ωt) ----  5

由此,在拟定频率F和电感量L代入3式后,就可以按5式求得电感电流峰值包络过程:
4.png
由此获得电感L的设计参数。

4、电感设计

以输入电压800V(vcc=400V)、输出1KW220VAC逆变为例:

4.1、方法一(最小成本):
    4.png

  1、调整电感量L,使正弦波顶点(ωt=90度)的纹波系数Ku=2(临界模式)
  2、用此时的峰值电流Ipk(12.8A)、(临界)电感L(310uH)作为电感设计工况,设计电感:
      4.png

  正弦波顶点(90度)是拓扑最大应力,而电感电流最大峰值却发生在远离顶点而更接近工频过零的某个位置
  3、在全周期找到最大峰值这个点: 20/17.2A
  4、在这个点校核这个电感:
  保持设计工况姿态(匝数),调整该点的电感(220uH),用其电流(23.317)作为电感设计的偏置电流(23.3),使获得的计算电感(220.71)向此前的数据(220uH)逼近、迭代吻合。
4.png

5、评估校核工况的饱和情况:
  导磁比(49.8%)不能低于50%太多(40%以上吧)、或者校核工况电流(23.3A)不超过设计工况电流(12.8A)的2倍,如果不能满足,则需要加大电感量L(310uH)使其在正弦波顶点适当退出临界模式 ----重复以上计算、直到满足要求。
6、此电感工艺参数是唯一的,但运行参数有3个:初始电感量、设计电感量、校核电感量,及其对应的电流。
  
4.2、方法二(最优性能):
  1、增加电感量L,使最高峰值电流出现的位置向工频的顶点靠近,削平两边的山头,出现平台状

      4.png

  注意:此工况的仿真占空比需要调整加大才能维持同样的输出

4.png

波形比较:
微信图片_20230808111035.png

带来的变化是:

山顶被削平,峰值幅减小,电感纹波幅度减小,顶部远离临界,占空比更接近计算值,输出纹波幅度(及滤波压力)明显减小。
相同滤波工程下、输出纹波显著减小:
    063045afqhielvkbkeua0i.png

  工频顶部细节(纹波幅度降到30%):

    063136sgcfzvwxlaz2afvg.png
   这也意味着,如果把差模滤波的成本(用铜用磁)纳入一起考虑,方法2就是性价比最佳。

  电感计算:
  由于平顶山,电感计算不再需要校核工况,用计算(或仿真)参数 L=910uH/8.7A 峰值电流设计这个电感:
      063245fdbfmyj3fdn6n5lb.png


  评估:
  方案1、2:方法一的设计工况和校核工况,用铜用磁最省
  方案3:(相同窗口)载流8,铜损大
  方案4:载流7,勉强能用,但需40导磁率磁芯
  方案5:载流降到6,但需4环
  方案6、7、8:性价比急剧恶化,否决


4.3、方法三
不排除能在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寻找到的更优化的方案。

4.4、方法四
直接用 Buck 连续模式(计算公式5)设计,调整纹波系数以实测平顶山校核。

4.5、提示
1、磁芯选型仅为说明趋势,建议选用更好的磁芯(上述工况用NPH157075仅需单环95匝)
2、并网应用的输出电压应考虑电网电压跌落
3、效率没计入
4、三相单相、双极性(仿真)单极性(推导)控制计算结果非常接近,不用修正
5、磁损计算仅供参考
6、提供的Saber仿真源文件只能在纯英文环境下运行
7、不排斥其他计算方法

5、单相四H桥逆变
      微信图片_20230808171657.png111111.png
  单相4H桥(下图)逆变,与三相逆变桥(上图为其中一相)比较:
  除输入电压减半(没有vss)外,其余完全相同,包括:
  双极性驱动信号、占空比、器件应力、电感工况、电感电流纹波及峰值、输出纹波,都完全相同。
  完全可以直接援用上述三相逆变桥设计的所有方法。
  波形对比:
  临界模式:

      063651o9wiisw5bv5z9n8s.png

  连续模式平顶山工况:
      063835xhh6qz0h9r75c0hc.png

6、4H桥单相逆变的EMC应力
  单臂Buck电感EMC应力较大,双臂对称(或者双线并绕双绕组)电感EMC应力消失,由于没有接地连接,EMC应力消失的彻底程度可能与双(绕组)电感的(以及驱动信号的)对称程度有关,

  这提示:有必要增加一对Z电容实施等电位对地连接:
      113900s1mohhmjooty2520.png
  双(绕组)电感方式下,两只 Cz 电容的加入与拓扑变换不冲突,没有电流应力,无需较大容量,即可实现输出电容与输入电容EMC偶极子的耦合接地。

6.1、注意事项:
1、差模滤波电感也对称分布的必要性并不存在。
2、不要指望能在输入母线上找到一个可以与输出连接的(比如0.5VIN)的中性点,任何这种连接的企图都会破坏拓扑
3、双线并绕双绕组电感仍然按之前的单绕组方法计算,仅在绕制时用双线并绕匝数减半,同名端按电流方向串联。
4、尽管输出端的 EMC 应力消失,但工频电压应力反而加剧的情况并未缓解。如要实现单相供电标准 ---- 零线接地(车架),则双绕组电感前的直流母线应悬置(不接地)---- 且对于更前级的接地变换(比如推挽)要隔离 ---- 而在双绕组电感后的某端接地(车架)。
7、附件:手稿、计算表格、Saber仿真文件

逆变电感计算.zip

1.11 MB, 下载次数: 385, 下载积分: 财富 -2

zj19841027
  • 积分:634
  • |
  • 主题:7
  • |
  • 帖子:157
积分:634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3-8-4 09:16:05
 
群主,这里的不应该是BUCK电感IPK和输出电流有效值(平均)的关系吗,为什么是输出峰值电流,你的公式有效值乘了一个2
zj19841027
  • 积分:634
  • |
  • 主题:7
  • |
  • 帖子:157
积分:634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3-8-4 09:16:43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3-8-4 10:15:50
 
工频有效值换算成峰值系数2,才能得到工频输出电压、电流过程(瞬时值)曲线
Liwis
  • Liwis
  • 离线
  • LV6
  • 高级工程师
  • 积分:1057
  • |
  • 主题:6
  • |
  • 帖子:103
积分:1057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1-8 22:31:49
 
希望版本好好更新这个帖子,小弟我追一下,19年画板三圈两地在你这里学到很多 反激这些 ,以后希望能借你这宝地也把逆变搞会
zj19841027
  • 积分:634
  • |
  • 主题:7
  • |
  • 帖子:157
积分:634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3-8-4 09:25:07
 
在全周期找到最大峰值----群主,输出功率恒定的时候,电感的最大IPK_max不是无限接近于过零点吗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3-8-4 10:12:56
 
你说的是峰峰值(相对值),它确实在过零点(对称磁偏)最大,但峰值还要与工频电流跌叠加,叠加后最大峰值(绝对值、不对称磁偏)就会偏离过零点。
zj19841027
  • 积分:634
  • |
  • 主题:7
  • |
  • 帖子:157
积分:634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3-8-4 16:52:28
 
44.png
群主,这个表格原档放上来我用下,谢谢了
zj19841027
  • 积分:634
  • |
  • 主题:7
  • |
  • 帖子:157
积分:634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3-8-4 16:54:15
 
55.png
群主,这个仿真原档也放上来,
mosanfu
  • 积分:703
  • |
  • 主题:0
  • |
  • 帖子:104
积分:703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3-8-4 17:25:17
 
,这个表格原档放上来我用下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3-8-4 17:31:33
 
1楼已经打包更新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3-8-5 06:25:09
 
(接1楼)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3-8-5 07:03:46
 
(接11楼)
世纪电源网-九天
  • 积分:44410
  • |
  • 主题:699
  • |
  • 帖子:4047
积分:44410
超级版主
  • 2023-8-8 11:12:02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3-8-8 11:35:07
 
(接12楼)
a456465
  • 积分:255
  • |
  • 主题:0
  • |
  • 帖子:3
积分:255
LV3
助理工程师
  • 2023-8-8 13:55:54
 
dsafasdfadsfd
Snipaste_2023-08-08_14-28-22.png
a456465
  • 积分:255
  • |
  • 主题:0
  • |
  • 帖子:3
积分:255
LV3
助理工程师
  • 2023-8-8 14:18:24
 
AAAAAAAAAAAAA
Stephon
  • 积分:4025
  • |
  • 主题:22
  • |
  • 帖子:161
积分:4025
LV8
副总工程师
  • 2023-8-9 11:42:41
 
学习,感谢分享!
wns12345
  • 积分:329
  • |
  • 主题:0
  • |
  • 帖子:1
积分:329
LV4
初级工程师
  • 2023-9-12 09:12:14
 
那这个占空比不是永远大于0.5了么
捕获.PNG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3-9-12 09:31:36
 
是的,(正半周)小于0.5时就变到负半周(大于0.5)了,这是在逆变
wszdxp2004
  • 积分:11278
  • |
  • 主题:95
  • |
  • 帖子:1318
积分:11278
LV10
总工程师
  • 2023-9-12 14:03:32
 
Mark!!!
myzeng2013
  • 积分:1862
  • |
  • 主题:60
  • |
  • 帖子:312
积分:1862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8-17 16:22:40
 
D=0.5*(1+vac*1.414*sin(wt*t)/VDC)
在VAC的正半周 D大于0.5
在VAC的负半周,VAC*1.414*SIN(wt) 是负值  所以此时D小于0.5


仿真验证:令 FS=20Khz  VDC=450    vac*1.414*sin(wt)=-150 ref
D(理论)=0.5*(1+(-150/450))=0.333 ton:von=450-(-150)=600ref



仿真 ton=17.1us
       T=50.5us
   ton/t=17.1/50.5=0.3386
von=605ref 基本差不多,
而Voff=-328  与  (- vdc-vo(关断平均))   也基本差不多


综上:D=0.5*(1+vac*1.414*sin(wt*t)/VDC) 在双极性SPWM理论计算是符合的




逆变电感波形.gif
danteslao
  • 积分:466
  • |
  • 主题:0
  • |
  • 帖子:14
积分:466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3-11-4 21:54:52
 
非常好的资料
lqf537503
  • 积分:1338
  • |
  • 主题:11
  • |
  • 帖子:301
积分:1338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6-21 14:24:31
 
wangminwr
  • 积分:320
  • |
  • 主题:0
  • |
  • 帖子:48
积分:320
LV4
初级工程师
  • 2024-6-20 10:13:01
 
谢谢分享
yyy992812
  • 积分:3580
  • |
  • 主题:98
  • |
  • 帖子:511
积分:3580
LV8
副总工程师
  • 2024-7-4 10:20:39
 

电感L2和L12可以只用一个电感吗?感量等于这两个感量相加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7-4 16:04:49
 
可以,但要中间割断成2个绕组4个端子如图接出,实际要双线并绕
yyy992812
  • 积分:3580
  • |
  • 主题:98
  • |
  • 帖子:511
积分:3580
LV8
副总工程师
  • 2024-7-6 10:58:00
 
我的意思是,直接去掉一个电感,比如去掉L2或者L12,逆变电感用一个就行吧?都是在一个回路,应该没必要用两个?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7-6 13:27:47
 
用两个是为了EMC,直流侧才能与交流侧等效接地,否则整个直流侧就是热点,没别的意思
myzeng2013
  • 积分:1862
  • |
  • 主题:60
  • |
  • 帖子:312
积分:1862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7-11 11:56:23
 
版主您好!按照这个帖子对H桥单项逆变电感进行了仿真,这样理解您看合适吗?

逆变电感的理解.png 如果2个电感时分开的,单个电感看








计算.png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7-11 18:33:31
 
不用推导,你直接放电感电流波形看,估计最佳感量在200uH左右
myzeng2013
  • 积分:1862
  • |
  • 主题:60
  • |
  • 帖子:312
积分:1862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7-11 19:28:58
 
版主,我们情况有点特别,要给出磁芯损耗,与线圈损耗,所以我要表达出我的计算分析过程,您看看我的这个计算过程理解的对吗?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7-11 19:46:59
 
先算感量,正确了再算磁芯,正确了再算损耗
myzeng2013
  • 积分:1862
  • |
  • 主题:60
  • |
  • 帖子:312
积分:1862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7-11 19:58:16
 
版主,主要时请您确认下 我上面那每一步的理解方式是否对错。你看看我那每一步理解,我要搞清楚我理解的是不是合理,这很重要,需要一个老师给与判定。谢谢!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7-11 20:01:44
 
不正确,磁损最起码与材质有关,硅钢片与铁镍钼焉能一样?
myzeng2013
  • 积分:1862
  • |
  • 主题:60
  • |
  • 帖子:312
积分:1862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7-11 20:05:13
 
版主,现在就公式的理解 不牵涉具体材质。因为我的公式仅仅时计算出磁通变化量,我要根据磁通变化量 去选该变化量下那个材质损耗高。   请先看看我的磁通变化量的计算,以及电感2端的电压理解是否正确谢谢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7-11 20:09:20
 
感量确定了,才能确定匝数,才能确定磁通
myzeng2013
  • 积分:1862
  • |
  • 主题:60
  • |
  • 帖子:312
积分:1862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7-11 20:16:00
 
因为我这里还没牵涉感量

比如我达到 800u  @10a  这个唯一要求; 我有很多方案   A磁材尺寸+A圈数  ,B磁材尺寸+B圈数  等等  我要根据能达到这个效果不同 圈数  去计算不同方案的 慈心损耗。  所以请告知 我的  上文的对于一个既定的方案 计算步骤对吗?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7-11 20:22:38
 
等你达到 800u  @10a  这个唯一要求最佳以后,能否证明相同材质200u  @10a  也是最佳?我估计磁损减半。
myzeng2013
  • 积分:1862
  • |
  • 主题:60
  • |
  • 帖子:312
积分:1862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7-11 20:23:25
 
就仅仅是想确认下 每一个电感 2端的电压  on     L*DI=(VIN-VO*1.414*SIN(WT))*0.5    OF  L*DI=(VIN+VO*1.414*SIN(WT))*0.5

其次根据  don(t)=0.5*(1+vo*1.414*sin(wt)/vin)计算出一个周期的平均 ET(T)=VON*don(t)/fs  根据一个周期平均ET计算出既定圈数 此心的平均磁通变化DB


我仅仅想请版主确认下我的理解思路是否正确。不是为了证明那个感量是最优。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7-11 20:29:10
 
我的理解,对于逆变(PFC)控制,磁损也可以先按峰值参数计算出来以后再按√2倍关系折减,既然是损耗,就应该遵从有效值的概念而非平均值的概念。
myzeng2013
  • 积分:1862
  • |
  • 主题:60
  • |
  • 帖子:312
积分:1862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7-11 20:33:06
 
版主,您的观点肯定正确,您经验就能确定感量范围,但是我想请您看看我的对电感两端电压的理解以及Et积的理解思路是不是正确。不正确是电感端电压理解错误还是哪里,我要找到一个我理解的方式。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7-11 20:36:32
 
楼上说了,平均值不适用于求损耗。
1楼电感设计计算工具中也有磁场强度计算,你看看它是怎么计算的:磁环电感精确计算电子表格

3.png

H=0.4πNIp/Le
myzeng2013
  • 积分:1862
  • |
  • 主题:60
  • |
  • 帖子:312
积分:1862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7-11 20:57:17
 
既然说到有效值,对于反激励来说 一般是按照DB=L*DI/(AE*NP)  L*DI也就是ET来计算的DB, 根据DB查表来估算单位体积磁芯损耗,也没有用到有效值,那么对应到这里逆变电感按道理也可以采用因为在ON期间 也是L*DI=ET 只是这个ET不是恒定的,所以求平均而不是有效值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7-11 21:07:42
 
我说按有效值关系折算,是说工频包络场合,比如PFC、比如逆变、比如单级PFC反激
myzeng2013
  • 积分:1862
  • |
  • 主题:60
  • |
  • 帖子:312
积分:1862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7-11 21:36:33
 
我理解版主的意思。但是我们要精确的 给客人展示损耗的计算过程与理解方式,让他觉得合理我个人认为是采用了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
一个周期FS次的开通,通过仿真波形拉开,在On期间其电感电流上升电感两端电压 =0.5*(vin-vo*1.414*sin(wt)) ,而此时就相当于一个直流(po/220*1.414*sin(wt))叠加一个DI的纹波,相当于一个普通电感的计算符合  l*di=端电压*ton,  从这个角度很容易采用ET=端电压*导通时间 的方式表达一个周期的磁通变化量。
而不采用L*DI  采用 是 因为在不同的时刻 PO/220*1.414*SIN(WT )是不同的,对应直流偏置下的电感多少也不同,不利于计算一个给定设计 磁芯  的磁通变化量。
yyy992812
  • 积分:3580
  • |
  • 主题:98
  • |
  • 帖子:511
积分:3580
LV8
副总工程师
  • 2024-7-12 14:45:45
 
那电感的铜损,是用电感电流有效值平方乘以电阻吗?   还是输出电流平均值乘以电阻呢?

yyy992812
  • 积分:3580
  • |
  • 主题:98
  • |
  • 帖子:511
积分:3580
LV8
副总工程师
  • 2024-7-12 14:47:08
 
或者说,是否需要将电阻拆分成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然后再分别计算呢?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7-12 18:59:06
 
直流电阻总是可以算出来的,加点温度、加点有效值系数即可算出铜损。交流电阻、趋肤都是糊涂账,就不必了
yyy992812
  • 积分:3580
  • |
  • 主题:98
  • |
  • 帖子:511
积分:3580
LV8
副总工程师
  • 2024-7-14 11:54:09
 
那是用平均值电流平方乘以电阻还是用有效值平方乘以电阻呢?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7-14 12:31:17
 
工频有效值加点高频有效值系数,比如1.1,与平均值没有半毛钱关系,须知交流的平均值=0
myzeng2013
  • 积分:1862
  • |
  • 主题:60
  • |
  • 帖子:312
积分:1862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7-15 08:31:21
 
现在一般是用热仿真,输入磁芯损耗以铜线损耗。 1、磁芯损耗说实话  不嫌麻烦可以问磁芯厂要 叠加曲线的计算公式,也就基本可以算出来 正弦周期任意点的电感叠加曲线。
安装个math cad  精确计算一个周期的磁芯DB变化。  


2、大电感20KZ 扁平线绕制一层基本不用考虑什么集肤效应,查道威尔曲线了。  


3、仿真设置 环境温度

4、温升预留个20° ,比如要求 操作温度 130 你仿真到110 ,基本就把其他的误差给覆盖了。
yyy992812
  • 积分:3580
  • |
  • 主题:98
  • |
  • 帖子:511
积分:3580
LV8
副总工程师
  • 2024-7-30 09:56:23
 
确实,扁平线主要是直流电阻,交流电阻很小
myzeng2013
  • 积分:1862
  • |
  • 主题:60
  • |
  • 帖子:312
积分:1862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8-17 16:31:16
 
版主下午好! 逆变电感这种轮廓正弦的玩意磁芯损耗主要有2个方面 一个是基波为50hz的 也就是Io=po/vac引起的
另外一个就是锯齿纹波  引起的DB=VON*TON/(AE*N) 对于双极性 其有效值计算如下:
有效值.gif
jinwei123
  • 积分:255
  • |
  • 主题:0
  • |
  • 帖子:3
积分:255
LV3
助理工程师
  • 2024-9-19 15:25:06
 
学习,感谢分享!66666
jinwei123
  • 积分:255
  • |
  • 主题:0
  • |
  • 帖子:3
积分:255
LV3
助理工程师
  • 2024-9-19 15:26:43
  • 倒数10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天堂里的混混
  • 积分:1340
  • |
  • 主题:23
  • |
  • 帖子:111
积分:1340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9-19 21:51:57
  • 倒数9
 
请教一下版主,根据你的这个软件工具,现在需要计算5000W时(三相功率),正负325V供电,调整电感量,使Ku约等于2,发现只有将电感量调整到10uH时才行,是不是哪个参数我这边输入的不对?
电感计算.png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9-20 10:11:18
  • 倒数8
 
没哪里错,你不能在这里(311V升325V)临界模式
天堂里的混混
  • 积分:1340
  • |
  • 主题:23
  • |
  • 帖子:111
积分:1340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9-20 16:54:58
  • 倒数7
 
如果实际的电压确实是325呢?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9-20 17:01:23
  • 倒数6
 
你不按临界模式、而按连续模式(比如平顶山模式)设计就行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9-20 21:09:17
  • 倒数5
 
三相5KW逆变电感:20KHz、11.2A、680uH

2.png

剩下的问题是:你能产生最高0.979的占空比(最窄1.06uS的关断脉宽)吗?

天堂里的混混
  • 积分:1340
  • |
  • 主题:23
  • |
  • 帖子:111
积分:1340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9-21 00:24:38
  • 倒数4
 
明白你说的问题了,325这个值是我这边给错了,原来应该是375V的,如果按正负375供电,4.5KW输出,方法二,最优性能去考虑,需要多电的大感呢?又需要多大的电容呢?谢谢!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 2024-9-21 06:20:32
  • 倒数3
 
与频率有关,并网的话,还与电网最大电压变化幅度有关(不并网才能用国标每相VoutAC = 220VAC设计)
天堂里的混混
  • 积分:1340
  • |
  • 主题:23
  • |
  • 帖子:111
积分:1340
LV6
高级工程师
  • 2024-9-21 11:46:58
  • 倒数2
 
不需要并网,就是固定的50HZ输出。
nc965
  • 积分:103374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693
积分:103374
版主
最新回复
  • 2024-9-21 12:06:31
  • 倒数1
 
与PWM频率有关,少写几个字,按20KHz设计:
2.png

最后给出一种差模滤波的算法,主要思路是避开LC谐振频率与PWM频率的共振、使差模滤波更加有效。其中滤波电容 Co 的倍率大于10的质数为宜,差模电感 Ld 的倍率大于4√2倍为宜
返回新版
热门技术、经典电源设计资源推荐

世纪电源网总部

地 址:天津市南开区黄河道大通大厦8层

电 话:400-022-5587

传 真:(022)27690960

邮 编:300110

E-mail:21dy#21dianyuan.com(#换成@)

世纪电源网分部

总 部   线下业务联系人:房先生 18920168663

总 部   线上业务联系人:高先生 18622634639

广 东(罗):(0755)82437996 /(138 2356 2357)

广 东(吕):15217790808

北 京(周):(010)69525295 /(15901552591)

上 海(党):(021)24200688 /(13585599008)

香 港(何):HK(852)92121212

China(86)15220029145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清除Cookie | 小黑屋 | 不良信息举报 | 网站举报

Copyright 2008-2025 21dian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号为:津ICP备10002348号-2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2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