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想用384X搞定所有的拓扑吗?理论上是可以的,期待中。
|
|
|
|
| | | xkw1cn- 积分:132663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13
积分:132663 版主 | | | | 真是急性子啊!才一个小时就不耐烦了 楼主等大鱼呐!
|
|
|
| | | | | 1.Buck
2.1.1一款5V/6A电流模式控制同步Buck变换器
1.规格要求
输入电压Vin:10.8V~16V
输出电压Vo:5V
输出电流Io:8A
基本要求:空满载切换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效率不低于90%,纹波噪声≤50mVpp,输出电压启动过程中最好不要有过冲现象。
2.设计分析
直流变换器的设计,先关注静态指标,再关注动态指标。
静态指标:效率,对于5V/8A输出的应用,受限于目前的半导体技术,欲达到90%的效率,必须采用同步整流技术;纹波噪声,一般只要布局合理,输出LC选用合理,达到50mVpp的指标压力不大。
动态指标:主要涉及到负载动态响应以及启动特性,商业化的Buck控制器,采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电压模式控制、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平均电流模式控制、COT控制、V2控制等。几种控制方式各有优缺点,针对本设计而言,选用任何一种控制方式都是可行的。
UC3843是一款非常经典的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下面以UC3843作为主控IC,在仿真环境下搭建同步整流线路,预测从启动到稳态,再到动态的的电路行为,并对电路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3.基本电气功能验证
图1.1 3843通过非门产生两路输出互补的PWM信号,开关频率200kHz,分别驱动Buck的主管和续流管,基本做法我在另一个SImplis仿真应用的帖子里介绍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反馈部分采用UC3843内置的运算放大器,Type II补偿网络,采样主管开关电流做峰值采样信号,利用经典的斜坡补偿方法进行斜坡补偿。
图1.2 验证启动及稳态输出波形(环路已经经过优化,穿越频率20kHz,幅值裕量60°)。
4.设计优化
从图1.2可以看出,输出电压在启动过程中有过冲,为啥呢,原因很简单,没有软启动电路。控制直流变换器的启动波形的形状,大致与以下几处着手:1.环路响应速度----如图1.2所示,我们知道,对于UC3843构成的闭环Buck系统,其系统的给定,是UC3843内部运放同相端的2.5V基准,是个阶跃信号,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知识,我们可以近似的得出如下结论,在保证相位余量的情况下,穿越频率越高,图1.2的启动过冲电压越小....这个不详细讨论,展开说来就扯远了,因为调整环路不是解决启动过冲问题的根本办法。
2.控制启动阶段电流环的基准,(即控制电压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使其在启动阶段缓慢上升,进而使占空比缓慢展开)。具体到本电路上,就是控制UC3843的Comp引脚电压启动阶段的波形,只需要一个低成本的PNP三极管电路即可实现,如下图所示:
图1.3 控制电流环基准,做软启动控制
图1.4 满载输出启动波形,输出过冲得到有效控制。这种软启动的方式成本低,但它是一种听过控制电感电流而间接控制输出电压波形的方法,受负载影响:
图1.5 空载启动时,输出再次存在过冲现象。
3.直接控制电压环基准
在环路调好的情况下(穿越频率和幅值裕量足够),如果能控制电压环的基准缓慢上升,则输出电压可以有效地跟随电压基准的波形,进而实现比较理想的软启动效果。
图1.6 外置运放,并控制电压环基准波形,进而控制输出电压波形。
并且,输出电压波形不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本帖最后由 荨麻草 于 2016-7-19 20:36 编辑
|
|
|
|
| | | | | | | | | 可以,将VREF与OSC引脚之间的电阻换成镜像电流源,控制镜像电流的大小,进而控制频率的高低----如果需要做闭环负反馈,将误差放大器的电压信号通过V-I变换电路转换成电流信号,传入镜像电流源即可.
|
|
|
| | | | | | | | | 12 串联谐振LLC
UC3843是可以做LLC的,只不过要麻烦一些,以一个设计案例说明实现方法:
Vin:400V
Vo:24V
IO:12A
先贴仿真原理图以及关键点测试波形,有时间再探讨具体实现方法:
图12.1 基于3843实现闭环LLC控制的方法(参数随意取的)
图12.2 启动波形
图12.3 谐振腔关键点波形
图12.4 环路小信号分析
本帖最后由 荨麻草 于 2016-7-22 22:45 编辑
|
|
|
| | | | | | | | | | | LLC 占空都是设定50的吗, 输出整流那里有一个电厂感,这个电感取多大的合适?
|
|
|
| | | | | | | | | | | | | 1.对的,是用一个D触发器对UC3843的PWM信号做二分频处理,产生一组对称输出50%的占空比,然后通过HIP2101驱动芯片做死区,到MOS管的驱动信号死区是通过RCD调整的;
2.这个不是电感,是一个电流探头,测电流用的
本帖最后由 荨麻草 于 2016-8-7 12:48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我个人感觉,加了这么多的外部芯片,和外围成本加起来是不是会比专用的LLC芯片多呢.
|
|
|
| | | | | | | | | | | | | | | | | 虽说这些外围芯片都不贵,但毫无疑问,加起来成本肯定会超过通用集成LLC控制器的...
这个仿真案例仅仅只是为了说明UC3843可以实现LLC控制...如果应用于工程中,唯一的优点(勉强能说得上是优点)是频率范围灵活可调。
另一方面,需要额外的OCP线路,也是一个阻碍该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壁垒。
|
|
|
| | | | | | | | | | | @荨麻草,请问你是如何实现让UC3843出50%的占空比?请帮忙解释一下,谢谢!
直接用PIN4波形加到PIN3上,设置最大占空比为50%。但是你的原理图没有看明白。
|
|
|
|
| | | | | | | | | | | 楼主,请教下,你的D触发器从哪下载的,还是自己做的,能否发个链接用下?
|
|
|
| | | | | | | | | | | 大师,刚看下载下来的输出采样都没有接 还可以仿真?
-
大师,为啥我看下载下来的原理图里面 输出电压采样都没有接,还可以仿真?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17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9
积分:111017 版主 | | | | 顶楼的图及参数存在过充,直接在顶楼图上R4,也就是2.2k电阻两端,并联一个105电容串100欧姆电阻,你再仿真看看输出波形是否有改善?
|
|
|
|
| | | | | | | 按照楼主的参数,仿真了一下,但是在输入时12V的情况下,输出为0啊,是什么情况?
|
|
|
|
|
|
| | | | | | | 我这个一模一样复刻的怎么仿真结果完全不对
-
原理图
-
仿真结果
-
-
UC3843.zip
10.87 KB, 下载次数: 29, 下载积分: 财富 -2
|
|
|
|
|
| | | | | 2.正激
2.1 单管正激(没什么好说的,隔离相当于隔离版本的Buck)
Vin:10~15V
Vo:24V
Po:200W
采用第三绕组复位,单管正激。
图2.1 单管正激基本功能验证电路(TL431 feedback )及启动波形验证
图2.2 单管正激启动波形优化电路(OP AMP feedback)及基本功能验证
2.2 双管正激变换器(原理比较简单,也没什么好说的,直接搭电路)
Vin:250V~420V
Vo:12V
Po:300W
计算功率级参数之后,设定变压器,电感,电流采样电路等参数,双管采用经典的变压器驱动方式,基本功能验证电路采用UC3844,输出二极管整流。
图2.3 双管正激基本功能验证电路
一般而言,12V/25A输出这种级别的电源,处于提升效率的考虑,需要采用同步整流技术,正激的同步整流驱动电路有许多种,大致包括自驱型、外驱型以及自驱和外驱相结合的混合驱动型,这些同步整流技术各有优缺点,下面以外驱型为例,将图2.3的二极管整流电路更换为同步整流线路:
图2.4 双管正激启动波形优化及同步整流控制电路及启动优化
本帖最后由 荨麻草 于 2016-7-21 20:41 编辑
|
|
|
| | | | | | | 把最后的同步整流原波形和同步管子时序画了哈,感觉把,整流管和续流管在关断的时候都和原波形有交叉,如果我没画错的话,要是搞成延迟导通,提前关断,就完美了
|
|
|
| | | | | | | | | 时序图是对的,与原波形交叉不是问题,出来的两路信号不交叉即可:
|
|
|
| | | | | | | | | | | 交叉吧,给我感觉就像用qr的同步IC,上到CCM状态。。。。
|
|
|
|
|
|
|
| | | | | | | 3 有源嵌位正激
3.1 低边钳位(即P管钳位)
适用于低压输入场合,仿真电路搭建过程,在另一个帖子中提过,过程略。。。举一例:
Vin:36V~75V
Vo:5V
Io:40A
显然要用到同步整流技术,同步整流电路参考第2.2节双管正激同步整流驱动电路。P管为负压驱动,采用如LM5025/6的常规做法,做死区后利用电容和二极管产生负压。
图3.1 有源嵌位正激变换器(低边钳位)
图3.2 关键点波形
本帖最后由 荨麻草 于 2016-7-25 21:09 编辑
|
|
|
|
|
|
| | | | | | | 3.2 高边钳位(即N管钳位)
适用于高压输入场合,驱动方式与不对称半桥类似,简单讲,高边MOS管驱动信号与主管驱动信号互补,同步整流驱动时序与普通正激一致,仿真电路搭建思路与低边钳位电路类似,举一例:
轨道交通DC-DC转换器:
Vin:60~166V
Vo:24V
Io:12.5A
采用常规的二极管整流技术,输出电感的计算与普通的Buck变换器无异,变压器匝比取5:3(或者玩极限一点,采用电压模式控制,将变压器匝比取到2:1),于是可以搭一个简单的原理性验证电路:
图3.3 高边钳位有源正激原理验证电路以及基本电气性能验证
图3.4 关键点信号波形
我们知道,有源嵌位正激的钳位电容Cclamp与变压器的励磁电感构成了一个讨厌的双零-双极点(Double zeros and poles):
图3.5 由Lm与Cclamp及Duty构成的双零-双极点
该双零双极点不是我们想要的,设计中应予以规避,通常Cclamp不超过0.1uF,变压器的励磁电感尽量取小一点,以不超过100uH为宜,简单研究一下,Lm的取值对功率级小信号的影响:
图3.6 励磁电感对环路小信号的影响
本帖最后由 荨麻草 于 2016-7-25 21:36 编辑
|
|
|
| | | | | | | | | 荨麻草大师,能分享下ACF扫描的Simplis仿真文件吗
|
|
|
|
|
|
|
|
| | | | | 硬开关全桥是否采用的是通常所说的双极性控制?也想问下双极性控制和移相控制对于变压器设计有和不一样?
|
|
|
| | | | | | | 硬开关全桥属于对称控制....有限双极性控制指是四个管子的驱动信号,有两个管子的占空比固定为0.5,另外两个则是PWM脉宽可调的。至于普通全桥与移相全桥的变压器,个人理解,相同功率等级条件下,多半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不过移相全桥考虑到ZVS的范围,一般倾向于把变压器的励磁电感取小一点。
|
|
|
| | | | | 6 硬开关半桥
硬开关半桥的上下管驱动信号对称,同步整流管的驱动信号则分别与上下管的驱动信号互补。因此,若使用UC384X控制半桥,首先要产生一组对称输出的PWM波,其中一种思路为,先倍频,再分频成一组占空比为0.5的互补方波,原始信号通过与门芯片,与这组互补方波分别相与,于是就产生了一组占空比可调的对称输出的PWM波,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图 6.1 利用D触发器将UC3843的输出信号二分频,通过双与门芯片,分别产生对称输出的信号A和B,同步整流信号的产生,与前面几个小节的做法类似,不再赘述,举个设计案例:
Vin:200V~400V
Vo:24V
IO:25A
一般情况下,半桥多采用电压模式控制,问题来了,如何利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芯片UC3843做电压模式控制?
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PWM信号整形,通过RCD整形,得到RAMP信号。
图 6.2 电压模式控制半桥变换器(副边采用全桥同步整流)
图6.3 启动波形
图6.4 Open loop Gain
本帖最后由 荨麻草 于 2016-7-22 18:18 编辑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17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9
积分:111017 版主 | | | | 384X做电压型控制,将4脚的震荡波形分压引入3脚不就可以了吗?
|
|
|
| | | | | | | | | 恐怕不行,因OSC的幅值和形状是确定的,那样做,无法实现占空比调节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17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9
积分:111017 版主 | | | | | | 电压型控制,不就是误差放大器输出跟固定的三角波进行比较,控制占空比吗?
|
|
|
| | | | | | | | | | | | | 原理上是这样的,而且一般的电压模式控制芯片也是这样做的。
但是3843作为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内部的比较器是三角波的峰值与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相比较,三角波的峰值不改变,占空比就无法改变。所以三角波发生电路要从PWM信号取,PWM宽度改变,三角波的峰值跟着改变。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17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9
积分:111017 版主 | | | | | | | | 我想你的理解是错误。不是三角波的峰值与误差放大器的输出,而是3脚信号与误差放大器进行比较。只不过我们电流型控制,当驱动信号关闭后,没有了电流信号,所以你看到的好像是误差放大器输出与三角波的峰值进行的比较。
按照我说的,三角是固定三角波,当3脚低于1脚(有分压,但是这里这样描述简单),有驱动信号,当3脚等于1脚,驱动关闭,此时3脚及时高于1V,又有什么问题?没有任何问题,不信你可以仿真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觉得我的理解应该是没错的,不过用OSC信号作为三角波发生信号的思路可以探讨一下,下班后试一试 本帖最后由 荨麻草 于 2016-8-11 14:51 编辑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17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9
积分:111017 版主 | | | | | | | | | | 你的理解应该是错误的,如果你测试过带斜坡补偿的3脚的波形,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带斜坡补偿的波形,在驱动信号关闭后,3脚是仍存在信号的,当然调整参数,可以让这个信号幅度高于误差放大器输出。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17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29
积分:111017 版主 | | | | | | | | | | 其实道理很简单,并不是误差放大器输出与电流信号的峰值进行比较(当然实际中是这样,但我们拿一个别的东西代替这个电流信号一样可以),驱动信号发生时刻没有问题,是一个震荡的开始时刻,但什么时候关闭呢?是3脚高于1脚就关闭,注意,无论3脚是什么无论是一个固定的三角波还是一个电流信号,只要这个店高于误差放大器,驱动就关闭,那么就好分析了。
假设原来是电流型控制,达到稳态后,误差放大器输出是一个固定值,当一个脉冲结束,我们将电流信号换成我说的固定的三角波,脉冲开始这个三角波开始从零开始增加,在低于误差放大器之前,RS触发器不动作,当三角波达到误差放大器的值后,RS动作关闭驱动信号,此时,三角波幅值继续增加,但此时已经没有任何影响了。
|
|
|
|
| | | | | | | 这个D触发器在simplis仿真器下面,根本不能用啊? 版主你是在哪里添加的?
|
|
|
|
|
|
|
|
| | | | | 8 硬开关全桥+同步整流
与半桥的控制方法类似,不再赘述,举一设计案例:
Vin:200~400V
Vo:28V
Io:18A
采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输出全桥同步整流:
|
|
|
|
| | | | | 9.移相全桥+同步整流
移相全桥的特点是:原边四个管子,对角同时导通向副边传递(严格来说,还要算上占空比丢失)。四个管子的驱动信号占空比均为50%,且两两互补。如何用UC3843实现移相呢?(事实上任何一款PWM芯片都能做移相全桥,不局限于3843)
其中一种思路:沿用前面讲的硬开关全桥/半桥的控制方法,用两个D触发器,分别取UC3843 PWM输出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生成两组0.5占空比对称输出的方波,做个死区,然后进行驱动放大,驱动MOS即可。举一例:
Vin:200~420V
Vo:13.8V
Io:145A
2kW级别的充电机,考虑成本和宽输入范围,移相全桥是常用的拓扑。进一步,若考虑效率,需要同步整流。
按照上面的思路,基于UC3843搭移相全桥及其同步整流的控制线路。
图9.1 移相全桥全波整流原理图
图9.2 启动
图9.3 关键点波形
本帖最后由 荨麻草 于 2016-8-4 09:53 编辑
|
|
|
|
| | | | | | | 9. 移相全桥+同步整流(续)
进一步考虑,145A的电流,对变压器和电感的线圈绕线、散热、结构等,是个不小的考验,应当考虑倍流整流,或者采用原边串联副边并联的方式。
图9.4 原理图
图9.5 启动
图9.6 移相全桥的占空比丢失现象
本帖最后由 荨麻草 于 2016-8-4 09:12 编辑
|
|
|
|
|
|
| | | | | 10. 有限双极性ZVS全桥
关于这种拓扑的控制方法介绍,可参考Intersil的ISL6752/54系列的应用笔记及数据手册,同为软开关拓扑,与移相全桥不同的是,有限双极性全桥的两个桥臂上管固定50%的占空比,下管则是PWM脉宽调制,进而调节输出电压。从驱动控制上看,有限双极性的控制方式,更像是移相控制与普通PWM方式控制的结合。
用3843实现,我们可以从前面的硬开关控制全桥和移相控制全桥找一些灵感。
采用一个D触发器,二分频处理,产生一组50%占空比的方波,控制全桥的两个上管,用两个与门芯片,产生两路对称输出的PWM信号( 注意死区问题),驱动两个下管。
举一例:
Vin:200~420V
Vo:13.8V
IO:110A
功率级电路的设计方法与移相全桥几乎一样。
图10.1原理图
图10.2 启动
图10.3 驱动波形
图10.4 开关管电流波形以及谐振电感电流波形
本帖最后由 荨麻草 于 2016-8-4 12:23 编辑
|
|
|
|
|
|
| | | | | | | 空载输入电流(注意输入没有加LC滤波器)的有效值和平均值,供参考:
|
|
|
| | | | | 补充用法
A。 UC3843做多相交错
根据UC3843的数据手册,RT/CT引脚可通过外部信号进行同步控制,基于该原理,我们可以将UC3843拓展到多相交错并联应用。
图A1 外部时钟同步信号
以两相交错并联Buck为例(当然,1楼列举的例子同样可实现多相交错),如图A1所示,在外部同步信号的作用下,UC3843的PWM信号与外部时钟信号是同步的,如果用两个错相180度的外部时钟信号分别控制两片UC3843,便实现了交错控制(同理,三相,四相...n相,分别让外部时钟信号错相360°/n即可)。这里我们用D触发器通过分频的方式,产生两路错相180°的外部时钟信号:
图A2 利用D触发器产生错相180°的同步信号
应用于电路,举一例:
Vin:12V
Vo:5V
Io:16A
两相交错并联,通常采用峰值电流模式或者平均电流模式,共享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独立,原理上就实现了自动均流,以UC3843为例:
图A3 UC3843实现两相交错Buck
图A4 启动波形
图A5 驱动信号错相
图A6 电感电流错相
本帖最后由 荨麻草 于 2016-8-7 12:37 编辑
|
|
|
| | | nc965- 积分:102216
- |
- 主题:115
- |
- 帖子:29445
积分:102216 版主 | | | | |
|
|
|
| | | | | | | 荨麻草大师,你的这个UC3842做的交错并联BUCK仿真文件能分享下吗
|
|
|
| | | | | | | 荨麻草大师,能请问一下按照您图片里面的模型搭建出来,波形一直都是振荡后稳定在了VCC电源12V左右,能帮忙看一下原因吗?谢谢
|
|
|
| | | | | | | | | 。。。好吧我自己找到地方错误了,那个HIP2101复制的时候HI和LI调转了谢谢
|
|
|
|
| | | | | | | 你喜欢用这仿真,这仿真建模容易。UC38系列其实做了不少的东西。
|
|
|
| | | | | | | | | 384x是大部分流行于市面的PWM控制器的鼻祖,既然是鼻祖,按理说,就应该能实现绝大部分直流变换器的控制。
纯粹个人爱好,研究一下...实际产品开发中,不会这么干的 ,一般实际用什么芯片,就用什么芯片模型去仿,实在没有合适的模型,才考虑用384x去搭
|
|
|
| | | | | 零极点是如何判断的(目测的方式,除了本身的属性判断),在环路补偿时候,比如我想加个零点或者极点,经典的431+817,在采样电阻并电容,或者串电容,
|
|
|
|
|
|
| | | | | 大赞,顶
3843的确是个很方便的PWM Controller,对于仿真来说
|
|
|
| | | | | 其实老胡,你都把3843做到这地步了,干脆都可以直接把3843直接去了(因为对于某些拓扑,有3843里有某些东西多余了),稍微加一点电路,就能完全用自己的逻辑来实现了,关键是不用现成的控制模型,而用自己搭建的,仿真速度真能快不少,每个地方全部能自己调控,爽的不行
本帖最后由 ckj_ck 于 2016-8-19 13:03 编辑
|
|
|
| | | | | | | 多谢建议,然而那样就跑题了……本帖从一开始就是着眼于产品级别的虚拟原型机验证(除驱动电路需要额外设计,其余的器件,如非门,与门,触发器,是可以直接买到的),而不侧重原理性的研究,也就是说,本帖力求直接照搬上面的电路就能搭实物,并且能work,如果考虑产品化,再加一些保护线路即可。如果拿掉3843,实物怎么搭呢?
|
|
|
|
| | | | | 等着你的《直流变换器电气仿真与设计优化》,太需要这本书了,期待您能早点让这本书面世。
|
|
|
|
| | | | | | | | | 什么时候出书,另外仿真源文件能否发一下,好好学习!
|
|
|
| | xkw1cn- 积分:132663
- |
- 主题:37519
- |
- 帖子:55813
积分:132663 版主 | | | |
|
|
| | | | | | | 原理上是可以的,不过需要一个硬件乘法器,太复杂了,划不来。。。
|
|
|
|
|
|
|
|
|
|
| | | | | 楼主你的仿真文件能上传一下吗?对着你的仿真文件一个一个分析一下,看看发现啥问题再回来讨论一下
|
|
|
|
| | | | | 你好,我用UC1825搭了一个半桥,仿真老是出差。
我注意到,你前面用UC3854搭的半桥,里面用了D触发器产生两路PWM,但是那个D触发器不是simplis下面的,这个是在哪里添加?
我是上传一下电路,你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
UC1825.zip
(19.71 KB, 下载次数: 11)
|
|
|
|
| | | | | 我刚好也有一款电源在设计,用的是.3843 ,做的是DC/DC反激,AC/DC和DC/DC的变压器算法有没有什么区别? |
|
|
| | | | | 请问这是个啥元件 在哪里选的,
还有电流采样的也是 不知道在哪里找的?
|
|
|
|
|
|
| | | | | | | 太厉害了,看了你的仿真,感觉38系列芯片,啥拓扑都可以做啊。 期待版主的书快点出来,我赶紧买一本。
|
|
|
|
|
|
|
|
|
| | | | | 大师,《直流变换器电气仿真与设计优化》这本书出版了吗?
|
|
|
| | | | | 版主您好,请问这些开关电源的simplis的仿真能发一份,想跟着学习学习,万分感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