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适配器的要求就是越做越小,效率要高,温升还要低。毕竟是给上千元的产品供电用。 |
|
|
|
| | | | | | | | | | | 不明白你说的关断回路长的意思,可能你没有理解我布板的境界:
大电容功率地-Y电容地-辅助绕组地-VCC滤波电容地-IC地 这样的回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师请问[size=15.789473533630371px]TEA1761支持恒流吗?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看驱动电阻上是有一颗反向二极管,是快速关断回路线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关断线到驱动IC就算截止了吧?你怎么还多出来左边那一块?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苹果的壳,和我们的不一样,我们的是方形的,没有导角,没有弧度。厚度差不多,整体外形体积,我们的比苹果的这款小一圈。 |
|
|
|
| | | | | | | | | | | | | | | 生产便利性考虑不周吧,两个IC的方向不利于过波峰焊生产呀!
|
|
|
|
| | | | | | | | | | | 你用的软件和我这个不一样吧?如果一样我可以发给你封装。先做好封装,再画铜,然后将焊盘和铜连接到一起,就成了一个封装焊盘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额,你画的这个图是变压器的封装图吗?有必要画这么复杂吗。。。里面那5圈灰色的是什么东西呢?还有,右边那鼓起来的一堆是什么东西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PCB走线,一圈接一圈就好比变压器的铜线绕在骨架上一个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是平面变压器,灰色的是铜皮,用来做变压器的绕组的。中间鼓起来的地方时换层孔
平面变压器的优点就是体积小,可以做超薄电源,缺点在于成本高,都是多层板,不好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非就是高度低,工作频率高, 我觉得尺寸小也能做到比EE什么的好,就很不错了 |
|
|
|
|
| | | | | | | | | | | 焊盘开缺口么,就是走锡槽, 就是在焊盘上加一条细线 |
|
|
| | | | | | | | | 你好程工。我刚接触同步整流这块。想问下同步整流的MOS管电流该如何选择呢 ? |
|
|
| | | | | | | | | | | 主要是看你的运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最简单的记住,MOS的导通损耗控制在0.5W以内为佳
,
当然散热条件好的情况,可以做到1W损耗,其次就是看MOS的Qg,以及里面的封装晶元多大,决定了温升及EMC。 |
|
|
| | | | | | | | | N4绕16圈绕的下吗?我们之前差不多也是这样设计的,但是供应商都说饶不了,最后线包太大,难以装上磁芯 |
|
|
| | | | | 程工测一下温度看一下那7%跑哪里去了?能不能做到95%? |
|
|
| | | | | | | 这个散热不知道是如何处理的?莫非外壳内部需要加铜片,然后变压器,管子都贴铜片散热? |
|
|
| | | | | | | | | SR 那个散热片是铜的,因为这个我们有在用,为了通用。
QR MOS 散热片用铝的,2.0mm厚度*41*19.5mm 用LSD07N65 塑封,搞定65W不是问题,而且温升会很好,到时候测试给大家看。 |
|
|
| | | | | | | 做不到95%的效率,目前不可能,因为体积小了,如果把变压器用大一号,有可能接近这个效率,现在我的目标是94%的效率。 |
|
|
|
| | | | | | | | | | | 次级平均电流不是3.5A吗?低压导通占空比是比较大,但是5.9A的有效值是如何得到的?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峰值电压15A,占空比0.5,DCM模式,电流有效值5.9A左右。 |
|
|
| | | | | | | | | | | | | | | 在低压下,还是DCM模式,峰值电流达到了15A,这个时候的效率只怕很难做到90%以上了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QR是DCM啊,在低压的时候,大尖峰电流,效率要做到90%,只怕很有难度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人家说的是有难度,你来个不可能,有难度跟不可能是一回事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说不可能是基本否定的词,但是并不怀疑奇迹发生啊。
楼上用:“只怕可能难以“三个加强词语也是有基本不可能的意味在里面,不过含蓄一些罢了。
还是听听楼主怎么回应这个疑问吧!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 | 真是眼瘸,
1、你看看人家楼上用了几个词?到你这里凭空多一个。
2、明纬电源那么通用的都做到85%以上了,到你这里还是奇迹。
3、你的忘性可真大,这才是奇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纬那个电源效率在55%----85%之间,如果用效率在85%左右长期运行是比较危险的。工作在60%还马马虎虎。
等下我根据程工的电源电路图,把为什么不能做到效率93%的分析方法说明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原理图是QR+SR,你这个下面的图是NXP的原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效率的电源基本上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大家不是做不到这么高,很多时候都受限于成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源主回路的结构是固定的,不能减少。靠提高几个与耗能没有什么关系的元器件的性能来提高总体效能,几乎不可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实成本倒不会高多少,关键看公司的采购能力和渠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别急,等我出测试结果,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我做过最高效率的有93.68%,19.5V4.62A,QR模式,230VAC满载效率。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兄弟,我想问一下,你以前做的CCM模式,有没有这么高的效率??
这是我一直以来对你的关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看到那个AUX脚没有??在想想,MOS的DI/DT,DV/DT。你就知道损耗在何处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楼主是用的QR+SR的啊。次级用的是同步整流,不是肖特基。FDP3632的Rdson在10毫欧姆以下,怎么就不可能突破90%效率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没有加PFC的设计,65W,次级都差不多这个峰值电流,所以为什么要选用MBR20100,而采用MBR10100容易挂掉的原因呢,为什么大家不这样用,其实是根据设计来定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CM模式的峰值电流确实要大一些,低压的时候如果是CCM模式电流就会小很多的,但是CCM的同步整流貌似不太好做。好像还没有什么好的同步整流IC.而且在高压的时候效率不如QR。现在反而QR模式比较多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呀,N年前我用了IR1166 11662 被他搞得我头痛,说是CCM 的SR ,结果进入CCM就死翘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前用过一款on的CCM同步整流芯片,需要原边传递开关信号到副边,就用了一个Y电容,但是信号太弱,抗干扰能力不行,而且死区大,需要外并肖特基,成本也上来了。后来就干脆不用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输出的峰值电流这么大,那输出滤波电容上面的纹波电流也太大了,看输出只有一个电解+一个小的固态电容,对于15A的峰值电流,承受有点困难,温升是不是很高?希望可以有温度测试数据看看 |
|
|
| | | | | | | | | | | | | | | | | 这里的有效电流可以来衡量输出电容的纹波电流的,5.97A
固态电容放在第一位,就是为了抗纹波电流,
1. 25V100uF ΦD×L 8*8 3.5-4.1A ESR(mΩ,100kHz):18mΩ
2. 25V1000uF ΦD×L 10*20 2.5-2.8A ESR(mΩ,1kHz):28mΩ
两个电容纹波电流加起来够了吧,而且纹波电压可以控制在100mV以内,所以,如果用普通电容,至少3个并联,特别是QR-DCM,如果是CCM,有效电流就会小好多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固态电容确实比较耐纹波电流,这里是担心固态电容的温度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R 的 MOS 80A100V 输出电流才3.42A ,不需要当心温升问题了,
很多时候,电源次级端,不是电容温度高,而是整流管的温度通过电路的铜箔导热上去的,所以才会导致电容温升高,起鼓,当然不能用太差的电容去衡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呵呵,也就是说PCB上所有的器件,以及器件的临近器件,都会通过PCB线路(铜箔)相互导热,
次级肖特基整流管的温度假设为110度,那么第一个滤波电容的温度肯定也接近100度,稍微低一点,可能这个时候不是电容本身的损耗引起这么高的温度,
是通过[size=14.285715103149414px]次级肖特基整流管的[size=14.285715103149414px]PCB线路(铜箔)导热过去的,所以,本身温度高的器件,是会导热到临近器件的。这就要注意器件间距离了,最好不要外体紧挨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于铺铜散热问题,有一个说法,并不是越宽越好,超过一定宽度就没什么用了,对于FR-4的板材,其散热能力并不比铜差很多。有时候用PCB散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覆铜要多放一些过孔,可以增强散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不是说PCB导热不比铜差,是说给元器件散热的铺铜超过一定宽度后,导热效果变差很多,和直接用PCB差不多了,记得整个PCB的的平均参数Cond = 16.5 [W/m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R-4板材散热效果没你说的那么强大吧,离铜应该差的还挺远的吧。我以前见过一个板子都被烧变色了。如果是双层版还可以放过孔,如果是单层版就不能放置过孔了。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 你好 12V/6A的变压器在这个原理图中怎么改变 |
|
|
| | | | | | | | | | | 看你如何设计,用的线是单根还是多股,一般0.4mm的铜线,普遍用法是1A电流。 |
|
|
| | | | | | | | | | | 这是QR模式,占空不过0.5.按平均算的话,3.42A用0.5平的线够了。 |
|
|
| | | | | | | | | 程工好:看见你不辞辛劳分享了许多高效的电源方案,很佩服你。说实在的我是不太相信电源能够做到效率85%以上。特别是看见你计算输入功率的时候一般都用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来乘的积来确定。
因为一个220的电源,它工作时在100多V开始输出就是额定的功率了。为什么你要选择一个最高电压进行计算,而不选择一个最低电压来计算呢?
另外你做的电源功率都比较大,怎么从没看见你测试电源的空载电流波形和满载电流波形及超载电流波形,来确定电源的性能呢?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也没人打算让你相信。 |
|
|
|
|
| | | | | | | | | | | | | 万幸没有买电流探头,如果买了的话,用在测试现在你开发的开关电源电源没有什么用处。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做的东西那么好,你又乱来,什么叫电流探头没用,不会划船老说人家河是弯的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做的东西是好,但是程工一直不知道设计的电源中电流的时间分布状况,所以做效能实验比较盲目,如果他会用普通电压探头进行电流波采样,就可以避免烧坏元器件的情况发生。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几年来网内有许多人非常真诚在参与技术讨论,并且分享一些真知灼见,可惜就凭你知道的一点皮毛到处到处慢骂,羞辱别人,这样没有修养。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星人,你的国家科技比较发达、什么都比我们想的周到。 |
|
|
| | | | | | | | | | | 史总。你又来搅塘子了,不信你就过来测试啊,反正我信了。别人92的效率在我的机上测试才89左右。我的91.7的效率在别人机上测试是多???你猜!! |
|
|
| | | | | | | | | | | | | 怎么敢搅塘子呢,因为好奇高手有出乎意料的技术,学习来着。
很想再看看你的测试结果是些什么数据的。 |
|
|
| | | | | | | | | | | 楼上哥们儿肯定是做很小功率的,最大十几二十瓦对吧,你那种效率是比较低,不是技术的问题,小功率效率普遍都比较低。65W的适配器,反激式,常规方案,90%左右的效率很随便的。 |
|
|
|
|
|
|
| | | | | | | | | 厂长以前讨论都是能左能、右声东击西的,这次怎么这么绝对了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问题在于,这个93%的效率,以谁的测试结论为准?以你还是以国家认可的测试机构的? |
|
|
|
| | | | | | | | | | | 反激应用,在市场占有率还是蛮高的,不同的阶段和技术的更新优化,还有器件的优化,今后肯定还会提升能效的级别。
NXP 有款45W方案,QR+SR,效率做到了94%,这个真的很不错了。 |
|
|
|
|
| | | | | 程工能否将PCB发我,
我想按自已的想法重新布下局,将MOS,Cin,肖特基放壳边,
反正是双面板,
如果PCB保密,可以将板框发来也好,格式不限的
TKS!
wszdxp2004@163.com |
|
|
| | | | | | | 不建议放壳边,生产工艺不好控制,而且线路也不好走。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紧凑行的布局,安规距离的考量,所以必须全包。散热其实不会相差太大,看你设计的参数匹配和元器件的材料等级了。台达、光宝等公司的适配器变压器也是全包的,安规要求。 |
|
|
| | | | | | | | | | | 你的变压器在那么大的功率状态下工作,烧毁这是我意料中的事。不要再勉强了。我是专门测试变压器特性的行家,所以特别提醒你。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什么不是你意料中的事情呢,百万个里面烧毁一个,而且原因还没分析清楚,就跳出你来了,还意料中的事。 |
|
|
| | | | | | | | | | | | | 看我亲自出马绕几个变压器给你看看,看看我的参数,让你不得不信。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程工,别费事了,你就是做出来,一切都没问题,他也不会信的。 |
|
|
| | | | | | | | | | | | | 厉害。我们有变压器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你。你有电话吗?在那么大的功率状态下工作,烧毁这是我意料中的事。不要再勉强了。我是专门测试变压器特性的行家 |
|
|
|
| | | | | | | | | | |
楼主你好,能不能讲讲C6 R5 C5 R6 具体怎么工作的,RC滤波的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C6 R5 C5 R6是接在Isense管脚和采样电阻上的啊,能不能讲一下C5 R6是如何进行启动延时,R5 R6是如何实现消隐的呢?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其他器件没坏 期待程工的结果 我最近也刚做了个19V3.42A QR的方案 变压器也是PQ2620 但是输出是用2个二极管并联的 没有SR 230V满载板端效率92.5% 110V 75%载效率92.4% 你这次有了超低MOS 和 SR 估计能做到94%左右 |
|
|
| | | | | | | | | | | | | 是有94%左右的效率。
输出是用2个二极管并联的,这两个是LOW VF 的吧? 可以用一颗V40100C。
你用的是什么方案做的,NXP的19V3.3A满载效率也在92.4%左右,跟你这个差不多哦。 |
|
|
| | | | | | | | | | | | | | | 这号找回来了 那号就不用了
什么方案我不方便说 不是NXP的 不过也是QR的 输出用的是常用的二极管 没用超低VF的 不过电流选得大 150V/30A的 所以我期待你这个效率超94% |
|
|
| | | | | | | | | | | | | | | | | 两颗 150V/30A ? 两颗20100就够了,30A 的等级过3.42A,VF也很小了。 |
|
|
| | | | | | | | | | | | | | | | | 只能说你更NX, 最主要是你说的是常用二极管。我想知道150V30A是什么管子。我查一下资料、对你们的高效率膜拜啊。 |
|
|
|
|
| | | | | | | | | | | | | [size=14.44444465637207px]当时没有合适的散热片,就手工搞了两个1mm厚的叠加到一起来测试,现在已经开好磨具了。 |
|
|
|
| | | | | | | | | | | 请问,楼主,次级同步整流管的D极是和散热片导通的??这样对过EMC方面会不会有影响呢?
|
|
|
| | | | | | | | | 输出二极管,MOSFET放板边也有好处,就是散热片比较好处理,共用一个散热片,可以沿着外壳走,充分的导热,这个是我们以前常用的方法,这个方法其实对走线影响并不是很大。 |
|
|
| | | | | | | | | | | 共用一个散热片? 这句话就泄露了你的板子安规问题了,很多小公司的设计就是这样,而且板边MOS的位置还走一条驱动信号线,那才是大大隐患。 |
|
|
| | | | | | | | | | | | | 安规是没有问题的,管子有加绝缘垫片,用铁夹子固定。散热片与PCB还有差不多5mm的高度。
板边MOS的位置还走一条驱动信号线,是说容易受到干扰?还是对辐射不太好,EMI变差?
|
|
|
| | | | | | | | | | | | | 如果二极管和MOSFET都是塑封的话,共用一个散热片应该没有问题吧。铁头的MOS和二极管,有绝缘垫片+绝缘粒隔离,有什么严重问题吗? |
|
|
| | | | | | | | | | | | | | | 有很大问题隐患,如果绝缘片破了,或者绝缘出现故障怎么办?
二极管和MOSFET都是塑封的话,不太好吧,管脚间到散热片的爬电距离是不够的,当然可以加强绝缘处理,这样工艺就复杂了,看做什么样的电源呢,铁壳电源就可以像你说的这样做,适配器就不同了。
|
|
|
| | | | | | | | | | | | | | | | | 绝缘片确实有一个容易破损的问题,前期我们一般是通过打高压来检查绝缘问题。后期的就只能靠保险来保护了。
做适配器,以前也用过这种办法,是塑料的外壳,里面加了一层厚厚的铜片,主要是为了散热,工艺确实比较麻烦。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什么说“铁壳电源就可以像你说的这样做,适配器就不同了。”呢?适配器对绝缘的要求更高吗?还是因为什么的原因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安装方式的问题也涉及到了安规的问题,一般来讲,铁壳的电源,外壳都是接大地的,即使漏电,也不会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而适配器一般都是可移动设备,需要随身携带,很多都是两线输入的,一旦出了问题,就危险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是适配器的公用的散热片一般也不和输出接在一起啊?适配器很多也是三线的插座,也可以将散热片同大地连接在一起,即使漏电,也不会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的? |
|
|
|
| | | | | | | | | | | | | | | 还是要加一个套套。不然电气有问题。比如说的6mm。这个说法就没有了。 |
|
|
|
|
|
|
| | | | | | | | | 放壳边,,不明白什么意思了吧。
放壳边。生产完了打砣硅胶连在外壳上,让热传导在外壳上,加速散热。。
程兄没又想到这个问题吗。 |
|
|
| | | | | 程工 你的匝比取得有点大 在90V输入正弦波谷底的时候会出现次谐波振荡 我之前匝比也是取31:6 后来改成31:7 后面的匝比会比前面的匝比好很多 还有你的第一个变压器 初级1/屏蔽1/次级/辅助/屏蔽2/初级2 其实这个屏蔽2完全没必要 因为你的辅助就可以近似为屏蔽 多了层屏蔽效率会低0点几个点 把辅助放最外面效率也会高一点点 这些我都对比过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另外我电感量取得比你大 450uH |
|
|
| | | | | | | 典型的三明治绕法,我一般也是加一层屏蔽,对效率有些影响,再加一层屏蔽的话,对效率影响不是很大,第一层屏蔽对辐射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再加一层屏蔽对辐射的影响就基本不大了,个人习惯的绕法也是VCC放最外面。 |
|
|
| | | | | | | | | 不好意思 这号刚找回了 多加1层屏蔽 效率会差那么0.2%-0.3%个点左右 其实1层屏蔽够了 |
|
|
| | | | | | | | | | | 为什么VCC要放里面,就是为了耦合好一点,QR 的谷底、消磁检测。放外面那是CCM的做法,明白吗? |
|
|
| | | | | | | | | | | | | 如果不加屏蔽的话,耦合确实好一些,但是都加了两层屏蔽,耦合就不怎么样了 |
|
|
| | | | | | | | | | | | | 程工 我没懂 耦合好会对谷底检测有什么差异 耦合的好坏 不会影响辅助和初级的相位啊 能否讲得详细点 |
|
|
|
| | | | | | | | | | | | | 此言差异。
VCC放在外面,那是你以前的做法。也是你做CCM时候的做法。
QR不管放在外面还是里面都是一样效果。你放在外面也许会说我的VCC电压高了之类的说法。
但若是你解决了,你就不会说了。
按你自己生产的变压器来讲。做的那么好,不应该有VCC的绕组放在外面只是CMM的做法。
现在的QR我同样是放在外边的。有的时候还是0.2或0.15*3一起红,铺不平就疏绕。并且都是从D极开始绕的。 |
|
|
| | | | | | | | | | | | | | | 你可以问一下原厂,一般都是建议放在里面,因为放在外面耦合不好,漏感也大了。 |
|
|
|
| | | | | | | | | 都是拆中,匝比大对管子应力急剧增加.
反正一个是电流应力一个是电压应力. |
|
|
|
| | | | | | | | | | | 理论上是如此,但是实际不能这样对比。
在65W 50-100KHZ 频率 折中,LSD07N65 MOS 的损耗:开关损耗+导通损耗
那么加高初级电压应力,加大占空比,IPK小了,MOS电压应力增加一个等级,600V变650V足够了,650V MOS导通内阻稍微大一点点而已,但是IPK小的好处是,功率等级可以做更大,占空比大,匝比大,输出整流管的电压应力小,虽电流应力大,但是100V和150V的整流管的VF可能就有较大的差别了。
匝比大了,漏感也就对应的大了,在可控接受范围内调整,一般都是设计最小电压输入时,占空比尽量做大一点,这样有提高变压器整体的效率。 |
|
|
| | | | | | | | | | | | | 程工:
看了你1楼的变压器,
请你尝试用
0.5*1C(E1) : 0.6TEX*3C(E2) : 0.1*3C : 0.5*1C(E2),L=350UH,
NP:NS:NV==34:6:6
我认为比你1楼的变压器效率可以有提高些 |
|
|
|
| | | | | | | | | | | | | | | | | PQ2620磁芯宽口最大为22.4~22.6mm,
取22.5mm,
按你算的3.24mm*2+线筒直径D14.5mm=20.98mm
还有多的空间哦,
不要纠结计算,绕一个吧,我这边是真不绕不了,啥都没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晕死你了,你纸上谈兵呀?
[size=14.285715103149414px]3.24mm 那是标准绕出来的尺寸吗?还多少会有点层间间隙吧?
20.98mm 随便误差一点点,那么22.4mm 的空间还有多少呢?
还有磁芯脱磨的斜度,肯定要留空间的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呵呵,我们的变压器也做过计件,但是一塌糊涂的质量。
后面整顿,换了主管,要求品质和效益提升,所以,变压器我都优化的很好了,每个绕组排一层,最好绕了。
而且漏感也小了,当然有的是要求质量的情况下,多加了工序,但是人工费用多不了多少。 |
|
|
|
|
| | | | | | | 多谢谢兄弟的赐教啊。我也学习了。
你有没有发现程总。的VOR 都是以100V来取的,
不管多少V输出。都是100.V左右。发现没? |
|
|
|
|
|
| | | | | | | 这种吸收方法很常用啊,小功率电源,如果变压器的漏感不大,可以调整下电阻电容,很灵活。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程工的变压器加工的好,从几次原创可以看出来,基本不需要什么吸收。 |
|
|
| | | | | | | | | 吹牛 拍马屁 稳态可以 动态扛得住么 除非粗放式测试 随便测一下稳态工作波形就丢出去了 |
|
|
| | | | | | | | | | | 这话说得,大家能一起交流,希望能成为
[size=14.44444465637207px]这种RCD吸收,全部贴片元件,不只是我在用,也可以说是我用得最早,
[size=14.44444465637207px]现在我知道的:台达、光宝、群光都在这样用。
能在大公司的电源上应用,已经证明可行性。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我不知道你怎么看帖子的,我回复的对象是谁?是前面问程工,吸收为什么只用150K跟200K的贴片来吸收,是不是吸收力度有些小?我的回答是,程工的变压器做的好,基本不需要吸收,隐含的意思就是,变压器做的好,只需要轻度的吸收就足够了,在你这里,就变成了不用吸收。到底是我说错了还是你理解错了?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我说程工的变压器绕的好,有问题吗?这就叫拍马屁?你什么心态? |
|
|
|
| | | | | | | | | | | | | | | 技术不带感情的 变压器设计 加工的再好 反激始终都是反激 谁敢说反激变压器做得好就不用加吸收了???? 那也得看看功率级别对吧 。。。。
做技术的人交流,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我很尊重同行的,但是,做技术的,说话得 尽量准确。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那你也仔细去看看,我说不用吸收了吗?我说是基本不用吸收,你也说了,讨论技术不带感情,那么请问拍马屁这样的话不带感情?我也说说话要尽量准确,我说基本不用吸收,到你嘴里变成了反激变压器设计的好久不用吸收,你将我的基本两个字放哪里去了?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吸收本来就是工程需要,不是拓扑的必然选择,请问我说基本不用吸收怎么算误人子弟了?你难道不懂基本两个字的含义? |
|
|
|
|
| | | | | | | | | 打搅一下程工:
以前拆过一款长方体的65W19V的华硕的笔记本适配器(是台达的),
是没有NTC的,每次插电时都有火花,当时认为很不妥,也很少插拔了,
看到你的这款有用到NTC-5D-11,而且待机功耗也很小,
想请问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你用上了这颗NTC呢?(我想应该不是个人的原因吧?)
|
|
|
| | | | | | | | | | | 输入加C D就是为了雷击浪涌的考虑,好多大公司的适配器也没有加NTC,关键是适配器只要过1000V的雷击等级,功率器件可以扛得住,所以也就没有加。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绕组内部只要加一层铜箔屏蔽即可。
铜箔不需要那么多的,并不是屏蔽越彻底越好,如你贴出的ppt里所言,要让共模噪音抵消。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你好!
请教下,怎样确定变压器初次级Qps=Qsp;我在测试纹波的时候,这个参数还影响纹波中的噪声尖峰。
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呵呵,这个要请教陈为博士详细讲解。
我个人认为只要加了屏蔽,就差不多相等了。
纹波中的噪声尖峰,如果加了屏蔽,那就是来自于开关噪音,把开关管驱动放慢一点点。
|
|
|
| | | | | | | | | | | | | 基本上都加了,不光是雷击浪涌的考虑,而且还有冷热机电流浪涌的考虑。大公司对于器件的降额要求是很严格的。所以大公司的适配器都相对要贵,结果被市场淘汰。呵呵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这个测试仪测试变压器的空载的功率因数是0.006.太不可思议了。为验证你的测试准确性,是否可以通过一台专用变压器的参数测试仪进行测试,比较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有时间可以做个一测试,空载输出稳定一段时间,然后忽然加一个负载,也就是做做0-50%负载,或者0-100%负载的动态跳变,看看这种情况下,输出的电压的稳定程度有多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这种电阻负载好像测试不了动态吧?其实动态测试是很重要的一项,直接评估电源环路的稳定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呵呵,你不会不了解 艾德克斯 的品牌吧,台湾的,还不错,功能齐全,可以测试动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还有就是,笔记本电脑使用起来本来就是个动态负载,如果说动态不好,高效、群光等公司也就不会也在用NXP的这个系列的IC了,这颗IC在空载的时候突发模式,而且空载电压还是稳定的,一旦启动负载,环路就稳了,和其他的方案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不用当心动态的问题,还是不错的选择,IC在2块钱以内,但是能效级别就高了,可以达到新的能效和客户的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XP确实不错啊,现在公司也有在用NXP的东西,4101,PFC+PWM集成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项目不是我在做,我现在在做的是分开的方案
4101做的是150W的路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还是用SSL4120算了,SSL4101不太适合做150W等级,效果可能不是很好。因为PFC感量太小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来是有LLC的方案的,大佬觉得太复杂了,所以改到用反激整,这PFC电感还有变压器的规格都是跟我在搞的那个一样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ze=14.44444465637207px]9月30号下午在实验室,看到一个广州的公司用[size=14.44444465637207px]SSL4101做LED电源100W的,表现相当不错,输出加了SR TEA1761T,我在测试TEA1755T,跟他的测试效果差不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个应该是NXP的demo板,我这边也有看到你说的这样,确实挺不错的,全top零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也是看别人用这颗料做,所以你也照做,估计做的更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还有就是,笔记本电脑使用起来本来就是个动态负载,,,,
是动态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的,你测试一下就知道了,尤其是苹果的笔记本电脑,工作起来,那可以让你的电源工作都定不了频了,负载在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苹果对动态负载要求很高的
就好比苹果手机,一般的PSR跟不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负载不会是0负载吧?如果接上负载,正常使用时肯定有个待机负载,只要有加载20mA,突发模式关掉就变成正常工作模式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情况下确实有个待机负载的问题,主要是电脑从休眠状态唤醒后的这个负载变化情况,或者电脑关机,然后忽然开机的负载变化情况,只要电压跌落不多,都是可以接受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办公室的负载显示电压为19.64v,电流为3.415A
我家里的[size=14.285715103149414px]负载显示电压为19.65v,电流为3.422A
是有一点点误差,等周一我用两台万用表同时测试一下输出电流和电压。 |
|
|
|
|
| | | | | | | | | | | | | 现在电源在93%效率的时候,电源的变压器有多少温度,是否可以测试出来看看。 |
|
|
| | | | | | | | | | | | | | | 你猜有多少度,呵呵,明天上传温升测试,变压器高低压75度/89度,不错吧。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必须看你这个电源的谐波情况以及无功消耗,因为电源效率有93%左右。在很多状况中都能实现,比如用220/24v变压器带一个白炽灯工作,其效率可达9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怎么没看见他的测试仪器在测功率因数的时候有很大误差么?
我没有承认开关电源有93%的效率,因为一些开关电源电路加入了其它电路,通过里面变压器进行电能转换的功率没有那么大。所以必须通过输入端的电流波形的时间分配才能看清楚。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无所不能的史厂长,请问,效率的定义是什么?效率的定义里跟电流波形有关系吗?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 | 又是你自己琢磨的吧?连个电流有效值都是1A,加在同样的电阻上,不过一个是方波一个是正弦波,按照你的意思,电阻的发热功率不相等呗?那么请问,你从哪里得到的这个结论?有谁证实过这个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什么时候测出来方波了,用几us时间测试出来的平顶方波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鸟大师与史大师估计PK到明天都说不完。因为两个人都是不急不燥。可以PK。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他就是一白痴,天天说话颠三倒四。自己说过什么说完就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不要曲解讲话的意思,打比方的电源都是二次供电产生的效率。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我做了一个24V65W的高压才71.7的总功率。。低压100V总功率74.4W,NND。哪里还要改啊。 |
|
|
| | | | | | | | | | | | | | | 加大高压电解电容容量,EMI线损,桥堆是否损耗太大了,输入线损大了,等等。
综合优化,也可能是你的变压器问题,线径小了,线损大了。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用的PQ2625 30:8.电感量450 现在输出65W。功率有71W了
换了一个管子以前是2SK3677 现在换了英飞凌的6R199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ze=14.44444465637207px]2SK3677,这个管子已经是过去时了,你还敢用,结电容大的不能接受了,而且EMI效果超级差。 |
|
|
| | | | | | | | | | | | | 奇怪了,效率怎么用空载的电压算了?是板端的效率么,电子负载明明带载是19.19V? |
|
|
| | | | | | | | | | | | | | | 是的,以板端电压计算,一般我们都没有测试线端,因为不同的线,不同的DC头接触不一样,损耗也不一样,不好测试数据。 |
|
|
|
|
|
| | | | | 程工,你这个IC自带放点功能是通过HV引脚实现的吗?使用任意的X电容都能放完电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面122楼的测试电源是输入功率因数在0.6左右,现在你的温度实验功率因数只有0.47左右。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差距,请问你为什么要用两个不同电路进行测试呢?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你去测量一下你自己的电源,明纬也罢你自己的那个宝贝适配器也罢,你看看空载跟满载的功率因数能一样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是你眼花,是你没有看仔细,我的仪器不同,但是你自己去计算Vin ac × I × PF = Pin 没错吧?一组仪器是公司的加了变频电源,另一组是家里的,没有加变频电源,而且小区500多户,波形早就不正常了,所以PF值低好多。你可以看看我低压更新的温升测试图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到底采用的电路是那个,是否可以上传原理图(不必标明电路参数),有几点疑问通过电路图向你请教。因为你做的230V,0.485A和115V,0.96A的测试时,输出电压、电流、输出功率都是完全一样,很难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说电源不可能做到90%的效率,“说实在的我是不太相信电源能够做到效率85%以上”,你是不是没有把PF计算进去直接算输入功率:V*I 这样算吗?
比如输出功率90W 输入100Vac,输入电流1.05A,PF:0.95 计算:90W ÷(100Vac × 1.05A × 0.95 ) =90.22%
你是不是这样算:90W ÷(100Vac × 1.05A ) = 85.71% ?所以你才说效率做不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程工是否可以把你这个效率达93%的电源,贴上封条。寄给我,我测试一下电源的输入电流、输出电流的波形。 |
|
|
|
| | | | | | | | | | | | YTDFWANGWEI- 积分:111028
- |
- 主题:142
- |
- 帖子:46130
积分:111028 版主 | | | | | | | | | | | | | 你开始还不相信开关电源能做到80%以上呢,让你买个明纬电源,最后测试效率是多少?是不是85%以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想想,我今天都已经测试到了EMI,温升肯定差不多了,等我上传低压时的温升。 |
|
|